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2

第32章 道家的养生智慧(5)

可见,善养性之人必是反俗之人。俗人皆昭然明白,道人仿佛昏昧无知;俗人明察秋毫,道人却浑然忘我。俗人能求智,道人却似愚。俗人皆欲奢华,而道人却独取素朴。《庄子·马蹄》曰:“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则民性得矣。”只有素朴,才是养性之道。道家意识到人的本性所以遭受束缚,是因为人类社会制度不恰当地美饰仁义礼乐等所谓“文明”。这种经过美饰的“文明”使素朴整全的人心陷入了狭隘的是非、美丑、荣辱、真假、善恶的分别泥潭之中。《庄子》书中专列《缮性》篇提出:“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在道家看来,美饰的仁义礼乐好比多余的手脚,世间尚聪明、兴仁义、倡礼乐、竞圣智,是“不安性命之情”(《庄子·在宥》);而论善恶、好喜怒、制刑法、推赏罚,亦是“失其性命之情”(《庄子·骈拇》)。这些于人而言是“侈于性”。其实,后来张湛直截了当地将“反俗”列为养生的十大要诀之一(《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第一》)。这里的“反俗”也就是要在心态上和生活实践上走一条与世俗人相反的道路。

(三)养性须达理明权

老子特别强调立身处世应“知常”,养生也不例外。凡事都有其理,顺着这个理,就能很好地安身立命。故而《庄子·秋水》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明理明权表达在“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这其中的道理可归结为一句话“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庄子·秋水》)。人的内心掌握天道法则,行事自然而然合乎天道,自然没有伤害。《庄子·达生》称此为“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因此,要知道人的行为本于自然,安处于自得的境地,进退屈伸顺时而动,是谓养生要妙。千万不要因自己的作为而毁灭天然,不要因为自己卖弄聪明而毁灭性命,更不要因为贪得名声而殒命。我们所要做的是严格地遵循如上的道理,这样才能恢复自己天真的本性,也才算得上尊贵生命的人。《庄子·让王》有言:“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不懂得生命尊贵于一切身外之物的人,是大大的迷惑。富贵者养生太多而伤身,贫穷者为谋求财富而疲惫自己的身体,都不善于“养性”。人性本来是自足的,人所要做的是因顺其自然。这样的做法在道外人看来,似乎是“无情”。然而,庄子却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自我情意不妄动,就无伤身心,其要诀在于无所用心而顺乎天理。嵇康《养生论》亦云:“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性情平稳可以颐养生机。

(四)养性须去嗜欲

道家期望人类复归自然人性,积极探讨了导致人性迷失的原因和复归自然人性的方法。《文子·道原》就指出:“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则乱,以治身则秽,故不闻道者,无以反其性,不通物者,不能清静。原人之性无邪秽,久湛于物即易,易而忘其本即合于其若性。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作者在这里不但说明了失性的原因在于从(纵)欲,而且也指出了“反其性”的方法。在他看来,人性本来是以平为常,并且“无邪秽”,但是嗜欲却伤害了这种“平”的状态。而造成这种“伤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闻道”、“不通物”,亦即“不知常”。本欲悦己,反而害己,是谓“妄作凶”。

欲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夫性命者,与形俱出其宗,形备而性命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淮南子·原道训》)不过,“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淮南子·齐俗训》);“人性安静,嗜欲乱之”(《淮南子·俶真训》)。这里的“嗜欲”是指过量而与人不适的欲。嗜欲的产生是外物的牵连、巧智的诱惑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明·周臣绘《春泉小隐图》(局部)所谓“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淮南子·俶真训》)。因此,要养性,就应当去掉嗜欲。“嗜欲者,性之累也。”(《淮南子·原道训》)养性之目的在于“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嗜欲害神失性。反过来说,养性需要养神。

从节制自己的欲望开始,慢慢就会回归自己的本性,是谓“节欲之本,在于反性”(《淮南子·诠言训》)。

需要强调的是,道家养生无论是养形、养神、养心、养性,都有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本之于道,因顺自然。陶弘景引《老君妙真经》曰:“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养性延命录·教戒篇第一》)《老子河上公章句·知病第七十一》也说:“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事以自显着,内伤精神,减寿消年也。”该书在解释老子“善抱者不脱”时又说:“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按照河上公的看法,只要精神得到充分的爱惜和保养,人就能延年益寿,甚至使生命状态发生质的变化,超越常人。

对此,河上公有进一步的说明:“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老子河上公章句·修观第五十四》)由此看来,河上公倡导的修道之法,不仅是要延年益寿,而且是要成为真人。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道家养生的形神与心、性彼此密切相关,是一体的多方面,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庄子·天地》就概括指出:“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作者认识到形体是精神存在的基础,它保护着精神,但形与神各有自己的规则,也就是说,养形与养神都各有自己的具体要求。从现实性而言,形神是相互依赖的,“形神离则死”(《史记·太史公自序》)。从逻辑性而言,应当是精神依赖形体。庄子学派指出“形全者神全”(《庄子·天地》)。王充也指出:“精神依倚形体……死而精神亦灭。”(《论衡·论死》)不过,道家在形神关系上,更重视“神”,因为精神是生命活力的直接体现,故而有“神者,生之本”(《史记·太史公自序》)之说。为了保护生命的活力,应当特别重视养神。《淮南子·精神训》就要求“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要处理好形神关系,正确的做法是“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淮南子·原道训》)。因为神能指挥形,是健康的特征;如果是形影响了神的活动,说明身体不健康。嵇康就形神关系打了个比方:“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直截了当地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务必使“形神相亲”(《养生论》)。《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提出养生的目标是“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表明“形与神俱”涉及健康标准,形与神俱在,就是理想的摄生状态。

养心与养神其实是共通的。《庄子·在宥》曰:“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而养心养神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养性,是谓“原心反性”。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考察神、心、性三者的关系,大体上可以说,神相当于意识,心相当于潜意识,而性则相当于无意识。用道家自身的说法,神就是后天识神,性是先天潜神,而心是沟通两者的桥梁。释神则洗心,明心则见性。

如上可知,道家的养生实质是做真人。真人有“肌肤若冰雪”的形体,物我两忘的精神,清虚神妙的心灵,以及赤子婴儿般无知无欲的天性。因此,真正的养生是做人,可谓是“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第七十五章)。

不以养生为务,才是真正的养生境界。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陈耀庭等:《道家养生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李土生:《儒释道论养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3.邵汉明:《中国哲学与养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63年版。

5.张荣明:《中国古代气功与先秦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詹石窗:《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7.程雅君:《金元四大医家与道家道教》,巴蜀书社2006年版。

8.薛公忱主编,张其成、申俊龙副主编:《儒道佛与中医药学》,中国书店2002年版。

9.詹石窗:《道教科技与文化养生》,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热门推荐
  • 你是我的一你只能是我的

    你是我的一你只能是我的

    .....果汁里被下了药,顿时,乔汐觉得口渴难忍,浑身发热。乔汐推开包房的门,走出去透透气。走出包房,乔汐感到视线模糊...........乔汐被扔到了洁白柔软的大床上,突然乔汐感到十分难受。嘴里呢喃着,娇俏的身躯贴上了........
  • 无敌最强狂暴系统

    无敌最强狂暴系统

    【2017最爽的无敌系统文】带着史上最强的狂暴系统穿越!完虐各种不服!装逼?那是必须的!打脸?保证把你的脸打的又红又肿!(本书唯一官方群:69732475,阎王宗欢迎大家)
  • 死亡世界的游戏

    死亡世界的游戏

    死亡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你的一切还没有结束努力的在这个充满绝望是世界挣扎吧,你会发现生命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努力追逐死亡的脚步吧,或许你将会领悟死亡的真谛
  • 三国小小鬼师

    三国小小鬼师

    深受帝君恩泽,欲思君报国。奈何天道已坏,天下灾祸横生。汉室江山名存实亡,摇摇欲坠。天下豪杰四起,乱世得一功名。群雄割据,战火连天。汉室终将易主还是再次登封。在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汉末。看着小小的书生如何玩转战场、官场、情场。
  • 炮灰女配:逆袭之路不好走

    炮灰女配:逆袭之路不好走

    沈初璃作为一名杀手,阴差阳错的被某个无良的系统诱拐,走上了女配逆袭之路。【作者渣手速,更新极慢…所以…慢慢来啦】
  • 穿书的人生你不懂

    穿书的人生你不懂

    作为一无所事事又生无可恋的宅男纪延平日里不多的兴趣就是看小说!还是去盗文网看!还特别喜欢去给作者提意见!妈了个蛋!于是某开了金手指的作者发飙了!所以——纪延穿书了!我擦擦擦!你以为穿越只是去家楼下买瓶酱油吗?!!!!小帽子尽情洒狗血的小文……不过狗血的中心纪延可就水深火热了!吼吼吼!!!!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隐形的女孩

    隐形的女孩

    我叫金琳,知道什么叫全球冷战吗?我被卷入了其中,他们说,我们将改变世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将把青春献给祖国了,我好想他。(声明:小说中一切情节皆为虚构,请勿轻信之,若有违常理或与任何相反观点不合,深表歉意。)
  •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跌宕起伏黄金历史,错综复杂财富传奇。黄金历史发展脉络、趣闻故事、黄金开采冶炼过程等奇闻异事,让您从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诸多方面领会黄金的魅力,了解真正的黄金时代。
  • 霜寒十九洲

    霜寒十九洲

    纨绔弟子冷霜寒先天经脉阻塞无法修炼,受辱后一蹶不振。其父为其能修炼煞费苦心,最后成功。冷霜寒一朝的洗身上的耻辱,从此龙脱浅滩任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