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1

第31章 道家的养生智慧(4)

拿音乐来说,并不是一定会乱耳,而是要实现音乐与耳之性相符,才能“和”,自然则耳不会受伤。“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吕氏春秋·适音》)因此,从治心养身之质来说是要求“和”,而从度来说,是“适”,故而《文子·九守》归结出“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的思想。所谓“心术”者,其实就是安心之法,“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文子·九守》)。在道家看来,“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管子·心术上》)。心在身体中居主导地位,心安则各器官得其安。否则,“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同上),眼睛与耳朵的视听功能就无以正常发挥。“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管子·内业》)治心的效果无非还是“静”,即使心成为其自身,发挥其正常功能,不要去干扰它。此所谓“心能持静,道将自定”(同上)。

受道家心术思想影响的《荀子·解蔽》指出:“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

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由静可生恬,即自乐。

“心常无欲,可谓恬矣;形常无事,可谓佚矣。游心于恬,舍形于佚,以俟天命。

自乐于内,无急于外,虽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概。”(《淮南子·诠言训》)心能恬静,形则安逸。各得其所,自得其乐。道教更是将修心作为基础的修炼法门,把心性修养作为养生的基本手段。当然,道门这样做,也是建立在对心的认识和把握这一基础上的。比如,《太平经》曰:“心则五脏之王,神之本根,一身之至(主)也。主执为善,心不乐为妄内邪恶也。凡人能执善,清静自居,外不妄求端正,内自与腹中王者相见,谓明能还睹其心也。”关于如何“治心”的问题,道家典籍有很多论述,其大要可以《列子·仲尼》篇的一段话来概括: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言,更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心凝形释,骨肉者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隐矣。

子列子学道九年,从去“是非”、“利害”到“念是非”、“言利害”;再从“念是非”、“言利害”进展到“无是非”、“无利害”,最后实现了不知“是非”与“利害”,其关键所在是学习内心的自我控制,从而使自我的内心不会随着外在的信号而波动起伏,进入一种“与天地同一”的境地。

三、与道相保的养性观念及其实践

《庄子·庚桑楚》:“性者,生之质也。”性是生命的本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能人为选择的,失去性就失去生命。《吕氏春秋·荡兵》认为:“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性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使用武力也做不到,工匠再巧妙也办不到。《吕氏春秋·贵当》也强调:“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道家认为人的本性的主要特征就是自然,任何违背自然的东西,都有损于人性。因此,养生只能因性而为。《养性延命录》引嵇康之言曰:“夫不虑而欲,性之动也;识而发感,智之用也。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无余智;从感而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常在于智用,不在性动也。”嵇康于此充分肯定天生之欲,比如饥食渴饮的本性作为,这种要求满足了就行了。不过,由于人类有智,会谋求不已,不知足,则留下后患,这就不是“性”的正常行动了。

(一)养性须知和

“和”是生命健康的正常状态,养生当维护此“和”。《庄子》书还提到“天和”的概念。“天和”便是标志天地万物自然和谐的状态。人处在天地间也应当“同乎天和”(《庚桑楚》),保有“天和”的人“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心定于道。其实达到“天和”的要诀就在于形正神凝。《知北游》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老子十分欣赏赤子婴儿的天真活泼,认为这是人性本然的状态,并且应当永远保持下去。他说:婴儿“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老子》第五十五章)。他清醒地意识到有益生命的行动才是吉祥的,自我心意能够抟气致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这样的强者是很聪明的人,他懂得养性在“和”。老子还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十六章)在他看来,生命的运动应当以“复命”为根本,以“清静”为要旨。只有生命在运动中的消耗不断得到补充,才是养性的常规。也就是说,生命的根基(“性”)不会受到动摇,这样才算善于养生。陶弘景也说:“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饮,莫大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养性延命录·教戒篇第一》)人的本性在生理与心理状态是平衡的、和谐的,因此,养性要妙在于“中和”,维护“中和”方可长寿。中和之意在于人的外在行为与生命内在节律一致。《养性延命录》引《小有经》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养性延命录·教戒篇第一》)世人大多犯有“十二多”之过,而纠正之方在于“十二少”,少的过程便是趋向中和的过程。

(二)养性须反俗

道家清楚人在社会中生活,常常是“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这种人道家称之为“倒置之民”(《庄子·绻性》)。世间的名利地位、成败祸福、珠光宝玉等诱惑,常常使人甘心成为物的奴隶,丧失人作为人的尊严,这种人在道家看来如同倒立行走的人,怎么能够长久?《庄子·天地》概括了诱人丧失本性的主要原因:“且夫人失性者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一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二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世间人常把声色犬马的享受当成人生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实现的标志,然而他们过分地追逐,违逆自然,难免心力交瘁。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索取。而修道养生之人则不然,他们的胸怀是宽广的,往往能够“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奉献,并在奉献中真正得到一分平静豁达的心境,进而往往能身心健康。这就称作“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热门推荐
  • 傲娇王爷的替身娘娘

    傲娇王爷的替身娘娘

    一场意外,使她重返千年前的前世王朝。代替那个失踪的皇后,她默默忍受他的蹂躏践踏。强颜欢笑,因为她爱他。代替那个失踪的皇后,她牺牲自己助他登基称皇,毫无怨言,因为她爱他。总认为只要够卑微,或许他会发现她的好。然而……“本宫是皇后,是皇后啊……”她哭着朝他大吼。可他却残忍冷漠的耻笑,“皇后又怎么样?在朕眼里,你连禁|脔都不如。”————————————————————————————“本王要你的人!”———“好!本宫给!”“本王不屑你的心。”————“……好。本宫会收管好!”“本王要的是天下!”————“好!本宫助你!”“本王要你去死!”——“……好、好啊!呵……”
  • 网游之AccelWorld

    网游之AccelWorld

    加速的记忆,时间不断地加速前进着,未来的痛苦在自己的眼前出现。心痛情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星网帝国

    星网帝国

    这是一个和地球平行的世界,除了一些国家的名称不同,世界的发展史却惊人的相似。一个生意惨淡,情感濒临危机的网吧年轻小业主,神奇的进入了模拟人生的世界,利用系统的能力,从一个菜鸟小白,成为一个网络大师,最终成就取代互联网,开创星网的新一代网络大亨。(每天10:00,18:15更新)本书讨论群:543014901欢迎加入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恕难从命

    恕难从命

    三十岁的女警林恕卧底多年。但反腐中,她的唯一联络人入狱自杀。一夕之间,林恕从缉毒英雄沦为人人唾骂的毒枭。绝望之际,她决心与毒贩同归于尽,用死亡证明自己的清白。但飞机偏离航线,无意闯入时空旅行爱好者D博士的穿越时空实验中。有七人的脑波无意被实验器材压缩送回道光年间。实验被打乱,他只能控制一人继续活下去。他给这同时穿越的七人发出命运的指令——诛杀其余六人,你就能继续活下去!道光年间,莆田县有七个人本死去却又复活。他们的背后都有红色的“D”字样标记。但除了林恕死而复生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外,其余六人始终是个迷。女警林恕降落在十八岁少女林三女的身上,并阴差阳错嫁到林府,做了一岁三少爷的童养媳。庶出的大少爷与大太太两方势力宅斗不休;管家夏擎尧亦正亦邪,腹黑不止,还有更多的人物一一登场。但每个人绝不是你看到的表面的样子。请和林恕一起,找寻隐藏在暗处的其余六人。
  • 与官员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与官员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本书从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能——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这五个方面出发,将领导艺术进一步细化为立德与立威、统筹与掌控、识人与用人、用权与授权、决策与指挥、造势与用势、协调与平衡、人际沟通、人际和谐等九个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