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0

第30章 道家的养生智慧(3)

“无心”要求无“机心”。“机心”指机巧之心,有了机心,人的内心就难以澄明。“机心”指心好比水一样受外界扰动,无以平静。水如果无以平静,那就无以鉴照万物。人之心亦然,如果一直扰动它,那么,心之认识功能、指挥功能便无以发挥,造成心思混乱,生机受挫。《庄子·天地》指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人一旦有功利机巧之心,精神就无以安宁,就无法把握大道,自然就不能“以道观之”。

“无心”要求无“忧乐之心”。在道家看来,人的喜怒哀乐都是伤生败德害性的,要努力做到平常心。“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庄子·刻意》)此外,《庄子·逍遥游》指出:“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荣辱毁誉都不入于清·苏六朋绘《太白醉酒图》(局部)心。这种“无心”是无自我之心,这样才能得天心,与天同行,是谓“天德”、“天放”。自我的身心得到了最大的解放,日常生活没有忧患,人与人“无有相害之心”(《庄子·盗跖》),睡觉也就没有梦,因为日无所思。心既然无所忧思,身心得到舒展,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而要做到“无心”,道家还提出“忘”的方法。工倕在施展技艺的时候,他得心应手,无所考虑,却处处合适。“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达生》)其实,人心在自由的时候没有感到什么束缚,甚至没有任何需要改变现状的心思,所谓“忘适之适”即是。

在庄子学派看来,“忘”是一种人应然的、自由的、纯粹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真正复归了自我的天性。《庄子·天地》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忘”境界的特征表现为“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庄子·德充符》)。“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庄子·大宗师》)在“忘”中人不再是社会的人,而是自然的人,如天一样,无喜无怒无忧无乐,故而荣辱毁誉都与他无涉,就像鱼一样各自在江湖中游荡,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实现这种境界的途径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庄子·在宥》)“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庄子·让王》)总的来说,应当在身体与精神上都达到无所挂怀的境地。其中,所谓“离形”,即“忘形”,即老子的“无身”之教。

“忘形”表现在超越生死,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忧。所谓“去知”,即“黜聪明”、“解心释神”,相当于老子的“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老子》第十章),以愚自守,做到如忘心无知的赤子婴儿般的纯真状态,也是人生的最可爱的阶段。

3.游心以去累

人们常说人生是苦难的。其实,苦难本是人对自己生活的感受。有时自己觉得乐的事情,别人觉得苦;反之亦然。在道家看来,凡俗间的苦与乐都不是人的本然状态,而是心之累。所以应该“解心释神”,通过“游心”以去累,这样才能达到“至乐”、“天乐”——一种超越现实苦乐的自然之乐,没有附加条件,人自身就是目的,也是手段。“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庄子·人间世》)在现实世界中,必然要与物发生关系,而在这个关系中,人往往会拘于物而迷失自己。因此,有必要通过“游心”来使自己从物中超脱出来。

这时,人是“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庄子·德充符》),即合乎自然之和。自我的心志很恬淡,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与物无所伤。《庄子·应帝王》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这样,自己在无比轻松自由的境界中,可“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庄子·则阳》)。此时的快乐如同鱼之乐和化蝶之乐,人与天地万物亲密无间,自由自在。

“游心”要求保持自己一颗灵动的心,活泼自然,无拘无束。做到“游心”才是最智慧的人,也就没有“累”。“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应于礼而不讳,接于事而不辞,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因于物而不去。”(《庄子·在宥》)圣人不累,并不是不为,而是为无为。圣人也观天、成德、出道、会仁、薄义、应礼、接事、齐法、恃民、因物,但他是不助,不累,不谋,不恃,不积,不讳,不辞,不乱,不轻,不去,如此这般,他才自由自在,是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

人之累与乐是人生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境地。明道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庄子·天道》)。圣人做到“无物累”,并不是圣人不接物,而只是圣人能够“极物之真”,以合乎事物本真的方式与事物相交往,这样与物无伤,自己就无累了。庄子学派在《庄子·天道》中说到:“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庄子·至乐》载有人生诸累:养生过度乃使生累而死;国家灭亡受斧钺之诛,求生也不可得,亦生之累;做坏事致死于荒野,有愧父母妻子之累;饥饿受冻而伤生;还有年数大了,却不得死,等等,这些都是不得生之欢而受生之累的种种表现。人生在世,诸累难以避免,但也不是完全不可避免。《庄子·达生》曰:“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遗弃而生奚足遗?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这里庄子学派开出一付去累之方:弃世。什么是“弃世”?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是指超越尘世的诸多束缚,做到不为世俗之事烦累,也不为生命担忧。内心做到“正平”,形亦不过劳,精也不专亏损,这便是“与天为一”的全真之道、去累之方。去累之方是要求自己对生活采取“游”的态度,不拘于一时一地一事。《庄子·山木》中庄子笑论如何不受材之累,他说:“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这里表达了一种人生理想境界——道德境界,亦即人的行事能与万物变化相随,且游于万物之上,保持事物的常态,避免出现“成则毁、廉则挫”的结局,这样也就“无累”。

其实,有累无累,在道家看来,并不是要人无所作为,而是启发人们安时处顺,不要有自我的心念。《庄子·山木》篇还说:“故有人者累,见有于人者忧。

故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忧,而独与道游于大莫之国。”君王之累乃君王有为所致,有为则有事,有事则争,争则累。魏文侯就意识到魏国成为他不得开心的负累。他说:“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埂耳!夫魏真为我累耳!”(《庄子·田子方》)文侯以国为累,而《庄子·庚桑楚》中更多阐述了自我之累。作者首先指出无累之境应是“至礼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庚桑楚》篇讲的“无累”的关键在于“至”。所谓“至”,就是至高无上,达到顶点,因为达到顶点,眼界特别开阔,没有任何局限,所以就能够“不人”、“不物”、“不谋”、“无亲”、“辟金”,也就是虚化了所有现实存在,达到万通的境地。反之,在仁、义、礼、知、志诸方面如果不能达于“至”或“彻”就会有累。“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那如何去累呢?关键在于心静。“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庄子·庚桑楚》)富贵贫贱均不会害身,便是无累。

知足可以去累。“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总的来说,要做个真正快乐自由的人,关键在于:“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庄子·渔父》)“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庄子·天下》);“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同上)。绝不要像小人那样,为妄图道物兼得,未免乎累。“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而应当学至人那样,超脱一切,无有为心。《庄子·列御寇》曰:“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让自我的心灵像山间挺拔的松树,立定脚跟,心不随物转,安闲自适。

(二)原心反性以养生

《淮南子·缪称训》有言:“原心反性,则贵矣;适情知足,则富矣;明死生之分,则寿矣。”这说明“心”的活动与自身健康有着直接关系。《文子·九守》:“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人之心是形体的主宰,用《老子》的话是“心使气曰强”。而淮南学派也认为心可“经天下之气”(《淮南子·原道训》)。心灵在健康状态能够自动调节身内精气达到强健的目的。这里蕴含着治心养生的操作性指向。其实,心之“使”或“形之主”都通过“神”来起作用。“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文子·九守》)神清方可智明,智公方可心平,所以,说“神”为心之宝是不为过的。

治心何以养生呢?《文子·符言》对此进行了发挥,作者说:“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心治则交让,心乱则交争。让则有德,争则有贼。有德则气顺,贼生则气逆。”心顺则生养,气逆则生病。但心顺需治心。而心治需要含蓄道德。心治与道德间是互动关系,心治了有道德,有道德心方可治。所谓“德积则福生”(《文子·符言》)。

治心的旨向在于“平和”。“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吕氏春秋·适音》)否则,虽有五音在耳旁却不能听;虽有五色在眼前却不能看;虽有芳香在鼻前却不能嗅。原因就在于心不乐,心不得其适,就会影响到感官的功能。所谓“心者,形之主”(《文子·九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道家提倡心要静,以静养生。但是道家也意识到心静只是一种境界修养,心之动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外在原因比如声色犬马等各种诱惑,而内在原因是指人之常情得不到维护时,即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时,那么心自然会动。道家并没有排斥人的基本欲望,而是要求人的欲望得其宜,不要贪。《吕氏春秋·适音》指出“心亦有适”,适者,和也,与人之情相合也。“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

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矣;生全则寿长矣。”(《吕氏春秋·适音》)自然欲望得到满足,心就得其所,是谓合乎身心之理,故而长寿。

同类推荐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偶尔会想你:第二季

    偶尔会想你:第二季

    不要说再见,不要说怀念。因为一别就是永远,一念就是从前。青春年少里每一步,都该是深刻的,幸福的,永恒的,但也是最脆弱的,痛苦的,转瞬即逝的。从懵懂的初三,到青春的高中,再到成熟的大学…时光不老,“百乐会”不散。庄老大,胡蝶,安然,小狐狸,萌妹子,林飞,尤雨…还记得我们走过的一段段年少青春吗?故事的最后,你们也明白了吗?其实没有太多的笑与泪、痛与怨、爱与恨…眼前的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 俊美公子俏妖姬

    俊美公子俏妖姬

    她是绝美狐仙,遇见了他,轻易地得到了他的爱,想要在一起却是困难重重;他是翩翩公子,家庭显赫,虽虽然身边美女环绕,却只倾心于她,对于她的冷漠,他依旧一如既往地付出,只为了让她明白。“我们不可能”“没有不可能,只有我们肯不肯!”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有情常伴无情泪

    有情常伴无情泪

    雪,本是凝成霜的雨,未曾想,雨也是流着泪的冰。芸芸众生中,红尘俗世里,那一抹温柔,恰似一缕阳光照进心扉,却奈何峥嵘岁月,诉说着,有情有时也有泪,无情常伴有情时……
  • 仙史传

    仙史传

    万物新生后又凋零,没有亘古不变的事与物,世间一切万物都逃不过世间的清算。任你绝世天骄,任你风华绝代,那也只是浮畲的。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中要消散于无形。在后世有个虚无缥缈的仙字流传千古。大世繁华又落幕,经过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但人类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这个传说。
  • 宦世如来

    宦世如来

    去把你的袈裟拿来给我穿。好嘞!小娘亲。去把你的经文拿来给我念。好嘞!小龙女。去把你的光头拿来给我玩。好嘞!小妖怪。咦!妖怪?看打![更新时间每日中午十二点,每日下午八点]
  • 公主的王子是谁

    公主的王子是谁

    她是上官家的公主,掌上明珠。可是她对于外人却是永不融化的冰山。他是欧阳家唯一的儿子,可是他为了一个自己儿时喜欢的女孩冰封了自己的心十一年。当他再次见她时,她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把自己从一个美女变成了霉女。当他们再次见面是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但是喜欢她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他的三个好兄弟,当他们在面对兄弟情谊和爱情的时候又会怎么处理,而她又该如何抉择,他选择他们四个其中的一个后其余三个人又是何去何从
  • 传奇如我

    传奇如我

    莫装逼,小心遭雷劈,林炎,一个屌丝青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赏他一道惊雷,获得奇遇机缘之后,看他如何玩转各界大佬和游刃万花丛中、、、
  • 英雄联盟之重创历史

    英雄联盟之重创历史

    一个被怨恨所冲昏头脑的男人诡异似的扰乱进入了一个空间,他遇到了游戏中的人物!是的,英雄联盟的英雄们!只不过……他好像遇到了一些难题,他每经过英雄事迹中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媒介,按理说他不能打破或者扰乱历史的!可是这该怎么办?就在他难以抉择的时候,他突然遇到了他一直仇恨的人!这个被仇恨所吞噬的男人到底为何被丢进这无人管制的历史世界里?为什么总有种感觉鬼魅的气息…他的到来是带来灾难…还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