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3600000018

第18章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因商纣王荒淫无道)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被纣王拘囚降为奴,比干屡次劝谏被纣王杀死。孔子说:“殷朝有这三位仁人啊!”

南怀瑾说:我们要研究这篇书为什么要这样编?第一它是说明创造历史,创造时代,完全是属于“人”的问题,等于说英雄可开创时代。在一个时代中有人才,这个时代就兴了,人才衰落了,这时代也完了。第二点用人的问题,一个领导者能鉴识人才,培养人才,他的事业是成功的,如果不认识人才,不知道培养人才,事业一定是失败的。第三点关于个人的,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至少过去是如此,将来社会怎么变,就很难说了。

歌德说:只有本身具有伟大才能的君主,才能识别和重视他的臣民中有伟大才能的人。“替才能开路!”这是拿破仑的名言。

孙中山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邓小平说: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

罗曼·罗兰说:我们只求把自己交给所向往和为之奋斗的事物。

苏洵说: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岳飞说:以身许国,何时不可为?

柏拉图说:人不仅为自己而生,也为祖国而活着。

拿破仑说: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冰心说: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鲁国的柳下惠担任掌管司法刑狱的官职,多次被罢免。有人问他:“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正直地为人做事,到哪一国去不会被多次罢免?如果不能正直地为人做事,何必要离开自己父母所在的国家呢?”

南怀瑾说:为什么把柳下惠的事放在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记载后面?柳下惠并不是殷纣时代的人,而是春秋战国孔子这一时代的人,还可能稍稍早一点,比孔子大几岁,不过已是一个天下闻名了不起的人物,这里先记载他的事,柳下惠的这几句话,也说明了前面三个人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古文,如《论语》的文章一看起来好像是法律的条文,一条一条,好像连不起来,实际上仔细一读,它是长篇文章,连接得非常好。换句话说,微子、箕子、比干,有的愿杀身以成仁,如比干;被赶出去就走了,如微子;为奴就为奴,如箕子。为什么他们不弯一弯呢?态度稍微改变一下,去拍个马屁,也会好好用他们,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皇族。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这就说明个人做人也好,在国家社会中立足做一普通人也好,大原则上人格的重要。反过来,就是如果以枉道事人的话,随便哪里都可以干,如果坚持以正道、直道事人,又何必离开?所以引用柳下惠的这几句话,等于是为上面三个人的事,作了一个注解,这就是《论语》的编辑方法。

冰心说: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卢梭说:我大胆地走着正直的道路,绝不有损于正义与真理而谄媚和敷衍任何人。

柏拉图说:只有正义才能使国家强盛。

柳宗元说:聪明正直者为神。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景公讲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国国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我不能,用季孙氏、孟孙氏之间的待遇来待孔子。”后来,齐景公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才离开了齐国。

墨子曰: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封之以尼溪,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教下;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其道不可以示世,其学不可以导众。今君封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导国先众。”公曰:“善。”(墨子说:孔丘到齐国拜见齐景公。齐景公很高兴,想把尼溪这地方封给他,并将此事告诉了晏婴。晏婴说:“不可以!那些儒者是倨傲自大而只依己见的人,不能教育下面的民众;喜欢用音乐迷惑人民,不可派去治理人民;主张命运而懒于做事,不可以派去担当职务;崇重丧礼久哀不止,不可以使他去慈爱百姓;……他的道行不能公之于世,他的学问不能开导民众。如今君上您封地给他,会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引导齐国及其民众的办法。”齐景公说:“好。”)

塞缪尔·亨廷顿说: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仅受其内部价值和体制的影响,也受国际范围和国际体制的影响。在主要的安全关注之上和之外,不同类型的国家用不同的方式来界定自己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齐国人赠送了许多歌姬舞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几天不上朝。孔子便离开了鲁国。

尼尔·波兹曼说: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胡适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罗曼·罗兰说:我们只求把自己交给所向往和为之奋斗的事物。

柳传志说: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温家宝说: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丰子恺说:宁做流浪汉,不当亡国奴。

毛泽东说: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道德这么衰微?过去了的不可挽回了,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如今从政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狂人接舆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同他说上话。

尼采说: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尼采说:在这儿,我最大的痛苦是孤独……这种孤独归因于个人无法与世界达成共识。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罗曼·罗兰说:我们只求把自己交给所向往和为之奋斗的事物。

葛汉·克拉克说:经理人员应该具有尝试失败的勇气,力求改进;而不应畏惧风险而停滞不前。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两人一起耕田。孔子经过他们那里,让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那他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问桀溺,桀溺说:“您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所说:“世上纷纷乱乱,礼坏乐崩,如滔滔的江水弥漫,天下都是这样,你们和谁去改变这种现状呢?而且,你与其跟随躲避人的人,还不如跟随躲避整个社会的人。”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用耰翻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子路回来将刚才的事告诉孔子。孔子怅惘地感叹说:“人与鸟兽是不可同群生活的,我不同世人一起生活又同谁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人性彰显,我孔丘就不参与变革这个社会的游说了。”

黑格尔说:假如我们进一步来观察这些世界历史个人的命运——这些人的职务是做“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命运并不是快乐的或者幸福的。他们并没有得到安逸的享受;他们的整个人生是辛苦和困苦;他们整个的本性只是他们的热情。当他们的目的达到以后,他们便凋谢零落,就像脱却果实的空壳一样。

高尔基说:一个人的价值,也体现在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

高尔基说:个人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毛泽东说: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勒鲁说:一个人,若不和其他人一道组成社会,则无法获得精神、道德、物质上的生存。

扬·聂鲁达说:为了民族,为了全人类,人人都会一百次地把生命献上。

居里夫人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

约翰·肯尼迪说:社会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20%的人是“什么都反对”,永远站在旁边说风凉话,说三道四。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随从孔子周游列国,一次落在后面,遇见一位老人,用木杖挑着除草的蓧。子路问:“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你们四肢不勤劳,五谷分不清,哪个是你老师?”老人将木杖插在地上去除草。子路拱手站在一旁。老人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黍米给子路吃,让子路见了他的两个儿子。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告诉了这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让子路回去拜见老人。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已经走了。子路说:“不从政做官是不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弃,君臣之间的义理如何能废弃呢?只想洁身自好,却乱了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君子之所以要从政做官,就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我们的主张实行不了,我们已经知道了。”

尼采说: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如果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它立刻就会不复是一个民族。

赫兹利特说:人生最大的不幸即放弃责任。

林肯说: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也能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逸民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贬抑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叔齐吧?”孔子又说:“柳下惠、少连,贬抑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动经过考虑,他们只是这样做而已啊!”孔子又说:“虞仲、夷逸,隐居起来,说话放纵无忌,能洁身自好,废弃官位而又合乎权宜变通。我与这些人则不同,没什么可以,也没什么不可以。”

白鲁恂说:没有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国家很容易压制社会,民主也就没有可能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斯大林说:马克思主义不承认绝对适应于一切时代和时期的不变的结论和公式。

季米特洛夫说:一切呆板的公式都是我们的死敌。生活比任何公式都复杂。

尼采说:我学习过走路,从此我让自己奔跑;我学习过飞翔,从此我能就地飞走,而不愿首先被推送。我现在轻松自如,我现在飞翔,俯视下方,现在有个神明在我内心舞蹈。

罗曼·罗兰说:我们只求把自己交给所向往和为之奋斗的事物。刘易斯说: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和欢乐里。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大师挚去了齐国,二饭乐师干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去了黄河地区,摇小鼓的武去了汉水地区;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去了海滨。

南怀瑾说:当时的文化,重点在礼乐,那个时代管乐的,不是现代一样的音乐专家,以现代语汇说,都是高深的哲学思想家而兼礼乐方面的事,可是当时这一班人都散掉了。……这说明一个国家社会,在变乱的时代,真正忧时匡世的人才离散,无法存在高位,大家退隐散伙了。真正有学问,想为国家天下贡献能力的人,无能为力,灰心地,都逃避现实而东零西散,人才一去,这个社会、政治的结构,社会的形态就成了大问题。透过这一段。我们要了解它的精神,等于领导一个单位,发现了好几个人才,薪水不足以养廉,或者某一环境困扰他,他们就散掉了,一个人唱独脚戏,就唱不起来。整个历史时代的光辉或黯淡,都是人的问题。不管制度如何好,还是要靠人来执行,没有人才就完了。所以这段要与前后文连起来看,就可看出它的精神来。

塞缪尔·亨廷顿说: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贸易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跟着国旗走,但文化几乎总是追随着权力。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同时伴随着其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实践和体制。一个普世文明需要普世的权力。罗马的权力在古典世界的有效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近乎普世的文明。19世纪以欧洲殖民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西方权力和20世纪美国的霸权把西方文化推广到了当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约瑟夫·奈曾论证说,在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指挥权,即“硬权力”,与一个国家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其他国家想要它所想的东西”的“软权力”之间,存在一个差别。正如奈意识到的那样,世界上正在发生硬权力的广泛分散,主要国家“已不能像过去那样运用它们的传统权力资源来达到其目的”。奈继续说,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会更愿追随”其领导,因此软权力“与硬的指挥权同样重要”。然而是什么使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呢?当它们被看作是根植于物质上的胜利与影响时,它们就是有吸引力的。软权力只有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成为其权力。硬的经济和军事权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或软权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经济和军事权力的下降会导致自我怀疑、认同危机,并导致努力在其他文化中寻求经济、军事和政治成功的要诀。当非西方社会经济、军事和政治能力增长时,它们就会日益鼓吹自己的价值、体制和文化的优点。

杨叔子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约恩·丹尔尼松说:在和平时期,从没有一个国家崩溃得这么快、这么严重。(英国经济学家评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冰岛的巨大冲击。冰岛的主要银行全被政府接管,国家背负了巨额外债,面临破产——编者注)

米歇尔·海说:他们(朝鲜)终于开始意识到需要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杜维明说:中华民族的再生,当然会是经济现象、军事现象、政治现象,但它的文化信息是什么?假如它的文化信息不能充分展示,只是扭曲地落实了别人文化的一鳞半爪,我们所经受的几百年的屈辱就太不值得了!真正的亡国,是亡你的文化、亡你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心不死,就有感性的觉醒,有感性的觉醒,就会有理性的反思,有理性的反思,就会有批判的建设,就会有中华民族再生的全视景观。

季羡林说:鲁迅先生完全不是为翻译而翻译。他发现了中国固有文化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中国的民族性好像也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号召,让人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书。现在看起来,这似乎有偏激之处,然而鲁迅的苦心是一般有识之士可能理解的。他像古代希腊神话中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那样,想从外国引进一点火种,以改造我们的民族性,为我们的国民进行启蒙教育。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任人唯亲,不要让大臣埋怨不任用他们。老臣老友没有重大的过错,就不要遗弃他们。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说明:“君子不施其亲”另有解释为“君子不怠慢自己的亲族”。编者认为,“君子不任人唯亲”的解释更恰当。理由是:一、微子篇第十八通篇都在讲述人才与国家兴衰的关系。二、从上文乐师的四处流亡及下文周朝八位名士的人才济济,都说明周公对儿子鲁公关于治国方略的中肯,也只有任人唯贤,才能不遗弃大臣,才能不让大臣埋怨不任用他们。

《尚书·君陈》:王曰: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周成王说:君陈!……你不要愤恨愚钝无知的人,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作为人君一定要学会忍耐,做事才能有所成就;要宽容,德行才算是伟大的。)

普京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需要鲜明地体现出一种品质——这就是宽容,依我看,宽容常常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波普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斯塔尔夫人说:随着智慧的深邃,我们会变得更宽容。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周朝有八位名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南怀瑾说:周朝的兴起来,除了主要的姜太公、周公以外,还有重要的干部,就是这八个人,幕僚中的要角,周朝初期奠定了后世八百年天下的基础,并不简单,全是靠人才济济,同心协力所致。

歌德说:只有本身具有伟大才能的君主,才能识别和重视他的臣民中有伟大才能的人。“替才能开路!”这是拿破仑的名言。

孙中山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毛泽东说: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

同类推荐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热门推荐
  • EXO待我长发及腰

    EXO待我长发及腰

    因为作者是学生党,所以更文在寒假或暑假,请见谅!
  • 城市的时光

    城市的时光

    她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成长。在她的心中有无限的美好。或许,当梦想划过天边的云彩,当爱情的种子在萌发,在每一个城市里,生活就是一首诗……
  • 无始天帝

    无始天帝

    薪火大世界,洛道得到举世震惊的血灵珠,而遭到众多高手的围杀,最后自爆,意外获得血灵珠认主,获得宇宙逆天神通神纹道,可以领悟一切法则;获得九大神兽分身,金乌分身一统妖族;生命之树分身,压制冥族;在这片残酷的世界中,看他如何舞动风云,踏碎天穹,八荒六合,唯吾称尊!
  • 重走一回人生

    重走一回人生

    从小就疾病缠身的詹平安在三十岁的灰暗生活中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开所有的固执和对社会的不满,释别亲人朋友,背上背包开始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旅程,在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后悔,眼神虽然逐渐涣散但却异常平静,他想终于可以结束这残酷、痛苦、折磨的三十年。可惜上天好像总喜欢开玩笑,又或许是觉得詹平安的人生实在是太没有意义,所以让他再重来一次,这是命运的选择还是上天的眷顾,又或者是一个不现实的梦?
  • 千年狐精修仙记

    千年狐精修仙记

    若兰是一只不甘平庸的小狐狸,再听说狐狸可以修得人形去山外的大千世界时蠢蠢欲动,吃了谷底泉边的艳草,浑身疼痛难忍,若兰以为自己快要死了,被狐狸族长依丹精心照顾七七四十九天,治愈后的若兰觉出自己的嗅觉和视力比以前更好。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次次尝试险些丢了性命,五十八载修得人形,在人间积累一百滴自己的眼泪和五十滴挚爱男人的眼泪,历经一千八百年终于修得成仙的故事。
  • 丰灵传奇

    丰灵传奇

    上古之战后,人类世界百废待兴。永安城里,一个小乞丐偶然间得到一本《太上经》,一段不平凡的修真之路从此开启……仗剑四方,只为心中狭义;美人在侧,抚琴饮酒添香;这个世界只有固步自封的自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无尽逆袭

    无尽逆袭

    一梦醒来,王东回到了十年前。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这一年,女神没成他人新妇;这一年,他还穷困一无所有;这一年,无限位面刚刚公测!凭借着十年游戏记忆,王东开启逆袭人生。曾经错过、失去、求不得的,都要争回来!
  • 第三禁令

    第三禁令

    坞玛.艾娜莎,十八岁时被皇室选为祭品,而献祭的方式非常残忍,将少女的血放干后将尸体封在棺材内送进山洞。于是我们可怜的女爵被孤单地存放在皇家园陵的洞穴里。在坞玛死去的三天后,一只受伤的蝙蝠王无意间落在棺材上,血从棺材的缝隙流入棺材内,坞玛竟因饮了蝙蝠王的血而“复活”,开始了寻找鲜血的人生。终于有一天,她找到变回人类的方法,变回人类的坞玛逐渐适应了当代生活,但不幸的是吸血鬼已成为黑夜的主宰,在愛加纳古堡中,坞玛再次成为了贡品。坞玛试图逃跑,慌乱中撞到了一位公爵,公爵爱上坞玛并救了她,但这一切却遭到了亲王的嫉妒,坞玛再次陷入了孤独的黑暗中······
  • 御修罗

    御修罗

    那一天他的世界变了,曾经帮他撑住蓝天的支柱倒塌了。那一天的他独自哭泣,悲伤无助围绕着他。那个从天空中降临的男人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发誓:再也不要弱小,我要守护身边的一切,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