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病名,但要问冠心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倒未必能说得很清楚。那么,什么叫冠心病呢?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如同自来水管或水壶嘴被长年逐渐堆积的水碱堵塞或变窄一样。从而导致了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等。因此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国内平均患病率约为6.49%,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因此冠心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怎样的
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的主要灾难。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心肌梗塞作为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类型还很少见,但到1940年,冠心病已成为美国和某些工业化国家的主要死因。由于冠心病的某些类型的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故通常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代表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其中以死亡率更为常用。据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公布的11个国家资料来看,30~69岁冠心病死亡率以北爱尔兰最高,芬兰次之,日本最低。在美国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较30年前下降了40%,但仍居美国死因之首。1988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公布的美国1987年死亡人数及死因顺位的资料表明,心脏病占总死因的35%,其中冠心病死亡占24.1%,居前10位死因之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属冠心病低发国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1984年报告,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36.9/10万,农村为15.6/10万。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1985~1989年Monica方案监测结果表明,在由WHO组织的48个监测中心中,中国35~64岁的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仅高于日本,排列倒数第二。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为49/10万,女性为27/10万,与死亡率较高的芬兰(男性493/10万,女性63/10万),相差甚远。1986~1990年我国对10组人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3819659人中,急性心肌梗塞男性共发生409例,女性为200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0~26/10万和8~13/10万;死亡率分别为4~11/10万和2~5/10万。冠心病死亡人数占总死因的4.47%(男)和3.72%(女)。1996年有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约1/3,其中脑血管病占45%,冠心病占15%。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冠心病较低发。
冠心病是怎样分类
冠心病一般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隐性冠心病(也称“隐匿性冠心病”或“无症状心肌缺血”)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较轻,心肌缺血病变的广度较小时,病人可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心肌无组织形态的改变。仅心电图检查才发现有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改变(反映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2.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氧和需求失衡所致。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多在3~5分钟内消失,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心肌多无组织形态改变。
3.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脏冠状动脉某一支或其分支,因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堵塞,使供应这部分心肌的血液中断而发生心肌坏死。临床上可出现持续时间大于15~30分钟的性质剧烈的胸部压榨样疼痛,有时放射至肩部或上腹部。其为冠心病中最重的一型,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危及生命。
4.缺血性心肌病
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逐渐纤维化或心肌硬化,可引起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此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或心搏频率与节律或冲动传导等任意一项出现了异常。包括心跳过快或过慢、不规则、期前收缩(早搏)等等。
(2)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等量地博入动脉,因而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致使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肺、肾、肝、胃、肠等严重缺血、缺氧,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所见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
5.猝死
是指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未能预料的突然死亡,也就是猝不及防的骤然死亡。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短到30秒钟,最长的也不超过24小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从症状或体征出现后6~24小时死亡者称“猝死”。
另外,近年来有人提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变化,血流突然减少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冠心病的流行趋势是怎样的
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一度上升很快,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冠心病的死亡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直到现在。目前美国男、女冠心病的死亡率每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在其他一些工业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等也有类似的情况。对于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一些学者认为,主要归于生活方式的改善,降低了发病危险因素的结果。我国冠心病发病和死亡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但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表明,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卫生部公布的生命统计资料,1957年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12.07%,到1989年上升到16.16%,死因顺位由第5、6位上升至第2、3位,北京居民冠心病死亡率1973年为21.7/10万,1986年增至62.0/10万;上海居民1974年为15.7/10万,1984年上升到37.4/10万;1989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在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中,心肌梗塞为18.68/10万,其他类型冠心病为24.73/10万,与北京1973年冠心病死亡率21.7/10万相比,有明显升高。1996年有资料表明,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什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呢?多数学者认为,这与我国近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人群体力活动减少,体重上升,血清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男性吸烟率高(达60%),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心理压力加重等因素有关。所有这些易患因素预示,我国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会持续升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说:“除非大力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否则,人类将无法控制心血管病这个世界瘟疫的蔓延。”因此,在我国开展大规模人群心血管病防治已刻不容缓。
冠心病有哪些易患因素
随着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冠心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即为易患因素,或称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性别:在美国多种族中,都是男性冠心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3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高于女性。在我国,男女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LDL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也易患本病。
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吃的胖就是因为吃的多”,所以,要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除了控制高脂饮食摄入外,也必须重视控制食量。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I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但目前以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
在以上十大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或过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这是由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7个单位协同完成的“八五”攻关课题,也是首次大样本追踪调查显示的结果。研究还表明,舒张压和体重均值增高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升高,而收缩压、体重及血清胆固醇均值增高则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为什么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
美国西部合作研究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性格的2倍。北美一组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发病率A型性格者较B型性格者高2~4倍。国内也有资料表明,A型性格占冠心病人数的70.9%。那么,什么是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为什么易患冠心病呢?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林曼把人的性格分为A、B两种类型。具有A型性格的人动作匆忙,办事的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也不罢休,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满足感。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情,四处奔忙。这种人雄心勃勃,脾气暴躁,干练利索,性格外向。他们常常为一些小事就可以大发雷霆,虽然有事业心,但对周围的人怀有“敌意”。另一方面,由于A型性格的人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却常常忽视个人的健康状况,他们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常使自己整天处在紧张和压力之中。恰恰相反,具有B型性格的人,他们慢条斯理,不慌不忙。随和易处,没有争强好胜的压力,紧张之后尚能愉快地休息。近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与心理紧张有关。弗里德曼与罗林曼通过大量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后发现,心脏病人几乎都是些思想敏锐而雄心勃勃的人,这正是A型性格的人。
因为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精神刺激因素而处于紧张状态时,特别是一些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大脑皮层容易发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滞性和凝固性。也可以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使血脂增高;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等。如果人们长期地、反复地处于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极易形成冠心病。因此,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遇事不要急躁,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的患病率为,为什么男女有别
世界各国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不论什么种族,也不论什么生活环境,冠心病的患病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住院冠心病人中男女差别显著,男∶女=2.5~5∶1。根据美国1979年的统计资料,3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2倍于女性。65~74岁者2.4倍于女性。非白人男女之比为2.8和1.6倍,白人中女性冠心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高的趋势比男性晚10年,在非白人中晚7年。这种男女差别主要发生在50岁之前。女性在50岁之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男性为轻且进展缓慢;但50岁之后,即进入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甚至赶上男性。女性冠心病患病率之所以低于男性,主要是因为:
(1)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可起保护作用。有资料表明,女性自然绝经后HDL—c有相当程度的降低,而LDL—c却升高。同时发现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不良作用在绝经后加重。给兔子注射大量雌激素,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降血脂的作用。用己烯雌酚治疗的冠心病人,血脂紊乱得到改善。女性在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明显减弱,所以,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