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是个热情达观平易近人的长者。岳父当过兵,复员后在村里当出纳终老。岳父的身体很棒,平常很少生病,即使是感冒也很少光顾他。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健康善良的人,竟然在四十七岁的那年暮秋,查出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妻子当时正在武汉市农校念书,为了不耽搁她的学业,岳父不让家人告诉她,也嘱咐我不要泄露消息。在那些痛不欲生的日子里,岳父吃尽了苦头。听说用铁树做药引能够缓解肝癌的症状,我找到药引跌跌撞撞送到三店黄套村。苍天无眼,尽管请了多位名医,喝了许多苦涩的中药,用尽了偏方,岳父的病情却一天天加重。最后,岳父只能靠打止痛针减轻痛苦。那时乡下的止痛针限量,我家就走后门托人去县城药检所,在那儿定时限量购买,让我按时送到岳父的病床前。最后一次送止痛针去三店镇(现为三店街),在镇卫生院门口我遇见了为岳父拿中药的妻子。她嗔怪我不该隐瞒岳父病重的消息。
翌年正月初十,岳父英年早逝,抛下了年迈的父亲、中年的妻子和两个尚未成家立业的儿女。出殡那天,山河默哀,苍天落泪。那场冷雨下得酣畅淋漓,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在茫茫的雨雾中,岳父年轻的女儿——我的妻子含着热泪念完了悼词,年幼的内弟尚在读初一,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刻意的表情,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懵懵懂懂的模样。事后,妻的娘家村里的人还念叨我的种种好处。
这倒不是我给自己脸上贴金。我算是个称职的女婿吧!在岳父患病的日子里,我自发自愿去探望岳父,尽了一份孝子之心。这也许是当年我极力挽留妻子,而最终妻子终于没有弃我而去的一份有力的证明。自从我1993年第一次去妻的娘家,以后岳母、爷爷过生日,大年初二去拜年,清明节祭祖,八月中秋团圆,抑或每逢农忙季节,我们或者我都要去黄套村。
内弟常年在外念书或工作,家里只有爷爷和岳母,缺少劳动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大忙季节,我到了岳母家,从不沾轻怕重,旁人看到我一个干部子弟挑担子,加上身材清癯,伯母的脸笑得像朵桃花,“二伢(我的小名),冇挑过多少担子,吃不消呗!”我那时往往挺直腰板,肩膀微耸,不以为然地答道,“没事,没事!”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做了几次农活,我的肩膀变得矫健,可以一口气挑十来担稻谷。
岳母家有一块麦地在村子北面,位于大路边,割完的麦子就用板车拖,既省力也省时,不过还是要花些力气的。麦捆上了板车,堆放也是一门学问。如果堆得不到位,重量不平衡,拖板车就会很费劲。麦捆码均匀了,重量前后对称,托起板车毫不费力。爷爷有的是劲,有时爱纳蛮(不讲究方法,使蛮劲),排斥方法论,强行让你执行他的古板方针,人年纪老了,又不好跟他争辩,这样我经常莫名其妙地吃一些哑巴亏;如果那时岳母在场,定会据理力争,我就会变得身轻如燕。
十三载转瞬即逝,我依然坚守着自己这份职责。尽管自己累点,倒也锻炼了身体,促进了自身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骨的功效,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岳母村里乡亲的唏嘘赞叹之声中,我常常可以看到妻子欣慰的笑脸。这是对我至高无上的奖赏。尽管荣誉不能当饭吃,不能够创收经济效益,但是倘若能够博得妻的一脸笑容和些微满足,是我此生最荣耀的事情。
(四)红袖添香伴我款款行
“绿衣捧砚催题词,红袖添香夜读书。”
——清朝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
红袖添香被誉为最为浪漫的一种读书境遇。虽然我的妻子没有花容月貌,但是我也曾领略过这种境界。
五年前一个和煦的冬日,我经朋友推荐,成为一家省级刊物的兼职编辑,主要负责本地的组稿发行,妻子的激情也高涨,义无返顾地跟着我干上与文学接轨的营生。两年后,那份刊物停刊了,我干脆在家读书写作,那真是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年华,在忘我看书写作的时候,妻子常常送上一碗香喷喷的饭菜,或者一杯提神的淡茶,或者削一颗脆口的苹果,或者在深夜默默地给我披上一件御寒的外衣。四年来,正是妻子默默无言的支持与勉励,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与文学的情结,使我找回了对生活的自信,让我从一名普通的文学青年,迅速成长为一个文学写手。这四年的时光,可谓是我红袖添香的岁月。如果说,我与妻子的相识是我生命中的第一道里程碑,那么这四年红袖添香的岁月则是我生命里的第二道里程碑。
妻子是那种自尊心强、争强好胜的女人。可是我的生存环境并不遂她的心如她的愿。眼见着好朋友的丈夫一个个都飞黄腾达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有的当了商人,固定资产超过20万元,有的下海去了南方,月薪二三千元,……而自己的丈夫却还是高不成低不就,没有一丝发迹的征兆,仍是原地踏步走,守着几百元的工资心安理得、怡然自得;妻子觉得心里堵的慌,如坐针毡。她每次回娘家,娘家的亲人便会追问我的工作及现状,这让她无言以对,如芒在背;妻子每次去社区上班,同样会遇到同事同样的质疑与“拷问”,让她苦不堪言,心如刀绞。
每每走在豪宅林立的小区,妻子经常眼睛发亮,露出羡慕的表情,“唉!不知何时才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恐怕只有等到下辈子吧!”然后用一双饱含希冀的眼神张望我,我就借一句俗语安慰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有莫强求。”
光阴似箭,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共同走过十四载风雨。
十四载风雨,我们越过无数的坎坷与坦途;十四载风雨,我们相识相知交心知心掏心;十四载风雨,记录了我们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历程;十四载风雨,奏响一曲激扬舒缓的爱情交响曲;十四年风雨,见证了我和妻子的一段不了的情缘。而未来这段平淡或者激扬的岁月,我们仍将携手并肩从容自若地走过。
如今,妻子辞去了社区妇联主任的职务,在家做专职家庭主妇;而我依旧是一文不名,蜗居云斋读我喜爱的文章,用键盘敲打着我心爱的文字。如今,我们的“七年之痒”已经过去,婚姻的磨合期逐渐远离我们而去,我们的婚姻正在沿着爱的轨道健康畅通地运行。平凡的生活仍在继续。
我与父亲的亲密接触
从前,常常是热切地期盼着上班。可以真正到了上班之后,我才知道上班也有上班的烦恼,但终究比成天呆在家里搜索枯肠写些无病呻吟的文章强上百倍。心想,真正的生活也许正是如此:拘束、单调、乏味,就像一泓波澜不兴的止水。
其实,生活也有它反复无常的一面。
小满时节某个清晨,单位组织集体体检,负责做B超的医生突然发现老爸右肾后面有异常,让老爸去做一份彩超,因为彩超比B超更清晰明了。我看到老爸的脸色顿时由深红逐渐变得惨白。接着,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建议老爸住院,一边观察一边作进一步的检查。
翌日下午,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才腾出床铺位,老爸便住进了人民医院的病房。本想那天上午陪老爸去医院,不巧那天上午,我正好碰上农工委文明创建督察小组例行检查。在水务局匆匆吃完中饭,慌忙赶到老爸的临时租赁处,已经快两点钟,我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老爸老妈拿了办理住院需要的相关证件物件下楼,准备往医院赶。我慌忙起身,表示要随同他们前往,老爸很不情愿的样子,说,没有多少事情,有他们两老的足够。老妈虽然希望我同去,一来多个人照应,二来我还年轻;但是老妈却使着眼色让我顺从老爸,怕我跟着去惹恼了老爸,因为老爸平时无论是在单位,抑或是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可能是当一把手的领导惯用的工作作风罢!我心里很不服气,自己的老爸病了,做儿子的尽些责任服侍一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第八章我顾不了那么多,死乞白赖地像个不识时务的跟屁虫似的跟到了住院部老爸的病房。好在我终于有个用武之地。老爸的病房在五楼,我马不停蹄地跑上跑下,交押金取床上用品、那相关物件办住院手续、到门诊取尿液化验单,光办住院手续因为忘了医保卡就跑了两趟。老爸欣喜地说,“幸亏二伢来了,不然够折腾我的。”老妈用哀怨的口气批评老爸:“你也是的。害怕讨亲生儿子的麻烦。”
铺好床铺,朱医生开了CT平扫的单子,我去一楼交了一千元的住院费,然后陪着老爸一起去了CT室。老爸躺在仪器上接受检查,我和朱医生坐在CT室医师的办公室看完了检查的全过程。朱医生让我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她的经验,这很可能是恶性肿瘤。朱医生让我劝说老爸直接去省城检查,下一步的检查“CT增强”对身体有损伤,不如去同济医院做肾磁共振,检查费用还可以便宜一两百块钱,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痛苦减轻到最低程度。做完CT扫描,医师说明天上午就可以拿结果,老爸问什么时候可以做“CT增强”,男医师翻开一个本子,说是要等到大后天才能安排检查,因为做这种检查的医师双休日放假云云。
回到病房,我按照朱医生的嘱咐对老爸说了,老爸坚持一定等区医院检查做完再说。又过了一会儿,朱医生让我去取CT平扫检验报告。我拿了报告单,一看检查结果是“肿瘤性病变”,我感觉无法把握,就征询朱医生的意见,朱医生说最好给老爸看,免得老爸生疑,但是又怕老爸理解不了这个概念。朱医生又让我找主治黄医生。黄医生是位中老年人,他斩钉截铁地反对给老爸过目。我让朱医生将检查报告单放在护士室的抽屉里,决定暂时不告诉老爸。
在住院部与门诊部搭界的过道,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壮,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心乱如麻,从五楼下到一楼,又从一楼上到五楼,反反复复数次;为报告单给不给老爸看,我打多次打电话给三舅,可是三舅一直在开会,说是只有等到晚上才能有时间。百般无奈之中,我拿着报告单,又给李小明叔叔挂电话,李叔叔说听不清楚,让我直接拿报告单去他那儿。想到我是骑着自行车来的,CT片子有太大,不大方便,而且即使打的过去,耽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恐怕引起老爸怀疑。
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负责老爸病房的的汪医生上班了。他详细看了检验单,立即得出结论:按照CT片图像,恶性肿瘤的情况非常大。我问为什么病人无痛感,只有胀感?汪医生解释说,肾位恶性肿瘤往往就是无痛感这种情况……正当我和汪医生交谈进入实质性阶段之时,我突然瞥见老爸老妈一前一后向护士办公室走来,连忙将检验袋顺手推给汪医生,对老爸老妈谎称没有收到检验报告单,只是过来咨询病情。我惊慌失措的神情引起了老爸的严重警惕。
老爸回病房拿起电话本,马上给老部下的爱人S阿姨打电话,S阿姨是医院护理部的主任。不到一刻钟功夫,S阿姨就来了,适逢我出去卖包子过下,S阿姨陪着老爸取走了CT扫描报告单。等我回到病房,老爸马上改变态度,表示愿意去汉口同济医院检查,因为区医院的仪器已经无法检查病症。然后,我们就等待三舅散会,早日安排局里的小车送老爸去同济医院诊治了。
第九章同济医院毕竟是三级甲等医院。先排队挂号,然后回家等候。第三天,三舅、我、弟弟陪着老爸来到同济医院。每上一楼,入口就有三五成群的人散发各种传单及医药报刊杂志,大多是内部引发的资料,其中一个刊物上面居然印着“读者文摘”的字样。门诊部各楼层的纸篓里,随时可见被人丢弃的宣传单。门诊部大楼装潢气派,地面全部是大理石,空调全天候的开着,各式各样的壁灯亮着,仿佛感觉就像人间天堂,弟弟忍不住啧啧赞叹。这天,老爸做的是“CT增强”检查,差不多一千元钱。
第四天上午,取检查报告单。第六天,老爸正式住进同济医院住院部外一楼,弟弟做老爸的陪护,我在家待命。第八天,我终于替换了弟弟,争取到了陪护权。
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老爸的病床始终在五楼走廊。那些天,老爸又不打针,我和老爸每天吃了饭,就在五楼的走道内悠哉游哉来回漫步,过得简直像神仙的日子。才呆了一天,旁边的一位病友劝说老爸,与其这样消耗我的精力,不如让我回去养精蓄锐,将精力重点放在手术之后的日子。我请求老爸说,我以前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情,疏于父子情,这次正好可以弥补我以前的过失,让我好好陪陪你吧!老爸默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