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种积累,生命以基因的形式代代相传,个体只是长河中的一滴水,水滴可以有自己的光辉,但只有在长河中它才能永生。长寿是一个过程,一种境界。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活到百岁,对我们在座诸位来说,也许并不遥远。延年益寿固然应当成为人类的追求,但也应当看到,生命的意义是适应,适应生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只有适应环境的生命才可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长寿。没有生活质量,长寿从何谈起?健康与长寿的钥匙仍然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上。老年人要懂得照顾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朋友不要为了满足儿孙要求而委屈自己。每天要留出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家庭、子女、健康、信仰中,你要分清轻重主次,从而追寻自己最在乎的东西。不要沉溺于过去,要活在当下,使自己更愉快、更轻松。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问心无愧,就不必太在乎其它。卸下包袱,才能让自己的晚年过得幸福。人生最大的本事是有自知之明,能管住自己,驾驭自己,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总是掌控在自己手里。
过去人们提出的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现代科学认为遗传基因制约寿限,如果加上基因操控,健康长寿将会有5大基石。实践证明,只要顺其自然,而又科学面对,人人都可以延年益寿。一个人只要生活上与他人和睦相处,与自然,与社会协调一致,紧跟时尚,与时俱进,健康长寿不是梦,衷心祝愿老年朋友延年益寿,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养生之道--养生保健的十大关系这个暑假两个多月,我几乎没有闲着。为了满足广大中老年朋友对养生之道的追求,我认真查阅了养生保健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和相关的文字资料,从中领悟到养生保健方面的基本规律和丰富内涵。养生是一门科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养生是一门学问,纵贯古今,穿越时空。核心就是促进健康延年益寿。我用剪刀加糨糊、厚本变薄本的方法,把它们归纳起来,总结为“养生保健的十大关系”。
一、养生与心态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是花甲重开的寿星。他的寿命达到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活了120多岁。《黄帝内经》认为:“百病源于气。”气就是一种心态或情绪的表现。心态良好的人,就不生气或少生气,即使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而生了气,也会很快化解,使心理处在平常的良好平衡状态,使人度百岁而去。建立良好的心态,要乐在其中。一要自得其乐。人生的快乐在心安理得,不希冀物质的生活的富裕和优越,只图心理平衡,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有人曾说“欲除烦恼须无我”。“无我”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浩气在胸,颐养天年。二要知足常乐。不知足的人经常陷入苦恼,内心难以和谐。知足就是不沉迷于已经失去的,不奢求不该属于自己的。清代胡澹奄有一首《知足歌》云:“思量疾病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悲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得苦,活着便是福。”唯有知足能常乐。三要为善而乐。人生追求快乐,开发快乐,享受快乐是人的天性。汉明帝刘庄虽贵为九五之尊,拥有一切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但他却“独坐少乐”。他问弟弟东平王刘巷:“天下何为乐?”弟弟回答:“为善最乐。”因为,做善事的人,首先是心地善良以赐予为乐,当他做完一件好事后,心理获得了满足,也受到别人的敬重,自然快乐。四是宽容心乐,宽容是一剂利人利己的良药。北大哲学系教授们养生的秘诀之一就是平和宽容,对后辈的年轻人都非常扶持,鼓励后进,待人接物都是很宽厚的长者风度。他们“以德养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坦荡荡,看得开”,一个人如果能看得开,他的胸中就没有垒块。我们经常讲郁闷,郁闷就是胸中的垒块。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世界也宽容了你,这时你的心也会如释重负而快乐。否则,无休无止的仇恨就会像熊熊的烈火,把自己也烧得焦头烂额。因为在伤害别人时也伤害了自己,心里更加难受,久久难以平静,何来心乐?五要奋进取乐。岳飞的《满江红》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现代社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如果不思进取,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都会产生心理上的落伍,都会产生不能与时俱进的遗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方能与时俱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总之,保持快乐,无忧无虑,心灵才能健康。相反,百般忧虑,不过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只有清心寡欲,才能解烦除忧,乐享天年。心态决定能力,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好了,积极向上,养生保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养生与饮食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养生的基石。平衡饮食是指能为人体健康的需要而提供既不缺乏也不过剩的全面营养成分的均衡饮食。成年人要坚持每天少吃一两口,或坚持每天多活动十五分钟,就能确保进出平衡,从而实现健康的体重。成年人,每天主粮七八两,蔬菜七八两,油盐减两成。医生建议多食蔬菜,尤其是花菜、香菜、洋葱、麦芽、红薯、木瓜、大豆等。一个人一天吃一个蛋,喝一盒牛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鸡蛋,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及营养学家对鸡蛋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得出新的认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美国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在正常饮食条件下,每天加吃一个蛋黄。而另一组则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不加蛋黄。一个月后,吃蛋黄的一组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仅没有升高,反而略微下降。研究认为鸡蛋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具有消除胆固醇,使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使其保持悬浮状态,不易在动脉血管壁上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从而达到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每天吃一个鸡蛋。
毛泽东主席的养生“十六字诀”其中有四个字是“基本吃素”。素食是我国汉传佛教饮食文化的核心内容。素食文化也是长寿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素食者体内胆固醇含量非常低,而低胆固醇正是少发高血压、心脏病或其它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健康长寿的共同经验。世界五大长寿区的饮食也属于低热量饮食,他们的主食以粗制米面及薯类为主,副食多吃蔬菜水果。这些地区死于心肌梗塞的比例比其它地区低24%。研究表明,素食、摄取低热量食物有利于长寿。佛家的素食文化乃是长寿文化。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饮食养生有九个要素:一是食物要多样化,二是饥饱要适中,三是吃油要适量,四是粗细要搭配,五是食盐要限量,六是甜食要少吃,七是饮酒要限量,八是三餐要合理搭配,九是水分要补充。
三、养生与活动的关系
许多寿星特别推崇“忙”。他们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动有两个方面:一是躯体动,活动筋骨,活动四肢,强身健体;二是脑子要动,编书、写字、吟诗、作画、读书、看报等等,人老了,脑子更不能停下来。北大哲学系教授们养生的秘诀之一就是“把事业当生命”。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当中,他们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不知老之将至”。“这些老先生离不开工作,把事业当生命,活着就是在创作,不想享乐。从85岁到95岁冯友兰先生重新写了7本书,200多万字。第七卷是在他95岁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完成了他就放心了,如果没有完成他还会挺着。”实践证明,工作对人的健康来说,是很好的事,人就怕体力上停下来,脑子不动也停下来,这样很快就会显出衰老的迹象。离退休的同志,要继续接触外界,联系社会,还要适当训练脑力,思考问题。宁德市有一位老干部,他介绍自己养生的经验是每天散步、背诵唐诗,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下来,这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对老人家来说,切莫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身体健康切莫掉以轻心,更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养生活动要严格遵守“生物钟”,生活要有规律。早晨做广播体操,外出散散步,玩玩棋牌,参加球类活动等。爱好可以广泛一点,生活情趣也就多种多样,多姿多彩,这对身心健康极有益处。许多老同志喜欢看体育比赛的节目,体育比赛竞争性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要多活动,多思考,才能延缓衰老。活动,特别是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要量力而行,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有好的效果。老年朋友每天至少坚持半小时的健身活动。要做到工作、保健两不误,乐观对待日常生活中的烦事、杂事,劳逸结合,有张有弛,有劳有逸。老年人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午间休息,以保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许多老年人,原来体弱多病,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锻炼而成为寿星。他们的共同体会是十个字:一是“走”,或快走,或慢走,或前进,或后退,每天坚持,不仅有舒筋活血之功,而且有怡情养性之妙;二是“跑”,长期坚持跑步,促进血液循环,焕发生机活力;三是“跳”,跳绳、跳舞、踢毽子,既活跃生活,增加乐趣,又增强体质;四是“登”,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加强腿部锻炼,有效的办法是登楼,每天登几十级台阶,上下反复,自会增加腿部肌肉的弹性,还有到野外,登山,不只是体力增强,更有“一览众山小”之妙境;五是“举”,徒手举杠铃,可增加臂力;六是“劳”,适当做一些家务劳动,或轻体力农活,浇花、种菜等也是一种锻炼,有人把打水、擦玻璃、擦地板等编成健身操,持之以恒,不仅健身,还能增加生活自信;七是“拍”,清晨起床,或工作一天后,从头到脚拍拍身子,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依步位、层次,将全身拍打一遍或数遍,也很舒适;八是“抖”,全身抖动,使全身肌肉彻底放松,每抖一次,也会感到十分惬意;九是“游”,游泳的妙处很多,运动量大而不出汗,并且有水不停地对全身进行按摩,这是其他运动难以替代的;十是“摩”,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祛病健美、减少寿斑。总之,养生与活动相辅相承,形影相随,相得益彰,互为因果。
四、养生与习惯的关系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穆罕默德·奥兹总结出让人活到100岁的十个简单习惯:1.吃点红色食物。2.每天一杯红茶。3.尝试记住电话号码。4.上公厕,选第一位。5.一步登两级楼梯。6.热水淋浴后,做拉伸运动。7.深呼吸。8.练习瑜珈。9.每口饭嚼20次。10.最爱的食物只吃半份。(详见《老年生活报》2013年5月27日徐江/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主任医师程莘农教授认为,所有长寿的老人生活习惯都没有一样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习惯。他的习惯是“不生气”,他认为生气会伤肝。只吃八九分饱,让肚子不要有滞,这样就算感冒也不会有大的问题。江西资溪106岁的寿星张全清,长寿的秘诀是“习惯好,勤走动,讲卫生”。她腰杆笔直,精神矍铄,一年到头不看病吃药,两眼炯炯有神,还能穿针引线干缝补活。她说话声音洪亮,日常生活能自理。她爱吃大葱煎饼、饼干和糖果,日常饮食粗茶淡饭,一餐能吃一大碗米饭,一餐能吃20个水饺。她每天有午睡的习惯,也很讲究卫生,经常擦身洗澡,还要喷香水打扮自己。张全清老人,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晚上九点左右就睡,早上6点多起床。洗脸后在床沿伸展腰腿,拄着拐杖满房子走动,晃晃身体和按摩腿脚。她为人随和善良,情绪稳定,一切顺其自然。
全国著名老中医杨有鹤今年105岁,至今仍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坐诊,每周两次。他的习惯是饮食很有节制,早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块绿豆糕。作为洛阳人,中午他爱吃浆面条,吃烙饼卷菜,有时吃两块红烧肉或卤肉。晚上,吃小米或大米熬的稀饭,里面有大枣、梨、山药、蔗糖等。杨老每天6点起床,晚上8点睡觉,午饭后在屋里走150步,然后午休,生活习惯很好。
《生命时报》转载了美国《悦己》杂志刊出的多位专家总结的延年益寿的几个好习惯:一是保持乐观,二是把烦恼写下来,三是午间小睡,四是正确放松,五是冥想打坐,六是学知识常用脑。专家认为这6个习惯能增寿。杨有鹤认为:“人活百岁不是梦,生活习惯很重要,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五、养生与环境的关系
养生与人们所处的环境的自然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人口普查中,专家发现一个规律:居住在山区的老人普遍比较长寿。例如,位于巴基斯坦东部就有一个被崇山峻岭包围,时常云雾缭绕,终日空气新鲜的长寿村。该村年逾百岁的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竟达数百人之多。中国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人口普查结果表明,10万个巴马人中,就有30.8个百岁或百岁以上的老人。被国际自然医学会确认为“第五个长寿之乡”。湖南省平江县也素有“长寿乡”的美称,有专家曾对该县11名百岁以上寿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只有一人居住在县城,另外10人均生活在林木葱茏、依山傍水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