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3期《领导文萃》上有一篇题为《腰围改变中国》的文章说“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已接近76.2厘米”,25年间,中国男性的腰围鼓胀了15%以上。目前,中国体重超标的人口已超过2亿。东部城市大量的白领阶层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导致腿部功能衰退。大量的西式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日式快餐和中国式盒饭占领了白领的胃,这些人饱食终日又手抚键盘,肥胖、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肾脏疾病的患病比率大幅提高,使得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医保雪上加霜。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重视人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着手制定实施“生活方式行为计划”。好的习惯是健康的银行,是长寿的自我投资,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长生不老药”。人们只有当好追求健康的主角,才能健康长寿。
三、长寿老人延年益寿的奥秘
有人搜集整理了我国和世界诸多国家近13万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得出9条长寿的经验。其中的“遗传基因好”属先天因素。调查发现,百岁以上老人绝大多数属于长寿家族,去年8月意大利梅利斯家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家族。梅利斯的8个兄弟姐妹,4个年龄超过90岁,3个80岁以上,最少的也是78岁,是优良的长寿基因让他们如磐石一样健康硬朗。除了基因外,其他因素都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1.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长寿与气候环境关系密切。新疆等13个长寿地区1445名百岁寿星中,91%身居青山绿水之间,生活在海拔500至1500米的地区。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例如,保加利亚的莫斯安村,坐落在山峦起伏万木竞秀的深山谷地,空气中负氧离子为2000个每立方厘米,比普通城市高10倍。
2.乐观大度,从不烦恼。据1445名百岁寿星长寿因素统计,精神乐观者占91%。这些老寿星有的一生坎坷,遭受磨难;有的一贫如洗,生活艰难,但他们都是乐天派。现代国学大师启功活了93岁,他一生无儿无女,他把平生卖字画和稿费所得2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北京师范大学。他去世后,留下了满满一柜子遗物,打开一看,全是儿童玩具。启功老人说:“人生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据美国专家2011年在《读者文摘》上报道,一个乐观的人,要比悲观的人多活9.5年。《老年日报》认为,乐观对待老龄化过程的老年人能多活7年。长寿人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10多岁。
3.饮食以粗茶淡饭,杂粮为主。饮食和长寿有很大关系,世界五大长寿区的百岁寿星,主食都是五谷杂粮,多以玉米为主。很多寿星以红薯、大麦、荞麦、黑麦、黑面包为主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
据对全球几千名百岁寿星调查可知,他们在饮食上有以下特点:一是限制高盐、高糖、高脂肪,二是食物不精细、不过饱、不偏食挑食,三是多食粗杂粮、多纤维蔬菜、新鲜水果、温凉食物,四是进食少肉、少酒、少精加工、少炸烤熏腌食物,五是多饮无污染天然山泉水,六是坚持科学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与动物性食物搭配。
4.不缺乏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并在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和死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钼、钴、硒、镍、锡、锶、氟、碘等十几种。百岁寿星居全国之首的新疆,土壤和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此地生产的粮食瓜果以及畜禽肉蛋都含丰富的矿物质。内蒙古哲里木盟石场洼村,几十年来从无人得过癌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肝炎、气管炎等,村民平均寿命83.3岁。长寿的秘诀是村民都喝本村的麦饭石水,此水含钙、铁、硅、铜、钠、镁等30多种有益元素,其中以硅含量最高。常饮麦饭石水可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肝炎、肾炎、气管炎、关节炎。
5.长年劳作,不断运动。1982年新疆就有百岁寿星865人,52%的寿星仍下田劳作,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让他们受益终生。几乎所有的老寿星都是劳动能手和运动爱好者。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103岁的老寿星黄妈干还能穿针引线,107岁的老寿星黄卜新还能上山打柴。美国科学家说,要想健康,每天要锻炼一小时。法国名医蒂索强调:“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一切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6.适当进补,食补为主。据专家调查,日本10158名百岁寿星,都重视合理进补,但以食补为主。美国纽约有一对黑人亲姐妹,姐姐塞迪104岁,妹妹贝茜102岁,她们除了练瑜珈外,常吃鱼肝油、维生素和大蒜。长寿地区居民饮食大多以绿色蔬菜为主。寿宁人很重视进补,特别是参茸补品随处可见,孰不知这补那补不如饭菜补。
7.吃好吃少,七分为妙。寿星中胖子极少,患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很少。101岁的儿科专家苏祖斐每晚服维生素B1、B2、B6、C、E、叶酸,冬天加服人参、黄芪、白术、大枣等,每天吃主食不到100克,他说,在保证营养均衡前提下,“食愈少,寿愈长”。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日热量限制在1400~2000千卡的人,心脏功能同比他们年轻15岁的人一样。美国科学家推论,人类如果采用“少吃”这种模式,寿命概率可望增加20至30年。
8.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亲情助高寿,长寿地区的人们很注重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团结和睦。他们认为,自身健康同周边朋友关系密切。交友就交健康之友。追求健康的理念,朋友团结在一起,既锻炼强壮了体魄,又让人身心愉悦,利己利人,一举多得。
四、亚健康者也可长寿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老年人中“三高”和心脏病患者占三成以上,而心脑血管和内分泌疾病很难治愈,有些还会滋生各种并发症。所以不少老年患者对前景忧心忡忡,充满疑虑:我们能颐养天年、“带病长寿”吗?回答是肯定的。生活中“带病长寿”者大有人在。
世界著名石油、石化专家,我国炼油科技奠基人侯祥麟院士,是一位身患多种疾病的老人。他坚持与病魔作斗争,不背包袱,耄耋之年还天天上班,活跃在石油石化第一线,在忙碌中欢度晚年,享年97岁。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多病缠身,自称“四半老人”--“半聋、半瞎、半瘸、半拐”。但他心态好,毕生潜心学问与写作,自言“脑子越来越锋利”,得享98岁高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今年已经90高龄,她的鹤发童颜,灵活身姿总给人青春常在的感叹。其实早在1966年她就罹患肠癌,做了大手术,一名医生甚至断言她“来日无多”。但秦怡始终心态乐观,坚定与疾病抗争。她认为,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补药,她平时靠散步和快步走来锻炼身体,每天平均走5千到1万米。外出办事,只要距离不是很远,她一定步行前往。2013年1月17日《福建老年报》刊登了《陈立夫:带着糖尿病活过百岁》的文章。陈立夫,是中国国民党的政治家,生于1899年,卒于2002年,享年103岁。陈立夫曾说他身体并不特别强壮,58岁患了糖尿病,还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做过两次手术,还有其他病,居然能活过百岁,都是因为他对养生防病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上述的范例都证明“带病长寿”不是梦。总结他们长寿的经验,除了坚持合理的生活习惯、科学的饮食结构、适宜的体育锻炼、乐观的精神状态外,还必须做到“两不”、“两多”和“两少”。
所谓“两不”,即不畏惧、不轻敌。“带病长寿”的关键,是既不能怨天尤人,丧失信念,又要客观科学地面对疾病。一边尊重医嘱,积极配合施治,一边又用繁忙的创造性工作击退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隐痛,做到“齿发虽衰而风韵犹存”。
“两多”,指多运动,多活动。大凡“带病长寿”者,没有一个是养尊处优、四体不勤的懒人。他们不一定天天去跑步、打拳,但必定爱好活动,散步、浇花、做家务,乐此不疲。至于学习,就是活动大脑、勤于思考、汲取新知。读书没有功利的羁绊,一旦进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古今,畅想未来,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达到了“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旧书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健身要先健脑,大脑会越用越“新”。日本科学家发现,勤用脑的人即使七八十岁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听力、视力和反应能力均比同龄人好。因为灵活的大脑是生命的原动力。读书也能益寿延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经常读书用脑的人,思想敏锐开阔,精神乐观洒脱,矛盾容易化解,心理常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读书动脑,让老年朋友感受到退休后“另一种生活”的幸福和愉悦。
“两少”,是少费神、少揪心。此乃“带病长寿”的重中之重。有些老年人退休了,牵肠挂肚的事却多了。赋闲后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或因子女安排,或因老友减少,或因私利,或因虚荣,处处斤斤计较,闹心伤神,牢骚满腹,如此下去,怎能不加剧病情呢?人应如杜甫所言:“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人老了,风雨沧桑,有点病是正常的。有了病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否从容面对,端正心态,所谓“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白居易)。如今,时逢盛世,老年人都衣食无忧,看病吃药也不成问题,保健知识更是普及了。倘能做到“两不”、“两多”和“两少”,带病长寿是完全可能的。据德国健康杂志《生机》报道,科学研究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适应和疾病。这种治疗过程是由荷尔蒙、免疫抗体等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五、21世纪是健康长寿的世纪
科学家们断言,在这个长寿的世纪里,许多人都能活到百岁,其中有的还能活120岁。60岁是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60岁前要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60岁以后,许多人仍然壮心不已,步入人生的第二个黄金阶段,有人说这是人生第二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界定为“中年期”,人们进入60岁以后还有三四十年或更长的岁月。人生从六十岁开始,“六十而立”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在人均寿命方面,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是圣马力诺男性,平均可活到80岁;澳洲、冰岛、日本、瑞典及瑞士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9岁;加拿大、摩纳哥及新加坡等地男性寿命为78岁;英国、法国、德国男性寿命可达77岁;美国及古巴等男性寿命则为75岁。女性以日本人最长命,平均预期寿命为86岁;摩纳哥妇女紧随其后,平均可活到85岁;西班牙、澳洲、法国、意大利及瑞士等地的女性平均活到84岁;英国及美国妇女寿命分别为81及80岁。
中国卫生部于2008年7月发表的《2003~2007年中国卫生发展情况简报》指出,中国公民平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5年的73.0岁。2009年上海女性平均寿命达84.1岁,居全国之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10月海南省民政厅统计显示,海南百岁老人密度全国第一,比率是10万∶13.22。据新华社2012年12月26日中国老年学会发布调查数据称,2012年我国百岁老人4.7万。其中,男性百岁老人健在9505人,占总数的19.9%,女性百岁老人健在38268人,占总数的80.1%。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从城乡比例分析,城镇生活的百岁老人占26%,乡村生活的占73.9%。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当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指标,健康和长寿是最重要的。国家的强大和富有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在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人在生活上所能获得的福祉,而最能体现人民幸福和快乐的莫过于健康和尽可能的高寿。从现代生命伦理的意义上讲,在追求长寿的同时,要讲究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一个人活着不能只是能吃能睡,也不能疾病缠身,而且应当享有健康,有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心情愉悦、生活自理,这才是应有的质量。长寿也要讲“质量”这是一种崭新的理念。广西巴马县是世界长寿乡之一。有一次自治区里的有关部门请一些百岁老人到首府南宁来介绍长寿经验。活动之余,有几个长寿老人非常感叹:“要是我们也生活在城市中,吃得那么好,住得那么舒服,就是让我们少活50岁都愿意!”寿星的话并非客套,而是言不由衷。长寿要追求,而人们更要追求长寿基础上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高既包含物质享受,吃好,住好,衣食无忧,也包括精神享受,无烦无恼,乐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