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大师卡洛斯·克莱伯曾指挥过1989年和1992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看过这两场音乐会视频的人,如果细心留意一下克莱伯的外表,可能会发现1992年的克莱伯,比1989年的时候苍老得太多了,这似乎不是一种正常的衰老速度。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指挥家老得那么快?
着名音乐传记作家哈维·萨克斯的一篇文章——《完美时代的终结:卡洛斯·克莱伯逝世》,可以为此提供线索。
2004年7月13日,卡洛斯·克莱伯逝世。克莱伯逝世后一个星期,哈维·萨克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完美时代的终结:卡洛斯·克莱伯逝世》。文章指出,这位天才指挥家具有自虐心理,因为过度地追求完美,最终导致自我否定。
的确,克莱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他对音乐的理解近乎到了几何学的程度,“给人以欧几里得命题一样的清晰感”。
他深究台词乐谱,挖掘所有的线索和细节,努力阐释作曲家的创作意境。他反复地排练,精确诠释作品的艺术内涵。
当代着名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西蒙·拉图,曾与大指挥家海丁克一起观看克莱伯的彩排,结束的时候,本身就被誉为荷兰指挥“帝王”的海丁克,竟然这样对拉图说:“我不知你感受如何,但我认为我对这门艺术的学习在这时才刚刚开始。”
着名男高音多明戈说:“克莱伯是一个有魔力的指挥,他对乐谱的研究如此深刻,到了可以通过乐谱发现所有的戏剧和音乐的。”
1无论过去和现在,追求绝对的尽善尽美都是不祥之兆
155真正的“疾病”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感觉的水平,所有作曲家的想象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中。”
有人把赞颂莫扎特的话用在克莱伯身上:“一旦你喜欢上他的音乐,其他的音乐就再也难以令你满足。”一位乐手说,指挥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优点,但只有克莱伯拥有了全部优点,他是指挥家中的指挥家。”
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成就了克莱伯。但与此同时,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又使克莱伯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折磨。而这,正是导致他加速苍老的重要原因。
在音乐纪录片《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的记录:了无痕迹》中,双簧管演奏家克劳斯·优尼希这样描述克莱伯在指挥时的状态:“(克莱伯)表现出最高的紧张度,不仅仅是高紧张度,是极限的紧张度……就像是生活在绷紧的绳子上,但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如履薄冰。”有一次,克莱伯在斯卡拉歌剧院排演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由于异常地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中,以至于发生了地震,剧场顶部的大吊灯来回晃动,吱吱作响,他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到。
但人是脆弱的,“总是如履薄冰”的工作状态,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克莱伯的健康。有一次,克莱伯在斯图加特指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过于紧张,他突然对着乐谱呕吐了起来。克莱伯的姐姐维罗尼卡说:“当他专注于某一事情时,每次就像获得新生一样。在这过程中,他会瘦下来。”
强迫性地追求完美,不可避免地给克莱伯带来了沉重的挫折感,成为心灵难以承受之重。他常常反躬自责:“我实在不应当干指挥这一行。”有一次,他指挥一个乐队排练一部作品,乐队迟迟达不到他的标准,他非常恼火,回到后台悲痛地自言自语:“我该停止指挥了。我不能恰当地解释我自己。”
克莱伯这种强迫性自虐,不但折磨自己,其实也折磨着与他合作的音乐家。但是,因为他这种态度首先是针对自己开始的,所以与他合作的音乐家们在感到头痛的同时,大多还是给予了理解和尊敬,但这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他们的合作关系。
在一次排演歌剧《沃采克》时,克莱伯精益求精,竟让乐队排练了34次。而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会暴跳如雷,令整个乐队战战兢兢,望而生畏。他曾直截了当地讽刺一位表现不佳的女高音歌手:“我将感到特别高兴,如果你能放弃演唱的话。”弄得这位女高音面红耳赤,精神险些崩溃。
正如有的评论所说,无论过去和现在,追求绝对的尽善尽美都是不祥之兆。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常常使克莱伯陷入痛苦和愤怒中,而这种挫折感不断积累起来,不但严重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也最终成为促使他过早放弃音乐的原因。1993年正当他60岁刚出头、处在一个指挥家黄金年龄的时候,他宣布不再录音,此后他的演出也极为鲜见。他最后一次演出是1999年,从那以后他取消了与所有音乐团体的正式关系。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成为真正的隐者,几乎所有公开场合露面的活动都一概取消。
2004年7月13日,克莱伯逝世,终年74岁。对指挥家来说,在这个年龄去世无疑是太早了!无数古典乐迷们为此感到伤感。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为此发表声明,认为卡洛斯·克莱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家,并对他卓越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负责人遗憾地说:“最伟大的指挥家离开了我们”。
哈维·萨克斯说,克莱伯真正的“疾病”,其实是长久对至善至美的追求——一种罕见的疾病,将克莱伯带离人间。最终,他告别尘世,了却了自己的心愿——“我根本就不该当指挥”,留下一个黯淡无光的音乐世界。
2011年4月,英国《BBC音乐杂志》刊登了“最伟大的20位指挥家”名单,这是一份由当今世界100名知名指挥家参与投票选出的名单。克莱伯超越了伯恩斯坦、阿巴多、卡拉扬等,名列榜首。
参与投票的指挥家苏珊娜·马尔奇对克莱伯作了这样的评价:“他赋予音乐无比活力。虽然他的排练时间可能比别人多出数倍,但基于他出色的理念,明确的目标和令细节生辉的关注度,他当之无愧。”
这一句评价,是对克莱伯追求完美主义的精练总结。可以说,没有克莱伯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就没有最伟大的指挥家克莱伯。身心被完美主义所摧残的克莱伯,其实正是因完美主义成就了辉煌事业。
2 “我不喜欢指挥,只爱阳光、吃、喝和做爱。”
哈维·萨克斯在《完美时代的终结——卡洛斯·克莱伯逝世》中写道,克莱伯热衷于妙龄少女(妻子便是一位斯洛文尼亚芭蕾舞159真正的“疾病”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演员)和跑车,却对赚钱缺乏兴趣。
对于这一点,克莱伯自己也曾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他这样对另一位大指挥家伯恩斯坦说:“我不喜欢指挥,只爱阳光、吃、喝和做爱。”
这无疑是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对指挥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常常使克莱伯陷入痛苦和愤怒中,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挫折感,因此,他“不喜欢”给他带来了无尽荣耀的指挥捧。为了缓解或忘却这种无尽的心理折磨,他“只爱阳光、吃喝和做爱”,“热衷于妙龄少女”,甚至干脆就过早地放弃指挥生涯。他虽然如萨克斯所说“对赚钱缺乏兴趣”,但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按分钟来收费的客席指挥家,他在经济上是完全有条件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做的。
坦率地说,克莱伯的外形和风度对女人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
一米八三的个头在指挥大师中凤毛麟角,在舞台上的举止又非常潇洒漂亮。即使在他看起来苍老了很多的1993年,他的身形和举止都还是别有一番魅力的。着名音乐评论人威尔·克鲁切菲尔德在《歌剧新闻》中这样写道——优美的一部分表现在指挥家纯粹的形体语言。他的动作在人们眼中就像是一个舞蹈演员的舞步,观众通过他的动作来享受精美的音乐制作……我们有时被告知不要因指挥的外形来判断一个指挥家,但是克莱伯的演出提醒我们,他的外形是指挥家和演奏者之间的基础通道。克莱伯表演的声音就像他的外形,他的外形就像他的声音。
炙手可热的名声以及潇洒的外形和举止,让很多甚至不太爱听古典音乐的女性都迷恋克莱伯。对于这一点,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因此,大指挥家可能在女人身上消耗了过多的能量。这也许是损害他健康,加速他老化的另一个原因。
指挥家穆蒂是克莱伯的挚友,他在接受西班牙《国家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描述了克莱伯对汽车的钟情,穆蒂说:“有一次在慕尼黑,他开着一辆非常豪华的轿车过来找我。在我面前,他像一个小男孩一样里里外外忙活的向我展示那辆轿车的每一个功能。”
在西方世界的影像记忆中,名车总是和美女联系在一起。看,就连处在音乐世界巅峰的克莱伯,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