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有机会去熟悉对手在宣传中使用的不可思议的原则和方法,最终我找到了办法……去击败它的创造者本身,至今我仍为此而自豪。两年后,我已是这门技术的专家。
我们从这里所得到的这个男人的形象,是与很多德国人很相像的,他有着由一个铁人来拯救德国的想法,而同时又疑惑自己是否足够的天赋来成为这个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希特勒越来越认同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但是,即使是在他接近权力最高峰的时刻,他也没有克服自己的怀疑。可能他并不是那个超人,而只是联结那个超人的桥梁,就好像尼采对自己的看法一样。
希特勒: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像圣约翰(施洗者)。我等待着基督!
劳施宁引述希特勒的话:那个崭新的人就在我们之中!他就在这里!你们现在感到满足了吗?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曾经见过那个崭新的人的幻象——英勇无畏、令人畏惧,我在他面前都会畏缩!
(注意:这里暗示着除了行使权力之外,还有更大的享受——在更为强大的力量之前畏缩。)
7.对理想自我的认同
引用几句话就足以表明希特勒有多么认同于自己(以及普通德国民众)的理想自我。
(1)罗素引用希特勒的话:
谁赢得了波兰的战役?
我!
谁发号施令?
我!
谁想出了所有那些带来胜利的战略思想?
我!
谁命令发起进攻?
我,我,我,我!
(2)富克斯引用希特勒对舒施尼格(Schuschnigg)说的话:
你难道意识不到自己正站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德国人面前吗?
(3)希特勒:我是德国几十年以来,可能是几个世纪以来,最坚定严酷的男人,我具有德国任何一个领导者所能具有的最大权威……但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会成功,我无条件相信。(《我的新秩序》)
(4)洛克纳引用希特勒在波兰战役之前对最高指挥官们的演说:
最后需要分析的只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个政治家,斯大林、我和墨索里尼……我们的强大来自于我们的速度和残酷无情。成吉思汗怀着快乐的心情预谋并杀害了数百万的妇女和儿童,在历史眼中,他却完全是一个国家的缔造者。软弱的西欧文明如何议论我,我根本就不屑一顾。我已经发出了命令——而且任何一个人只要敢说一个字的批判言论,我就会让一个小队开枪将他处决——我们战争的目标并不在于达到某些特定的终点线,而是要在肉体上毁灭敌人。因此,我已经将敢死队安排待命……他们的使命就是,不宽恕、不同情地将有波兰血统、说波兰语言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送往死亡。
希特勒认为自己不仅是德国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军阀,还是上帝选定的工具,是德国人民的拯救者,也是一个将会千古长存的新精神时代的缔造者,这个时代会存续千年,因为基督的国度生来就是要如此的。所以,不必怀疑,希特勒经常将自己认同为基督。
(5)希特勒:所以我相信,今天我正在以全能的造物主的意志行事。我击退犹太人的侵蚀,就是在为主的创造物而战斗。(《我的奋斗》)
希特勒:我感到自己是一名基督徒,这种感觉指引我成为我主和拯救者的斗士。它告诉我那个曾经非常孤独、追随者寥寥无几的人,认识到了犹太人的真面目,号召人们去与他们战斗,上帝赋予他的使命并不是做个受难者,而是一个斗士,而我要去追随这个人。作为一个基督徒,一个人,我怀着无尽的爱去阅读那些讲述主如何最终站起来,运用他的威力,拿起鞭子将这一伙蛇蝎从神殿之中驱赶出去……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他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在十字架上洒下鲜血。(《我的新秩序》)
希特勒:当……我看到这些人排着队……然后我相信,如果我不同情他们,如果我,不像我们的主在两千年前那样,反对那些今天正在掠夺和剥削这些穷苦人的恶人,那么我就不是个基督徒,而是个魔鬼。(《我的新秩序》)
希特勒很可能已经意识到,以他的体格无法将自己打造成非常威风或者光辉的形象。这可能是他所具有的一种神秘的智慧导致他采取了,或者至少是保持了,一个典型的中下层阶级男人的外表。无论如何,在与他同类的人当中,他因为坚持穿着普通的暴风突击队员的制服或者一位平凡的公民的服饰而显得非常引人注目。像拿破仑那样用精致的制服或者帝王的长袍来装扮自己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他并没有屈从于这种诱惑。在战争结束后,他四处出现时,总是穿着长筒靴,手中摇动着河马皮鞭子,他用整容手术去除了鼻子上过多的脂肪,还有意识地学习演员如何走路、做手势,以及学习适合他的地位的举止。但是,虽然他做出了包括这些在内的很多努力来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视觉印象,他还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谦逊,这使他能够迎合德国的一些特定阶层。根据传说,他是一个谦卑而又节制的人。虽然人们都知道,他在贝格霍夫的书房里一直悬挂着自己作为元首的巨幅肖像,但说他谦卑节制也是有道理的。
8.攻击的需要,施虐狂
萨德侯爵断言说,他的残酷并不以给他人带去痛苦为目的,而是为了将自己的权力感增加到最强。因此,根据他的说法,攻击是统治的副题。然而,在希特勒的案例中,虽然权力欲是中心原则,但还融合着一种怨毒的报复心,它从对手受到痛苦的侮辱之中得到快乐。我们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来说明希特勒的统治欲望混合着施虐狂。这里我们只需要指出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是说,他关于权力的思想是通过明确的攻击行为来表达的,特别是侵害软弱的、无助的个体和群体。在空前的残暴行为之前,他的以下言论成为行为的先导:
(1)劳施宁引述希特勒的话:我将出人意料地采用一切手段来扩散恐怖。
(2)海登引述希特勒的话:直到每一个灯柱上都悬挂着一具尸体,这片土地上是不会有和平的。
(3)劳施宁引述希特勒的话:但是即使我们无法征服他们,我们也应该拖着半个世界陪我们一起毁灭,而不要让任何人留下来对德国幸灾乐祸。不会再有第二个1918年,我们不会投降。
海登叙述了希特勒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攻击行为:
(4)(在慕尼黑暴动中)第一个被逮捕的是皇家旗帜领袖斯普莱提伯爵。年轻的伯爵被推到希特勒面前,他移向希特勒的口袋,好像要抢他的手枪。于是希特勒举起他的鞭子,用包了铁的结实的一端击打斯普莱提伯爵的头部,还以盲目的狂怒暴打其面部,直到他被击垮倒地。
1934年的长刀之夜、反犹太主义的暴行、在波兰的难以言述的非人罪行,以及除此之外的很多由希特勒执行或指示的行动,都证明了他施虐成狂和复仇心炽。
9.融系的需要,集体身份认同
如果不考虑希特勒对德国人民的认同,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他自己理想中的德国的认同,就不能够充分理解希特勒的心理。从最开始时,我们就有证据表明他渴望成为帝国的成员,可以肯定,这更多的是想要获得对于一个自己构想出的模糊传统所怀有的幻想式的融系,而不是想要与具体实在的个体建立关系的愿望。直到他应征加入德国陆军前,他从来没有很明确地属于一个有组织的群体,除非学校里的一个小小的民族主义者俱乐部也能算数,这段长时间的自我中心的孤立经历无疑增加了他对融系的需要。我们注意到,在学校时他就显示出了煽动者的倾向,而哈尼施告诉我们,在维也纳时,他不断地大谈特谈要在他的廉价寄宿屋朋友之中建立一个以金融或者政治为目的的协会。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是头独狼(他有“狼”的代称),但事实的另一面是,他也确实有追随者围绕。他首先创设的事物之一就是保镖,而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创立则是他取得成就必不可少的要素。没有大众环绕的希特勒是不可想象的,但我们现在脑海中想着的并不是具体的每一个党派成员,而是希特勒心目中德国群众的概念,他在想象之中与这些人相认同。他相信,并且德国民众也相信,他热爱德国,并且如果他按照自己的概念来感知德国,那么他的这份忠诚热爱是没有理由去怀疑的。如果没有这种感情,他早已变成了一个罪犯,或者成为一个碌碌无为、一文不名的画明信片的。正是这种与德国合二为一的感觉,以及他能够将自己的报复心与德国潜在的攻击需求相互认同为一体,才使他能够抵挡住自己疯狂的一面。一旦国家社会主义党征服了德国人民,他就能够以集体中心而非自我中心的方式工作。正是这一点拯救了他,为他赢得了追随者。
10.对创造的需求(社会性的)
希特勒所代表的并不是德国当前的样子,也不是德国过去的样子,而是他认为很理想的、希望强加于整个国家上的社会模式。不仅是他在维也纳沉思的那些岁月,后来他也一直必须要去从多样的来源去构想一个可以向群众鼓吹说教的思想体系。这其中没有任何元素是他完全独创的,但是为了发展出一套组合得很精确的原则来作为纳粹党的教义,一定的创造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他始终心心念念于创造方法来达成他的目标,这涉及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像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一样工作,并且也当然如此看待他自己。
希特勒:比起将他计划中的巧妙之处简单易懂地解释给一大群绵羊般脑袋空空的民众,乞求他们的亲切首肯,一个政治领袖更加恰当的职责,难道不应该是构思创造性的想法和计划本身吗?(《我的奋斗》)
11.阐述的需求
确定了他的主要政策、他思想体系的总目标及其附属目标,就有必要就这些问题与人民沟通,以便首先创造出一个致力于达成既定目标的党派,然后再创造出一个这样的国家。这里阐述的需求以写作《我的奋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但是更突出的则在于演讲这种形式。希特勒非常雄辩地强调,在即刻煽动行动的力量上,演讲者比写作者更加重要。我们必须将希特勒人格中阐述的需求评为最强级,在还是男孩时,他就已经在对自己的同学和家人进行长篇演说了。相似地,在维也纳,以及战争时期在连队总部,直到此后一切时间里,他都继续对着真实的或想象中的听众演讲。可能,按照他的构想,他主要的职能,就是将德国人转化为他的思路,由此创造出他在想象中已经为它忠心不二的那个德国。
最后一点:希特勒对自己的概念是整个民族的喉舌,这样一个概念融合了他的融系、创造和阐述需求。在他看来,他并不是在创造一个个人主义的哲学并将其强加在德国身上,相反,却是在为民众内心最深处的需要和渴望代言。在这一点上,《我的奋斗》的编辑有话要说:
领袖,就是最强烈地意识到整个统一的国家的需要和渴望的人,而不是像尼采和斯特凡·乔治相信的那样,是利用“奴隶”来确保一个比世人所知的都更加华贵的贵族阶级的胜利和快乐。简而言之,虽然他有各种爱国主义的神秘主义元素,希特勒却并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而是最简单意义上的斯巴达人,这正是德国人发现自己难以拒绝他的原因。正如他们之中的一个人所说的:“他奉承我们所有人,令我们无从拒绝。”(《我的奋斗》)
根据希特勒遵从这个角色的程度来看,他同时具有自我中心、集体中心和思想意识中心的特点。
12.指向性主题
有很多证据可以用来证明,如果不是德国的失败和崩溃,希特勒的能量将永远不会被充分调动出来。直到那个时候,可以肯定,他已经有了政治信念,但是缺乏充分的刺激。而如前面所说,当他双目失明躺在军事医院,发誓要恢复祖国母亲失落的荣光时,关键时刻终于到来了。因此,我们倾向于将希特勒的指向性主题,也就是他积极奋斗的情节线,表达为以下形式:一个纯洁而高贵的客体受到背叛,被压制和污染,变得衰弱、受到贬低,这样的悲剧场面会唤醒英雄,鼓动他去发动报复。作为领袖和弥赛亚,他以十足的意志和雄辩,迫使客体采用坚决残酷的侵略行为,其目标是消灭污染者和侵略者,由此,在全能的统治者和救赎者的领导下,达到极致的纯粹、强大和优越,因此永远地受到尊敬。英雄的工作就此完成,他放弃权力走向死亡,被人尊为一个清正、卓越的民族的祖先,而这个民族将会继续生活下去,实现他的预言。
(注意:纯洁和污染的元素将在稍后充分讨论。)
13.缺乏亲和需求和关爱需求
我们已经描述了希特勒对于攻击性支配和自我确信的强烈驱力。这些是这个男人人格之中吸引和震惊世界的特征,但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可能并不在于他具有这些人类其实普遍具有的倾向,而在于他缺乏通常人所具有对立驱力,这些驱力能够平衡和调和猖獗的自我中心主义。希特勒表现出的建立和维持友谊的能力、根据他人的需要和愿望调整自身的能力,以及对人类痛苦和折磨的同情能力,都少得惊人。无论他曾经拥有多少这类的倾向,它们都早已被他践踏在脚下。
III.需求和情感的次要结构
希特勒是一个罕见的思想单一的狂热者,他能量中的大部分被集中在前面一部分提到的主要结构中。无论如何,在这样一种概括性分析中,其他行为结构和模式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只需要提到以下几点就够了。
1.对性的需求
虽然新闻界周期性地误导德国人民,让他们相信希特勒已经找到了多年来都在寻找的女孩,很多亲近的观察者得出的结论却是,希特勒对性关系缺乏兴趣。通常,他被说成以德国为其挚爱,为他的母亲和妻子,当他对大众演说时,他将大众看待为女性,他是在求爱,在吸引,在对其抱怨,在唤醒他心中的女子,但是这并不能充分地满足他的性本能,后面的部分将指明这一点。
2.对创造的需求(建筑)
希特勒具有成为一名建筑家的野心,却因为他缺乏教育和天分而受挫,但是,自从他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为自己的兴趣大行方便,他在规划和设计近来的一大批建筑、道路系统等项目中都有所参与。这一倾向对我们的意义仅仅在于,我们能够通过他心智中产出的成果,来推断其中潜在的特定力量,所以,我们将会把对这部分性格的考虑推迟到后面一些的部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