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3100000027

第27章 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和本位货币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货币是商品生产社会的必然的产物,而金银的自然的性质,最适合于货币的职能,从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银就独占一般的等价物的地位而变为货币。因此,关于货币的发生也好,金银结局转变为货币也好,都不是因为国家的法律规定,而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必然的结果。近代国家,普遍对于货币都要加一些法律上的规定和干涉,它规定关于货币的种种制度,决定“价格的计算单位”或价格标准,掌握着制造发行货币的种种权力。因为倘若国家不这样做,让国民自由铸造发行,那末货币的种类就要层出不穷,千差万别;货币的数量也毫无限制,有时过多,而有时又太少,这对于货币职能的发挥是很有防碍的;同时,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阻碍。

国家用法律所规定的货币制度,在大体上,包含着关于本位货币、辅助货币、纸币及银行券的发行等各种制度,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本位货币制度。因此我们这章的论述,就以本位货币制度为中心。

那末,什么叫作本位货币呢?本位货币,就是以法律上所规定的一定的重量和成色的黄金(或白银),用来作为货币的基础即本位,当作该国的价格标准的货币。它的名义价值和实质价值是一致的,可以自由铸造,熔毁。本位货币,是一国的合法货币,使用数额在法律上不受限制,故可称为无限法货,而具有强制通用能力。

一国的本位货币,倘若在法律上规定为一定量的黄金,则该国为金本位制度国家;倘若是一定量的白银,则该国为银本位国家;倘若金银并用,则为金银复本位国。各国本位制度的演变,差不多全是由银本位而金银复本位,而金本位,所以我们对于本位制度的论述,也按照这个程序,先从银本位制开始。

第二节 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的一定量作为价值尺度的单位,作为货币的本位的制度。在银本位制度下,本位货币对于法定的纯银量,要保持着等价关系,即银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质价值相等。在中世纪及美洲发现以后的长期间内,许多国家都采用银本位制。但自一八七〇年银价开始降低以来,时至今日,除了中国以外,别国都已先后改行金本位制,故关于银本位制的研究,最好是以中国的银本位制为对象。

中国的银本位制,在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春季以前,是银币和生银同时通用的并行本位制。本来,在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曾经颁布过国币条例,以银元为本位货币,采取自由铸造制。因此,从法律上看来,可说是银币本位制。在事实上,因为:第一,零售交易虽用银币,而大量的批发交易仍旧沿用各地银两,作为计算的单位。第二,法律上虽已规定本位货币的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而事实上却没有这样一回事。第三,世界各国,对于金属本位货币,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可以自由熔毁出售,而事实上是默认的,否则就不足以保持本位货币对于一定金属量的等价关系。但是,在中国,银本位币的熔毁是不准许的。从上述三点看来,就可以知道在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以前,中国的币制,在法律上虽是银币本位制,而在实质上可说是银块本位制。到了民国二十二年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各地用作计算单位的银两名称渐被废止,银元才真正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成为一切交易和价格的标准。这时,银币本位制,才算完成。

但是,在银本位国,当作价值尺度单位的白银,因为在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各地发现富裕的银矿,加以采银技术的进步,白银价值便继续降低。白银价值的第一次剧变发生于十六世纪。第二次继续不断地银价降低,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直波动到一八九一年,从这年起银价又猛跌下去。仅仅在一八九〇年到一九〇〇年这十年内,白银价值差不多降低到百分之七十。最后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〇年,银价又猛烈下降。这样,因为:第一,白银价值不稳固,时常变动,而黄金的价值则较为稳定;第二,每单位重量的黄金,较之等量白银有更大的价值,这很适合于经济上的要求,因为近世商业发达,交易繁重,在需要采用价值较大的单位;第三,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黄金产额激增,这不但在经济上,即在物理上黄金也有可能来代替白银了。因此,白银渐被黄金所排挤,它渐次不能充作一般的等价物,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了。凡是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由于白银价值的急剧变动遂削减白银的流通,且迫使许多国家不能不改行金银复本位制。

第三节 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者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两者都准许自由铸造,两者在法律上规定着黄金与白银之间的比价,这称为法定比价。

但是,从货币本来的性质和职能看来,金银虽有一定的法定比价,而实际的市场比价却常常变动着。就是说,金银的法定比价虽然固定不动,而金银的市场比价,却随时在变动。这一点,我们只要回顾过去的事实就可以明白。

据可知:到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为止,金银比价在大体上是一与一五之比,此后银价渐次降低;到了二十世纪,就变为一与三六之比了。金银的实际比价倘若发生变动,则充作货币的金银就不能不相克了,因为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一比一五,而现实的比价为一比三六,则金币的现实价值高于法定的名义价值,因而与其使金币充作货币而流通使用,远不及把它熔毁,贮藏或输出时的利益。这样,金币即市价高于法价的货币,就从流通界驱逐了出来,被人熔毁,变为商品,而只剩下银币流通;反之,倘若金价下跌而银价上涨,则银币被驱逐,被熔毁,输出,变为商品,而只剩下金币流通,执行货币的职能。所以在复本位制度下,因为事实上不能维持金银市价与法定比值相一致,有时银的法价太高,有时金的法价太高,于此“恶币驱逐良币”的格莱襄法则(Gresham蒺s Law)发生作用,致使国内流通或为金币,或为银币,很难有两种货币同时并行,其结果,复本位制不能实行,忽成银本位制,忽成金本位制,从这点可知道:人们把金银复本位制又叫着交替本位制(Al-ternating Standard Sytem),不是没有理由的。

关于金银复全位制在理论上的错误,及其在实践上的失败,我们且引证一段古典的文章,加以说明。“在金与银依法同时为货币或价值尺度的地方,莫不有种种尝试,要把二者视为同一的物质,但迄无效果。假设同一的劳动时间,必定会不变地,对象化在同一的金银比例量中,这等于假设金与银为同一的物质,并假设价值较低的银的一定量,为一定量金的不变的部分。由爱德华三世时至乔治二世时,英国的货币史是在不断的混乱中,因金银价值的法定比例,常与现实的金银变动相冲突。有时是金评价过高,有时是银评价过高。评价低于价值的金属,遂从流通界退出,被熔化,被输出了。因此,法律不得不重新规定这二种金属的价值比例。但新的名义价值,不久又和以前一样,和现实的比例相冲突。现在因印度支那需要银之故,以致与银比较,金的价值是稍稍地暂时低落了,由此招来的结果,是使法国以非常大的规模,产生银子被输出、金驱逐银的现象。一八五五年至一八五七年,在法国,金输入对于金输出的超过额,等于四一,五八〇,〇〇〇镑,而银输出对于银输入的超过额,又等于一四,七〇四,〇〇〇镑。实在说,并用二种金属为法定价值尺度,从而并用二种金属为合法支付手段的国家,价值提高了的一种金属,自会生出一种兑换差额(Agio)来,以致像别的商品一样,由评价高于价值的那种金属,来度量它的价格。这样实际仍只有后一种金属当作价值尺度。在这方面,一切历史的经验,都归结到这一点,即:在依法有二种商品充作价值尺度的地方,实际仍只有一种金属能保持这个地位。”“所以,事实证明了,价值尺度的复本位制,是与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的。”

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又可分为金银并行本位制和金银跛行本位制二种。

在复本位制下,从开头就不规定金银两者的法定比价,任其自然,并行使用的,这种制度就叫做金银并行本位制。这只有使两者的比价变动更猛烈,从而这个制度不能长久维持。

金银跛行本位制,是过渡到金本位制的制度,这承认金银是无限法货,但只许金币的自由铸造而不准许自由铸造银币。因为在这里,名义上白银虽是货币,而事实上只是一种商品,没有发生货币的作用,有如跛足的无用,这很显明地暴露金银复本位制的矛盾。

第四节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现刻,黄金是世界货币。世界上主要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全是金本位制。但是,由于具体的货币法规和实际运用的不同,各国的金本位制,在形式上多少总有一些差异。从法制的、半技术的立场看来,金本制可以区分为四种:

(1)金币本位制——这是典型的正常的金本位制,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所采行的金本位制,从而普通所说的金本位制,就是指这个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第一,铸造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币,作为无限法货在市面上通用;第二,黄金的所有者,可以把它自由输出,而且有请求把它铸造为金币的权利;第三,金币的所有者能够自由输出金币或熔毁金币。因为金币能够自由铸造,自由熔成生金,自由输出,故本位货币的价值,可能与一定量的纯金保持等价关系,因而金币本位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金本位制,都属于金币本位制,大都铸造金币。金币不只是纸币的正货准备(即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而且在市面上还实际流通着,因而全国通货,主要是金币和兑换纸币。但战后的金本位制,虽然仍旧以一定量的纯金作为货币的本位,而金币却不在市面上通用了。

(2)金核本位制——在金核本位制下,第一,金币虽作为本位货币,但在国内流通上决不使用,只行使纸币、银行券、辅币等;第二,银行券兑换现金,只限于供国际收支清算之用;第三,国内的金币、金块(生金),存于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这样,在国内虽说不铸造行使金币,表面上好像没有黄金的存在,而实际上黄金仍是货币的本位与基础,构成为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故称为金核本位制。

(3)金块本位制——这又叫做生金本位制,它可以包含在金核本位制里面;特殊之点是:第一,金币在国内不流通;第二,不许银行券兑换现金,不许自由铸造金币;第三,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按照一定的价格,无限制收买一切现金,使现金集中。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一年九月,英国所实行的新金本位,就可以说是属于金块本位制。

(4)金汇兑本位制——这又叫虚金本位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在国内既不行使金币,又不一定要有金准备,这只是使本位货币对于金本位国的外汇保持一定的比率,在职能上恰像实行着金本位制。在实行金汇本位制的国家,国内仍以银币为无限法货,具有强制通用力。其次,因为银币不自由铸造,供给有限,其实际价值虽然降低,而名义价值下跌,加以它的名义价值是以某一特写国(英国或美国)的金币为标准,保持一定的比率,而外汇行市也按这个比率来决定。此外,在该国的金融中心地(伦敦或纽约),储存生金金汇作为决算一切对外收支之用,这叫作外汇基金。因此,采行金汇本位制的国家,对外用金,对内用银,可于外汇上避免银价降低的损失。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时,就采行金汇本位制来防止银价猛跌。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了币制纷乱之后,弱小国家为整理币制,恢复金本位,大半向强大国家(特别是美国)信用借款,把借款得来的金汇,作为本国通货的金准备;同时,更用以充作决算一切对外收支之用。因此,金汇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广泛地被采用了。这个事实,表明了弱小国家的币制,依存于强大国家的货币,美金、英镑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的霸权。

这就是从法制的、半技术的观点看来,金本位制的几种不同的形式。

其次,从时代上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金本位制也发生了若干变化。战后金本位的变化是:几乎在一切国家,金币已经不在市面上行使,充作货币的黄金,都集中在中央银行的金库里;于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把银行券兑现为金币的义务,在许多国家里,变更为由中央银行的选择,兑现为金块或外国金汇的义务;盂采用金汇兑制的银行,由于新银行法的实施,准许以金汇为发券准备金的全部或一部分;榆其结果,这些中央银行,把金汇储存于国际金融的中心地(主要的是纽约和伦敦),作为发券准备,其数额是很多的;虞在许多场合,规定着外汇充作金准备的一定的比例。

这样,我们从战后的金本位制可以看出三点:

第一,这显出现资本主义要节省黄金的本来的倾向;

第二,本位制度发展为世界的,国际的,因而各国相互之间的关系,愈趋复杂与微妙;

第三,同时,在货币制度上,黄金的束缚更加严重,其重要性愈益增加。

所以,现时许多国家,虽然放弃或停止了金本位制,然而这不是说废弃黄金充作价值尺度的职能。黄金和资本主义的货币制度,是根本不能分离开的,国际间争夺黄金的日趋猛烈,就是一个很好的事实的说明。

同类推荐
  •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
  • 总经理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277条措施

    总经理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277条措施

    本书以真实的商战事例为素材,融深刻的道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于一体,主要讲述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措施。告诉读者当公司处于顺境时,如何保持警惕,学会居安思危;当公司步入困境是,如何转亏为盈,反败为胜,引导读者学会分析和总结隐藏在失败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本书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人才经济学、民生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情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经济学常识。
  •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异质性是否存在?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有何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哪些因素?通过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作者有三点发现:第一,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在技术知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而在市场知识上则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第二,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深刻影响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征,而让市场知识传播呈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
  • 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

    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

    本书提出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体制问题,并分析了中国入世后,企业所面临的新环境,以及应对全球竞争的策略。
热门推荐
  • EXO之捉迷藏

    EXO之捉迷藏

    转自EXO王道吧SK灬独白xi神虐文,主鹿晗视角——第一人称。中长,结局BE。较虐悲剧向,慎入!
  • 全职法师之元素至尊

    全职法师之元素至尊

    这是一个人类以魔法为尊的世界;但世界的主宰却并非人类,而是相较人类更为强大的众多妖魔!这是一个由无数种类魔法而组成的文明。黑魔法、白魔法、次元魔法还有着最为普遍多见的元素魔法!这是一个天才少年为守护而努力成长奋斗的故事。而守护的目标究竟是那早已腐败不堪的世界;还是那虚无缥缈的海誓山盟??真正的强者不是恃强凌弱,而是即便心怀恐惧,还能继续向前;没有人可以改变逝去的历史,也没有人可以限定无穷的未来;奇迹,只会出现在相信它的人身上!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并非只有一种生存法则。要么窝囊的活着,要么顽强的抗争。世上总有些人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如果能遇到这样的人便能体会……那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
  • 专宠虐爱:冰山总裁不好惹

    专宠虐爱:冰山总裁不好惹

    她居然因为五十万毅然决然和他分手和其他男人订婚,他极力挽回,她却绝情以对,误会连连升级,因爱生恨。爱之深,恨之切。他摇身一变,由温暖少年变为冰山总裁各种报复。她说:“宇殇,这辈子我们有缘无份,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爱你。”他说:“云知夏,你这辈子欠我的就得这辈子还,谁准许你拖到下辈子。”
  • 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50多年前胡适逝世,如今“胡适热”成为一种现象。即使相隔百年,人们还可以听到那震撼心灵的声音,重读胡适,人们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给21世纪中国的新一轮启蒙。我们需要寻找终极价值,不再被蒙蔽双眼。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 卡奇卡奇

    卡奇卡奇

    卡奇有着猫咪的身体,可是却有着一条小狗的尾巴,因为他的爸爸是一条狗,而他的妈妈是一只猫咪。
  • 西游之孙通天

    西游之孙通天

    远在,五百面前有石猴孙悟空,可想而知女娲补天的灵石所化成,而在那时候灵石不仅孕育了孙悟空还有一个不是灵猴而是妖猴的孙悟空的兄弟!
  • 万世传奇

    万世传奇

    一剑可斩苍穹,一指可破虚空,一念可御万物,一心可痴千古。守苍穹,卫乾坤,谈笑间灭敌,谁能铸就万世传奇?这一切,还得从九洲的那位少年说起。
  • 灭生道

    灭生道

    深山栖妖魔,地底埋鬼域,修真有万剑,灭生隐世行。
  • 鬼校传奇

    鬼校传奇

    午夜宿舍楼的哭泣声。钢琴教室中的诡异琴声。走廊上奔跑的人体标本。谜一样的财经校中流传着许多这样传闻。飞宇是一个封灵师却不懂的任何封灵术,他能再这个学校中生存下去吗?薛佳一个拥有鬼眼的少女,她和飞宇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一切尽在《鬼校传奇》。!各位看官觉得不错的话,请不要吝啬的投出您手中的推荐票吧!或者多多收藏!
  • 踏仙阙

    踏仙阙

    九转踏天阙,功成踏九天!弟子乃上古仙器踏天仙阙奉太上大道天尊之命,下山辅助人族讨伐妖族欲成大业,然而妖祸连结,两族人妖(唉?)死伤无数,枕藉此乃天数使然,众将杰逢劫杀,幸上苍天恩浩荡,敕命建此封仙台,特敕天人下凡,以慰人族而习亲哉,现吉时已到,弟子恭请天尊赐尔踏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