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8200000004

第4章 工作没方法,执行怎么落地?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

——东洋国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

先摘好摘的果子。

很多人觉得,职场是施展个人能力的舞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简单而毫无意义的工作上,而要把目光瞄准在大目标上,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了身边的一些最简单、最容易完成的事情。

法国一家知名报纸曾经举办过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个题目是这样的:假如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发生了火灾,时间紧迫,只能抢救出一幅画,请问你该抢救哪一幅?

人们纷纷给出不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应抢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有的说应抢救梵高的《向日葵》……毫无疑问,人们都在“抢救”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名画。

法国作家贝尔纳的答案是:“抢救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最后,经过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这一答案成为最佳答案。

虽然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是把它抢救出来却是最有把握、最可行的。能否抢出一幅画和画有多大价值是两个问题。

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你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在某件大事上轻而易举地获胜,这会立刻改善你的现状。所以,要尝试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做起。

从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做起。

从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做起,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定能把目标实现”的信心,这对我们的工作会大有帮助。

举重比赛我们都不陌生,看着一个个举重队员轻松地举起重物,我们会不由得暗自佩服这些大力士们。同时不禁要问,同样是血肉之躯,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举重队员在最初的练习中,通常是先从他们举得动的重量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增加重量。这个训练过程同样适用于拳击比赛。合格的拳击经理人,在最初的训练中,都会为他的拳师安排比较容易打倒的对手,而后逐渐安排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对手。

事实证明,“先摘好摘的果子”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这并不是投机取巧、避重就轻的方法,而是我们在摘取了一定数量的“果子”之后,心里自然会建立起一种信心——“一定能把目标实现”。进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够扛得起更重的担子。这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反过来说,如果一开始就先从不易把握的事情做起,那么将很容易遭受失败。比如把一项重大的任务交给刚刚进入咨询公司的新手处理,他往往不能一下子把问题解决好。只有在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而每一个新人积累经验的过程,都是先从他们有把握的事做起的。在此后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是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开始。

坚持做好最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平凡的事。

最简单的事未必没有价值,坚持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也是不平凡的事。

不过,并不是很多人都认为,从身边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做起是聪明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才走出校门的新员工来说,他们非常自信,也非常浮躁。因为急于出人头地,他们总是希望单独去完成一件有难度的任务,而不是那些平凡的工作。

任正非一直以来都要求华为人以“平常心”来对待本职工作,他曾说过:“精力应该放在搞好工作上。空抱着那些所谓的远大理想是错误的,做好本职工作最重要,这也是华为文化之一。”

那时候,任正非给产品维修专家的定位是:“作为一个维修专家,他本身就是很光荣的,维修专家的前途就是要帮华为守住阵地,守到20年。”

任正非清楚地认识到,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很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是因为他们会从最平凡的工作做起,逐渐地积累经验。

因此,我们要抱着平凡的心态去工作,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有大志向而忽视细小的问题。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说过:“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平凡?大家公认的、非常平凡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平凡。”

把工作简单化。

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这样可以避免复杂的工作所造成的时间消耗,从而能够高效、连续地处理工作任务,并且顺利地完成目标。

如今,华为的管理者已经不再担心华为员工完不成目标,这是因为当员工遇到工作难度系数较大的目标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从最简单的任务着手,循序渐进地逐级完成目标。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工作方式,既可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也确保时间得到了合理利用,提升了工作执行效率。

那么,华为员工是如何做到的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复杂工作阶段化处理,一种是将繁重的工作单元化处理。

将复杂的工作阶段化,是通过模块化简化执行工作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工作分成若干个阶段执行,每一个阶段就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负责不同的工作进程,最终达到工作目的。

另一种方法是将繁重的工作单元化处理,即将诸多工作分成若干个部分,确保每个部分都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模块。这样一来,员工操作起来就容易很多,也会在执行中逐渐建立起信心,从而能够一鼓作气地完成目标。

不过,要让自己从身边最简单、最平凡的工作做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当我们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有了一定时间的积累后,更希望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员工学会克制自己浮躁的心理,权衡自己的能力,不要贸然挑战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否则必会得不偿失。

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为了创造工作效率,很多人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忙完的时候,就急着去忙其他的事情,或者几件事情同时进行。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地,当他走到田边的时候却发现机器没油了;正打算去加油,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看见旁边有几只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来跑了几趟,农夫从早上一直忙到夕阳西下,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农夫做了很多事,但他总是一件事情没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情。结果没有做完一件事情。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次只做一件事,才是最为高效的。

单一事件工作法。

工作中要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转换,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做到位,然后再考虑下一件事情。

“做好一件事”实际上就是指单一事件工作法。对于这个方法,一直都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案例。

纽约中央车站问讯处可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方,那儿每天都是人潮汹涌,旅客都争先恐后地挤到车窗前询问,可是站在问讯处的那个身材瘦小、戴着眼镜的服务人员却看起来镇定自若,一点都不紧张。

一个矮胖的妇人焦急地向前探着头,以便离窗口近点,服务人员能听见她的声音,这个服务人员集中精神,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位妇人问道:“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个穿着入时的贵妇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旁若无人,继续和那位矮胖妇人对着话。

妇人:“春田”。

服务人员:“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

妇人:“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这个服务人员根本不需要列车时刻表,就说道:“那班车15分钟之内,在15号站台,您不用紧张,时间还够用。”这位妇人又确认了一遍转身离开,这个服务人员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乘客身上,又是寥寥数语,这位乘客也满意离开了。

后来有人请教那位工作人员如何保持冷静的,这位服务人员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很多人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再换下一位,一次只服务一位乘客是没有什么可紧张的。”

这位服务人员的工作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不贪多但是求精。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去做好这件事。

基于这个道理,管理学家建议人们在工作日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转换,就是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做到位,然后再考虑下一件事。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一个人了结了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证做好下一件事的必要前提。

因此,当华为员工开始追求表现,不甘心在同一件事情上“苦苦”磨炼时,任正非说了这样一番话:“希望员工们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东洋国人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就是十分难得的。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而生巧。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都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

华为员工如何做到“一时一事”

华为员工为了把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总结出了三个技巧:工作捆绑处理、钓“大鱼”、预留足够时间。

在任正非的鼓励和培训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华为员工逐渐养成了专注工作的良好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技巧。

华为员工的第一个技巧是将一组相似的任务“捆绑”在一起处理,这样就能够降低依次处理任务时所需要的时间。

在华为,如果必须拨打多个电话,或分发多份报告,那么他们会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每当处理其中一个任务时,他都会有所进步,因而在下次完成该任务时他会做得更快更好。这样就能够将完成每件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减少80%。

华为员工的第二个技巧就是“钓大鱼”。华为员工认为,如果抓了1000条小鱼,自己所拥有的不过是满满一桶鱼,但如果我们抓住一条鲸鱼,那么在这一单位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却截然不同。

华为人深谙此中深意。因此,在处理工作时,他们必然先确定“鱼”的大小,尽力确定哪些工作可能是“鲸鱼”,然后为捕获“鲸鱼”制订周密的计划,这种钓大鱼的直接体现就是按照《优先等级分类清单》开展工作,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详细说明。

华为员工的第三个技巧就是预留足够的时间,确保每件事情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华为的培训师指出:“为自己预留出30%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你才能为意料之外的困难、延迟或阻碍做好准备。”通过观察生产力较高的员工,我们会发现:他们总会为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保证每项任务完美地完成。

专注于一件事的三点建议。

要想专注于一件事情,可以试着给自己减少干扰、培养注意力和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专注于同一件任务时的效率是最高的,可是我们总是容易将心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

那么,有什么方法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呢?下面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们要试着学会帮自己减少干扰。有些人在工作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是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比如接到外来电话,一聊就是10分钟,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还分散了工作注意力。因此,对于这类干扰事件要快速处理,决不能让它影响到工作。

第二,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专注力是人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在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就能约束自己、克制自己,做事时就不会心猿意马。

第三,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个奖赏,激励自己高效工作,或者采用将目标明确化、形象化的方法,以便提高注意力。

第四,我们要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习惯。如果做一件事有时间限制,就会使自己有紧迫感,不敢松懈下来,从而能集中精力,专心地去完成。

因此,必须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把当前工作做完做好。倘若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跟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无所获。

不过,要让自己养成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工作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我们在工作中长期坚持下去。我们要克服以往的不良习惯,即使这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这样你才能够成为一个高效的执行者。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忽略很多细小的坏习惯,总想着迅速把事情做完。结果都不可避免地要重做一遍,不仅工作效率低,还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

1999年春节,华为样板局意外爆出了基站的问题,东北的用户的投诉不断。大年三十,以开发经理为首的“救火队”紧急出动,前往严寒的东北。

一个星期后,他们得出了结论:因为温度太低才导致基站不能正常工作。不过,得知这个结果,开发人员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因为他们确定基站已经顺利地通过了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测试,而且还有实验数据为证。最后,“救火队”回到深圳后立即召开会议,通过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他们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在发货之前,由于市场要货时间紧急,开发人员就跟测试人员联合起来做环境实验。那时候,搭建测试环境的环境实验箱在西乡的富成大楼,而用于基站连接的交换机在建成大楼。大伙儿就想出了一个“取巧”的办法:基站不用和交换机连,直接使用一个测试软件来测试,结果,基站的隐患就这样被忽略了。

工作中,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其实都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就像华为开发人员想出的“取巧”的办法一样,不仅增加了不少工作,还令公司的形象受到影响。

因此,工作不能“取巧”,而且要推崇一步到位的精神。俗语说得好:“杀鱼杀到鳍,做事做透枝”,就是在告诫我们,凡事要做就要做得彻底,不要只做表面文章。

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这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高效工作方法,是避免时间和资源浪费的最有效策略。

《华为人》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因为华为人做标书经常出错:有些地方懒得将中文译为英文,懒得修改名称,懒得用拼写检查工具检查拼写错误……最后不得不全部返工。有的员工反映:时间太紧了。但是,难道我们有时间返工,却没时间把工作一次做到位吗?

这是一次华为对自己的工作成绩评价和考核指标进行的反省。速度并不等于效率,不要认为工作不重要、不紧急,就敷衍了事,投机取巧,因为任何返工或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更多的时间浪费。无论工作轻重缓急,既然已经开始工作,为什么不把工作一次就做到位?

因此,任正非极力推崇一步到位的精神,他不希望华为人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结果费时耗力地去补救。如果真是是那样,华为就没有希望。

为了培养华为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任正非经常带着华为的一些干部到德国、东洋国和美国参观考察,每一次回国以后,都有很多感慨。

在华为研究实验系统的一次大会上,任正非说:“做工作是一种热爱,是一种献身的驱动,是一种机遇和挑战。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细致,潜心钻研,才会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瓦特与贝尔……才会有未受过系统教育而成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任正非认为,任何工作都应该一步做到位,既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能急功近利。就像跳过深深的鸿沟一样,绝不可能分两次跳过去,必须一次跳到对岸,否则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以计划控制,确保一次到位。

从确定目标开始,到工作过程的计划的设计和落实,是确保工作一次到位的有效方式。

那么,如何做到工作一次到位呢?华为人从确定最终目标开始,制订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落实,从而才能够保证任务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华为员工首先会确定工作目标,找准行为方向,才能保证做事的正确性。但是,确立最终目标并非一定要确定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而是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华为员工首先会明确自己需要做什么,从工作伊始就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工作方向和操作事宜,让自己执行的任何一项任务都不会偏离目标。这也是最节约时间的一种工作方式。

其次,华为员工会根据任务执行的目标要求进行总体时间规划,确定哪些任务是关键点,哪些环节可以进行时间压缩。

最后,华为员工会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任务,经常检查、分析执行计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各种信息反馈加以及时分析、统计,并及时进行处理。

这里提到的前两个步骤,我们在前面的两个章节已经详细讨论过,而过程控制的内容将会在第六章进行说明。

培养执着的精神。

工作一次就做到位需要培养执着的精神,如果遇到困难就把目标转向其他工作上,是不可能一次就把问题解决好的。

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并非易事,有时候这个过程非常难熬。很多员工因为耐心和毅力不够,最终半途而废。怎么办?那就必须要培养执着的精神。

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国内企业的员工在打扫完卫生后,如果你去检查会发现:机床下残存铁屑、机器背面污渍斑斑、抽烟室残留烟灰、厕所留存异味……这些都是做事不彻底的直接后果。

我们来看看东洋国企业的员工是如何进行厕所清扫的。

员工在主管的带领下分组进行清扫,运用事前准备的各种专业清扫工具,员工一一趴下来刷洗地板与便器,包括洗手台、墙壁、天花板、灯具,甚至连窗户、门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放过。员工整整两个小时的清扫,终于让厕所原本的臭味一扫而空。每位参与的员工虽然都是全身湿透,但是却亲身体验了如何通过实际的清扫行动,养成凡事做到位的习惯的过程。

不过,这种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长期培养,特别是管理者要身先士卒,为员工做好带头作用。如果管理者都粗心大意,就别指望员工能有多仔细了。

低效的背后是对规则的践踏。

堵车是每个大城市发展中的通病——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遇到堵车的时候走上四个小时也不足为奇。关于大城市交通治堵的“高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提了一大堆,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其实,要想彻底治理堵车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堵车背后隐藏的根本性问题——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

我们来对比一下德国和中国的交通治理状况。德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几乎一样,但遵纪守法的意识大相径庭。德国人严格遵守这些法律和法规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但是很多中国人却故意去破坏这些规则。

例如,国内的法规是不允许从右侧超车的,但国内司机右侧超车者比比皆是。为什么呢?因为国内的超车道塞满了慢车,所以只能从右侧超车。

在中国驾车者的意识里,自己开快开慢,别人无权干涉。所以,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初学驾车的妇女、举着手机高谈阔论的男人不紧不慢地霸占着快车道,而后面堵着一大串车。

在德国,时速开不到120公里的车是不敢轻易上左线的。即使在左线行驶的车,一旦发现后方有更快的来车,也会主动让到右侧,绝不会出现“慢车霸道”的行为。

一些人或许觉得,遵守秩序和确保效率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如果遵守秩序、规则,就会降低效率。基于这种想法,他们为了确保自己的速度最大化,不惜去破坏他人的操作环境,影响他人的正常执行效率。这样一来,个体效率确实高了,但是它破坏了秩序,导致他人或整体环境陷入一个更糟糕的局面。很多堵车问题的出现正是源于此。

所以说,这些人并未意识到:有序的秩序才是效率的保证。

某正在施工的路段,两条道路的来车要并到一条窄路上去,两边的车排起长龙,但是没有人焦急地按喇叭,或者越过别人往路口硬挤,而是有秩序地一边一辆并入窄路,如同一条合拢的拉链,车辆通过的速度大大提高。

其实,治理交通拥堵如此,对于工作中的效率滞缓问题,我们同样可以从规则和秩序的建立上着手。

要建立起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员工必须建立和拥有的一种工作品质。员工没有规则意识,势必会导致工作秩序混乱,从而引发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规则和秩序才是任务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不遵守规则,必然导致秩序混乱、效率低下、信誉度降低或者缺失,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个人、对团体都有害无益。

张瑞敏刚接管海尔的时候,员工完全没有秩序感可言。工人们八点上班,九点就不见踪影了。用一位老员工的话说:“十点随便往大院丢一个手榴弹也炸不到人。”由于管理混乱,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差,根本就卖不出去,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海尔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张瑞敏开始接手海尔以后,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小事管起,约束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行为。没用多久,海尔就走上了正轨。

这就是规则所发挥的作用。规则对个人和企业不是一种束缚,它在许多时候都代表着效率。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唯有尊重制度,按规矩办事,才能够建立起公平的氛围,确保行为的有序性,这是企业管理的刚性要求,也是所有活动参与者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

对此,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深谙此道。早期军旅生涯中的纪律性深深影响了他。任正非曾多次强调:“组织纪律性才是任务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

人是活的,规则是死的?

人是活的,规则是死的。这句话要辩证理解。在纪律面前,这句话就是借口和狡辩。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树挪死,人挪活”,讲的是为人处世要有灵活性,没必要拘泥于一时一事的束缚。

在奥克斯集团的各项纪律中,有一项规定是开会时手机不得响铃,否则每次罚款五十元。据说,制度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奥克斯的员工并没有这么做,他们认为这样的制度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结果,到了开会的时候,手机铃声仍会响个不停,会议仍然经常被打断。

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的制度都不少,特别是像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够保持高效的执行力,正是因为他们在制度中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要求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然而,对于习惯了“人性化”管理的员工来说,这些严格的制度会让他们有束缚感。于是,中国人会拿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是用来打破的”等借口,总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变通企业所谓的规章制度。

那么,如何帮员工摆脱这种思维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员工的规则和纪律意识。

培养员工的纪律意识。

纪律意识是华为一直强调的,它强调纪律是员工必须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对任务落实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控制,对计划实施进度更是一种有效监督。

为了确保员工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华为员工一直都强调纪律意识,这也是他们进入华为公司后上的第一堂课。

华为新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初,都需进行半个月军训,学习华为的企业文化,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员工的纪律性。

华为新员工培训纪律中有一条:“皮鞋、西裤、衬衫、领带,一个都不能少!”从进入华为第一天起,每位员工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必须立即改正,拒绝改正者,很可能会被开除。只要是规定,员工必须遵守执行。军训使纪律性渗透到华为员工的内心深处。

在华为有一条纪律,所有开发软件的员工被统一安排参加“编程规范”的培训,例如,“一二一软件训练营”,将公司所有软件编写所用的语言、模式甚至文档的格式全部加以统一。这种基础训练使员工能够使用统一的编程语言,减少了因编程语言不一致造成的时间浪费。

其实,这种基础训练也是在培养员工的纪律意识,华为通过将军队文化渗透到员工的血液中,有意无意地逐渐培养员工军人般的纪律性。这种纪律性使员工像军人一样去按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这也是华为始终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谨记:一脚油门,一脚牢门。

西班牙智慧大师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曾说过:“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匆忙,忙乱中容易出差错;不要太轻率大意,要详加考量,计划周全。”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每个人都要谨慎稳健,要脚踏实地地工作。

某人到某地出差,遇到了一位老司机,两人闲聊起来。老司机说,他开车已经有几十年了,从没出过事,哪怕是小小的交通事故。这个人就问老司机:“你是怎么做到的?”司机笑着说:“其实,这些年来,只要我一上路,就想着两只脚,一脚踩在油门上,一脚踩在牢门上!这样,我就会很谨慎地开车了。”

老司机“一脚油门,一脚牢门”的意识就是稳健、谨慎的一种表现。在工作中,我们同样要这么做。

一步一步地完成目标。

土夯实一层,再撒一层,继续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工作也是一样,你要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把本职工作做好。

工作不踏实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在华为,一个很不起眼的插头或连接线,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数据,都可能让华为公司的产品全部报废,最终影响到整个公司的形象。因此,任正非希望员工不要眼高手低,要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在本职工作中有些作为的人。

华为员工王玉转正没多久,就接到了一项任务,是网络产品线新立项的重点项目——跟踪写作某项目手册。由于项目时间很紧张,在很多安装环节没有好好验证的情况下,王玉就想当然地写入手册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王玉的“处女作”总算问世了。就在她得意的时候,用户服务部那边传来邮件,说按照她编写的项目手册安装服务器,结果漏洞百出。

王玉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问题:为了赶进度,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写入手册,很多问题到了一线以后自然就暴露出来了。因此,她决定重新编写项目手册,并且全程亲自搭建环境、安装。经过反反复复地多次验证后再落笔。最终,她又花了近一个月时间重新编写出来的项目手册,终于得到了用户服务部的认可。

如果王玉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就不会另外花一个月的时间来重复之前的工作了。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工作就相当于给一条铁轨上的一段枕木钉道钉,要有务实精神,自己才能得到成长,公司也能够发展起来。就像在微软,他们的分工比华为更细,还得做频带更窄、更细的工作,虽然这样的工作会更加无聊,但更加专业化。

因此,我们要谨记“一脚油门、一脚牢门”的教诲,真正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态度严谨地行事。

任何时候只有脚踏实地地按照流程去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巧”反而会与目标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

李嘉诚回顾自己早年商业生涯时,这样说道:“成功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显而易见。减少失败的架构,是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所谓“减少失败的架构”,说的就是态度严谨地行事。

李嘉诚最初成立塑料花工厂时,为了节省租金,选择了一处大货仓作为生产厂房。不久,因连降大雨,塑料花制造机器全部被泡坏。结果,工厂开业后不到两个月,李嘉诚又不得不花了很多时间来另觅厂房。

有一次,李嘉诚收到塑料花买家支付的一张期票,讲信用的他随即给原料供应商开出一张期票作为结算款,只要买家支付的款项到账,供货商便可以立刻兑现李嘉诚所开出的期票。但是,买家却并未实践诺言。那时的李嘉诚并不富有,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他不得不东拼西凑,但数目上仍有差距。虽然最后李嘉诚设法凑足了供应商的货款。而这个过程耗费了李嘉诚很多精力。

这两件事让李嘉诚感到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是最大的浪费。经过一番思索后,李嘉诚发现:两件事皆因其对意外事件考虑不周、态度不够严谨所致。

从此,李嘉诚每做一件事都会仔细考虑操作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力求考虑周全,避免发生最坏的情况而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弥补不严谨的工作上。

后来,李嘉诚买下了一艘游艇,做事严谨的他特意定制了两个引擎、两个发电机,还有一只救生艇,以备不时之需。李嘉诚说:“即便两个发电机都坏掉,船上还有一只有马达的救生艇。”

严谨的工作态度是确保一件事情实现预期结果的关键素质,这在各行各业中都是一样的。

某公司秘书的职业化精神是有口皆碑的,不管工作再忙,事务再多,她总能严格按照业务规则,将各种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将业务的每个环节都做得细致、到位。

以文件会签为例,对于需要不同主管签署的文件,她会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作索引,在文件最上面统一注明不同主管对应的不同颜色的标签,一份厚厚的文件、几十处的签字,拿到主管那里按照索引很快就可签完,效率很高,而文件附带的跟踪表,清晰地注明目前处于的状态以及跟踪秘书的名字,最后一位主管签完字后,对应秘书会将跟踪表传真到第一位跟踪人那里。

这位秘书工作的严谨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她们稳健、务实的工作方式。因此,我们要谨记“机会偏爱踏实的工作者”的教诲,真正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机会偏爱踏实的工作者。

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都只懂些皮毛。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

踏实是东洋国人的优点,也是这个国家能够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重要原因。同东洋国员工相比,我们的员工也有同样聪明的头脑,甚至更加强壮的体魄,可是我们没有丰田、没有索尼,也没有松下。因为我们缺少东洋国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的务实精神。

在东洋国企业,员工会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做成规范的图表,而且同一件事情有时要做好几张不同的图表。工作中,他们会严格按照图表的工作流程进行,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此外,东洋国企业的员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列出一套工作计划方案,里面记载了详细的工作安排。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每完成一项,就会勾掉一项,直到完成整个目标为止。

东洋国员工的这种做法让很多人疑惑不解,他们认为东洋国人的工作方式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和人力。可是,去东洋国企业参观过的任正非等华为人就不会这么认为,他们甚至被东洋国员工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所震撼。

任正非告诫华为的员工:“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您都只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勤于精,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机会偏爱踏实的工作者。”

将琐碎事情集中起来处理。

通过前面的80/20法则,我们了解到工作是有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之分的。或许,琐碎事务对于主要工作也许不是十分重要,但是不处理又有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重要事件的处理效率。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存在这样的困扰:因为解决过多的琐碎事务而浪费大量的时间,解决不得不处理的琐碎事务导致重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

那么,对于琐碎的多数事物,又该如何处理呢?

这个问题就好比一个快递员要将全国各地收集来的邮件送至同一座办公大厦一样简单。聪明的快递员不会一件一件地送,而是把这些邮件集中起来,统一送达。这样做的话,办事效率才会提高,时间也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因此,面对工作中的琐碎事务,我们也要学会集中处理。

学习曲线法则。

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连续重复同类型的工作,工作效率会按照一定的比率递增。

一家咨询公司将人们在头等舱和经济舱中工作的效率与在普通办公室里工作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飞机里1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成果相当于正常工作环境下3小时的工作成果。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用学习曲线法则来解释这种现象。学习曲线法则是指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连续重复同一类型的工作,工作效率会按照一定的比率实现递增,从而使工作任务所消耗的时间逐渐减少。

学习曲线法则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尽可能集中处理性质相同的事务性工作。例如,一次性打完所有的电话,一次购齐所需的办公用品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而且还可以减少工作准备和中间环节占用的时间。

华为时间管理培训通过对琐碎事务分散处理和批量处理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证实了学习曲线法则确实有效。为此,他们还得出了华为研发人员分散与批量处理的琐碎事务的分析结果(如图4—1所示)。

琐碎的事情被分割成几个阶段处理,这严重地影响了重要事务的连续性。

批量处理琐事,既保证了重要事务的优先处理,也提高了处理琐事的效率。

因此,对于琐碎的事物,我们要集中起来批量处理,这样能够为我们节约不少时间。

批量处理琐碎事务。

将琐碎的事务归类,并集中处理,可以达到压缩处理琐碎事务的时间的目的,从而为重要的事务留出更多的时间。

华为一直倡导员工批量处理琐碎事务。他们通常会遵循80/20原则,聚焦主业务,将其他事务归到琐事类,并集中处理,压缩处理琐事的时间。

李强(化名)是华为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包括检查和处理信函、E—mail、电话、传真;协助部长对内对外信息的上传下达;安排部长的工作日程,包括出差和住宿安排;协助准备、收集及翻译各种会议、会谈资料及报告;协助部长开展人员招聘、面试等人事工作;甚至协助部长安排一些私人事务。工作量大、而且事情很琐碎。

但李强却将看似繁忙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做得很顺手。

李强首先将事务性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列,优先处理重要而紧急的事,那些不重要、不紧急但又必须办的琐事则集中起来处理。在处理文件时,李强会暂缓处理一般性传阅文件,待紧急文件来时一并送给领导,这样既节省了来回送文件的时间,又可避免因琐事而频繁地打搅领导。

李强出色的表现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公司在华南区成立办事处的时候,李强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人事经理,全面负责办事处的人事工作。

大多数的工作者都会接触、应对和处理大量的琐碎工作,之所以有些人不能像李强一样做得得心应手,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处理琐碎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批量处理琐碎事务的四点建议。

“集中处理”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这就要求我们从心理上接受它、清楚地划分琐碎事物、提高处理琐碎事物的能力、建立个人工具库。做好以上四点,我们也能够成为高效的工作者。

琐碎事务集中处理听起来很诱人,在现实中我们却可能处处碰壁。不少人都尝试过“集中处理”,大多以失败告终。

比如,口渴起身去接水,顺便洗个脸,在休息区吸烟放松下,回去工作不久又站了起来去卫生间。手机欠费后,把买充值卡和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的事情放一起做,回来之后却发现电话上有主管的3个未接来电,只好再次打断工作去汇报。

这些情况在运用集中处理方法的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使用这一方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琐碎的事物。因为它既是工作本质的侧面体现,也是各种提高效率的方法论立足的根本。

其次,我们要清楚地划分琐碎事项。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分清事物轻重缓急的方法,如四象限法。先将要做的多项工作列出来,按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分别填入前面所说的四个象限,然后将琐碎的事情挑选出来。你只要按顺序来依次完成工作,就可以保证高效地工作。

另外,我们还要提高琐事处理能力。只有提高工作能力,才能够压缩处理“琐事”所需的时间。例如,你在发传真时可以预先设定电话号码,直接拨号,而不需要再次输入号码,这样就能够节省一定的时间。

最后,我们要建立个人工具库。这一做法现在已经很普及,比如拟合同都会有范本。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提炼加工,转化成随时可以拿出来运用的“工具”,以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不过,在我们处理琐碎事务时,可能会有人突然甩给你另一件琐碎事务。尽管如此,也不要因为临时到来的琐碎事务而手忙脚乱,那样的话,不仅手头的工作无法按时完成,还可能会因任务的突然增加变得烦躁。

请记住,如果该事务不是很紧急,就不要放下手头的工作,这样只会妨碍任务的高效执行。

同类推荐
  •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怎样开一家赚钱的店

    每天漫无目的地上班、下班,过着相同步调的生活,当然赚不了大钱!光想不做,整天幻想着钱从天上掉下来,赚到大钱才是件怪事!
  •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史玉柱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史玉柱

    本书主要从史玉柱在创业之路上的坚忍和踏实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又分为梦想、激情、竞争、自信、诚信等12个方面,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激励和感悟,从而坚定自己的梦想。
  • 利润之上的追求

    利润之上的追求

    很多企业的目标都是创造利润,并且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贾长松老师看来,企业要想持续赢利、基业长青,必须有利润之上的追求。自我超越不容苟且马虎、不要把事业当成作业、尊重和关心员工,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为顾客提供负担得起的优质产品、为顾客提供友善的服务、梦想+想象力+创造力=生产力,创新经营,追求卓越、战略的终点是幸福,不是财富、立即行动出结果、团队管理靠关系不如靠格局、诚实、正直、公平,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些超越利润目标的追求,是企业实现真正强大的思想和动力,是永远经得起考验的企业卓越之本。
  • 中国对外金融发展战略的调整与优化

    中国对外金融发展战略的调整与优化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战略的调整与优化、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分析及战略选择、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对外投资策略的调整与优化、中美贸易摩擦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战略等。
  • 做最好的店员:金牌店员全能训练

    做最好的店员:金牌店员全能训练

    《做最好的店员:金牌店员全能训练》一书以销售理念为突破口,分析了金牌店员和普通电源之间的诸多差异,并从塑造职业形象、掌握产品知识、了解客户消费心理、做好服务等方面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业绩起伏不定的您实现从普通一兵到金牌店员的飞跃。
热门推荐
  • 侦探的失误

    侦探的失误

    那天,她第一次经历了背叛,从此与外界隔绝。直的那一次,她遇见了他。她以为这次不会再有背叛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伤害了她,并让她发现,她冤枉了那个少年··········
  • 终结虚空纪

    终结虚空纪

    虚空之中,潜藏着危机。天界的纷乱!人界的喧哗!狱界的惨叫!终焉之墓在咆哮,地狱之门再打开。谁用力量去征服这片阴森的坟墓?谁用力量去撕碎地狱的门?谁用一切去终结虚空!一定是他,救世主——神!
  • 花仙子奇遇上册

    花仙子奇遇上册

    一对兄妹在小河边捕鱼时,不幸坠落到一片树林里,被花草国的二公主给救下,带到花草国中。他们在花草国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有趣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了千明是花草国上一代女王失踪多年的儿子······请敬请期待。读者们由于曦的同学要改小说名,可改不了,所以名字不叫花仙子上次,就叫花仙子。表怪我。
  • 无尽人域

    无尽人域

    一个考古专业的高才生,无意中进入一个远古洞穴中发现一把黑色长剑,却被黑色长剑带入异界中,从此成就一个属于自己的异界传奇!
  • 龙舞天下

    龙舞天下

    人类修者与兽类修者并存,互有争斗,互有帮助。机遇、危险、突破、复仇、走向巅峰,纵横天下,睥睨群雄。成了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共同的目标。
  • 普通的戒指

    普通的戒指

    这是个神奇的地方,只有努力奇迹才有可能会来找你。
  • 鉴宝神医:小医生的逆袭

    鉴宝神医:小医生的逆袭

    小医生朱明因为得罪了院长被开除,落魄的他拥有了异能,看他如何给美女治病,如何让美女疯狂追随!运用透视异能鉴宝、捡漏、赌石,看朱明牛逼哄哄的人生!一个小医生的惊天逆袭,一代鉴宝大师的疯狂崛起……
  • 生死君主

    生死君主

    左手为生,主宰苍生,右手为死,屠戮仙神。一个废气海的小国王子逆天屠神的经历
  • 致那些事与愿违的爱情

    致那些事与愿违的爱情

    《致那些事与愿违的爱情》作者阿飞以犀利的男性观点,通过理智、温暖的字句,写给那些被爱伤过、为爱流泪,却仍人愿意相信爱情、勇敢再爱一次的人,陪伴着你一起找回追爱的勇气。64篇睡前治愈文字,陪伴你度过那些无眠的夜晚。作者跟你分享的不是爱情操作手册,也不是爱情操作手册,而是可以跟你面对面谈话的“立体爱情疗愈书”。放下一段伤心的感情,并不等于原谅对方,而是放过你自己。不要因为早该过去的过去,连累了将来应该要幸福的你。只有“最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最好的爱情”。
  • A Complete Account of the Settlement

    A Complete Account of the Settle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