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的“民企二代”徐永安,虽然相继折戟国联基金(后更名为“中海基金”)和西藏证券,但“横店系”以横店东磁、太原刚玉、普洛股份“三驾马车”立足资本市场,而3次入股浙商银行更令其收获颇丰。
时间回到2001年8月17日,是日在地处浙江金华东阳的横店集团深化社团经济改革大会上,时任总裁的徐文荣退位,由担任常务副总裁的徐永安接任这一职务。徐永安为徐文荣之子,时年36岁。同日,横店集团与青岛市供销合作社签署上市公司青岛东方的股权转让协议,从而成为上市公司青岛东方的第一大股东。
虽然早在2000年,横店集团曾经参与了三九医药(后更名为华润三九)的定向增发,但真正掌控一家上市公司,却始于此日。此后横店集团旗下医药资产逐渐注入青岛东方,该公司也更名为普洛股份。随后,横店集团又在2004年控股太原刚玉,并实现了横店集团核心资产磁性材料生产——横店东磁的IPO,至此“横店系”三驾马车成型。
徐永安的野心不止于此。2005年8月,横店集团一度试图参与西藏证券的增资扩股。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本次增资扩股,西藏证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至2亿元。其中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出资4200万元,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横店集团有限公司各自出资3400万元,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以此计算,横店系两家公司将持有西藏证券34%的股权。但这一增资方案虽然已经为证监会批准,但最终并未实行。
西藏证券2007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控股股东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于2006年10月与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西藏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之框架协议》,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拟向西藏证券增资1.4亿元,使其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至2亿元,其中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占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70%,西藏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占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的30%。
2007年3月,上述增资扩股股权变更手续完成,而横店系则退出西藏证券。而横店集团参股的国联基金,也是命途多舛。国联基金于2004年3月18日在上海成立,发起人是国联证券、横店集团和云南烟草兴云投资,其出资比例依次为49%、31%和20%。但当时正值漫漫熊市,国联基金一直是惨淡经营。截至2005年年末,该公司仅有的两只产品——国联优质成长和国联分红增利的份额分别为3.2亿元和1.9亿元,整体管理规模仅为5.1亿元。
最终,横店集团在2006年7月将上述31%股权出让中海信托,中海信托随即对国联基金增资3000万元,以46.923%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中海基金。而在横店集团退出不久,A股即迎来此前未遇的大牛市,中海基金2006年上半年的规模仅为3.76亿元,下半年的规模即扩张至14亿元。2007年上半年更是一下子暴增至260.5亿元,目前该公司的管理规模为150.74亿元。虽然错失国联基金和西藏证券,但徐永安在浙商银行上却是获利颇丰。在浙商银行2009年年报上显示,横店集团持有“浙商银行”4.98亿股,占其总股本的9.54%。
横店集团堪称“浙商银行”最坚定的持有者。早在2004年,“浙商银行”成立之时,横店集团就持有该公司原始股1.43亿股,而2008年和2009年,“浙商银行”的两次增发,横店集团又分别以1.21元和1.59元的增发价,拿下“浙商银行”1.14亿股和2.4亿股。截至2009年年报,横店集团持有“浙商银行”4.98亿股,占其总股本的比例为9.54%,为“浙商银行”第三大股东。而“浙商银行”IPO也已经是箭在弦上。以“浙商银行”2009年的每股收益0.23元计算,给予其15倍的发行市盈率,其发行价在3.45元左右。而其盈利能力与刚刚发行上市的光大银行相当,9月2日,光大银行收报3.48元。以此计算,横店集团持有的“浙商银行”股权,一旦发行上市,市值将在17亿元左右,而其历年成本相加,不过4.98亿元。而正是在浙商银行,鲁伟鼎与徐永安两个第二代企业家的资本路径实现交汇。“浙商银行”2009年年报显示,万向财务公司持有“浙商银行”4.09亿股,同时万向控股也持有1.3亿股,以此计算,万向系持有“浙商银行”5.39亿股,两家公司累计持股超过横店集团。
由此可见,相比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批拓荒者——“民企一代”们,“民企二代”身上有着更多的资本市场上的刀光剑影。
交接班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民企一代”交给“民企二代”的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份财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将事业发展壮大的神圣使命。“民企二代”积极地用掘得第二桶金来承担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