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的记忆中,有些事情的印象被敲碎重建,有些事情随着时光远去模糊不清,唯有一段记忆像一部永恒的交响,高高低低,抑扬顿挫,磁石一般吸引灵魂深处沉沉浮浮的过往。
在宁夏艺术学校读书期间,侯艳的家还在固原。每周,侯艳就到银川的二舅家里过周末。她永远不能忘记二舅和二舅妈一家人对自己的疼爱。二舅和二舅母一直将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侯艳也在二舅家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二舅、二舅妈当时工资每人只有四十多元,合起来也不足百元,每月仅有两斤半肉票和两斤油票。除了赡养外婆,还要供养三个孩子读书,日子十分清苦。一家人节衣缩食,过得紧紧巴巴。每到月底,二舅家就到了没钱也没粮食的光景,只能去工会借钱,等工资发了再还。
侯艳很懂事,初来宁夏艺术学校就读时,生怕给二舅一家添麻烦,很少过去“打扰”。二舅、二舅妈一次次叫不来,就带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去学校看她。
侯艳到艺校读书前,二舅一家每个月发下的两斤半肉票,舍不得换成肉吃掉。一旦固原来了亲戚串门子,才会换成肉作为招待。
侯艳来过周末,二舅妈觉得她在艺校练功苦,没有条件吃上几顿有营养的饭菜,就惦记着给她做点有营养的食物补补身体。
每周六早上,二舅妈准时到供销社用肉票换肉,那时的人们肚子里缺油水,想要买点肥肉炼成猪油都很难。艺校每周只有周日放假,二舅妈就在家里把肉切成肉丝,炒得香喷喷的,混着土豆、咸菜一起装进罐头瓶里,等到周日送到学校让侯艳解馋。
一个月里,二舅妈有三周去学校送吃的,自己的子女却没有机会享用这样的美食,比起二舅家的三个孩子,侯艳觉得自己受到了特殊的待遇。
舅妈对侯艳特别疼爱,在二舅家过周末时,侯艳睡在二舅和二舅妈的中间,他们自己的孩子却只能独睡。如果侯艳和表姐在同一天开家长会,二舅妈就会选择参加侯艳的家长会,有时还提着一袋子动物饼干去……
受父亲影响,侯艳从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有时会把一些感受以及对同学的想法记在日记中。侯艳就读的班级有三十多个孩子,她年龄最小。她只爱读书、练功,不喜欢凑热闹,因此显得与同学们格格不入。
一天,侯艳与一个同学有了摩擦,她便将侯艳的日记偷出来送到老师的办公室。老师对这件事处理不当,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了侯艳的日记,还给她戴了“早恋”的帽子。
侯艳因此受到一些同学的冷落。她的心里也便有了阴影,感到十分孤独。幸好表哥、表姐和表妹对她十分好,让她从那段阴霾中慢慢走出来。
二舅、二舅妈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讲述侯艳的难处,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儿,离开家到银川上学,多么需要家的温暖。
因此,三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家人对侯艳的“偏心”。每次侯艳从学校到家中过周末,几个孩子对侯艳都格外亲,相处十分融洽。
从二舅家居住的老城区到新市区的宁夏艺术学校,公交车只有4路车。一次送侯艳回学校,表哥罗爱军因为不熟悉路,坐到半路以为到了站就和侯艳下了车,偏巧身上又没有带多余的钱,剩下的路,他们只好走着赶往学校。
侯艳在表哥面前一边撒娇,一边埋怨。走着走着实在累得不行了,就赖着蹲在地上不肯起来,憨厚的表哥只好把她背上继续往前走,直走得表哥气喘吁吁脚磨出水泡,才总算把她送到了学校。
在宁夏艺术学校就读的日子里,侯艳将二舅家当成自己在银川的另一个家,享受着家的温暖。和二舅、二舅妈的孩子一样,她是两位长辈心上的一棵小苗,在阳光里茁壮成长。
隔着岁月的河流,往事遥不可及,多少回忆流逝在生活的琐碎里。但是,关于二舅一家人的温馨记忆时常萦绕在心头,给侯艳带来无限温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时时刻刻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