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背景说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列克赛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最为我国读者熟知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自1934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赞誉。小说在苏联国内再版数百次,并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广泛传播,被称为“人类精神史上的活化石”。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6岁辍学,11岁就开始在社会的熔炉里艰难地讨生活。艰苦的劳动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使文学成为了他的精神伴侣,也促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19年,他加入共青团并志愿参加了红军,在革命战争中,他受过重伤,战后又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甚至在身患重病后仍瞒着组织和家人继续工作,后又发生车祸,病情恶化最终导致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在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始终以惊人的意志、非凡的毅力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坚持学习和工作,瘫痪在床期间阅读了两千多本书。在接近生命尾声的时候,作家躺在病床上创作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初他是靠带格子的写作夹摸索着写,后来改为口述记录,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写就的这部小说闪烁着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既是对作者本人生活原型的生动刻画,更是一部经过艺术提炼后的文学珍品。
这部小说传奇性的诞生印证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饱经风霜的一生,也最恰当地阐释了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我们的时代只尊敬这样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是他的作品最好的注释,而他的作品则是他一生的最好佐证。”
推荐版本: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名著概要
出生于贫困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保尔·柯察金幼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养家糊口,哥哥阿尔青是个铁路工人。少年保尔机智顽皮却也疾恶如仇,他在愚蠢凶恶的神父的复活节面团里撒烟末,结果被学校开除了。母亲只好把12岁的保尔送到车站食堂当学徒,在那儿他受尽了欺辱,对欺压穷人的店老板、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充满了憎恨。
“十月革命”爆发后,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围攻,国内政治形势激烈动荡。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卡托镇被红军解放后也经历了内战,红军很快撤走,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继续做地下工作。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很喜欢这个富于正义感的小家伙,不但教他一些拳法,还给他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革命斗争的道理,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偶然的机会,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亚,并和她成为好朋友,纯洁的友谊让爱打架的野孩子保尔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他被这个清纯漂亮、整洁文雅的女孩深深吸引。
一天,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军押送朱赫来的途中勇敢地打倒了敌人,解救了朱赫来。但由于波兰贵族少爷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紧了监狱。狱中他经受住了身体的拷打折磨,坚强不屈。在被敌人错放后,他跳进了冬妮亚家的后花园,两人的感情在患难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冬妮亚喜欢这个倔强热情的男孩,不但收留了他,还帮助他找到了哥哥阿尔青。
保尔随后被哥哥送到咯查丁参加了红军。当上骑兵的保尔不但作战英勇,还喜欢阅读《牛虻》、《斯巴达克思》这类的书籍,经常读给战友们听。然而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他头部受重伤。伤愈后,他无法再回前线,便留在地方上做团的工作。他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尤其是艰苦的体力工作,更是身先士卒。这期间,他和冬妮亚的爱情出现了危机。冬妮亚身上布尔乔亚的个人主义作风令他反感,两人分手。在保尔参加艰苦的铁路筑建时,重遇冬妮亚,这时的冬妮亚已经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工程师。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在与女政委丽达的共同工作中,他渐渐爱上了勇敢美丽的丽达。但由于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她的男友,因而错失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
在筑路工程快结束时,保尔因肺炎再次住院,又被检查出脊柱上有弹片伤痕。于是保尔被送回家乡养病,在烈士墓前,他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的慨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在第四次战胜死亡后,保尔继续投入忘我的革命工作,并加入党组织。但由于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到海滨疗养。在那他认识了善良的女孩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女儿。保尔在革命道路上引导达雅,同时顽强地学习。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很快从低谷中走出,开始另一项事业——写作。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极大痛苦,他完成了用生命写就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知识链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方面,苏联文艺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尤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最。保尔·柯察金这个形象,深深印在那代年轻人心中。北京的中学有“保尔班”,保尔的画像被悬挂在教室内,学生们向往保尔坚强、勇敢的革命斗志,书中诸如“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之类的名言被广为传抄。“像一块钢铁”,是那个年代普遍的精神价值取向。此书的一位翻译黄树南曾说:“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人,不仅人人读这本书,而且多次读,认真读,读了以后就付诸行动。”
中苏关系破裂后,“保尔班”逐渐消失,但保尔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的精神力量源泉。1989年,该书被中国共青团中央列为青年人“人生的路标”10本必读书之首,1999年在“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评选活动中亦位居榜首。2007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75周年,《俄罗斯文艺》杂志社主编夏忠宪说“75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过了3/4个世纪,伴随了几代人的人生,围绕它的一切,已成为了很多人的集体记忆。”
作为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根据小说原著改编,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了20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编剧为梁晓声、万方、周大新及阿列克·比利霍奇科(乌克兰),总导演为韩刚。该剧播出后反响很好。
名家评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具有英勇精神和历尽艰辛的人的严峻、真实的自白。
——列·费·叶尔绍夫(苏联文学史家)对于我来说,您的名字就是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罗曼·罗兰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信
精彩推荐
以下选读的是本书最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段落,可谓这部小说的点题佳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