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甫盖尼·奥涅金》
背景说明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不仅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按照屠格涅夫的说法,普希金不但创造了俄罗斯语言,还创造了俄罗斯文学。他擅长诸多体裁,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各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高尔基将普希金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1799年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普希金的父辈们爱好文学,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对于普希金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农妇出身的奶妈阿琳娜·罗季昂诺芙娜则用俄罗斯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的养料培育了普希金。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期间,普希金接受了进步教师所传播的先进思想,并结交了一些日后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逐步形成了自己进步的政治观点和文学观点。
此后普希金写作了不少讽刺短诗和政治抒情诗影射沙皇及其宠臣,产生了巨大影响。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因此将普希金流放到南方。南方以其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盎然生气吸引和感染了普希金,同时也激发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在流放期间,普希金写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成为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普希金的诗歌真诚、自然、朴素而且优雅,语言上简洁而独具音韵美,在情调和风格上又表现出一种明亮的忧郁,一种“深刻而又明亮的悲哀”。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作为普希金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823年至1830年,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公认为俄罗斯文学的典范。它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生活,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推荐版本:冯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名著概要
奥涅金是一个贵族青年,他机智过人,从小受传统的贵族教育,在法国籍家庭教师的管教下长大。当他进入“心猿意马的青春”时期,他已然成为一个老于世故的纨绔子弟。奥涅金终日奔波于各式上流社会的宴会,善于在谈吐中卖弄学问和随机应变,也善于在沙龙里用法语说些俏皮话以换取太太、小姐们的微笑。他还会一点拉丁文,最擅长的学问则是“情场上的把戏”,社交界都认为他“聪明而又可爱”。可上流社会花天酒地的生活终究让奥涅金感到极度厌倦。他患上了时代的忧郁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漠然置之,既看不起周围的朋友,也不满意自己。
此时,奥涅金年迈的伯父突然病故,奥涅金作为伯父的继承人来到伯父的庄园,继承了伯父颇为体面的乡村产业。最初他对乡村肥沃的田野、荫郁的树林还觉得新鲜,可是没过多久,他开始对乡村生活感到厌烦。不久奥涅金就成为邻居们眼中的怪人。可是奥涅金还是与另一位贵族青年连斯基成了朋友。连斯基18岁,去过德国,深受康德和席勒的影响,富有浪漫气质,对生活和爱情充满幻想。
奥涅金邻村地主拉林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达吉雅娜和小女儿奥丽嘉。奥丽嘉相貌出众,人缘颇佳,早已与连斯基订婚。而姐姐达吉雅娜则沉默寡言,无意社交。全家人都对达吉雅娜的婚事不抱希望。应连斯基的邀请,奥涅金前往拉林家做客。这次在奥涅金看来沉闷枯燥的沙龙却让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不擅情感伎俩的达吉雅娜给奥涅金写了一封充满天真、纯洁的感情的信。奥涅金被达吉雅娜的情书所感动,但依然冷漠地拒绝了达吉雅娜的求爱。
奥涅金拒绝了达吉雅娜后继续在寂寞清冷的庄园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到了冬天,拉林家举行舞会,连斯基声称这只是一次小型的家庭聚会邀请奥涅金参加。可奥涅金发现当晚宾客众多,他感到上当受骗。为报复连斯基,奥涅金故意不断地找奥丽嘉跳舞,和她表示亲近。这激怒了连斯基,向奥涅金提出决斗。奥涅金出于执拗,接受了他的挑战。决斗中,奥涅金打死了连斯基。这让奥涅金感到悔恨莫及,良心受到深深的谴责,他离开庄园四处漂流。
此时的达吉雅娜仍然深爱着奥涅金,她去访问他的庄园并和老管家交上了朋友。达吉雅娜在奥涅金的书房阅读了奥涅金特别喜爱的《唐璜》和其他愤世嫉俗的作品。原本读书不多的达吉雅娜在那之后知道了许多人世间的苦难,也对奥涅金有了更多的了解。
奥涅金在经过几年的漫游后重新回到莫斯科。为了排遣厌烦情绪,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舞会。在舞会上奥涅金被东道主的妻子所吸引,这位仪态大方的女人正是达吉雅娜。而此时达吉雅娜已然成为一位将军的夫人。此后,奥涅金经常去达吉雅娜家,可得到的只是冷漠的接待。终于,奥涅金给达吉雅娜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书信。面对奥涅金的表白和苦苦追求,达吉雅娜承认,她还爱他,但是出于道德的尊严而不能属于他,她将至死忠于她的丈夫。从此,奥涅金爱情幻灭,又离开上流社会继续漂流。
知识链接
“多余人”系列
“多余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人物系列。它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他们生活在贵族阶级趋向没落的时期,在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下感到窒息,他们不同于醉生梦死、沉溺于灯红酒绿的贵族青年。他们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同时又因为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缺乏生活目标,不能有所作为。正如赫尔岑所言他们“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站到人民方面”,只能作为一个社会的“多余人”。
“多余人”这一称谓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广为流传的,但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在奥涅金身上就已确定下来。他受过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但贵族的生活方式又使他灵魂空虚,无所作为。他所反映的当时贵族青年的苦闷、彷徨和追求使他成为“多余人”的鼻祖。在当年的俄罗斯,像奥涅金这样徒有聪明才智、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爱情中也遭遇失败的贵族青年很多很多,“像奥涅金这样的人在俄罗斯每走一步路都会碰见他”。所以这一文学形象具有极大的概括性。
名家评述
《叶甫盖尼·奥涅金》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别林斯基普希金第一个在俄罗斯文学中把诗的抒情性和散文的叙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他自己所说的“自由的形式的诗体长篇小说”,其中既有浓郁的抒情性,又有对性格的精细的刻画。这是一种全新的独创性的艺术形式,是普希金在艺术形式上对俄罗斯文学的重大贡献。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
精彩推荐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情感真挚、风格朴素优雅、语言简洁而具备韵律美,在情调上表现出一种明朗的忧郁。以下节选的是其富有代表性的精彩段落。
“不:情感早已在他心里冷却了;
社交界的骚扰使他厌烦;
美人做他心思的对象
这个时期并不长久;
多次的变心使他疲劳;
朋友和友谊也使他厌倦,
……
这种病症,早就到了
找寻它的原因的时候,
类似英国的‘脾气郁结症’,
简短点:俄国的‘忧郁病’”
“羞涩,忧郁,沉默,
像森林里的母鹿一样胆怯,
她在自己父母的家里
好像是一个别人家的女儿。
她喜欢沉思,迷恋大自然:
她爱在黎明升起之前
到阳台上去,
那时候,在灰暗的天空上
星星的圆舞消散了,
静静地,大地的边缘明亮起来,
早晨的使者,风吹着,
白天慢慢地升了上来。”
“为什么您来访问我们呢?
在偏僻的没有人来的乡村里
我决不会知道您,
决不会知道剧烈的痛苦。
没有经验的灵魂的激动
将来平定之后(谁知道呢?)
我会找一个合意的朋友,
做一个忠实的妻子
和一个贤德的母亲。
别人啊……不,在世上无论是谁
我的心页不交给他了!
这是神明注定的……
这是上天的意思:我是你的;
……
……我的命运
从现在起我交给你了,
在你面前我流着泪,
恳求你的保护”
“我那春天的黄金般的岁月,
你们往哪里,往哪里飞驰?
未来给我准备下了什么?
我的目光枉然地搜寻着,
它还隐藏在浓重的黑暗里。
别找了,命运的法律是公正的。
那枪弹会射中我,叫我倒下,
还是从我的身旁飞过,
两者都好:是清醒还是沉睡,
就要来到了,那命定的时刻,
操劳的白昼固然美好,
黑暗的来临也很美妙!”
“而在我,奥涅金,这种豪华,
讨厌的生活的辉煌,
在上流社会的漩涡里我的成功,
我的时髦的家和夜会,
它们有什么呢?我情愿立刻的舍弃
一切这些个化装跳舞会的烂衣裳,
一切这些个灿烂,喧哗,乌烟瘴气,
换一架子书,换一所荒凉的花园,
换我们贫寒的住宅,
换那块地方,在那里第一次,
奥涅金,我看见了您,
换那个简陋的坟地,
在那里现在十字架和树枝的阴影
荫蔽着我的可怜的乳母
……
而幸福曾经是那样的可能,
那样的接近……但是我的命运
已经决定了。有点轻率,
或许,我做得:
母亲带着祈祷的眼泪央求我;
对于可怜的达吉雅娜
什么样的命运全是一样……
我出嫁了。您应该,
我请您,离开我;
我知道:在您的心里是
骄傲和真正的光荣。
我爱您(为什么掩饰?)
但是我嫁了别人;
我要永远对他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