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漂浮无根、无所附依的写法,用肯定的态度对抗絮的“借力”表示了赞美。
在当今社会,借助他人之“力”,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诀窍。
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分工精细,单独的个人或团体所拥有的资源极为有限。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想要获取成功,仅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能否巧妙地借用他人的力量是关系个人与组织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所能够借助的“力”,可能是权力、财力,也可能是感觉得到却摸不着的势力。
犹太人崇尚自助,但并不排斥借力,相反,许多犹太人深谙借力之道。在商界、政界还是在科技界的犹太成功者,大多是善借他人之“势”,巧借他人之“智”的高手。
以经济影响政治,以政治左右经济
犹太人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非常善于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达到目的。
犹太人认为,在所有能借之力中,势力最大者算是当地政府和各种政要。因此,善用政府部门的优势和权威,就能获得非同一般的力量。
洛克菲勒对此深有体会。他曾宣称:“以经济影响政治,以政治左右经济”。
1890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受到了违反《垄断禁止法》的指控。指控是州最高检察厅厅长华特森作出的。一时间,双方各不相让,都请到了全美最好的律师。华特森做好了充分准备,摆开了生死决战的架势。
华特森剑拔弩张,洛克菲勒却渐渐放松下来。原来,洛克菲勒得到了少年好友马克·哈那的支持。当时的总统是共和党的哈里逊。马克·哈那也是共和党人,而且是美国医学界最具权威的、总统见了都要礼让三分的参议员。
为了对付华特森,马克·哈那送去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
我以党的立场呈送这封信。
受到您指控的并不是社会舆论所指责的组织资本,而是带给国民有很多好处的标准石油公司,同为共和党党员的洛克菲勒是该公司经营的首脑人物,他一直领导着公司参与自由竞争。
您的指控是否存在严重谬误呢?
经过马克·哈那一搅和,一个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华特森很快撤诉了。
洛克菲勒不仅善于借用政治力量在国内纵横不倒,在国际市场也是左右逢源。
除了洛克菲勒以外,善于利用政治势力的犹太人还很多。萨奇兄弟算是一个。
萨奇广告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于英国,1980年,该公司雄踞英国广告业首位。萨奇广告公司的一大成功是借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势力。
20世纪70年代。英国工党政府企图增税。萨奇兄弟发动宣传攻势,阻止了政府增税政策的出台,与工党成了宿敌。
1978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初出茅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为入主唐宁街10号与工党领袖展开竞争,萨奇兄弟和撒切尔夫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为了利用这一机会,再次打击工党,萨奇兄弟参加制定了一些主要的竞选方针,推出了一幅讽刺工党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名为“工党干什么吃的”的宣传画和一则题为“英国大倒退”的电视片。宣传画和反复播放的电视片,道出了全英民众的心声。1979年,工党在大选中倒下了。
在1983年的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再次选择与萨奇兄弟合作,再次打倒了工党。
两次打倒工党,使撒切尔夫人竞选成功;撒切尔夫人竞选成功,萨奇广告公司名声大振;撒切尔夫人对萨奇兄弟感恩戴德,并予以政治上的回报。此外,撒切尔夫人两度执政的骄人政绩,也为萨奇兄弟作了最好的宣传。于是,萨奇广告公司的股票扶摇直上,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广告业集团。
上述两例清楚地表明了政治势力的重大经济价值。不过,与政界人士的良好关系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积月累。
洛克菲勒在政界如鱼得水,得益于他平日的积累。他的财团堪称“美国政治要人培训学校”。他作为这所“学校”的“校长”,有着难以计数的活跃在美国政坛各个领域里的“学生”,甚至“培训”出了达瑞斯、拉斯克、季辛吉这三任美国国务卿。
这样看来,要想借用政治势力,与政界人士交往应该成为经营者的必修课。
借用他人之势发展自己
许多犹太富豪巨商,初出道时都是“空军”,他们能够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在短短的几年间快速发家,很大程度得益于他们的借力技巧。比如,借用他人之势发展自己。
世界船业巨头洛维格在借用他人势力壮大自身势力方面可谓登峰造极。
青年时期的洛维格在企业界碰来碰去,总是债务缠身。在他将进入而立之年时,有了借助他人之势发展自己的想法。
他先后找了几家纽约银行,希望他们能贷款给他买一条一般规格水准的旧货轮,他准备动手把它安装改造成赚钱较多的油轮,但因无可作担保的东西遭到拒绝。
无可奈何之下,洛维格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将自己仅有的一艘老油轮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然后他去找银行经理,告之他有一条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租金可每月由石油公司直接拨入银行来抵付贷款的本息。
因为石油公司有着很好的效益,除非天灾人祸,石油公司的租金一定会按时人账。而且洛维格的计算非常周密,石油公司的租金刚好可以抵偿他银行贷款的本息。
经过几番周折,纽约大通银行终于答应了他的贷款要求。
应该说,在这个回合中,洛维格借用他人“势力”的行动很成功。这下,他体会到了借用他人势力的妙处。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大胆地去寻找一个又一个他所能借用的“势力”。
洛维格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拿到了贷款买下他想买的油轮,然后将其改装,再找一家信誉良好的公司,把其包租出去,然后再以包租金抵押,到银行再贷一笔款,然后又去买船……
如此往复,每还清一笔贷款,一艘油轮便归在他的名下。借的钱越多,租出去的船也就越多,而租出去的船越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钱……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最后他拥有了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6艘油轮,还兼营旅游、房地产和自然资源开发等行业。
借势壮势正是洛维格的过人之处。这说明,当你处于困境时,只要有心,可凭借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关键在于学会发现,挖掘自己手中已有的,或可以拥有的资本。
借用他人的钱财来获得钱财
一般人认为,做生意就需要本钱,没有本钱就做不成事,特别像房地产这样的大生意就更不可能。这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其实,只要打破常规,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没有本钱不但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大。
借用他人的钱财去生钱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酒店大王希尔顿以5000美元开始起步,逐步成为全球闻名的旅店大王,靠的就是借钱生钱的战术。
1923年的一天,怀着致富梦想的希尔顿来到的达拉斯商业区大街上,突然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家像样的旅店。
“我如果在这里建设一座高档的旅店,生意一定不错。”希尔顿想到。
经过一番观察,希尔顿看准了一块地,认为那里最适合兴建旅店。
这块地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的拐角地段,所有权在一个人称“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手上。
希尔顿悄悄请来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经过大致观察,得知按心中所想建起一座旅店至少需要100万美元。这与希尔顿已经筹措的30万美元差距太大。
但30万美元可以买下这块地皮。
这时,希尔顿找到老德米克,以30万美元的价格签订了地皮买卖的协议。
给付土地出让费的日期到了。这一天,希尔顿仅仅带了3万美元就来见老德米克。他一脸无奈地说:
“我买你的地,是想建一座大型旅店,但算来算去,我的钱只够建造一个普通的旅店,所以我只能租你的地了。”
就在老德米克摆摆手,正准备说“不想和你合作”的时候,希尔顿诚恳地说道:
“我的租期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租金为3万美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你就收回你的土地和土地上面的饭店。你看怎么样?”
老德米克一听,不由得喜上眉梢: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可以换得270万美元的租金,土地还是自己的,土地上的饭店也有可能是自己的。
于是交易就成了,希尔顿付给了老德米克第一年的土地租金——3万美元。
希尔顿用3万美元拿到了30万美元才能买到所有权的土地第一年的使用权。口袋里剩下的27万美元仍然不能建起一座100万美元的旅店。于是,希尔顿再一次找到老德米克,说“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建店”。
为了270万美元全部拿到手,老德米克答应了。
一切按预想进行。银行按土地的现值贷给了希尔顿30万美元,使希尔顿手头可利用资金达到了57万美元。
1924年5月,希尔顿旅店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旅店建设用完了57万美元,希尔顿又没有了钱。
他找到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困难,希望老德米克把盖到半截的建筑物接收过去,出资让它顺利完工。他说:
“旅店一完工,就租赁给我来经营,年租金最低10万美元。”
被套牢的老德米克想想自己并不吃亏——土地是自己的,土地上的饭店是自己的,每年还有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于是就补足了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
1925年8月4日,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业。
因为深谙借“钱”生“钱”之道,希尔顿获得了他所期待的旅店,滚滚财富也随之而来。
事实上,如果希尔顿当初一个美分也没有,他可能一样成功。因为他有着富人的头脑,有着借钱生钱的商业智慧。
看来,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的情况下,从他人那儿巧借是达成目标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