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犹太人从事经商,赚取了让世人瞩目的财富,靠的就是令人敬佩的商业智慧。
犹太人认为,赚钱是一个运用智慧的过程,想要成为一个富人,必须要有赚钱的智慧。
在犹太人眼里,能够赚钱的智慧才是真智慧。
不过,智慧这个词也属于模糊概念,范围极大、定义又不清,到底什么是智慧,可能各有各的说法,那么在犹太商人看来,什么是真智慧呢?
融入金钱的智慧,才是活的智慧
犹太人有则笑话,谈的是智慧与财富的关系。
两位拉比在交谈:“智慧与金钱,哪一样更重要?”
“当然是智慧更重要。”
“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为何要为富人做事呢?而富人却不为有智慧的人做事?大家都看到,学者、哲学家老是在讨好富人,而富人却对有智慧的人露出狂态。”
“这很简单。有智慧的人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懂得智慧的重要呀。”
拉比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知道金钱的价值,才会去为富人做事,而不知道智慧的价值,才会在智者面前露出狂态。
但是,笑话明显的调侃意味又体现在哪里呢?其实就体现在这个内在悖谬之上:有智慧的人既然知道金钱的价值,为何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获得金钱呢?知道金钱的价值,但却只会靠为富人效力。而获得一点点酬劳,这样的智慧又有什么用,又称得上什么智慧呢?
所以,学者、哲学家的智慧或许也可以称作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在金钱面前无所作为的智慧,是不可能比金钱更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观念,犹太人认为,即使是一个十分渊博的学者或哲学家,如果他赚不到钱,那么学者的智慧只是死智慧、假智慧。这大概就是犹太人对学识渊博却四壁空空的学者不加赞赏的原因之所在。
相反,富人没有学者之类的智慧,但他却有聚敛金钱的智慧,却有通过金钱去役使学者智慧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为何如此理解?因为有了这种能够聚敛金钱的智慧,“没钱”可以变成“有钱”,没有“智慧”可以变成有“智慧”,这样的智慧当然比金钱,比通常意义的“智慧”更重要。
也就是说,在犹太人眼里,真正的智慧是能够生钱的智慧,真正智慧的人是既有学识又有钱的人。
活用智慧,轻松赚钱
犹太民族是最善于利用智慧赚钱的民族。对于犹太人的赚钱智慧,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曾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记住,有钱的地方就有犹太人。”
拥有赚钱智慧的犹太人赚钱通常不分地方,也不分时间。有的犹太人,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放过用智慧赚钱的机会。
有一个叫菲勒的犹太富翁,活了77年,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有亲人去世的人带口信,每人收费100美元。
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
也许嫌赚得不够多,他又让秘书登了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位有教养的女士共居一个墓穴。结果,真有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
犹太人认为,智慧是无穷尽的,可赚的钞票也是无穷尽的。
犹太教士说:“钞票有的是,遗憾的是你的口袋太小了。如果你的思维足够开阔,那你的钱包就会随之增大了。”换句话说,如果思维足够开阔,没有钱也可以通过“赚”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加利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伦贝格市一位有钱的煤商,请他为了慈善的目的赠送几车皮煤来。
商人回信说:“我们不会给你们白送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半价卖给你们50车皮煤。”
该教区表示同意先要25车皮煤。交货3个月后,他们仍没付钱。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词强硬的催款书。
没几天,他收到了加利曾教区的回信:
“……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煤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煤我们要了,那25车皮煤我们不要了。”
煤商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他在高呼上当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的聪明。
在这其中,加利曾教区的犹太人既没耍无赖,又没搞骗术,他们仅仅利用智慧,让人白白“送”来了25车皮煤。
这恰恰验证了犹太人的观点:智慧是终其一生永远相伴相随的财富;如果想拥有财富,就先拥有智慧;有了智慧,财富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