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爱心。这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赏识,要呵护孩子的爱心,而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和父母商量或者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而否定了孩子的爱心,更不能因为个人的私利而打击孩子的爱心。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有爱心是错误的,从而自我否定这种爱心行为,变得冷漠和自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报纸上曾登载过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雷恩的加拿大男孩的事迹。雷恩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加拿大家庭中,他家并不富裕,所幸的是他有一个爱自己的妈妈。六岁那年,雷恩读小学一年级,一天上课,小雷恩听老师讲述非洲的生活状况:那里的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同学们听了都很同情非洲的小朋友,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8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90加元(约合38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小雷恩非常震惊,他很想帮助那些非洲的孩子,他想为他们挖一口井。
但是,老师说挖一口井需要90加元,小雷恩于是决定向妈妈开口要这笔钱。可是,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这笔钱,她告诉小雷恩说:“家里一时拿不出90加元。你要捐90加元是好的,但是你需要付出劳动。”妈妈让小雷恩自己来挣这笔钱,妈妈说:“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担一些家务,慢慢地积攒,积攒到一定时候,就能够有这些钱了。”小雷恩说:“好,我一定多干活。”
小雷恩并不是只说不行动的人,他决定要将这个想法实现,于是,他开始承担正常家务之外做更多的事。
小雷恩利用休息时间做了不少事情。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两块钱;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赚到第二个两块钱;他还要一大早爬起来帮爷爷捡松果;帮邻居捡暴风雪后的树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月的辛苦劳动,小雷恩终于攒够了90加元,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9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小年纪的雷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终于筹集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小雷恩决定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雷恩的梦想。他真的坚持了下去。
很快,小雷恩的故事被登在了报纸上。于是,五年后,这当初是一个六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2001年3月,一个名为“雷恩的井”的基金会正式成立。如今,基金会筹款已达近百万加元,为非洲国家建造了30多口井。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小雷恩的故事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的事迹,我们这里要赞扬的是小雷恩的妈妈,正是因为他的妈妈首先呵护与珍惜了小雷恩的爱心,才使雷恩实现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丽的梦想。
雷恩的妈妈并没有阻止孩子去实现自己的爱心愿望,也没有帮助孩子去完成孩子要做的事情,她只是鼓励孩子坚持去做,鼓励孩子为自己的爱心付出一份诚实的劳动。这样才是他真正的爱心,他是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说之所以有雷恩精神的出现,是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当雷恩成了名人之后,他的妈妈也控制了很多活动,不让孩子过多地在荣誉光环之下飘飘然,让她的孩子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所以说雷恩虽然成了世界的一个小名人,但是他依然像一个单纯自然的孩子,过着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他伟大的妈妈教给他的,珍惜孩子的爱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孩子的爱心需要呵护,家长要时刻有这种意识。曾在一个中学生的电视栏目中播出过一个小品,表现的是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妈妈和女儿之间的事。妈妈正在使劲地搓孩子衣服上的污渍,孩子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坐在边上看着,也许是因为看到了某一个感动的地方,孩子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母亲,说道:“老妈,我很爱你。”她妈妈听了以后,什么话也没说,继续洗衣服。女儿看妈妈没反应,女儿又说了:“老妈,我真的很爱你。”她妈妈听了以后继续洗衣服,稍微一停说:“说吧,你要多少钱?”女儿一听就愣住了。
看到这里真的让人感觉到有一丝辛酸。女儿本来是一本正经地说自己很爱妈妈,而妈妈却以为孩子向自己要钱,因为这个妈妈就觉得孩子老要钱,每次要钱的时候,嘴巴甜如蜜,凑过来好话说很多。如果在平时就没有这么多笑容,也没有这么多的温情。所以妈妈很自然地就想:“你说多么爱我,就是要跟我要钱啊。”其实这个孩子是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很辛苦,她看着书确实动了感情,突然觉得良心发现,心里油然而生了一种爱的情愫,于是向妈妈表达爱。虽然是有点突兀,但却是真诚的。这个时候妈妈不信任地采取怀疑或没有反应,孩子感到很难过。
孩子正在成长期,思想和认识是不断变化的,每一天都可能会取得许多你意想不到的进步,他(她)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顿悟,突然产生一个愧意或者悟出了一个道理,变得让你期待已久的懂事,这是让人欣喜的。他(她)表达了一种心中的情感,那么作为父母、作为师长都希望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因此要学会珍惜孩子的爱心,要珍惜孩子这种爱的表达。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你可以惊喜地说:“是吗?为什么呢?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你这么一问,孩子当时可能就会说出一些感受来。由此你可以和孩子平静地讨论一些问题。你还可以向孩子表达:“我也很爱你,老妈特别地爱你。”亲子对话,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非常难得的一种交流,这对两代人的和谐发展,都是很有益处的一种交流。
作为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的爱心,这是珍惜孩子的爱心首先要做到的。在父母成人的眼光里,有时孩子的爱心是幼稚的,可笑的,往往容易不经意中嘲笑、打击孩子的爱心。如果孩子的爱心遭到你的质疑,孩子就可能会放弃“爱”。另外,父母家长要珍惜孩子爱的表达。爱的表达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两代人要珍惜彼此的感情,珍惜每一个瞬间。爱就是这样自然发展的,需要我们来珍惜它、发现它、培育它。
孩子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时候他们的爱心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实现。
郊外的小树林里,孩子无意中在草地上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的翅膀不知道被什么动物咬了一下,已经不能飞了,只能扑腾着带着鲜血的翅膀,无助地叫着。孩子把小鸟捧在手中:“这只小鸟真可怜,翅膀受了伤,这样下去肯定会被饿死的。我们把它带回家养着好吗?”她怜爱地看着小鸟,她希望爸爸妈妈能答应自己的请求。
爸爸看了看这只小鸟,对孩子说:“如果你想养,就带回家吧,可是我和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它。”
“我会治好这只小鸟的翅膀再把它放回大自然的。”孩子高兴地说。
回到家后,孩子想给小鸟做一只小鸟笼,但是,她不会做,怎么办呢?爸爸说过他和妈妈都没时间的,只能由自己来负责这只小鸟,没办法,小女孩只得自己亲自动手做鸟笼了。毕竟从来没做过鸟笼,小女孩在做鸟笼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割破了,血流了出来,爸爸发现了,心疼得赶紧帮她包扎,爸爸边包扎边问孩子,为什么不叫爸爸帮助她做鸟笼呢?
孩子感觉有点委屈:“爸爸那天说了,你和妈妈都没有时间帮我照看小鸟,所以我只得自己为它做个鸟笼了。”
“傻孩子,还这么认真,好了,等回去爸爸帮你做鸟笼!”爸爸心疼地说。
“谢谢爸爸,爸爸真好!”
“孩子,你真有爱心,爸爸很喜欢你这一点!”
孩子不光与人相处,还应与大自然的花草、动物和谐相处,这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锻炼孩子爱心迁移能力的途径。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人类的好朋友,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是一种美德。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植物园、郊外走走,在让孩子领略大自然美感的同时,培养和发现孩子的爱心。
孩子的爱心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如果父母拒绝了孩子的求援,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并不支持自己的爱心举动,从而产生错误的观点。当父母帮助孩子去实现了一件有爱心的事情时,孩子会从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从而对自己的爱心有了正面的认识。要想培养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首先父母必须有爱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孩子,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加纯洁和善良的心灵。
当孩子做了有爱心的事情时,不管这件事情是否经过父母的允许,首先要给他们肯定和赞扬。你应该说:“好孩子,你真有爱心!不过以后要和我商量一下好吗?”
当孩子想付出自己的爱心却又无力实现时,你应该说:“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对于父母来讲,这只是简单的一句,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这却是爱心成长的开始。
§§第五章 溺爱的土壤培育不出感恩的心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它实质上相当于精神上的放逐,理想上的放逐,将孩子流放于永无归路的爱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