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0400000007

第7章 从衣食住行开始的生存能力培养——关于家庭环境与亲子教育

问题答家长

1.作为一个母亲,同时作为一个女人,你会不会因为担心影响自己的形象而过早给宝宝断奶?

2.如果宝宝吵闹不停地要买零食吃,可是你觉得对宝宝健康不利,你会怎么办?

3.宝宝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4.你有没有为宝宝的安全而经常认真收拾家里?

5.你认为鼓励孩子多做家务有没有意义?你认为让孩子帮忙做些家务困难吗?

有家长问,养个胖宝宝好吗?孩子到底是胖好还是瘦好?《武汉晨报》2001年7月17日刊发了四位母亲的回答,推荐如下:

我的孩子,瘦瘦的,语言能力却超过了同龄小孩子,口齿清晰,反应敏捷,成天蹦蹦跳跳的,人见人爱。所以,养个小孩,只要能吃、能睡、能拉、能玩,就不必过于担心。相反,养个小胖墩,却可能会担心脂肪过量堆积而诱发心脏病,还可能引起同龄小朋友的耻笑而产生自卑感。

过胖不代表健康,也不是营养好的表现。太胖的孩子体内有大量的脂肪,脂肪在体内过分积累,将会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影响心肺功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等,上述的疾病都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宝宝在1岁过后仍然很胖,那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肥胖的孩子除了行动笨拙,逗人笑话外,最主要在于对健康的影响,肥胖能引发许多疾病,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注意把孩子的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甚至宁愿偏瘦一点也是好的。

我觉得宝宝过胖问题多多。一是宝宝过胖,由于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堆积,对心脏和呼吸系统都增加了负担。很多胖孩子平时好吃懒做,稍一运动就气喘吁吁,肥胖持续到成年还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二是胖孩子往往食欲好,碰到美味佳肴,常暴食暴饮,狼吞虎咽,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且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由上可知,育儿是一门学问。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小儿膳食,保证孩子正常发育的同时,特别要防止物质营养过度,影响孩子的健康。

一、让孩子吃出健康来

家长问,养个孩子,从0~7岁,不同生长期饮食的内容不同,方法不同,父母应该怎样分期科学喂养呢?根据陈金吾、杨培云等专家的研究和国际卫生组织的有关要求,家长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婴儿时期注重母乳喂养

母乳为婴儿的天然食品,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一般而言,6个月以内采用纯母乳喂养者称为母乳喂养。

1.为什么母乳喂养好

(1)母乳营养成分好。

母乳包含着一个健康婴儿所需的所有营养素。母乳的蛋白质质量最好,利用率较高,脂肪在胃内形成的凝块较小,易于消化吸收。婴儿一天的热能摄入量,50%来自母乳。母乳中所含乳糖在婴儿小肠中可以变成能量,有利于小肠功能的正常进行,促进钙的吸收。这种糖在小肠中还可以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孳生,有利于预防肠道受细菌感染。母乳所含的无机盐量较少,这对肾脏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儿,不会增加负担。母乳中的钙、磷比例适合,如有充分日晒机会,婴儿期常见的佝偻病可免于发生。母乳还含有维生素和帮助消化的酶,有利于乳汁的消化吸收。

(2)增强婴儿免疫力,有利于婴儿健康。

母乳中含有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多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和肠内病毒及细菌结合而抗病。在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体,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婴儿避免受细菌感染,不易发生腹泻等肠道疾病。

母乳具有温度适宜、清洁无菌、经济等优点,哺喂方便。母亲自己喂奶,还能及时发现婴儿的寒暖、疾病,便于及早诊治。

(3)母乳喂养对维系母婴感情有极大影响。

当母亲喂哺孩子时,种种爱抚和偎抱的亲昵动作,对婴儿情绪、智力和性格的发展均起一定作用,并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和愉快感。

由此可见,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母亲的产后康复。凡有条件哺乳的母亲,都应该用母乳喂哺婴儿。

2.怎样用母乳喂养新生儿

(1)母乳喂养的时间与方法。

专家主张在母婴健康的情况下,越早开始喂奶越好,即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可开始喂奶。母乳喂养时应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手和清洗乳头,口鼻不要直接对着婴儿,患感冒时要戴口罩喂奶。喂奶时用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在乳头下方轻压乳房,再把乳头放入婴儿口内,这样不会妨碍婴儿呼吸,也避免因乳汁流出过快而呛着婴儿。

婴儿出生的最初3天内喂奶时间要短,第一天每次每侧哺喂2分钟即可,第二天4分钟,第四天以后,可一次喂15~20分钟。新生儿前两周内自身会调节吃奶次数,一般一天可喂8~10次。

两次喂奶的间隔时间,不能严格规定。初生儿第一天喂奶可4~5小时1次,第二、第三天可4小时1次,第四天到第九天可2个半小时1次。随后可延长到隔3小时左右1次,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喂奶。白天要尽可能按时喂奶,夜间婴儿入睡后可不喂奶,这样母子都能得到休息。到3个月以后,开始减少夜间喂奶次数,半岁后争取养成夜间不喂奶的习惯。

喂完奶后,母亲要把婴儿起立抱起,让头靠在母亲的肩上,用手轻轻在婴儿背上拍几下,使咽到胃里的空气溢出,以免吐奶。也可以把婴儿放在膝上坐着,用你的一只手支撑婴儿的颏部,另一只手拍。

(2)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①坐势:母亲坐在椅子上,将脚垫高,抱着婴儿喂奶。

②半卧势:母亲后背垫一个枕头,将婴儿垫高紧靠乳房。

③躺势:将婴儿头部稍垫高靠近母亲喂奶。

3.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

一般喂完奶后,小儿安静入睡,醒后精神愉快,体重正常增加,食欲良好,大便每日2~4次,金黄色,稠粥样,这表明奶量充足。若小儿每次吸完还含着奶头不肯放,或吸奶时要费很大力气,但不久就不愿再吸而睡着了,睡不到一二小时又醒来哭闹,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大便量少甚至便秘,有时则解稀薄发绿的大便,情绪不好,这些是奶汁不足,小儿没有吃饱或有病的表现。也可以在哺乳前后,称量婴儿体重,如相差100~200克,表明奶量充足。如母乳不足,就应考虑补充其他代母乳食品。

目前提倡新生儿初生一周内,只要是因饥饿哭,就给他喂母乳,不需定时间,因母亲最初哺喂,乳汁量少,新生儿吃不饱,所以不需定时。

喂奶前,婴儿啼哭,可不去管他,这有助于婴儿肺部的扩张,但婴儿因饥饿过于哭闹,应提前喂奶。夜间要尽量延长喂奶的间隔时间,有利于母婴休息。

新生儿白天在两次喂奶之间,可加喂30毫升温开水,并随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喂水量。

4.怎样鉴别和处理溢奶与吐奶

溢奶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现象,只要适当喂养和精心护理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发生。因为新生儿的胃是横躺的,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和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像成人的胃呈斜面立状。另外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关闭不严,容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尤其在喂奶后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更会发生溢奶现象。有的是因为用奶瓶喂养,乳汁未充盈橡皮奶头,使空气大量吞入,造成胃体过度膨胀而引起溢奶。为了预防溢奶,一般可采用坐着喂奶,防止给婴儿吸进大量空气。在喂奶时,当母亲感到自己奶水太急,可用手轻按乳头或把乳头从婴儿嘴里拉出,流掉一些奶后再喂。喂奶后轻轻抱起婴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背部2~3分钟,待听到婴儿打声,表示胃内气体已被排出,再轻放在床上。刚睡下时最好取右卧位,使胃的贲门朝上,一般30分钟后奶汁进入肠腔,这时就可以平卧或者左侧卧了。

吐奶与溢奶不同,吐奶的量多,有时像喷出来一样,它是一种病态。在吐奶前新生儿常有不适、吵闹等现象,一般由疾病引起,如肺炎、消化不良等。由疾病引起的吐奶还可伴有其他症状,应仔细观察,但这种吐奶常随疾病的治疗而好转。另外,还有一种由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而引起的吐奶,要比内科疾病引起的呕吐严重得多,呕吐物也因畸形部位不同而有奶汁、胆汁、粪汁等。此种吐奶必须要经过医生诊断,并需要作好手术治疗的思想准备。

5.如何对新生儿进行非母乳喂养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喂哺婴儿时,可采用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或其他乳品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非母乳喂养新生儿是不得已的办法,只有在母乳缺乏或因病不能喂奶时才采用。

(1)常用代乳品。

①鲜牛奶。其成分与人乳较接近,除母乳外鲜牛奶属最佳的人工乳品。

现在人工喂养在小儿喂养中占很大比例,其中主要以牛奶哺喂,因此,有必要了解些喂牛奶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奶具消毒。婴儿所用的奶瓶、奶头、汤匙、碗、锅等,必须每次消毒,并放在固定盛器内,最好是带盖的钢精锅内,以保证清洁和消毒质量。

其次是奶液调配时间。牛奶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地,要防止变质,宜根据季节掌握调配。

炎热天,应尽量将煮过的牛奶安排在上午分次吃完,必要时可每次煮沸后喂哺。晚上吃的牛奶,要煮沸后放在冰箱中保存,或者下午用奶粉按喂哺时间随时冲调。冬季,每日用奶可分上、下午两次调配,煮沸后倒入已消毒的奶瓶里,喂哺时用热水温热即可。如用奶粉调制时,可适当减少些水分(1/3)冲制成厚糊状,吃时再用水或热火汤添加至应给的水量。这样制成的奶液温度合适,不必再隔水温热,但要注意盛器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如果奶瓶中的奶未吃完,应倒入奶锅中煮沸备下次再用,食前仍须煮过后再吃。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严格执行,极易导致腹泻等疾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喂养易发生两个偏差:牛奶量太少,不足以供生长发育的需要;牛奶量太多,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目前后者偏向较多,家长总怕孩子吃不饱,奶量越吃越多,以致造成半消化不良而食欲不振,反而对孩子无益。前一种偏向也不少见,多半是在用乳儿糕调制牛奶时,加奶粉或鲜奶过少,吃进虽已饱腹,但因蛋白质不足,也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还有一些婴儿每次喝了牛奶后便腹泻,弄得家长不知如何是好。这就要根据婴儿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情况来确定饮食治疗方案。如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现象,应暂时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禁食期间可用胡萝卜汤或米汤代替,间隔时间和每次用量均与喂牛奶相同。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肠道的负担。腹泻情况如有好转,逐渐改用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最后恢复原来的饮食。如果婴儿腹泻得并不严重,每日腹泻五六次或七八次,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此时可暂用1~2日米汤,以后用冲淡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各掺半的浓度,或制成2份牛奶1份水的浓度,使肠道逐步适应。当大便恢复正常后即可改用原有的牛奶浓度。如婴儿偶然出现腹泻,而且病情也轻,只需用冲淡牛奶喂1~2天即可,以后恢复正常牛奶再饮食。冲淡牛奶时最好用米汤,因为米汤没有发酵作用,减少酸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腹泻的治愈。

第三是试温。喂奶前需先试温。试温方法只需倒几滴奶于手腕内侧面即可,切勿由人直接吸奶头尝试,以免婴儿受成人口腔内细菌的污染。

第四是喂奶的姿势。婴儿最好斜在母亲怀里,母亲扶好奶瓶,慢慢喂哺。从开始至结束,都要使奶液充满奶头和瓶颈,以免将空气吸进。喂奶后需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使空气排出,避免回奶。

②全脂奶粉。是鲜牛奶经高温瞬间消毒、低温真空浓缩,高速离心喷雾、干燥、脱水制成的粉末,未增加任何成分,乳糖与维生素稍有损失,其中乳酪蛋白颗粒已变软,因而较鲜牛奶易于消化,清洁无菌,不易变质。

③婴儿奶粉。与全脂奶粉制作法相同,但在营养成分上有改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全脂奶粉低,便于消化吸收。矿物质低,适应小儿肾功能较弱的特点。增加了较多的磷,使钙磷比例协调合适。增加维生素D及乳糖,有利于预防佝偻病和贫血。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

④糕干粉。糕干粉配方为米粉60%、淀粉10%、奶粉5%、白糖20%、豆油3%、食盐0.5%、磷氢钙1.5%,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且为植物性,不能作为主食单独长期喂养,若在牛奶中加入5%~10%的糕干粉和适量白糖,煮成稀糊状,则可作婴儿主食,且热量高易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及溢乳小儿。

(2)非母乳喂养应注意的问题。

①喂奶时,将婴儿抱起,头高些,托高瓶底,使乳汁充满奶嘴,防止空气吸入,造成腹胀与溢奶。

②奶头的孔,随着婴儿月龄和吸吮力之程度而定。孔小吸吮费力,易疲劳,吃不饱;孔大,易呛。怎样判断孔大小合适呢?将奶瓶倒放,倾斜45度,乳汁一滴接一滴地流出,说明孔大小合适,乳汁流出成线或滴出太慢,都不适合。

③非母乳喂养一般宜用乳品或乳制品为主食。

④喂哺次数和间隔时间同母乳喂养。

(3)婴儿喝水的重要性。

水为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婴幼儿对水的需要量较成人高,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20~150毫升。水的需要量与人体代谢率的高低和饮食的质和量有关。如进食量大,蛋白质及盐摄入多时,水的需要量就多。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肾脏浓缩尿的能力有限,假如摄入的盐量超过需要则会由尿中排出,同时带出比较多的水,这就需要多喝些水。母乳内含盐量低,不会发生盐储积在体内的危险,而牛乳含蛋白质及盐量均较多,同母乳喂养小儿比较要多喝些水,以帮助排泄。一天可喂婴儿2~3次凉开水,最好不要加糖或其他甜味剂。

(4)新生儿应适当喝点果汁。

婴儿到了3~4个星期时,每天就应该开始喝一茶匙鲜果汁,每星期增加一茶匙;如果用番茄汁而不用鲜橙汁,数量可以加倍。给婴儿喂水果汁最好的时间是上午8~9点,或是刚给他吃完鱼肝油以后。

如果婴儿不肯喝鲜果汁,母亲可以试试在鲜橙汁内加等量的水,或加一点糖,使它甜一点。用奶瓶喂新果汁时,果汁必须先过滤,以免堵塞奶头。另外,还有一种纯粹的维生素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喂给那些不肯吃果汁的婴儿,等这些药片吃了1~2个星期后,母亲可再试试给婴儿果汁吃,一般到此时他就肯吃了,因为他已经忘记了他曾经不喜欢过这东西。

尽管可供小儿辅助进食的食品很多,但家长们应注意的是,婴儿的辅食不宜过早添加。

有些家长从孩子出生第2~3个星期起,不管母乳是否充足,就给婴儿加喂米汤、米糊或乳儿糕,认为这种半固体谷类食物比妈妈的奶更有营养、更耐饥,其实不科学。

母乳是婴儿最合适的食物,不但供给小儿十分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而且还有大量增强抗病力的免疫因子。母亲直接哺乳既卫生又经济,还可促进母子感情,有助于婴儿心理发展。

6.如何判断婴儿的营养状况

婴儿的发育及营养状况,通常根据体重的增长情况来判断。另外,还参考皮肤色泽的好坏、捏起皮肤时可见到的皮肤弹性、皮下脂肪等情况。体重的增长和身长的增长是否平衡协调,也是判断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

用体重和身长来判断发育状况的许多方法之中,有一种叫“考普(keup)氐”指数判断法。这是用身长(厘米)的平方除体重(克)后再乘10所得到的指数。其公式为:

7.如何添加婴儿的辅食

(1)添加鱼肝油。

维生素D是婴儿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维生素,它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钙、磷的储存,有利骨骼的正常生长,预防佝偻病。维生素D的来源有多种,如自然食物中鱼肝、蛋黄、肝脏等,但含量较少。而鱼肝油制剂是目前被认为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预防佝偻病常用的药物。

此外,人体皮下脂肪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也可自身合成维生素D。因此,居住条件较好,有可能每日晒太阳的孩子,不必强调添加鱼肝油。但紫外线不能透过衣服及玻璃,所以晒太阳时要开窗,并要使皮肤直接暴露在日光下。

冬季出生的或经常晒不到阳光的婴儿,则应及时考虑添加鱼肝油,一般在出生第二周后即可开始。此期选用的鱼肝油制剂为浓缩鱼肝油,即市售的鱼肝油滴剂,食用量为每日一滴,以后逐渐增加,但最多每日不超过3~5滴。吃的量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对婴儿不利。有的母亲以为营养品既然对身体有滋补作用,可以随意多吃,这就不恰当了。

(2)添加奶糕。

奶糕是由米粉和面粉制成的,纯属淀粉食品,主要供给热能。婴儿3个月后,唾液腺逐渐发育,淀粉酶含量也逐渐增多,已具备消化淀粉食品的物质基础,此时婴儿活动量也加大,所需热能相应增多,可以添加热能食品。

婴儿的热能食物中奶糕是首选食品。以后婴儿逐渐长大,可改用粥或面条等淀粉类食品代替奶糕,既补充热能,又锻炼婴儿的咀嚼能力。但奶糕不能代替乳类,在喂哺婴儿时,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牛奶或奶粉不能因加奶糕而减少。一般比例以市售两瓶鲜牛奶可加一块奶糕的浓度较为适宜。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必须及时添加辅助性食物,下面是部分婴儿食品的制备方法,供家长参考。

菜汤。先将青菜(或其他绿叶蔬菜)洗净,取一碗水,置于锅中煮沸。再将菜用手折成小段,装满一碗放于沸水中,将锅盖好,继煮沸后再用小火煮3~5分钟即成。取出菜叶,待菜汤温度适合装入奶瓶即可。

番茄汁。先把番茄洗净,将底部用刀划成十字,放于纱布中,再将番茄连同纱布置于碗里,并放一只汤匙,于饭锅中蒸数分钟消毒(或隔水蒸)。拿出碗,将纱布四角拎住,用汤匙压挤番茄,番茄汁即挤在碗中。初吃时宜加水冲淡,逐渐增加浓度,待适应后可吃原汁。

牛奶调奶糕。先用少量水将奶糕半块(或糕粉8克)浸透溶化备用。将牛奶一瓶煮沸,再将已溶好的奶糕缓缓加入,边加边轻轻搅匀至沸,最后加两汤匙糖水即成。

脱脂牛奶。脱脂奶可用市售脱脂奶粉冲剂,冲制法与全脂奶粉相同。如用鲜牛奶制备,则取鲜奶煮沸,待冷却后上层成奶皮(即脂肪)用筷子挑出。如此反复去掉奶皮3次,则为半脱脂奶,一般家庭只能做到这一步。

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婴儿制备鱼粥、蛋花粥、胡萝卜汤、淡糖水等。知道有这些可供参考的辅食后,下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如何帮助婴儿添加辅食了。

(二)幼儿断奶及其科学喂养

家长问,孩子何时断奶好,断奶后如何科学喂养?如前所述,婴儿期的孩子,母乳是他们最好的天然食品。但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也无必要。小儿8个月以后牙齿已逐渐萌出,咀嚼机能加强,开始具备吃儿童饮食的条件,这是婴儿生长发育的自然趋势。同时,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活动量加大,对食物和营养素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这时母乳的量已大为减少,质也渐差,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的生长需要。

小儿断奶是渐进的。自8个月起,可将母乳喂哺次数先减去一次,以牛奶、奶粉或其他辅食品补充,以后逐次减少到完全停止母乳。小儿断奶最迟不超过一岁半。

1.掌握好断奶后的饮食

小儿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刚刚断奶以后还不能和正常儿童一样进固体食品。应该在根据小儿已习惯食用的各种辅食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新品种,使小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把流质、半流质改为固体食品。这一时期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密切关系着以后的营养状况,家长必须重视这件事,妥善安排。

断奶后必须注意为孩子选择质地软,易消化并富于营养的食品,最好为他们单独制作。

在烹调方法上要以切碎烧烂为原则。通常采用煮、煨、炖、烧、蒸的方法,不宜用油炸。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只给孩子吃菜汤泡饭,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汤只能增加些滋味,里面所含的营养素极少,经常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家长以为鸡蛋营养好,烹调方法又简便,便每天用蒸鸡蛋作下饭菜,这也不太妥当。鸡蛋固然营养价值较高,孩子也很需要吃,然而,每天都用同样方法制作,时间久了,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影响食欲而产生拒食的现象。

进餐次数以每天4~5餐最好,即早、中、晚三餐,午睡后加一次点心。如小儿较弱,食量少,也可在上午9点钟左右加一次点心。至于每餐的量,应特别强调早餐“吃得饱”。因为小儿早晨醒来,食欲最好,应给以质量较好的早饭,以保证小儿上半天的活动需要。午饭量应是全日最多的一餐,晚餐宜清淡些,以利睡眠。

2.喂孩子吃饭的学问

婴儿后半岁除了吃奶还要吃辅食,需要注意良好进食习惯的培养。喂孩子吃饭首先要固定地方,不要轻易变动。7~12个月婴儿还比较小,最好放在坐车内喂饭,这比坐在成人用的椅子上安全,座位高低也适合婴儿的身材。妈妈坐在成人用的椅子上喂也很文明。

喂孩子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有食物漏在嘴外或掉到身上,应及时用毛巾擦干净,培养婴儿爱清洁的好习惯。10个月以后的婴儿就以辅食为主了,最好把粥或烂面条作为正餐,接近成人的午餐与晚餐的时候喂,到1岁左右饮食时间就可同成人统一起来。

训练婴儿用杯子喝水,可以从10个月开始。由于最初是以吸吮的方法,常常会漏到衣服上,要先戴上围嘴或垫上一块毛巾。开始时少喝一点,等他咽下一口后再喝第二口,逐步使婴儿口、唇、舌吞咽动作协调。动作熟练了再用杯子喝牛奶,这样在喝牛奶时不会漏出而造成浪费。经过培养、锻炼,1岁的小儿会自己拿着杯子喝牛奶了。

婴儿在学习用匙进食、自己吃饼干、用杯子喝水等动作时,需要妈妈精心帮助和培养,不要怕吃一身、一地或弄湿了衣服而不耐烦。不要小看这些事,这正是锻炼婴儿的好方法,为孩子将来自己吃饭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克服“嚼喂”的不良习惯

生活中,在给婴儿喂辅食时,有些妈妈、姥姥或奶奶,恐怕孩子咬不动、嚼不烂,常常把食物放在自己的嘴中咀嚼后喂孩子。这种做法不好。因为成人的口腔中可能存在着细菌和病毒,当用嚼后的食物喂给孩子时,细菌和病毒随食物进入幼儿口腔,孩子的抵抗力弱,容易得病。有时这些亲人当中,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带菌者,他们本人不知道,却把病菌传给了孩子。所以,还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咀嚼食物,也有利于下巴骨骼和咀嚼肌的发育。通过咀嚼还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对孩子的吞咽和消化也有好处。只要把食物煮得烂一些,直接喂孩子就可以了。

4.婴儿不宜吃的食品

(1)含脂肪和糖太多的食品,如巧克力、麦乳精等。

(2)刺激性大的食品,如辣椒、大葱、大蒜、生姜、酒、咖啡、浓茶等,因为这类东西容易损伤娇嫩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

(3)多油、煎炒、油炸食品,因为它们不易消化,吃后极易引起呕吐或造成胃肠功能紊乱。

(4)小贩出售的自制食品,如糖葫芦、棉花糖、花生糖、爆米花等。这些食物多数不符合卫生要求,吃后对婴儿的身体有害。

(5)小粒食品,如花生仁、豆类、瓜子、葵花籽、带骨的鱼、带籽的西瓜等,当婴儿发笑时,这些食物易误入气管,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6)胀气食品,如生萝卜、洋葱、地瓜等。

(7)冷饮吃多了以后,胃黏膜受伤,胃体也会收缩,胃酸、消化酶大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由于冷的刺激使肠蠕动加快,大便会变得稀薄,次数增多而引起腹泻。许多孩子由于吃了大量冷饮,过多地吸收了冷饮中的糖而使食欲不振,影响正常的进食。

(三)养个不偏食的幼儿

偏食是许多幼儿的一种不良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不仅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还较容易患各种疾病。一般来说,孩子出生以后,对食物并没有什么选择能力,对食物的味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喜欢或厌恶。到了3岁以后,由于条件反射形成和发展,对食物的选择开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受父母的语言、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如果父母自己挑食或者总是在不懂事的幼儿面前谈论饮食的嗜好,甚至盲目阻止幼儿品尝某种食物,那么,幼儿就会直接受到影响,逐渐养成挑剔食物的习惯。尤其是在幼儿刚要滋长偏食的习惯时,如果父母出于溺爱,对他百依百顺,当他不吃某一种食物时,就忙着换另一种食物给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小儿的偏食习惯。所以,偏食的产生与环境、心理因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当幼儿偏食时,只要父母积极对幼儿进行心理矫治,是完全可以纠正的。一般有如下几种矫治方法:

1.说教法

父母向幼儿讲清偏食的危害,告诉他各种食物中都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如果缺少营养,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发育,容易得病。说教要实事求是,要讲清科学道理,举例要生动有趣,这种方法是能取得较好效果的。

2.先入为主法

就是事前不让幼儿知道,在他最喜欢的食物中掺进一些他不爱吃的食物成分,例如将他不爱吃的菜切成碎末,拌在其他菜里给他吃。刚开始时数量要少,然后逐渐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幼儿就自然而然地养成爱吃这种菜的习惯了。这种方法对偏食较顽固的幼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纠正过程中要有耐心,不可急躁,一旦获得改正后,尚需不断强化以巩固效果,否则幼儿的偏食行为容易反复。

3.鼓励与批评法

凡是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经过劝导后他能吃一点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在引导的同时进行批评,甚至还可以暂时停止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这样,幼儿往往为了不失去自己喜欢的活动,会勉强吃不愿吃的食物,时间一长,就达到克服偏食习惯的目的。但是,在批评时切勿“动武”,以免造成小儿心理上的创伤,产生对进食的恐惧心理。

4.少吃零食

用餐前尽量不要让幼儿吃零食,以免影响到正餐。即使给,也要定量,而且还得让孩子在外面多玩,使他肚子饿得快些。

如果家长朋友不希望孩子将来面临一些无法挽救的危害,请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幼儿营养的知识,以轻松与理解的态度,支持宝宝正常发展过程中的饮食行为模式与食物的选择。在符合身心发展的状况下,提供丰富多样化的饮食,使孩子的营养摄取达到均衡,并促进其正确饮食习惯的培养。

(四)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不愿意好好吃饭往往令家长们担忧。有些孩子吃一口饭必须讲一个故事;有些孩子吃饭像打仗,楼上楼下边哄边追;有些孩子非要手里拿着零食才吃饭等等。

要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先要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定时饮食,不随意吃零食,要有好的饮食环境,适当活动,食物要有吸引力等。我们通过采访调查发现,有许多妈妈在应对孩子不吃饭的问题时,采取的方法十分有效。

下面,选择性地介绍一些妈妈们的良策,希望能帮家长轻松克服孩子不爱吃饭的难关。

1.不吃饭不给零食

孩子一般都喜欢吃零食,眼里看着,心里想着花花绿绿的巧克力、薯片等,就是不端碗吃饭。这时,父母要坚持让孩子定时吃饭,不好好吃饭,就不给零食吃。小馋猫们不得不乖乖先把正餐吃了再说。

2.多运动吃饭香

孩子运动多,胃口也会大开,自然也就吃得多了。比如让他们学会跳绳、赛跑、踢球、跳舞等。

3.为孩子设计食谱

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要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看孩子到底喜欢吃什么菜,厌恶哪些菜,只有先掌握了孩子吃饭的特点,再针对这些特点有意识地做一些他喜欢吃的菜,渐渐地,孩子的食欲就会比过去好多了。所以根据孩子的口味和儿童营养需要,不断设计出新的食谱,孩子吃饭的兴趣会大增。

4.最后一口

当孩子吃完了,摇头示意不想再吃时,家长这时可对孩子说:“宝宝真乖,来,吃最后一口。”此时碗里还剩好几口呢。宝宝被表扬得高兴了,吃了这“最后一口”,家长此时可接着继续说:“宝宝真会吃,来,最后、最后一口。”孩子往往就在这一声声“最后一口”中将饭吃完。

5.不吃就饿一顿

孩子不吃饭或不好好吃饭,可能是撒娇造成的,如果跟孩子讲道理很难取得效果。这种情况,一般采用“饥饿法”。大人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去冷淡他,不满足任何要求,也不哄喂,更不给他零食吃。当大人吃完后,将饭菜收拾好,直到孩子喊“饿”时再拿出来让他(她)吃。如果孩子吃饭有一点点进步,大人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并根据情况逐步提高要求,慢慢就可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认真吃饭的习惯。

6.奖品的诱惑

一方面家长要创造好的环境促使他专心进食,比如电视、音响都关掉,大人吃饭时也都尽量不说话,让他想说也没人说等。另一方面要提出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他在一定时间内吃完饭。努力做到了一次,就给一个激励物,如画一个五角星,或一面红旗。超出时间就不给,等积累了10个激励物后,家长就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如奖励他看一次动画或给他讲一个故事,带他到动物园玩一次,或买一本他喜爱的书等。这样坚持下去,习惯也就成了自然。当然,开始要求不要提得太高,要一步步地来,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合理安排孩子饮食

根据儿童营养增长的需要,家长应及时提供和超前贮备充足的营养物质。比如膳食应有充足的热能,食品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充足地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动物类食品和豆类食品,经常有新鲜的蔬菜等。其中,为了满足孩子因活动量大、消耗热量多、生长发育旺盛的需要,适时地为孩子建立食谱不失为一种优良做法,这在安排孩子饮食上起着重要帮助。

1.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若不吃早餐或吃得少,到12点钟才吃午饭,会使身体在每天上午处于能源短缺状态,不得不动用体内贮存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日久天长,就会造成体内蛋白质缺乏,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早餐应该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早晨起来,虽胃里已排空,但由于活动量不大,一般缺乏饥饿感,加之上学早,时间紧张,进餐时间较短,早餐无需吃大量的饭菜,只要少而精的主副食品。如一顿全由淀粉食品构成的早餐,所能提供的葡萄糖不够儿童2小时的消耗。所以,早餐除了要提供产热快的淀粉类,还要提供饱腹感强,不容易饿的蛋白质和脂肪。早上食欲差,要尽可能安排一些色、香、味、形具有吸引力的早点,早点的花样尽量做到不重样。

如面包类有馒头、花卷、包子、面包、蛋糕等;

粥类有菜粥、果粥、豆粥、小米粥、大米粥、麦片粥、玉米面粥等。其他还有藕粉、豆浆、牛奶、各种冲剂饮料等;

小菜类有花生米、卤鸡蛋、炒咸菜等。

2.午餐

儿童午餐的营养量应占全天营养的一半。午餐的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有肉食与豆制品搭配的副食,有绿色和深绿色的蔬菜,有动物内脏如猪肝,另外还得增加虾米皮、海带、紫菜以及肉骨头等来补充钙质。主食应粗细粮搭配,豆谷类搭配,使8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互相补充。

3.晚餐

由于儿童晚上的特殊需求,晚餐的热量比例应不少于30%,与早餐热量相当。晚餐内容包括主食、肉炒蔬菜、粥或汤类,以达到稀干搭配、荤素搭配,但要防止过于油腻,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

4.夜餐与课间餐

夜餐与课间餐的要求不同,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的食品和饮料为主。例如果酱饼、椒盐饼、蛋糕、芝麻饼、维生素饼干等;汤类及饮料,例如油茶、麦乳精、鸡蛋汤、冲奶粉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不宜与牛奶、果汁同服。因为这样做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牛奶和药物接触后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会阻碍药物药性释放和胃黏膜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的疗效。果汁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它不宜与健胃药、止咳药及一些磺胺药物同用。

二、衣食住行疑难解答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学会了选择,逐渐认识到哪些东西好吃,哪些衣服穿着漂亮,哪些书好看等,因此,家长也往往会察觉到孩子有点不听话,比如不爱上幼儿园、不肯吃药、不爱穿衣、不想睡觉等,令家长既烦又急。那么,我们该怎样轻轻松松度过孩子“不爱”学、吃、睡这些难关呢?

(一)宝宝不上幼儿园怎么办

从家里送到幼儿园,有了更多的小朋友,大部分孩子能够高高兴兴的。但也有些孩子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紧张,出现许多行为问题。有些孩子昨天还兴冲冲上幼儿园,今天就死活不愿去;有些孩子在路上说得好好的,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变卦了;还有些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吃饭、睡觉、哭闹不止。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家长面临的令人头痛的事。

不少孩子初入幼儿园时,往往很不情愿,甚至一路哭闹,弄得父母六神无主,进退两难。我们先介绍一位母亲巧送幼儿入园的办法。

首先,让孩子做好思想准备。入园前,父母要同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用的东西,带他到商店去买小茶杯、小书包、小本子等,让孩子看着妈妈在自己手巾上绣记号或名字,使孩子在思想上对幼儿园有充分的准备,入园时就不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其次,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父母在孩子入园前一段时间,要常给他讲一些幼儿园里的生活和趣事,最好把孩子带到幼儿园去,先同小朋友们认识一下,一起玩耍几回。父母还要当着孩子的面主动向教师介绍他是多么聪明、能干(不要当孩子的面说他的缺点),再请老师表扬孩子几句,并说说幼儿园里有哪些有趣的游戏和玩具,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增强入园的积极性。

最后,父母应“狠心”一些。孩子入园时,父母要注意在表面上尽量少和他亲热,态度要坚决一些,多讲积极鼓励的话。临分手时,切不可恋恋不舍,说声“再见”,转身就走,最好不要回头看。父母这样“狠心”几天,孩子也就自然由委屈到习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孩子离开家庭到幼儿园的种种哭闹现象都是正常的,家长犯不着为难。家长最需要的就是历里长征”时“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

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使得孩子过分依赖和迷恋家长,对新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差,这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要想纠正孩子的这一毛病,必须从根本上削弱孩子对家庭的迷恋,培养他们对幼儿园的兴趣。送孩子上幼儿园的那天,家里应有过节般的气氛,让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幼儿园。一旦到了幼儿园,应马上离开,不要在幼儿园里多停留、徘徊,还要按时接送。在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时,必须硬送,到了幼儿园,孩子仍哭闹,可不予理睬。因为上幼儿园是孩子必经的过程,最终是要适应其环境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个过程的长短,主要在于父母。父母若态度坚决,时间就短;倘若不坚决,孩子觉得有机可乘,哭哭闹闹就成了反复的事情。为了孩子能乖乖地上幼儿园,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

在小孩没进幼儿园之前,家长在同孩子做游戏或讲故事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及幼儿园,同时还涉及些入园前的生活能力与习惯的训练,目的是使孩子慢慢产生对幼儿园的向往。待孩子的向往程度大大提高之时,就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像逛商场、公园一样,让他看看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如游戏、唱歌、做操等等,让他熟悉、了解、喜欢幼儿园。

2.为孩子制造些“悬念”

宝宝天性好奇,起初上幼儿园因为客观环境的巨大反差,往往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这时为父母者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能责骂,而应想方设法挖掘宝宝的好奇心,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家长在小孩子哭闹不止时,就对孩子说:“幼儿园里今天小床上要挂起一个大蛋糕,有脸盆那么大,金黄金黄,你明天要抓住它,把它带回家。”小孩子一听,果然来了劲,因为他的小床旁的墙上挂着一个画着的蛋糕,太阳一照,亮闪闪的,虽抓不住虚假的蛋糕,但也不哭了,大概在“垂涎三尺”。

3.奖一朵大红花

在孩子还未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应经常带孩子进幼儿园玩。当他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这么鲜艳的大型玩具,会受到感染,甚至久久不愿离开。这时,家长可趁机对他说:“幼儿园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有这么好玩的玩具,今后妈妈上班了,你也上幼儿园,好不好?”时间长了,在孩子的小脑袋里就形成了印象。我们的办法还有常和老师联系、配合,建议老师对出勤率高的孩子给予表扬,奖朵小红花等等,还可以委以重任,当值日生等,这样孩子对上幼儿园的兴趣准会越来越大。

4.让幼儿园老师像“妈妈”

如果让孩子觉得老师像妈妈,他就乐意上幼儿园了。当孩子入园,老师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那一刻起,就是孩子他“妈”了。老师应每时每刻都关注着他,无论是生活还是玩游戏,让孩子始终都在老师的情感视线范围内。对他的优点给予表扬,宽容他的小错误,尽量不用责备的语气对待孩子。如果注意把性格开朗、好说好动的孩子安排与内向的孩子坐在一起,让他们交朋友,便会处在活跃、热闹的氛围中。孩子放学时,千万别忘了发给他一朵小红花或是许一个小心愿,吸引他明天再来幼儿园。

(二)宝宝不吃药怎么办

小孩子生病后,既怕打针又怕吃药,而吃药是治疗疾病的常用办法,做父母的为使孩子吃下“苦药”,左哄右哄,甚至是捏着鼻子灌也无济于事,真是既心疼又无奈。那么,如何给孩子吃药既安全又放心呢?下面介绍几种家长自创的有效方法。

1.面汤服药法

先取面粉加少许水用力搅拌成糊状,然后在锅里放水适量,烧开后,慢慢将面糊倒入锅内,边倒边快速搅拌以避免面疙瘩形成,煮沸2~3分钟即可离火。制作时要稀薄,不能有疙瘩。面汤凉后一定要放少许糖,先喂幼儿几口,再悄悄把药片放在面汤表面或直接将药片放在幼儿口中,再喂面汤,就会顺利将药片咽下。另外,也可来个突然“袭击”。家长可悄悄把药拌入稀饭、牛奶、饮料等食品中。如果是片剂,先碾碎,如药太苦,可拌入些白糖,以免引起孩子怀疑。

2.颜色诱导法

每次孩子生病时吃的药都会有两三种,有白色的,有桔黄色的,还有深褐色的。家长可将药碾碎后泡成水状,分别装在透明的小塑料杯里,看上去十分好看,有趣。然后对孩子说“这里有几杯给宝宝喝的饮料,最先喝牛奶(白色药),还是先喝桔子水(桔黄色药)或是咖啡(深褐色药)呢?”孩子一见这么多新鲜的小杯子“饮料”,觉得很有意思,就能主动地挑其中一种颜色的药喝,其他的也会逐个一饮而尽。由于给孩子吃的药一般并不苦,有的还带有甜味、香味,再加上装药的容器有趣又很好看,能吸引小孩子。所以,孩子不但不再觉得吃药是件苦事,反而觉得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游戏”了。甚至还会主动端起杯子将药喝得一干二净,而且每次喝完后还会自我表扬一番:“我自己吃药,不要妈妈爸爸喂了。”

3.和宝宝“同甘共苦”

在无论怎么劝说,孩子都不吃药时,家长只好亲自证明给孩子看:喝药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于是,先自己调好一包药,当着孩子的面一匙一匙地喝下去,味道果然甜蜜蜜的,让人可以接受。孩子看见家长的表情,相信了家长的话,就会试着一口一口地喝药。

(三)宝宝不穿衣怎么办

孩子不配合穿衣,确实让父母感觉头疼。孩子留恋被窝,你一拉,他就往里一钻,你松手,他就伸出头来望着你眨眼睛笑,让你恼不得又笑不出。当然,最后肯定还是让孩子穿上了衣服,只是时间花得长一些罢了,那么,怎样使孩子快速穿衣呢?下面这些家长的创意可以试试。

1.一培养、二引导、三放手

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父母要把握好“一培养”“二引导”和“三放手”。

一培养,就是培养孩子穿衣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强迫要好一百倍,比如最初让孩子穿衣服时,就特意把买回来的新衣服给孩子穿,对他说:“你看,这是刚买回来的新衣服,你穿在身上就会漂亮多了,快点来穿上吧,宝宝!”或者让他学穿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穿上有小动物图案的衣服等等,都能培养孩子的兴趣。

二引导,当孩子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行压制,或是打骂,逼其“就范”,而是应该正确地给予引导。一方面是给他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他能够独立生活的孩子是好孩子,另一方面是拿他和同龄的孩子作比较,或是和爸爸妈妈举行穿衣服比赛等,激发孩子的求胜欲望,让他乐意穿衣。

三放手,第一步是要大胆地放手,不要让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依赖性。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第二步是要不厌其烦地教孩子正确地穿衣,如毛衣怎么穿,裤怎么系,纽扣怎么扣等,家长要手把手地教孩子养成正确穿衣的习惯;第三步是要检查,在完全放手让孩子穿衣以后,家长要注意检查孩子的衣服穿得是否整齐、正确,多给予些表扬、鼓励或是物质奖赏,对今后孩子独立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了。

2.游戏穿衣法

孩子不愿穿衣服时,家长可以一起边念儿歌边穿衣。要穿裤子了,就告诉孩子:“两条腿就像两列长长的火车,现在,我们的火车要钻山洞啦!呜!咔、咔!”将其右腿入裤腿,“出小洞啦?北京站到了。”穿好这只后再以同样的方法穿左腿,并且,每天更换地名,孩子不仅乐于穿裤子,而且还可学习许多地名,一举两得。穿上衣时,还可以念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将衣服顶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两手伸出袖子);“吱吱溜溜上房子”(由下至上扣好纽扣)。

孩子可以这样在玩中穿,穿中学,不知不觉中便穿好了衣服,还学到了许多知识。值得家长们试一试。

3.口袋里的礼物

晚上睡觉前,把孩子的衣服整整齐齐地码在床头柜上,在每件衣服的荷包里都放一件他喜欢的玩具或是喜欢吃的零食,第二天早晨告诉他:“圣诞老人给你送礼物了,快起来,要自己穿衣服才有的哦!”孩子穿衣服时一摸口袋,果真发现了他喜欢的礼物,就在这份好奇中,孩子高高兴兴地一件件穿上衣服了。这么训练两周后,只要注意每周给的礼物不一样,尤其给他的礼物是故事书之类时,家长要读给孩子听,强调好孩子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觉等,就这样,一点点地向孩子灌输自己穿衣的知识。

另外,在给宝宝挑选内衣时,尽量要买做工好、棉质、保暖性强、穿起来方便、花色浅淡的衣服。还应选择适合宝宝月龄或身长大小的型号,这样会使宝宝穿得舒适。

(四)宝宝不睡觉怎么办

宝宝晚上不睡觉,大多不外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下午睡的时间太长了;二是晚饭吃得太饱了;三是睡前玩得太兴奋了。最好适当减少午睡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晚饭吃个七成饱即可;睡前尽量不给孩子讲故事、猜谜语等。下面就具体介绍几种适宜方法。

1.孩子入睡方法

(1)哼歌法。宝宝不愿睡觉时,妈妈可把他平放着搂在怀里,一边小声哼儿歌,一边轻拍小屁股。宝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欣赏着轻音乐,渐渐地进入了“忘我境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2)到晚上9点一定把电视、电灯关掉,这样宝宝有了安静入睡的环境。此时可以把宝宝的小腿贴在妈妈的大腿上,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体温,这样,宝宝很快就睡着了。

(3)有些孩子不睡是因没累。孩子一般都贪玩好动,晚上在床上爬来爬去,根本不想睡。摸清规律后,家长可提前1~2小时拿出玩具,让他玩个够。玩够了之后,孩子便逐渐疲惫起来,慢慢地就睡着了。

(4)白天让宝宝玩耍,把宝宝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到晚上把房间的光线调暗些,环境安静些,宝宝就能安然入睡。

2.孩子夜里踹被应对方法

(1)针对宝宝睡觉时喜欢不停转方向,可给他买个薄薄的小棉肚兜,这样他就不会着凉了。

(2)用一块大毛巾两头缝上尼龙搭扣,从腋下裹起来。如果天再冷一些,可给他做一件长长的背心,一直到脚脖子的那种,前面装上拉链,类似于背心式的睡袋,但厚薄可以自己掌握。

(3)如果宝宝自己单独睡小床的话,可在薄被子边上缝六个带子,把被子系在小床上,宝宝就跑不出来了。或者你可以给宝宝穿上裤子,就不怕他跑出来了。

三、衣食住行的题外寄语

小儿的生活就是玩,而且是愉快地玩,因为愉快使人聪明。因此,如何让小儿愉快地玩,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功之一。引导孩子们游戏和玩的书籍很多,这里综合介绍一些专家研究的经典知识,以供家长举一反三。

(一)让宝宝愉快地玩

对所有父母来说,替宝宝选择玩具不仅是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挫折。因为,成人认为好玩的玩具,并不一定都能够符合儿童的需要及能力。很多家庭给宝宝准备的玩具有好几个电动汽车、绒毛玩具和喇叭、铃铛、幼儿诗歌磁带、识字卡片等,这些有的适合宝宝,有的不适合。其实,家长要学习的是按照孩子发展的需要来选购玩具。

1~2岁的孩子已经能独立行走,他们的活动范围在增加,活动能力也在增强,自主意识已经产生,成人在选择玩具时必须考虑到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和动作的发展,并要与孩子一起参加游戏。

1.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玩具

(1)书、图片。图书和图片色彩鲜艳,妈妈和孩子一起观看时,孩子既可看到图片中的画面,又可认识色彩,学说词语。妈妈还可利用图片给孩子讲简短的故事,念短小的儿歌。

(2)镜子。妈妈抱着孩子一起照镜子。妈妈说出五官和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手、脚、头等,请孩子指认,也可由妈妈指出五官和身体的部位,请孩子说出名称。

(3)录音磁带。孩子反复收听磁带中的儿歌、故事和歌曲,语言和乐感也就得到了发展。

2.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玩具

(1)妹妹和餐具。宝宝抱妹妹,摆弄锅、碗、勺、盆,为“玩家家”游戏创造了条件。

(2)沙水玩具。如铲子、筛子、瓶子,宝宝随意玩耍,从中获得感性经验。

(3)套叠玩具。如套娃、套盒、套杯、大小瓶盖等。宝宝在摆弄中获得对大小概念的感性认识。

3.促进孩子动作发展的玩具

(1)促进手部动作发展的构建玩具。如积木、塑胶拼搭玩具。孩子把玩具摞高、接长,手眼取得协调,手的动作更加灵巧。

(2)皮球。孩子可以掷、滚、踢。

(3)串珠。训练手眼协调。

(4)运动器具。如滑梯、摇船、攀登架等。爸爸和妈妈可带孩子到公园的儿童乐园去玩运动器具,既可锻炼胆量又可发展动作。

4.幼儿园里玩泥巴

玩泥巴,能尽情发挥孩子的想像力。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启发下,做出各式各样的作品,如小猪、小鸟、蜗牛、恐龙等。玩泥巴是一种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途径,并且是愉快的,除了能满足儿童触觉的感觉外,更能透过它的游戏性、趣味性,达到通常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教育功能。

5.跟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

(1)筷子拔河。这个游戏可锻炼手指肌肉,练习使用筷子,培养两辈间思想感情交流,从游戏中获得乐趣。

(2)弹珠儿。锻炼儿童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还可以教孩子五指歌,这个游戏可以使婴儿灵活地使用五指,并进行数字的启蒙训练。还可教孩子玩斗斗飞的游戏,在充分锻炼孩子手指肌肉的同时,也发展了语言动作协调能力。

(3)搭积木与滚皮球。训练观察力和小肌肉动作,让孩子初步形成圆的东西可以滚动的概念。

(4)不倒翁。训练婴儿独自站稳,在身体摇动时学会保持平衡。

(5)扑克算术。用扑克牌做算术游戏可锻炼儿童综合算术能力及用脑灵活性。另外,也可跟孩子一起玩“开商店”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计算能力、动手用脑能力。

(6)躲猫儿。这个游戏能发展幼儿感知能力,知道自己的名字,诱发愉快情绪。

(二)送儿一副好牙齿

牙齿的发育与营养有密切关系。大约在出生6个月到出生后8岁这一时期,牙齿可随食物蛋白质、钙、磷、氧化物、维生素A和D等各种营养物质的改变而受到影响。而现在牙齿不好的孩子特别多,乳牙患龋是最常见的牙病,归纳医学专家的意见,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乳牙患龋的原因

(1)乳牙的钙化程度比恒牙低,因此,抵抗龋病的能力比恒牙低。在有钙化不良的情况时,更不能抵御酸性物质的侵袭。

(2)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吃零食较多,且饮食一般含糖的成分多,这些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不易清除,自洁作用差。在致龋菌的作用下,就要发酵、产酸。酸性产物不断地作用于牙齿就会形成龋齿。

(3)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自我清洁口腔能力差,口腔卫生状况一般不太好,造成了龋齿的发生。

(4)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保护牙齿免受龋病侵袭的功能,而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成熟,一些免疫球蛋白要到12岁才达到成年人的平均值。

2.幼儿乳牙龋的预防

(1)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儿口腔护理的知识水平。学龄前儿童也要及早地接受口腔健康教育,以便从小树立自我口腔保健意识。

(2)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婴儿在6个月开始长第一颗牙时,家长就要用套式牙刷进行清洁,早晚各一次。至两岁时,即全口乳牙生长齐后,就要开始教幼儿刷牙。到6~7岁时,孩子就可在大人监督下独立刷牙,每次刷3分钟。从小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刷牙时要使用牙膏以提高清除牙菌斑的效果。在低氟区,4岁以上的孩子要使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的结构预防龋病。牙膏量要控制在一颗豌豆大小。刷牙时要有大人监督,刷牙后要将牙膏漱净,避免吞咽。

(4)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平衡,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不要养成孩子吃甜食品和零食的不良习惯。平时要多喝白开水,不喝甜饮料。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婴幼儿在6个月或一岁时要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以后每半年要检查一次。定期检查,根据检查情况采取必要的预防口腔疾病的措施,并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口腔疾病。

3.换牙期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孩子的乳牙是否按期脱落,不要轻易去拔乳牙,以免恒牙长出错位畸形。如果恒牙已萌出,乳牙尚未脱落,应去医院拔出滞留乳牙,使恒牙能在正常位置上萌生出来。

(2)注意看恒牙是否随着乳牙脱落而逐渐萌出,要去医院切除一小条齿龈,露出牙冠边缘部分,恒牙就会很快萌出了。

(3)要防止“双层牙”的发生,即乳牙尚未脱落,而从旁边又钻出新牙,可导致恒牙不能在正常位置萌出。双层牙还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因此,应去医院矫治。

(4)不可经常用舌头去舔萌出的恒牙,以免门牙外翘或上下不齐。

(5)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和钙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虾皮等。

(6)教孩子早晚要刷牙,饭后或吃完零食后要漱口。牙刷要选儿童软毛牙刷,选用水果香型儿童牙膏。严禁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以免恒牙萌出后变黄。

(三)不要拔苗助长

1.过早剧烈运动影响长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此外,体育锻炼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这些都会加速孩子的生长发育,促使孩子长高。但孩子过早地剧烈运动亦会影响长高。这是因为过多的体力消耗会影响骨骼和肌肉的营养供给,若再加上营养不足,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高的增长。同时,孩子过早地参加剧烈运动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孩子的长高。

2.光补钙为何长不高

首先,补钙并不能让人长高,它仅能使佝偻病患儿骨骺间的软骨组织钙化和使骨质疏松得到治疗。其次,仅仅补钙不一定会被体内吸收。钙在体内被吸收有一个前提条件:有维生素D存在,只有它才能促使钙的吸收,并向各骨头沉积。如果没有维生素D存在,补再多的钙也只会穿肠而过。第三,促进孩子长高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而钙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盲目地补钙而忽视了其他营养成分的摄入,也是徒劳。钙的需求量因年龄而异,小学生每天要0.8克,中学生每天要1.2克。平时可多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和蔬菜(如芹菜、小白菜等)。一般来讲,孩子如果不偏食的话,是不会再缺钙的。与此同时,孩子在生长发育时要多晒晒太阳,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这样,孩子吃进去的钙就不会白白从体内流走。

3.孩子长高要诀

一个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小孩子,如果一年内身高增长度在4厘米以下,这表明其生长发育已受到阻碍,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出长不高的症结。

(1)检查的主要内容。

①判断孩子有没有先天性的疾病,如果有,要对症治疗;

②作内分泌检查,如果生长激素不足,可考虑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如果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进行对症治疗;

③如果是女孩矮小且排除上述因素,还要检查看她是不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如果是的话,可考虑注入雌性激素和生长激素。

(2)长高需注意的方面。

①营养均衡。在吃的方面,一般家庭都不会有问题,但需特别强调的是注意营养全面、平衡,尤其要保证以下几方面营养成分的补充:在孩子一天的饮食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多吃一些鱼、瘦肉、禽蛋、牛奶和豆制品等。早餐也不能忽视,最好是吃鸡蛋加牛奶。钙也是必需的矿物质,具体“吃法”前面已有介绍。维生素也是产生人体胶原组织的必需物质,一旦缺乏,骨骼的生长就会停滞,平常可多吃些水果。

②睡眠充足。对人长高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生长激素,其分泌高峰的时间是在晚上熟睡时,因此要充分保证孩子的睡眠,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孩子以不迟于晚10点睡觉为宜。

③多做运动。孩子如果经常参加运动,骨骺软骨细胞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使骨密度增加,可有效地促进身高增长。同时,参加运动后,体内代谢快,食欲就会好些,就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国内一项研究说,经常参加运动的幼儿,跟很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相比,身高一般要高4厘米至8厘米。

四、幼儿自我救护教育

家长问,幼儿虽小,但生活复杂,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比如火灾、触电、雷电等天灾人祸。我们怎样对幼儿进行对待此类事故处理能力的培养呢?

(一)从小进行生存技能培养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些良好的习惯或不好的行为都跟儿时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从小对孩子实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使孩子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和具备一定的处事能力,万一以后遇到灾难时能做到临危不惧,能冷静地应对一切。

1.要培养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和独立性

“习惯成自然”,孩子习惯了天天吃巧克力,就会认为每天给他吃巧克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没有买,反而会认为是反常现象。孩子习惯于清洁卫生,不需要父母提醒,就能自觉扫地、擦桌凳。如果没有这一习惯,父母要他做,他也会极不情愿,漫不经心地应付了事,做做“门面活”而已。

可见,孩子把那些习惯了的行为看成是自然而然应该做的事情,而把那些不习惯的行为看成是违背自己生活意愿的事情。对前者,孩子自然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对后者,孩子则竭力拒绝,勉强去做也是应付了事。可见,培养习惯是引导孩子适应生活和独立生活的重要手段。

培养孩子的习惯,父母要做到从日常生活抓起,经常性地去引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孩子经常接触且比较熟悉的,如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玩具等,也容易被孩子接受。经常性地教育是因为孩子正处于贪玩的时期,精力不易集中,经常提醒才能促进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已形成的习惯。孩子适应生活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正是依靠习惯的培养而形成的。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适应多重角色的能力和自立的能力

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初级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按规范行事。一个人在一生中要充当多重角色,并且往往是在某一时刻就充当着多重角色。比如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既是儿子(女儿),又是祖父母的孙子(孙女),若有兄弟姐妹,又是哥哥(或姐姐)、弟弟(或妹妹)等,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通常情况下,在社会上,角色规范的重要性要比在家庭里大得多,孩子能否具有适应多重角色的能力,对他能否适应社会生活和独立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培养孩子的角色能力,做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作为一种好方式,不仅在于游戏容易为孩子所接受,更主要的是,游戏在孩子的生活中,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等重要的意义。游戏实际上是对成人生活的一种简单模拟。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学习生活时期,他们极易模仿成人的生活方式和成人的一举一动,以至于某些稳定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范例。比如,父母怎样对待爷爷奶奶,怎样对待工作以及怎样对待子女等,孩子在游戏中的所作所为对他成人之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很大影响。

3.让幼儿参与成人生活

四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要求参与成人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他们拿着树枝放在胯下当马骑,呼喊着互相追逐,就像英勇的士兵。他们把几只小椅子连在一起,权当汽车,坐上去转动着手里的“方向盘”(椅子背),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和笛笛”,当起小司机来。你也许还见到过“过家家”的游戏,男孩要当爸爸,女孩要当妈妈,桌上的布娃娃就是他们的“小儿女”,他们要照料她吃、穿、洗、睡觉,还要和她说话,给她讲故事,一切都做得认真,一点也不亚于父母照料他们的态度(这正是模仿父母角色行为的结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通过模拟活动,他们组织和支配着生活的一切方面,不仅从中学到了人类生活的经验,也培育了他们对生活严肃认真的态度。父母要充分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比如当孩子充当骑兵角色时,就给他讲当一个骑兵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应当遵守哪些规范。当儿童充当司机角色时,就给他们讲当司机的条件,讲交通规则,讲司机的社会作用等。

总之,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每一种角色所承担的义务和应遵守的社会规范,真正体会到成人社会生活的意义。可以说游戏能使孩子学习生活,并引导他们走向生活的未来。因此,父母应注意经常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条件,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游戏的王国,并积极加以引导,有时可以直接参加进去配合孩子的活动,尽可能地发挥游戏在培养孩子角色能力方面的重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的游戏中,母子之间的游戏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很大帮助。前人对此有过研究,认为孩子通过与母亲游戏,自然地获得了基本训练,从而奠定了日后在社会上自立的基础。日本评论家安田武夫说,“不在,不在,叭!”的游戏里包含着一种旨在培养独立性的意思。对孩子来说,母亲不在身边似乎产生了一种极大的恐惧感,一会儿看不到母亲就“妈妈,妈妈”地哭起来。所谓“不在,不在,叭!”的游戏,是婉转地告诉孩子母亲不在身边的一种早期训练。由于“不在,不在”,母亲不在身边,孩子产生极大的恐惧感,恰好这时“叭”!”的一声,母亲出现了,孩子就马上产生一种安心感。由于恐惧和安心交替反复,在孩子的大脑里就留下一个模式,即使母亲不在,婴儿也渐渐地不再产生恐惧感了,自然就培养了独立能力。

还有一个游戏:“走得好,走到这里来!”这个游戏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婴儿的行走能力,而且也是教育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目的地的一种训练,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有可能在婴儿的思想中培养出独立精神,并产生独立的行为。

4.引导孩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劳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劳动工作也日趋复杂,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游戏上。这时,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参加各种较为简单的家务和田间劳动,独立地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如往不同地方摆玩具,往箱子里装废物,喂鱼,喂鸟,浇花草,擦拭窗台和桌椅的灰尘,开饭前摆好桌椅,整理书籍以及照顾年龄小的弟妹等。

进行较复杂的劳动,父母要给予指导和示范。对某些事情,大人可以先做一部分,余下的部分让孩子去完成,这种方法要与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相结合。在父母进行示范时,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掌握一些基本动作,还要使孩子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当孩子积累了许多具体知识时,大人就可以少示范,多提供机会,并逐渐发展到一般指导,直到孩子自觉地、独立地活动。

5.重视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要注意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内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让一岁左右的幼儿练习自己拿小勺子、小碗喝水、喝奶,学会不呛、不撒。一岁半的幼儿,可以让他练习自己吃饭。一开始,幼儿可能会撒饭,这属于正常现象,孩子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就行了。还要逐渐培养孩子自己穿衣、脱衣、刷牙、洗脸,主动收拾自己的东西等习惯。

其次,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孩子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是有积极要求的。一周岁左右的幼儿已初步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但只是一种自我体验。到了二三岁,已能说“我”和“我要做什么”等。这说明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独立性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并且,这时孩子已能自己行动,学会了运用物体的许多典型动作,也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取得的经验,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独立活动的倾向明显的发展。孩子的这种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父母要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

当然,孩子能力有限,有的动作做得不利索,这是正常的,父母不应剥夺孩子练习的权利。有的父母则不然,看到孩子吃得满脸、满身、满桌都是饭菜,边吃边玩,不一会儿饭菜都凉了,一急之下,干脆夺过碗喂他。看到孩子自己扣纽扣,好长时间扣不上一个,妈妈只好代劳。看起来,这是很自然的,但它不利于孩子成长。在这个时期,不给他适当的锻炼,错过了机会,孩子的依赖感就会越来越强。同时,如果生硬地干涉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动,常常会遭到孩子的拒绝,造成儿童的大哭大闹,伤害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尤其是到了4岁左右,孩子对父母过多干涉的反抗更为明显。因为他们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试图在生活中像成人一样的显示出这种力量,因而不愿意轻易服从别人的安排和使命,尤其是自己的事,总喜欢自己去做,而不愿父母或他人代替。这是一种好现象,希望父母不要把它看成是任性、脾气坏,而是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把握住这一良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尽快掌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

(二)婴幼儿生存自救知识

中国目前大多数“小皇帝”都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思想。他们当父母又不在身边时,稍遇困难就不知所措。我们现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目的不仅在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思想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也即处事的能力,比如食物中毒、遭遇抢劫、火灾、水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变时的应变能力。现推荐阎循、范文编著的《生存指南》作参考,并摘其要者介绍如下。

1.居家生存自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住宅都得到了改观。与此同时,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应运而生。比如遭遇盗窃、煤气中毒、触电、火灾、水患等,都是常见的现象。那么,当父母上班时,只剩小儿一人在家或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而发生了如上所述的一些事件时,你知道该如何自救吗?下面,我们就从预防居家生活的常见现象及其自救办法等方面提供一些辅导意见。

由于不少家长都是双职工,每天都匆匆上班,所以,有时难免会没时间收拾房间,从而造成家庭生活管理杂乱,比如液化气没关紧,造成幼儿因漏气而中毒;盐、洗衣粉等易混物品无明显标记,造成儿童误食等,极容易使无知、好奇的孩子发生事故。

这就告诉家长朋友,平时一定要将有毒有害的物品放在小儿够不着的地方,特别是做到水、电的安全,以免幼儿出事。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家长一定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教会孩子识记一些救护的电话号码,比如110、119、120等,大人不仅要有这方面的知识,教会小儿这些安全常识也是很重要的,凡事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居家生活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1)每天查看煤气或天然气管道和水龙头,以免产生裂纹而造成气体泄漏或水漫寝室,尤其当煤气快用完时,家长在用热水将气罐加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方法,最好不要使用此种方法。使用完后,随时都记得将总阀关闭,并拧紧,以免好动的幼儿将其打开。

(2)不要将生活用品,如洗衣粉、洁厕精、洗洁精等置于碗厨,以免幼儿造成误食。

家长如能在上面贴上标签那是更好的,这样可以防止已识字的孩子错拿。很重的东西不要放在靠上边的位置,以防止坠落而砸到小孩,尤其应注重刀具、药品、热水瓶、灭蚊剂等物品的摆放,一定要将其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3)地面最好使用防滑地砖,以免小孩摔跤。

(4)要给阳台安装防护网,以免造成孩子发生意外。父母也不要让孩子在有煤气炉、电插座等地方玩,更不要让他们钻进旧冰箱、大衣柜或大箱子里,那样会使孩子因缺氧而窒息。

2.幼儿误吞异物急救措施

(1)如果是喉咙被堵塞,不要手忙脚乱,要用食指和中指慢慢地插入幼儿喉咙的深处,将堵物取出。或教幼儿将身子蹲下,两手撑地将堵塞物咳出来。

(2)如果幼儿误吞鱼刺,旁人可以拍打其背部,要尽量使幼儿把腰部伸直。也可以用醋来治疗,因为它能软化鱼刺,从而使堵塞物吞入肚中。情况严重时,最好是将幼儿立即送往医院。

(3)如果当婴幼儿误吞农药、水银、老鼠药等异物时,不要立即呕吐,重要的是先使胃中的毒物稀释,使浓度变淡,然后再呕吐,也可以吃一些牛奶和鸡蛋白后再呕吐。如果幼儿误吞碱性物时,比如肥皂水、洗发水之类,就要喝一些用水冲淡的醋,使胃中的毒物中和以后再呕吐。

3.幼儿常见急症的救治方法

(1)幼儿煤气中毒救护方法。

家长要打开室内的窗户,保证通风。让幼儿仰卧,在其颈下垫一个软枕头,急救的人用一只手扶起病人的下颌,使其头部尽量向后仰,同时掰开幼儿的嘴,用一只手捏紧其鼻孔。急救的人深深吸入一大口气,然后贴紧幼儿的嘴,把气吹到其肺里去,直到上胸部鼓起为止。施行人工呼吸要连续进行,不可中断。有时要进行两个小时才有效果。时间久了,可以由几个人轮流操作。

(2)幼儿急性腹痛救护。

幼儿腹痛时应禁止进食、饮水或灌肠,否则只能促使炎症过程扩散。正确的方法应在幼儿的腹部处放冰袋或凉水袋,然后再将其送往医院急救,但在运输途中要避免震荡及颠簸。

4.幼儿饮食中毒的表现症状

一些动物性食品、凉拌菜类、奶糕等类食品由于加热不够或运输贮藏时被再次污染,而在食前又未加热灭菌造成食物中毒是很常见的。

幼儿一旦中毒,常常有如下一些症状:恶心、头晕、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泻、体温升高等,重者出现抽搐、休克以致昏迷。遇到以上一些症状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应当立即将幼儿送往医院急救。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教会孩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尽量不让他们买地摊上的一些小食品,少吃烟熏火烤煳焦的食物、少吃油炸食物、不吃腌制和发霉食物等。让孩子多摄取经过蒸熟、炒熟或煮熟的食物。

5.幼儿用电安全

现代生活中可以说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电,与此同时也就存在着用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果用电不善,家长本身不掌握或不教幼儿掌握一些用电方面的安全知识,强大的电流随时都会给孩子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1)幼儿触电事故的预防方法。

不要接触电器的带电部分,尤其应教育孩子在城市中看到电线杆上和建筑物上垂下的电线,或是地面上裸露的电线,要绕道行走,更不能用手去触摸。家长应常检查家庭的用电开关、电线、电器等有无漏电、磨损、老化、鼠咬等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或更换。

(2)因用电而带来火灾的防范。

日光灯如果靠近天花板或可燃的材料上,在通风不良、散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因热量增大,温度升高,往往引起火灾。所以,在安装日光灯之前,要注意清除可燃物上的尘埃,保持通风良好,以确保安全。

有报道说,一幼儿看到电视机起火,情急之下竟用水去浇,结果适得其反。这就要求家长平时应传授一些常识性用电知识,教会他们遇到此类情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这样电视机会自然降温,随即冒烟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3)幼儿触电的现场救护。

当幼儿不小心触电时,家长不应慌张,急救者应立即停止电流作用,截断电源。然后将幼儿移到安全地带,解开其紧固的上衣及腰裤。在救护人员还没来之前,应对幼儿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其病情得以改善,皮肤呈现正常色,出现脉搏,恢复自主呼吸才可以停止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待其意识恢复后,立即给予大量的热茶或咖啡。

6.幼儿用火安全

生活中除了处处与电打交道外,几乎每天都与火打交道。如炊饮、取暖、驱蚊等都要用火,往往就是这些生活用火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家长朋友一定要教育孩子提高防火意识,知道万一遇火灾时如何自救和逃生。

火灾是生活中极易碰到的危险,在家庭生活中也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家中一旦发生火灾,一般来说报警与救火同时进行。因为火灾常常难以预料,若不及时报警有时会酿成大祸。作为家长,如果自身不知道如何应对此类突发事件,又怎样去救别人呢?所以,家长自身掌握一套救生或逃生的方法是必需的。

(1)家长与幼儿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

为了及时发现火灾,最好安装上火灾自动报警器,并准备好水、灭火器等设备。家长用火时,人不要随便离开,也不要睡着,以便及时发现险情,并加以排除。尤其在点火时不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以免引起大型火灾。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易燃材料多的地方燃放烟花、鞭炮,也不要让孩子玩那些能导致火灾的东西,比如打火机、火柴等。

(2)火灾扑救的方法。

火灾刚发生时通常较小,平时应教会幼儿一旦发生火灾时,往消防部门打求救电话,或马上大声呼救、通知邻居,以求得协助。用水灭火时,应该将水朝火势蔓延的地方泼去。家长千万不要惊惶失措,要做出冷静的判断。扑救过程要防止烟和有毒气体的侵袭,为了预防火势蔓延,可以关闭一部分门窗,但不可全部封闭,以免窒息。

(3)火灾逃生方法。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未能控制住火势,应果断做出尽快逃生的选择。下面这些方法在逃生过程中是很有帮助的。

利用避难通道。辨清避难出口、避难用具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及时判断是否有其他外部避难的可能,应该是楼梯、阳台、栏杆等。如果是大楼,最安全的避难通道是使用外部避难楼梯。

需要指出的是,遇难者千万不能轻率从楼上跳下去。因为此时由于火焰和烟雾的蔓延,会引起极大的恐惧,此时可将上半身伸出窗外等待救护,或者用水浇湿自身,用手帕或毛巾捂住嘴和鼻子。此时,如果有大量的垫子或被褥,可先把它们丢下去,达到安全厚度后,再从上面跳下去。也可以把绳子、被单、带子等连接起来,顺着带子下来。利用被单时,要撕得宽一点,窗帘等棉织品也能利用,在利用绳索时,要用手套或胶布保护手。

跳落场所如有选择余地的话,应该选择可以软着陆的草坪、树枝、灌木丛或者水面,冬天可选择雪地,如楼层不太高时,坠落到车顶上也能确保安全。

众多火灾事故表明,火灾中的受害者很多不是死于火烧,而是死于有毒烟雾造成的窒息。因此,最重要的是应该及时发现火灾,根据烟雾状况和通道马上开始避难行动。处于浓烟中时,除了上述用手帕捂嘴外,应朝着上风处蹲下身沿墙壁边移动边寻找出口。如果没有通道,那就只好以最大的努力尽快逃出。

如果身上着火,此时千万不要惊惶失措,东奔西跑或胡乱扑打。因为奔跑时形成小风会使火烧得更旺,同时跑动还会把火种带到别处,引着周围的可燃物;胡乱拍打,往往顾前顾不了后,在痛苦难熬中,一旦支持不住,瘫倒在地,就会造成严重烧伤,甚至丧失生命。正确的方法是,当身上着火时,首先应该设法脱掉衣帽;如果来不及脱,可以把衣服撕碎扔掉。此时若依然来不及,可在没有燃烧物的地方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灭;如有其他人在场,可用麻袋、毯子等把身上着火的人包裹起来,就能使火熄灭;或向着火人身上浇水或帮着将烧着的衣服撕下,但切不可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以免其中的药剂引起烧伤者的伤口感染。

7.幼儿外出交通安全

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地走人行道,在非人行道上行走是危险的。不要翻越护栏,突然翻越护栏会给机动车造成麻烦,并危及自己的安全。儿童不能单独上街,必须由成人带领。

横穿交叉路口,突然冲上马路,穿越公路,通过车道以及在路上游戏等等极易造成行人与汽车冲撞而丧生。特别是在禁止进行处穿越马路,无视信号等,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家长应教会孩子识别交通路标、指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比如左右拐弯、禁止通行等。

8.幼儿防盗、防抢

小偷选择行窃的场所一般是两类。一是人员众多拥挤,流动性强、容易很快逃离的地方;另一类正与此相反,是那种偏远、人少的家庭。最好不要将幼儿一个人放在家里,以免遭窃时毫无办法。

小偷一般不将盗窃钱财的目标放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们手里没钱。当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好好看管孩子,不跟他散开,以免一些不法分子因抢不到钱财而产生报复心理,比如将孩子拐卖或作人质等。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在外出时,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物和孩子,千万不能让孩子单独行事。

9.地震灾害应对办法

尽管幼儿遇到地震灾害的几率很少,但是家长和孩子都应做好如下一些准备。

(1)学习抗震知识,学会必要的自我防护和救助他人的措施。

(2)检查房屋是否合乎抗震要求,加固薄弱部位。

(3)准备一些脱水食物、饮用水和衣服,以及急救药箱、手电筒、电池等物品。

(4)熟悉自家地势,以便当地震发生时,能知道迅速逃离和就地避震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妥当。

(三)幼儿户外活动意外救护知识

户外生存环境复杂多样,千变万化。如到动物园、植物园或郊区游玩,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如夏令营、春游等,有时孩子可能是跟父母同行,有时父母不在他们身边。而户外活动尤其是到野外去活动往往也会遭遇到自然界各种严酷的环境条件,如可能迷失方向,要寻找水或食物,或碰到兽类的袭击等。遇到这些情况,如果孩子们早有心理准备或掌握了有关摆脱险境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必备的生活用品或工具,就有利于自己逃生。

1.基本常识

(1)教幼儿学会使用自救工具。

这里指的工具包括很多,如地图、指南针、绳索、刀具、火种及照明工具。这些在孩子户外活动时是很能派上用场的。比如在沙漠、森林迷路时,他可以拿出地图或指南针查看路线。如果孩子不会时,其跟随人员应作指导。

(2)幼儿必备的装备。

在孩子出门前,家长应帮孩子将行包、睡袋、衣服、雨具、鞋子、食物、药品等都准备好,以便孩子碰到困难时有备无患。

2.幼儿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知识

大自然是变幻无穷的,只有当孩子掌握一定的自然知识时,才能有备无患。家长朋友要在孩子开始识字或记忆时教授他们一些自然知识,比如方位、云、天空、声音和气味等。如有知识准备,孩子有困难时,就可能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如孩子会识别方位,他就能正确地判别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一步步自救。

3.户外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孩子在准备参加户外活动时,首先身体必须是健康的。其次,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众多事例说明,在旅行或探险中遇到困难时,意志和信心是战胜困难、摆脱险境的最根本保证。因此,家长平时就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保证在旅途中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既然孩子是出去活动,那么家长就得叮嘱孩子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要随意践踏花草、随地乱丢弃物品,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而造成山林火灾。

4.野外露宿

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可以让孩子参与一起搭建帐篷,这样既起到传授经验的目的,又充分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如何给绳索打结、如何固定钉子、如何捆绑等,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良好效果。

户外活动包括的范围很广,只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自然认知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或相关能力,相信孩子一定能平平安安。

同类推荐
  • 好孕准备一点通

    好孕准备一点通

    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充足的备孕对孕妇以及胎儿具有良好的效果。本选题旨在对女性备孕过程中夫妻双方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的方法、活动的宜忌等进行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点就通,给每一对夫妇以贴心、细心的指导。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小脚丫丈量大世界

    小脚丫丈量大世界

    热爱旅行的70后新爸妈,常年定居英国,升级为爸妈后仍不放弃环游世界的梦想,受到身边朋友、同事的影响,在父母的不理解、网络上种种质疑声中,勇敢地带宝宝出发了。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怀疑动摇,到不断改进直至从容应对,以及宝贝在旅途中始料未及的惊人变化,如今宝宝通过层层考试,终于进入了英国当地最好的幼儿园。这一切似乎证明了他们的做法……
  •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本书作者马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少卫生学系副主任。作者根据婴有儿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从出生到3岁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宝宝的发育与进程”“宝宝的科学喂养”宝宝的常见疾病题”“新手爸爸行动指南”“连线育儿专家集锦”。其文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 爱的分寸,决定孩子一生

    爱的分寸,决定孩子一生

    爱得有分寸,孩子才优秀。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怎么爱是一种智慧!对孩子不管不问的放养,孩子误不起;大包大揽的圈养,孩子伤不起!最好的教养:三分靠方法,七分靠分寸。
  • 怀孕优生靠自己

    怀孕优生靠自己

    了解自己身体的秘密,孕育健康聪明的宝宝,是当代年轻人应该,也是他们希望做到的。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优生优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愿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
热门推荐
  • 击破星空

    击破星空

    这是发生在未来的真实故事。千年历史的空白断层。宇宙政府背后的阴谋?古代沉睡的超级机甲,失落文明的宝藏“潘多拉之盒。”真相,反叛,征途,还是战争?始转动的齿轮,打开了命运与秘密的门扉.为了心中那个小小的梦想,命运之轮已悄然转动。崛起,开始陷入身不由己的漩涡之中。破碎的大地上空,呼啸飞过的漫天机甲,正讥笑的看着人群。最强?不!人类的梦想是永远不会就此完结。恐怖的强者,诡异的能力,娇羞的萝莉,冰雪的御姐……这个罪恶的世界,是走向毁灭,还是重获新生?为了保护你,我将毁灭世界
  • 兽妃难驯,神帝大人轻点宠

    兽妃难驯,神帝大人轻点宠

    一次意外,夏紫轩从现代穿越到了一片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大陆上,本是暗杀特工的她竟变成了一个新生婴儿。慢慢成长的夏紫轩习得法术,驾驭灵兽,立志成神。而陪伴夏紫轩长大的,是被神帝附身的独孤风禹。因为遇见了夏紫轩,原本冷酷无情的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去爱人。他们一起猎杀凶兽,破解驯服神兽的方法,甚至一起钻研出一套凤凰秘籍。本以为可以一起慢慢修炼成神,却不想,凶残的魔界统领安陵霸闯到凡间,滥杀无辜,涂炭生灵,甚至将他们的至亲全部杀害。面对这种局面的夏紫轩和独孤风禹,究竟会和安陵霸展开怎样的斗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果再相见

    如果再相见

    原本从小与父母分别却拥有艺术天赋的童可菲意外进入了紫尚国际学院,接二连三的友情让她措手不及,她还来不及享受友情的欢乐便发现自己已经被卷入了一个家族乱战之中,自己的室友竟然是哥哥童恩瑞曾经的暗恋对象。友情,情亲让她陷入迷茫,她是否可以回到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自己呢?我们拭目以待。
  • 她遗失了星辰大海

    她遗失了星辰大海

    「我们都不过是世间的渺小星辰,活在最爱的人眼里,像尘埃。」一个初谙世事却甘愿为一个人囚禁在一座城的少女。一个温文尔雅却可以为心爱之人失了心疯的少年。一个看尽人间烟火却不知情爱为何物的公子哥。躲避着彼此的刺互相靠近的三人,在这座小城里是否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看见那个伤口斑驳的自己,然后学会疼痛中爱人的能力。哪怕你的过往浑浊得不像话,我依然疯狂地爱上它。直到繁星沉落大海,我都等你来。
  • 混沌极

    混沌极

    混沌开而有天地,混沌衍而为万物,混沌大道,诸道之祖,得道混沌,造化无极!
  • 我不是你们的公主[完结]

    我不是你们的公主[完结]

    我知道自己总是爱心泛滥,跑出去救那只快被车撞到的小猫是出自本能,谁知道那个笨蛋天使却错把我的灵魂带上了天堂,要知道我的人生还有很长啊!好吧!笨蛋天使说可以让我还魂,我信她了,但、但是,我这是把魂还到哪里去了?我、我这算是穿越了吗?不要烦我,我不是你们的什么公主,我不要去你们的那个什么皇族学院……还有你你你,别抬出什么未婚夫的身份压我,我真的不是她啊!!!呜……
  • 守护甜心之我会报仇的守护者

    守护甜心之我会报仇的守护者

    亚梦的身份竟是全球首富千奈家千金千奈飘雪!
  • 慢慢长大的我们

    慢慢长大的我们

    青春总归是要逝去的。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手中的王牌几乎全盘送出,这一场游戏,几乎要输的一败涂地。而我们曾经放弃那么多,想要得到的,仅仅只是真实的自己。年纪越长,我们越会失去更多。如果曾经无法回头,那就保持住一份真心。曾经的简单离我们远去,现在的复杂将我们包裹,那么就把这一切当做是一种历练。我们要学会,把这一切当做成长。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