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0400000008

第8章 独生子女的家教艺术

1.你是不是认为你特忙,以至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2.你是否认为金钱的多少与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相关?

3.你是否愿意让你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4.你有没有打骂过你的孩子?如果有,你能回忆起原因吗?

5.你能说出孩子的兴趣吗?你肯定吗?

6.在你的潜意识中,你认为自己有没有把个人未实现的愿望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美国人是十分注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在美国,许多家长认为,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因素有时在很大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将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生养孩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延续了一条养儿防老、添丁增口的经济生命线。

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浅薄、后劲不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推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上一代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父母们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行为能力方面,或多或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家庭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大方向一致,手段和方式却有不同。有的家长问,面临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如何教育?

一、家庭教育亟待提高的认识问题

同20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的家长文化素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显加强;家庭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对子女教育的精力投入明显增多。但是,家庭教育外在条件的日益完善并不等于家庭教育质量与效果的优化。在具体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家教态度、方式、内容、形式及策略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独生子女早期教育现状

在武汉市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这个调查结果也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显示当前独生子女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期望过高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家长绝大多数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越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对子女上大学的期望表现得越为明显。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至于落空,一些家长为孩子请过家教,让孩子参加过特长班,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为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不让孩子干家务活。

2.溺爱过度

一半以上的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不惜代价。每月给孩子零花钱不少,每逢孩子过生日,家长想到和做到的是给孩子“做好吃的”,甚至带孩子到饭店举行“生日宴会”。平时帮孩子打洗脚水的家长也为数不少。

3.干涉过多

家长对孩子的干涉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表现外,还集中地反映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及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上。当孩子没考出好成绩时,家长大都会把孩子狠狠教训一顿。

4.家长不懂家教方法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有少半家长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半以上的家长对辅导孩子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也有少数从未辅导过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的意见总是不一致,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谎话等,这说明一些家长其自身价值观念、道德水平也存在缺憾。

5.家长欠孩子许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纵观今日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就大多数家庭而言,基本上都是物质丰厚有余而素质教育不足。有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花钱如流水。有的孩子心里只装自己,没有别人,没有礼貌,缺乏起码的道德修养。他们认为父母应该成为自己幸福的源泉,欠下他永远还不完的债。那么,父母究竟欠孩子什么呢?

(1)欠以自己的良好形象给孩子树立学习样板。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宝贵的财富,父母的足迹是孩子的里程碑。有了榜样,孩子才会模仿父母塑造美好的自我形象。

(2)欠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孩子性格脆弱,经不得一点风浪。温室的鲜花,成材也难。我国多少有成就的人都是从逆境中崛起的。

(3)欠对孩子进行自立自强精神的教育。孩子成人后也离不开父母的庇护。有人说,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4)欠对孩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孩提时代“以我为中心”,长大后对父母不孝顺不敬养,在社会上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目空一切,放荡不羁,不懂礼貌,不要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父母欠下的是永远还不清的债。

根据以上一些情况,一些专家学者们向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要孩子在群雄逐鹿中捷足先登,家长先要练好自己的“内功”。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双腿“残废”,那么,不妨放下孩子,让他自己走路。

分数不是一切,在孩子的成长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二)青少年犯罪的启示

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从大量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迷途的少年朋友大多出在“问题家庭”,如果家教环境不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孩子就会从小埋下“不安分”的种子。

1.婚姻裂变,家庭教育失控

父母离异的直接受害者是子女。离婚使家庭失去完整性,在感情创伤的打击下,有的家长对子女冷漠专横,甚至将亲生骨肉看做重新获得幸福的绊脚石,因此,经常打骂有加;有的人离婚后便对子女倍加溺爱,而对其缺乏应有的约束和教育。如个体户李某,发现丈夫另有新欢后决意离婚,并带走自己的儿子。独生子失去父爱后性格孤僻、冷漠。李为了让儿子高兴,不惜花3万余元为其买了一辆高档摩托车。后来,孩子学业荒废,一味地沉湎于吃喝玩乐中,终因侮辱妇女、寻衅滋事,以强奸罪送入少教所。

2.缺少监管,家庭教育弱化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孩子则闭门读书。有的父母很少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导致一些少年闯入法律误区。高中生张某,在看了电视上的床上戏之后,便经常带一些女孩回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但他的父母只是对他学习成绩下降而大发脾气,造成张某反感、抵触,离家出走,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交,终因参与卖淫嫖娼而锒铛入狱。

3.行为不良,家庭丧失行为楷模

有的家长自己行为不检点,丧失了父母的楷模和示范作用,家长成了孩子的“差师坏友”。李某从小放学后就在父母经营的小摊玩耍,在他的记忆里,司空见惯的是父母在做生意时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蒙骗行为。父母的不文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成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师”。

4.简单粗暴,家庭教育扭曲

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只想用拳头解决问题,对孩子训斥天天有,打骂三六九。对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不以为然,反而采取各种手段横加干涉,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高中生王某,由于学习心理压力过重,成绩不稳定,因此经常遭到家长的训斥和打骂,引起王某神经系统紊乱,经常外出游荡,最后被人引诱吸毒而被收容。

5.缺少法制教育,家庭教育规范性差

在家庭教育中,以法施教几乎是一个空白。大多数家长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是成年人的事,家教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搞好学习以及文明礼貌就够了。忽视了在家教中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孩子的言行。随着法律法规的出台,如何让青少年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了解与自己关系紧密的法律法规知识,并用其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但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应该是家庭的责任。

二、正确认识独生子女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逐年增加,独生子女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有关专家的研究。国外专家的研究和我国近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并非是什么“问题儿童”,他们的身体条件是优越的,他们的身心发展大都是良好的。如:身体是健康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且一般都高于非独生子女。

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等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独生子女的成长与环境因素有关。“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

研究表明,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的独特环境,如果不注意科学的教育,他们会比一般儿童更容易形成不合群、不礼貌、任性、孤僻等性格。但独生子女的独特地位也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一面。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了解独生子女成长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力争扬长避短,对他们进行正确、科学的教育。

独生子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独”字,他们生长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是儿童最早的社会交往。这种交往,既有利于手足之间的亲密接触,又有相互制约和帮助教育作用。“独”字给独生子女成长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一)独生子女的有利条件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独苗”,年轻父母都很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其自身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有得天独厚的成长条件。

1.独生子女的身体体质一般较好

独生子女大都是在父母年轻力壮时降临人间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能得到现代医学的关爱和保护,还能得到丈夫更多的体贴和照顾,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营养充足,这些都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近几年出生的独生子女的身体大都比较健壮,生长发育良好。

2.独生子女的成长有良好的物质条件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的工资水平还不算高,抚养子女要花去相当一笔家庭收入。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要比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好。相比之下,较优越的生活及营养、保健等条件更有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及身体各部分的正常发育。

3.独生子女的成长有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一般得到父母充分的爱抚。对儿童来说,爱的满足,为他们心理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有充分的父母之爱的情况下成长的儿童,一般地说,性格开朗、心情愉快、聪明活泼。那些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儿童就往往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

4.独生子女有良好的教育条件

现在的家庭十分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以充分开发儿童的潜能。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方面使得父母会把更多的业余时间与精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如果教育得法,就会促进子女智力的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意志与性格。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由于缺少同龄人作伴,主要是在成人的环境中成长,除父母之外,还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成人的知识要比一般儿童丰富、广泛,这样能使独生子女更快、更容易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

(二)独生子女的不利条件

独生子女虽然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少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教育不得当,那些丰裕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变成子女娇生惯养的温床。如果过分迁就、溺爱,就会使子女形成某些不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还应该看到独生子女成长中的不利条件,促进健康教育。

1.独生子女的独特地位易形成惟我独尊

独生子女在父母眼中是独一无二的,是父母关怀、爱护的惟一对象。如果教育方法不对,爱得过了头,变成了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整个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孩子就成了“小皇帝”。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应该得到照顾的,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从而形成惟我独尊、自私等性格。

2.独生子女适应能力一般较差

过多的照顾使孩子适应能力差,也使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父母把独生子女往往视为掌上明珠,总得一切都为他们办好,不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这样娇生惯养的结果,致使子女骄气十足、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差。物质生活上过分优厚,也会造成子女偏食、挑食,得不到全面营养,使他们的发育和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3.独生子女缺少集体活动

缺少同龄伙伴的集体活动易使独生子女胆小怕事,或者专横跋扈。独生子女自幼与儿童世界隔绝,整天与成人交往,这样使他们没有机会与同龄伙伴集体玩耍、游戏等。这一方面可能会使他们变得胆小怕事,在集体活动中畏畏缩缩,另一方面也可能使他们变得恣意放纵。这往往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4.父母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父母希望独生子女成才的心情很急迫。往往是孩子刚出世,父母就都为孩子规定了奋斗目标和抱负。这种做法对孩子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使孩子长期生活在超常精神压力下,不能像普通儿童一样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休息,长期下来,反而会逐渐使孩子丧失了原有的兴趣,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独生子女的家教艺术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独生子女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有用之才,问题并不在于独生子女本身,而在于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对独生子女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多让孩子加入到同龄伙伴中去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一起玩乐的亲密小伙伴,往往使孩子形成不合群、孤僻的性格。所以,做父母的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让他们同左邻右舍及亲属的孩子在一起玩乐、做游戏等,这样会培养孩子的合群性,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和其他人交往时应具有的良好品德。条件允许的话,应把子女送到托儿所、幼儿园去。托儿所、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和受教育的好地方。在那里,他们同许多同龄伙伴在一起生活、游戏,在活动中遵守共同的规则,能学会同别人合作。这样比较有利于对独生子女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他们不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处处优先,而是受到平等对待,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二)要多让孩子亲自动手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刚开始,可以依靠父母的帮助,以后就要逐渐放开手脚去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父母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做出决断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父母可以在旁边帮助而不要包办。孩子只有凭借自己的活动来亲自进行探讨,独立思考、独立决断,才能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性。

(三)要尽量避免孩子早熟

由于独生子女缺少同龄伙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成人中间,虽然有利于他们增加知识量、拓宽知识面,但有的家长由于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过早地将成人的要求“灌输”给孩子,很容易造成独生子女“早熟”。表面上看,似乎他们知道的事情比一般孩子多得多,他们使用的词语也比一般孩子“老成”得多。其实,这种早熟现象所获得的是缺乏实际经验的一鳞半爪的知识,是一知半解、徒有其表的辞令。如果碰到实际情况,就会一筹莫展,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产生神经质或情绪不安。所以,做父母的,切忌向孩子“灌输”其不理解的东西,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天真幼稚的,他们需要和同龄伙伴玩乐游戏。

(四)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家庭环境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比其他社会环境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要大。因为在幼儿期时,儿童自下而上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心理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不幸、变迁、波折等,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稳定,或者造成情绪不佳以及出现许多不良的反映。只有温暖和睦的家庭,才是幼儿幸福的家庭,能为幼儿提供心理和生理保障。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它对儿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在儿童稚嫩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记,家庭环境有意无意地对幼儿发挥着导向作用。

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消极恶劣的家庭环境则引导儿童走邪路。要使儿童健康发展,做父母的应尽量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树立良好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艺术。幼儿往往善恶不分,模仿性强,他们的言行举止等生活习惯正是通过对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的模仿而形成的。良好的榜样,会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坏的榜样,则会引导孩子形成坏的生活习惯和丑恶的言行举止。家庭成员在态度上的微小改变,儿童都会深刻感觉。例如父母在家中行为粗暴,或者吹牛,或者酗酒,父亲对母亲无礼,或做更多的坏事,那就害了孩子,甚至会把他们培养得很糟糕。为人父母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六)宽严并济,有张有弛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非常需要父母的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失去父母的爱,特别是失去母爱,往往会对孩子的发育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爱护并不是溺爱,即不是无原则地、过分地宠爱。许多家长常常把握不住爱的分寸,而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例如,在物质生活上超过了一般孩子所需要的限度,过分地满足吃喝玩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一概迁就让步等,这些表面上看来是对孩子的爱,实际上正是这种“爱”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后果。比如,过分的宠爱,使儿童失去自主,过分的迁就,使儿童丧失了自信心等等。

与“爱”相应的就是“严”。严格要求也要有分寸,过分严厉是有害的。不仅在农村,而且在现代城市,我们常看到一些做父母的对待不听话的儿童,轻则大声训斥,重则棍棒侍候,结果如何呢?一开始还是有效的,但很快就会失去作用。我们常听到一些父母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孩子越打越疲!”。一开始,儿童对体罚还是有一定的恐惧感,可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形成条件反射。每当做错了一件事之后,马上就联想到挨打,等到他们也成为父母的时候,也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事实上,当儿童稍大一点时,就开始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弟妹以及周围的小朋友了。有些儿童为了逃避父母的教训,或学会了撒谎,欺骗父母;或顶撞父母;或离家出走,寻找“教育避难所”。据有关青少年犯罪调查资料表明,不少青少年正是受不了棍棒“教育”才离家出走,违法犯罪的。

由此看来,“爱而不”和“严而不爱”都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此外,父母爱憎无常,在严忽宽,对儿童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害的。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应当是宽严相济,有张有弛。对待子女既爱护、宽容,又严格要求,这样就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父母的威信就会大大提高,家庭教育也就会更为顺利。

(七)学会奖惩的艺术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儿童做了好事,兴冲冲地告诉父母,以博取父母的奖励;有的儿童做了错事,就想方设法隐瞒,恐怕父母知道而受到惩罚。这说明,儿童有一种对奖励的欢悦情感和对惩罚的恐惧情感。在家庭教育中,对表现好的儿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差的儿童则及时给予批评和帮助,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目前家长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懂得用奖惩的方法教育儿童,但能够运用得适度的家长就为数不多了。

就奖励而言,作为家长,首先要处理好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的关系。物质鼓励有时是必要的,如三岁前的儿童,对精神鼓励的认识和体验少,可以以物质刺激为主。但奖励给孩子的不应该是钱和食物之类的东西,而应该是有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东西,比如智力玩具、连环画等。

不过,总的来说,奖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实际上,精神鼓励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有一项两岁儿童开门的试验:一打开门就能见到父母的一组,很快学会了如何把门打开;而打开门之后见不到父母只看到一张画的一组,却没有学会。这表明,如果孩子每次有所成就(如成功地开门),就能立即获得适时的鼓励(见到母亲),则学习效果远比未受鼓励者,或未经常受鼓励者好。但这种鼓励也不能过分,过分就容易使儿童产生自负心理,看不起别人,把自己孤立起来。

就惩罚而言,有人主张惩罚可以使孩子迅速改正错误,有人则认为惩罚会给孩子幼小心灵留下创伤。我们觉得,惩罚和奖励,都是说理教育的辅助手段。我们理解的惩罚并不是常见的斥责、打骂、不准吃饭等有损孩子健康的手段,而是比较合理的、利于强化说理作用的惩罚方式。如孩子屡次在外面打架,家长就可以限制他外出活动的时间,并向孩子说明不准外出的原因,提出改正缺点的要求。对于入学前的幼儿来说,一天不能外出玩耍,比打他几下还要难受,但不至于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伤痕。

(八)善用启发式教育

儿童本来有求知的欲望,好奇和勇于探索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这就为父母进行启发式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启发式教育实际上是儿童在成人的启发下进行的自我教育。因此要求家长不要事事领着孩子走,而要让他自己“开辟道路”。比如一看就明白的事情,一定不要教他,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要帮助他一步步理清思路,在成人引导下,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有时给孩子讲故事,也不要一下子讲完,要给孩子留下继续思考的余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母亲,为了培养歌德的想像力,就时常使用这种办法。她每天给歌德讲故事,但常常讲到某个段落就停下了,就像我们章回小说里的“且听下回分解”那样。她把故事剩余部分的情节留给歌德去想,幼年的歌德为此作了种种猜想,有时还同祖母商量,等待着第二天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天,母亲先请歌德说,他是怎样想的,然后母亲再把故事讲完,当歌德“猜中”的时候,他就高兴得跳起来。这种活动,发展了歌德的想像力,给他以后的写作带来了极大好处。

科学研究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教育,其效果要比强制灌输强很多倍。

(九)注重素质培育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素质培育,经过10多年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已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的重视。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等。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

与应试教育那种简单机械、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在操作性方面,素质教育围绕素质所包含的6个意义展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就我国当前的素质培育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1)民族素质培育。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民族心理和情感教育,民族科学文化艺术教育。

(2)思想品德素质培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其中以政治教育为方向,思想教育为基本内容,道德、品格为基础。

(3)文化科学素质培育。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智力、能力教育,审美教育。

(4)劳动素质培育。包括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教育。

(5)身体素质培育。包括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能,提高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养成良好的健身、卫生和用脑习惯。

只有当父母认识到何为素质培育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在对孩子进行素质培育时,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独立性、与人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这些都应该从小抓起。

(十)做快乐家长

先给大家介绍一则真实的故事。《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版主持人卢勤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当她问在场的数百名小听众是否快乐,一半以上的孩子举手表示“不快乐!”当她问在场听演讲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们快乐吗?”大家同声回答说:“不快乐!”。

按常理,现在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好,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但他们为什么会不快乐呢?经调查研究总结,他们的这种不快乐,是因为学生的分数已经成为“家庭的主旋律”,于是,孩子的成长缺少了宽松和谐的空间,做自己快乐的事成了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更是高期望设计,从而使孩子产生超常心、虚荣心、惧怕心,代替了正常心、责任心、保护心,由此,家长和孩子心灵平添了阻隔,使家长和孩子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武汉有一项调查,在传媒影响日益膨胀,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因素?是家庭、学校、社区还是大众传媒?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环境依然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导因素,而这一点恰恰为时下的许多父母所忽视。

与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有为数众多的父母并不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还属于家庭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这些家长要么整天忙于生计,要么不注意维护家长的职责,对孩子过问甚少或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子女,而一旦出了问题就全部推给学校。他们不知道,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如果父母不重视这一点,孩子可能连好多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学不会。

这份报告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在调查所显示的数据中,传媒、同龄交际群体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度出人意料地都不大,主要原因居然是来自家庭的限制。几乎一半以上的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交朋友,成天就是逼着孩子读书写作业,孩子连对付应试教育都忙不过来,当然没有时间接触外界的信息。

为什么电子游戏室会吸引那么多的孩子,让孩子着迷甚至迷途难返?长期以来,从学校到家庭过分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却忽视了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淡漠了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求。孩子在课外作业的压力下,没有快乐感,缺少良好的心态,转向电子游戏的虚幻世界寻找成就感。因此,作为家长,如果能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环境,孩子也就不会再往电子游戏室跑了。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视孩子为朋友,充分尊重孩子,共同营造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为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善良正直、行为规范的好孩子。家长和孩子就都会快乐。

(十一)克服家庭溺爱

人们常说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小皇帝”。有的酒店居然还真的设置了“小皇帝宝座”以此招徕孩子们光顾。在用餐时,孩子高高在上,父母坐于下首伺候,这种做法与中国传统道德不符;这种“小皇帝”的称呼,也将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封建意识的烙印。

(1)克服代际“倒挂”。

①家庭权力倒挂。现代家庭中,“小皇群、“小公主”成了家庭中权力的主宰者,他们左右着父母、爷爷奶奶的意志。大部分家庭中孩子对长辈都是呼来唤去,支使父母、爷爷奶奶干这干那。家庭权力倒挂是当前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不言而喻。不仅会造成孩子滋生出“只知人为我,不知我为人”的自我中心思想,而且易形成勤劳节俭差的人格缺陷,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消费水平的倒挂。独生子女在零食、文化用品、服装、保健品及电器方面的消费占到了家庭消费的62.8%,大人们则省吃俭用。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儿童月支出为672元,呈上升趋势。儿童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消费的重点。《今晚报》报道,北京12岁以下的孩子,一个月就要花掉14亿元。这些孩子大多穿名牌、吃名牌、玩名牌。工薪阶层的家庭中,每月除去必要的积蓄外,一个孩子的月平均消费超过一个大人。

(2)克服“阔少”问题。

现在条件好了,家长都不必让孩子吃自己过去吃过的苦。因此,家长对孩子溺爱和孩子之间相互攀比是他们拥有较多零用钱的重要原因。“阔少”虽然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却不可忽视。一些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学生,因受其影响,不顾本身条件,盲目模仿、攀比,有的因此抛弃学业,寻找赚钱途径,有的甚至误入歧途。

(十二)正确教育单亲家庭子女

假如一个孩子原先是生活在幸福的双亲家庭中,他的童年一般是快乐的,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单亲子女除具备一般孩子在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外,往往存在自卑、任性和孤僻等心理负担。父母离婚或丧父丧母的孩子,在心灵上本已受到巨大的创伤,他们中多数人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缺憾,特别是父母离异,更不愿让别人知晓。单亲家长在教育子女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过度保护。三人世界变成两人世界,家长更容易对孩子娇惯溺爱,总觉得对不起孩子,用更多的爱来满足孩子,作为补偿,对孩子关怀备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独立生活能力差。

第二,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施加压力逼他忠于自己。有的人离婚后,把孩子作为自己惟一的精神寄托,望子成龙心更切,在各方面要求过高,达不到要求就急躁,就简单粗暴、施加压力,甚至不许孩子接触对方,说对方坏话,以便孩子忠于自己、孝敬自己。这样易造成孩子反感、说谎、孤僻。

第三,不要把孩子视为包袱,不要不承担教育的责任。有的人认为孩子是自己重新组织幸福家庭的障碍而想推脱,有的甩给爷爷奶奶,这样使孩子产生了被遗弃的心理,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如再受到社会的冷落与歧视,极易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态。

第四,要理智地爱。对于离婚的父母来说,该不该告诉孩子?怎样告诉孩子?往往这些父母感到十分困惑和棘手,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对孩子伤害的程度以及今后与父母的关系等等。其实,孩子是无辜的,离婚父母应该能冷静理智地撂下个人恩怨,双方一致地善待孩子,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容开朗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度过眼前的心理危机和暂时的困境。这需要双方协调一致,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把离婚的决定告诉他,让孩子在离婚这件事上理解父母,理解这是父母双方的情感选择。至于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告诉孩子,还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个性特征、情感成熟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只有孩子理解了家长,才能面对现实,承担责任,与家长共同克服困难。如重新组织家庭,要征得孩子的理解与认同,要允许孩子定期与对方见面,接受双方种种的抚爱方式,使孩子得到完整的爱。

最后,要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把家庭实际情况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理解,争取老师对孩子更多的关心,也便于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以配合老师进行教育。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脱离实际的过高期望,往往会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和求知的兴趣与信心。孩子身体不好,是一件废品;孩子学习不好,是一件残品;孩子品德不好,是一件危险品。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仅仅为家长提供一些思路,愿每一位家长都能创造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艺术,使之在天真活泼而又可爱的孩子身上进一步升华。

同类推荐
  • 成才主道是家庭

    成才主道是家庭

    《成才主道是家庭》从家长爱子有方、赏识教育、好的习惯培养、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六大方面,展示作者将女儿培养成北京大学学生的过程和做法。在给家长以观念的冲击、触动的同时,给出了许多具体的现身说法与方法指导。
  • 科学育儿0~6岁(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科学育儿0~6岁(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我们依据大量的国内外科学育儿资料,结合成功妈妈育儿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各种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写了这本《科学育儿0~6岁》,全书包括“如何培养一个聪明的宝宝”“科学育儿0~6岁最关键”“科学育儿技巧‘0’岁宝宝篇”“科学育儿技巧‘1~2’岁宝宝篇”“科学育儿技巧‘2~3’岁宝宝篇”“科学育儿技巧‘4~6’岁宝宝篇”等章节。
  • 宝宝哺育100分

    宝宝哺育100分

    本书主要讲述营养是宝宝身心发育的物质条件,是预防和抵抗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果营养结构合理,宝宝的体重会正常增加,动作和智力的发展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 新编孕产期营养百科

    新编孕产期营养百科

    从备孕开始贴心、细致地指导夫妻营养饮食的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备孕应该吃什么、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物质,为孕育优质宝宝提前做好营养储备。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到幸福与艰辛相伴的10个月孕育历程,以全新、科学的角度给准爸爸妈妈提供了每月的营养饮食要点、注意事项、饮食安排、营养食谱推荐等环节,使准爸爸妈妈轻松、合理地安排孕期饮食,从而达到优质孕育的目的。
  •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请所有带着这些困惑的家长朋友们翻开这本书。因为对自已的孩子所拥有的爱使我们在他们身上付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耐心,那么,我坚信所有拿到这本书的家长朋友们都会有足够的耐心把它看完。在这本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自已究竟在哪个误区里,我们更可以从其他人那里找到自己所不知道的好办法,然后,我们可能会明白事情并不一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严重,我们会逐渐相信明天的阳光依然灿烂……
热门推荐
  • 逍遥王爷的冰冷小王妃

    逍遥王爷的冰冷小王妃

    她,安箐,被暗算后魂穿异世,废物重修成天才他,温逸,废物之名满城尽知,一见倾心一见钟情,一次护短,变成处处护短。他们,身份不同,时代不同,又如何成为鸳鸯?“妖孽,你信我吗?”“兮儿的话,我都信”
  • 踏天人皇

    踏天人皇

    暗物质湮灭技术的发现,先驱对于地火水风四种法则的领悟,人类拥有了魔神般的力量!地球附属的未知位面,是否无数传说故事中漫天神佛的家乡?人与神之间的较量,将会陆续登场!结合了玄奇能力的地球科技,糅杂了神奇力量的修炼体系,且看一位弱冠少年如何在这纷乱的世界主宰沉浮!
  • 鹿晗,Tfboys!你们站住!

    鹿晗,Tfboys!你们站住!

    她们是慕容家族大小姐,因为一次偶然,认识了三小只和鹿晗,又与他们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感......
  • 重生医妃闯天下

    重生医妃闯天下

    何青莲,前世中医世家传人,意外死亡,魂穿到一个叫日月轮回的异世大陆的穷乡僻壤的小村庄里,一年后,意外救下了男主李天佑,异世孤寂的她对丰神俊朗的他暗许芳心,且看她一双巧手如何创业发家致富,进宫勾心斗角,钓男神,让男神愿者上钩的……
  • 网游之剑威灭世

    网游之剑威灭世

    没有回到从前的重生,只有逆袭现在的复活。当前方的背叛之人早已成为巍峨大山,当一代极冰剑皇从零开始,再度崛起,注定了逆袭和超越!这一路,热血挥洒,战无止境!(ps:属于网游修真类小说!游戏玩家等级:洞玄境、周天境、凝虚镜、化灵境、万物境、命泉境、神行境、接天境、问道境、虚空境……)【QQ群:511898249,欢迎各位加入】
  • 良景易逝

    良景易逝

    出入社会的懵懂学生,在直到那一日遇见的梦想实现为止的奋(ri)斗(chang)故(sheng)事(huo)。
  • 你是我的专署傻丫头

    你是我的专署傻丫头

    天哪!为什么她的心跳如此的快?为什么他的注视会令她如此的心慌?难道这就是她们所说的心动的感觉?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居然是她老妈给她找来的相亲对象?难道这就是缘分?什么?假扮情侣?不是吧?没关系,她会让他跟她假戏真做的,因为她是唯一让她心动不已的人,她不会让他从她手心里溜走的...
  • 精装男神修炼手册

    精装男神修炼手册

    一个有着严重恐婚症的商业新贵,在一次意外后,睁开眼就变成了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小提示:轻松文,开心最重要,不喜忽喷。
  • 堕月之光

    堕月之光

    在黑夜里,月,是人们唯一的慰藉。可是,当月也堕落了……本文写友情,爱情,亲情~
  •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本书系统评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管理方法及问题系统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决策问题的普遍特征,在综合人与计算机对决策问题处理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探讨更具智能性的决策问题管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