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0400000005

第5章 从零岁开始的智能基础培养——关于婴幼儿智力开发方法答家长

1.你认为人的智力是天生的吗?如果你的孩子不够聪明,你会不会认为是他(她)的天命?

2.你在给小孩子买玩具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他(她)的动手能力和兴趣?

3.如果孩子经常提出许多幼稚的问题,你会笑你的宝宝吗?

4.如果孩子一天到晚总问“为什么”,你该怎么办?

5.你认为背唐诗、宋词对培养幼儿智力有作用吗?如果有,你认为作用有多大?

6.如果你家的孩子在墙壁上画画,你会生气吗?

7.如果你家小孩子特喜欢玩泥巴,经常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你会怎么想?

目前,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我将婴幼儿的智力开发比做电脑软件开发,对婴幼儿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比作对电脑输入、存储信息。软件开发得好,信息处理能力更强。这是对科学早期智力开发的必要认识。

著名的智力发展“递减学说”强调了早期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如果一个人17岁时智力发展到100%的话,那么他在0~4岁时智力要发展50%,8岁时又发展30%,8岁至17岁再发展20%。可见,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错过了这一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就将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通常也叫智慧。主要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是先天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努力四个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准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人们在各种智力培育的书本中都可以看到,智力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抽象思维能力(或理论思维能力或思考判断能力)、创造力等诸多方面。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而创造力则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一、什么是智力开发

根据上面对智力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智力开发,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培育婴幼儿,为人类多培养人才而不是庸才,我们应该对婴幼儿实行早期智力开发。

处于婴幼期的孩子,他们的活动多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抚育之后,到周岁时,孩子就能主动、灵活、准确地用手拿一些玩具、用具或食品了,一岁半左右则会进一步将一连串的单独动作组成一些有意识的活动,并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或其他活动。随着语言的发展,活动逐渐复杂化、明显化,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形式相继发展起来。

根据家长的要求,我以程同等专家的专门研究为依据,从婴幼儿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观察力、专注力、想像力等十个方面,同大家共同学习婴幼儿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共同交流如何对婴幼儿实行早期智力开发。

二、怎样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能力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从视觉、听觉抓起。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刚刚能够辨别事物时开始教他们学说话。比如说,你可以把手指放到他们眼前让他去捉。刚开始时由于看不准,总是捉不到。当他终于捉到时,他会高兴地把手指放到嘴里吸吮起来,此时,你便用缓和而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他听,让他很自然地把“手指”这个词跟你在他眼前伸出的手指联系起来,从而逐渐明白世界上的东西有它特定的名称,从听和看两方面着手培养他们从小学习语言。

从听觉和视觉入手来培养婴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它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下面给大家讲讲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一)婴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培养

1.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养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从教孩子正确发音、教孩子学习巩固词汇、教短句、鼓励孩子进行连贯性语句表达四个方面着手。在培养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发音标准,尽可能用普通话来教孩子,这对孩子将来识字有很大益处。对于孩子的发音错误不要取笑和模仿,要注意及时纠正,否则孩子的错误读音一旦定型,纠正起来便比较困难了。另外,父母还应注意不要有意去强化孩子的儿语。因为儿语本身并不符合语法规范,有很大局限性,不容易被人理解。如果一味强化孩子的儿语,势必会影响孩子言语的发展,使孩子语言贫乏,影响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智力发展。

发展婴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但要做到既生动有趣、易被孩子接受,又符合语言规范,的确需要一定的艺术。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希望家长能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1)模仿学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口语老师。家长应该用标准、清晰的语言,合适的速度教孩子说话,让他模仿学习,并有意识地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错误,并注意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可以让孩子模仿电台播音员等普通话标准的人学习口语。

(2)亲切交谈。

父母自由、亲切地与幼儿谈话,是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能力的一种较好形式。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同幼儿交流,要按幼儿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行引导。

(3)情景引导。

父母可根据某些具体情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话题与孩子交谈。比如,最初教孩子说话时,你可以把某些色彩鲜艳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或孩子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呈现在孩子面前让他注视,同时用标准语言说出物体的名称。也可抱着孩子在屋里走动,让他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这是桌子,那是电灯”等,坚持不懈地、耐心地教孩子。在给孩子喂饭时,你也可教孩子说菜的名称,并在饭后问孩子吃了什么,等等,让他对所学的语言词汇进行巩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发掘,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训练孩子口语的材料。

(4)游戏中练习。

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游戏中的问答和自言自语都是孩子练习口语的好机会。这里介绍几种练习口语的游戏方法:

①绕口令。是一种游戏儿歌,它通常是由语音相近而容易说混淆的字、词、句组成的,内容比较简单,通俗易懂。该游戏要求发音准确清楚,不读错字,不念走调,而且还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让孩子说绕口令,不仅有利于孩子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清晰度,锻炼孩子的识记能力。家长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教孩子绕口令。开始时,父母应该先清楚地把绕口令念一遍,对于一些关键词还可以单独教孩子跟读,然后让孩子跟着念,并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加快速度,直到孩子能正确流利地背下来为止。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跟广播、电视中绕口令节目主持人进行练习。

②找词游戏。具体做法是,家长找出一个中心字,让孩子寻找相关的词。游戏的关键是中心字的选择。家长要注意选择孩子比较熟悉的字,而且要求该字有较大的搭配性。如:家长找出“车”字,让幼儿找出与“车”相关的词,如“小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等等。这种游戏能丰富孩子的词汇,培养孩子的联想性思维能力。

③接字游戏。它要以第一个词为基础,按所有的词首尾相连的原则,组一词串。如:第一个词为“天空”,则可接“空气”、“气球”、“球拍”等等。该游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尽量选择一些容易接字的词,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顺利进行,并注意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新词,让孩子在巩固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掌握新的词汇。

(5)通过故事、传说等文艺作品发展口语能力。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并把故事中的新词汇拿出来给孩子讲解,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对于孩子爱听的故事,家长可以多讲几遍。让孩子熟记、复述,并对孩子复述过程中的用词和发音错误给予及时、耐心的纠正,或者父母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孩子接着往下编,并注意引导孩子尽量把故事编得合情合理,以培养孩子语言的逻辑性、用词的准确性、口齿的连贯性。

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生动形象、文字规范、易于记忆的儿歌教孩子背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口齿清楚、语调优美、感情充沛,也可以朗诵诗歌让孩子听、记、模仿。文艺作品能大大丰富幼儿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有利于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孩子经常练习,能变得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6)利用艺术作品发展口语能力。

家长可以利用电影、电视作品、图片、画册等艺术作品来培养训练孩子的口语能力。

家长可让孩子看电影、电视作品,学习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对白,教孩子背台词;看过之后,教孩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另外还要注意,不可忽视传统的教育手段——看图说话。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图片,教孩子根据画面编故事,或者让孩子口述介绍画面的内容,或者让孩子自己编排画面,把几幅有一定联系和相关内容的画颠倒顺序,自编自述故事。

看图说话的最好教材是连环画。连环画本身就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且剧情大多通过画面反映出来,可让孩子边翻阅连环画,边自言自语地编故事情节。如果孩子编得正确、合理,家长应该经常给予表扬,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再满足于只看画面了,他会对图画下面的文字发生兴趣,于是看图说话就可转化为看图识字。

2.幼儿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他就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口语了。4~5岁的孩子常常会拿着小人书要大人民给他听,他还会指着标语牌上的大字问:“这是什么字?”这些行为都是孩子渴望识字的萌芽。这时候,家长要注意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逐步把文字语言工具交给孩子。

书面语言是孩子独立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说,到4~5岁时,孩子就进入了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由于学前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口头语言也比较丰富,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就成为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了。家长还可以在学前教孩子写字,但要注意教孩子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孩子按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否则错误的姿势和习惯一旦形成便难以纠正。

另外,有家长问孩子从什么年龄开始习字最好?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按照“顺应自然,不强迫教育”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然,顺应自然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对孩子习字的问题不闻不问。孩子总喜欢拿着笔写写画画,虽然他们手下的作品是各种各样的并不代表任何意义的符号,但我们也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从中利用一部分作为汉字来写。如孩子画出水波浪似的线条,我们可以教孩子结合图形认识象形字“水”。孩子画出的图形,有时只要稍稍加工,就可以把“汉字的形”显示出来。要告诉孩子他画的图形像个字,孩子一定会很感兴趣,你再教他识字,他自然会很高兴,很用心。像这样把枯燥的文字和有趣的图形结合起来,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强。“不强迫教育”,它要求家长注意不给学龄前儿童过重的书写负担,否则不但会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

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对幼儿进行书面语言能力培养:

(1)让孩子看图识字,发展书面语言能力。

当孩子从看图说话中学到越来越多的口头语言之后,他的注意力势必会转移到一个个方块字上。这时家长就应该注意把孩子的语言培养重点从看图说话转移到看图识字上来。

学前儿童识字大多有这样一个特点:与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或喜闻乐见的事物有关的字词,孩子往往学习、掌握得比较快。如许多孩子认识“米老鼠”、“唐老鸭”、“黑猫警长”等对他们来说本应陌生的字,这是由于孩子从电视上见到它们后,把它们同那些可爱的动物形象结合而牢牢记住的缘故。

针对上述特点,家长可以选择一本孩子喜爱的故事书,最好是有彩色插图并配有简单文字说明的书来教孩子识字。教孩子识字时,成人可以拿着书,一字一句地用标准语言朗读,用手指着所读的文字,让孩子看,并在此基础上,一边指着文字,一边教孩子读,对孩子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这样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能把字认出来为止。

把识字放在讲故事中进行的方法具有识字容易的优点,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采用这种方法识字,文字的迁移能力较差。如,孩子能读出“唐老鸭”三个字,却不能读出“老师”这一词中的“老”字。对此,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弥补这一缺陷。家长可以把一些跟幼儿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常用字单独找出来,重点教孩子学习。在生活中如果碰到孩子认识的字,可让孩子想想这个字在哪儿见过,让孩子逐步学会文字搬家。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识字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字,孩子往往能认读,但并不能写,也不能根据字意灵活运用。当然,对于智力发展较好的孩子,也可教他写字,并在习字的过程中教孩子理解字意。但要注意的是:最好是把字、词放到文中来读,把解释词义放在阅读中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容易接受,又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汉字中一字多义的现象较多,把文、词、字结合起来,有利于孩子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到“活学活用”。

传统的看图识字法往往是一面为图形、一面为汉字或拼音的卡片。用这样的卡片来教孩子识字,往往能让孩子将具体图画形象和文字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果。但卡片识字往往比较单调,家长可以在使用时再改进一下,使之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为孩子所喜爱。例如,家长可以对卡片进行适当组织,把一些识字卡片编成一个个故事,让孩子边听故事边识字。你可以把一些生字卡用一个故事联系起来,在读故事时,增加孩子识字的兴趣。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卡片自己识字。此外,家长还可找出一些卡片让孩子来编故事,这样不仅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记忆能力。

(2)在识字的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

识字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我们最初可以单纯地教孩子识字,但当孩子识字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应鼓励孩子阅读。

幼儿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识字,往往是一种音、形条件反射过程的形成。而要在孩子识字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其书面语言能力,仅仅停留在这一水平是不够的,它需要在听、看、读、写的基础上理解字意才能进行。家长应注意把有关汉字的一些知识,如汉字造字法、构词法等运用于识字教学中,让孩子较容易、较深刻地理解字意,提高孩子的识字水平,为阅读、运用汉字做准备。此外,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生字,家长要尽早地教孩子使用字典,让孩子利用这一工具书在阅读中学习新字生词。

(二)培养婴幼儿语言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婴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很多,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随时随地、形式多样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但在培养和训练过程中,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造成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著名的“印度狼孩”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大功夫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孩子的智力。

2.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我们知道,语言现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第一信号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的信号,其本身并无其他的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语言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作为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大脑听觉语言中枢。而“说”是人在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同时,不断调整自己思维的过程,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便是孩子通过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否则“鹦鹉学舌”似的训练方式不但不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

许多家庭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父母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往往出于自己的兴趣或逗孩子玩的目的教孩子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了,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贻误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

4.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教孩子。成人说话时要自己发音正确,注意词汇丰富、语言精练通达、符合语法规范,重视用标准的语言训练孩子,加快孩子的学话进程。

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孩子,说些孩子妒忌的话或者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凡是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孩子在二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讥笑孩子说话,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议论问题,或是与孩子抢着说话,使他想说话因没有机会而心急,说话结巴,造成口吃。父母还要禁止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说话。发现孩子口吃时,切忌厉声责备,否则孩子受到刺激后着急,又会张不开口,说话结结巴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把话说清楚,或者是换一句话,改变他的语言习惯,诱使他动脑筋去想好了再说。也可加强对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唱歌、讲故事,采取多种方式锻炼孩子说话。

总之,幼儿期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教孩子学习语言,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读、多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三、怎样培养婴幼儿的记忆力

从现代信息论观点看,记忆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写(组织)、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提取(检索)的过程。就具体事例来说,如果幼儿见到小白兔,他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小白兔眼睛是红的,身上有白色的毛,有两只长长的大耳朵这一印象,这就是对信息的编码(组织)过程。在小白兔不存在的情况下,他能说出小白兔的形象特征。再次见到小白兔时,他能辨认出来。这是对信息的检查提取过程。

瑞典丁希教授和兰盖教授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早期学习能使脑细胞变得丰富,有助于细胞内掌管记忆的核糖核酸的增加。他们指出:如果在幼儿时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刺激脑细胞活动的话,记忆分子的核酸就会增加,就能培养出脑细胞质量高,头脑聪明的人来。

记忆的过程,是把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加以保存、积累和巩固的过程。记忆力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记忆能力又有好坏之分。

(一)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

1.记忆的敏捷性

即记忆的速度,它是人们记忆单位数量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人们常说的“过目不忘”,就是记忆敏捷性强的具体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即所识记的东西在大脑中保存的时间和牢固程度。有些人的记忆力具有惊人的持久性。报载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茅以升在80高龄的时候还能背出学生时代记住的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位数字。

3.记忆的精确性

世界上曾有过一些高精确性记忆能力的超人。据说日本的友寄英花了10个月的时间背诵圆周率,精确度达到小数点后2万位数字。

4.记忆的广度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复现数字表达测试记忆的广度。具体实施方法是:从3位数开始,至12位为止,将这十组数字呈阶梯状排列,主试每说一组,就让被试跟着重复一遍,把被试者所能重复的最高数位组作为记忆成绩,来考察记忆的广度。

记忆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标志着婴儿记忆能力的开始。用手指轻轻碰触新生儿的脸颊或嘴唇,婴儿就会做出吸奶动作,这说明在新生儿期,孩子就产生了记忆的萌芽。3~4个月婴儿出现的怕生现象,说明婴儿所具备的记忆能力已经能够让他分辨熟人与陌生人了。因此,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应该从小开始。

(二)婴幼儿记忆的特点

1.婴幼儿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婴幼儿时期,无意识记忆占据优势,有意识记忆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婴幼儿最早、最容易记住的事物,往往是那些和他本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这种识记无预定的目的,不自觉地识记,是无意注意的产物。针对这一特征,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教他学习记住一些事物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由于孩子的有意识记正在逐渐发展,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其有意识记行为进行启发诱导。比如,让孩子开展表演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事先提出角色要求。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提出要求复述的条件等等。像这样多加训练,能促进有意识记的发展。

2.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记忆中,往往只能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机械识记。比如小孩背诵一些他根本不理解的诗句、数字等,都是运用机械识记方法进行的。与机械记忆相对的是理解记忆,它是识记者根据本人对材料的理解,运用有关经验进行识记的方法。采用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但两者不相排斥,而且把这两种记忆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比如一首儿歌,帮助孩子理解之后,他就能很快学会。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时,应教孩子从小学习运用理解记忆的方法。

3.典型特征易于记忆

在很大程度上,幼儿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客观对象的显著特征和外界刺激的强度。比如,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在观看长刺的仙人球时,你告诉他不要去碰,他或许转身就忘记你的告诫。但如果他不小心被仙人球扎痛了手指,你再去叮嘱他,他一定能牢牢记住你的话。事物鲜明的特征往往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比如叫孩子记住拼音字母“O”的写法,可以用红色笔,用鲜艳刺眼的颜色突出“O”字像圆圈圈的特征,帮助孩子记忆。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时,要从小培养孩子抓典型特征,有重点地识记事物的习惯。

4.幼儿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形象进行的识记,如孩子根据直觉形象来记忆、辨认父母的容貌。语词记忆是利用语词进行的间接识记。由于幼儿语言水平较低,在这一时期,形象记忆力明显优越于语词记忆。但是,运用词语对记忆对象进行描述、说明又能大大提高形象记忆的效果。因此,家长和幼师应该注意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加强语词的具体说明,使形象和词义在幼儿识记过程中密切结合,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记忆的发展。如让小儿看图识字,看图听故事等等。

针对孩子的这一记忆特点,还可通过发展孩子的联想来提高记忆能力。联想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与之有关的广泛地联系。幼儿如果联想丰富,就能充分把握事物典型特征,从而提高记忆水平。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建立与之相关的联想越多,知识经验就会越丰富,所记忆的东西也会越多。比如,教孩子识“圆”字,可先让孩子观察圆球、圆盘,并引导他去广泛地联想与圆有关的物体,如月饼、套环、健身圈等,帮助孩子建立联想来进行识字。如在让孩子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时,可叫孩子去想像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汗珠纷纷滴落在土地上的情景,以帮助孩子识记。培养幼儿的联想习惯时,可以收集一些直观生动的材料,将它们分类整理、存放,供幼儿摆弄、体验,以留下丰富、深刻的记忆。这一点前文已有叙述。

5.幼儿记忆特点

幼儿记忆总的特点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比如你教幼儿念儿歌,教他念了几遍,他就能复述了,但过了一会你再问他时,他就可能忘得无影无踪。高识记率、高遗忘率是幼儿记忆的一大特点。

遗忘是人们对已经识记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再认或重现的心理现象。它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记忆是大脑皮层暂时建立的神经联系,如果不能得以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联系就会随之消失。加上婴儿的大脑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孩子对所识记的东西很容易遗忘。另外,外界的强刺激、人本身的紧张情绪、疲劳都会产生遗忘。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能力时,不要指责孩子“健忘”,不要强迫孩子识记或是在孩子已疲劳的情况下还要求他们去识记。要求孩子记住某些东西时,要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提出具体要求,利用孩子对新事物能集中注意的特点,发展良好的记忆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学习后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使已学到的知识得到强化,从而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减少遗忘。

(三)培养婴幼儿记忆力的方法

人的记忆潜能是巨大的,其潜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记忆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因此,培养孩子应该教孩子掌握一些记忆方法。

1.联想记忆法

这是一种利用联想来促进记忆力的方法。它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展开相关的联想进行有效的记忆。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联想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联想记忆。

2.直观形象记忆法

实验研究证明,直观形象记忆法是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要求我们根据幼儿直观形象记忆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孩子记忆。

例如,教孩子记忆地球是圆的,自西向东运转,地球上有海洋和陆地等基本地理知识,可以拿地球仪作教具,并通过操作指点,教孩子学习这些知识,通过直观形象来识记。

另外,还可以把直观形象记忆法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据说维纳小时候就有一大堆玩具,如小电话机、万花筒、幻灯机、小型电动马达。小维纳经常摆弄这些玩具,在玩的过程中,使他直接获得了许多浅显的科学知识,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激发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使他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巨匠。

3.重复记忆法

这是一种适合幼儿的记忆方法,它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让小孩来进行巩固识记。重复识记虽然是一种单调的活动,但小孩子并不会对此产生厌倦情绪,因为小孩子本来就喜欢重复。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会翻来覆去地问上好几遍。同一个故事,他可百听不厌,反复感知事物,能让孩子“温故而知新”。比如,在重复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可以逐步深入地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甚至讲了一段后停下来,让孩子根据以前的印象接着讲。

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

在记忆过程中,让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能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

有人曾做过有关试验:让三组记忆水平相当的被试者分别用三种方法识记10张画的内容。第一组,只告诉他们画中的有关内容;第二组,让被试者看这10张画;第三组,让被试者看这10张画,并给他们介绍画中的有关内容。过了一段时间后,测试被试者记忆效果。结果发现:第一组只记住了60%;第二组记住了70%;第三组记住了80%。

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来识记。例如,教孩子识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边看边读边写,加强识记效果。

5.歌诀记忆法

一般来说,有节奏、押韵的材料比较容易记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儿歌或诗歌让幼儿背诵,开拓孩子的知识面,从小培养孩子对歌诀识记的兴趣。为了让孩子记得快而又有兴趣,可以将一些事物编成儿歌唱读,使印象记忆和形象记忆结合起来。例如:像粉笔会画画;像鸭子水上划;像耳朵会听话等。孩子大点之后,可以把某些知识用歌诀的形式传授给孩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把某些难记的知识编成便于识记的歌诀进行记忆。

6.归类记忆法

随着孩子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丰富,我们可以教孩子把知识归纳分类后进行识记。

有人曾用归类法教孩子识字,效果相当不错。孩子识字时,我们可以教孩子学习利用汉字的造字特点来进行归类识记。如教孩子学习“人、上、下、口”字,可告诉孩子这类字属于象形字,可以根据字的象形性循序进行识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孩子学习将汉字归类,进行归类记忆。

关于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家长要注意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指导孩子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恰当的记忆方法,加强记忆力的锻炼。让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水平。

四、怎样培养婴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婴幼儿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现出来了。早在新生儿时期,孩子就会对光亮的、颜色鲜艳的物体好奇地注视。5~6个月时,他一听到声音就会好奇地去寻找声源。孩子会跑会说之后,他会耐不住房间的寂寞,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跑到户外去玩耍,去“探险猎奇”。“天空会下雨”、“太阳每天出来了又落下去”、“小鸭游泳而小鸡不会游泳”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孩子觉得稀奇、觉得有趣。他会因好奇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在下雨天他会问“阿姨为什么要打伞啦?”“为什么爷爷长胡子而妈妈不长胡子?”“为什么花母鸡下蛋而大公鸡不下蛋”等等,五花八门,叫人难以回答。

孩子更大一些,强烈的好奇心还会促使他动手实验,甚至充当小破坏分子。他常会把玩腻了的玩具到处扔,翻箱倒柜地在家中寻找新鲜的玩意儿。看见电视荧屏上会说话、会唱歌的蓝精灵,他会围着电视机左看右看,用手拍打电视机,嚷着要那些小动物出来陪他玩。看见妈妈把种子撒在地下能发芽,他也会把西瓜籽种在地里,每天挖出来看看有没有发芽,看见理发师给顾客理发,他回家后也会拿起剪刀给绒毛狗、洋娃娃剪头。这些行为都是因孩子的好奇心而引起的。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培养和引导。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有效激发孩子的新奇感

幼儿好奇心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东西都会表现好奇。好奇是人们对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事物的探究反应。只有新奇而有趣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好奇心,对小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而富于变化的环境,激发孩子的新奇感,使他产生好奇心。为了发展孩子的探索心理,可在婴儿的房间里或小房周围挂一些颜色鲜艳的,或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4个月左右,孩子能抓握东西时,可让他玩能发出声音的摇铃、颜色鲜艳的小玩具。对于能独立活动的孩子,家长要尽可能少地限制孩子的活动,多让孩子去接触周围的事物,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时常会对他周围的事物发生兴趣,好奇地模仿、探索。有时小孩看到电视节目中的英雄好汉使枪弄棍,打得好不过瘾,他也会好奇地找来“武器”,拉来一伙小朋友,模仿电视的镜头“开战”。由于小孩子不知下手轻重,时常有可能发生误伤或意外事故。所以家长要注意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入恰当的轨道。

家长可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或田间地头。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出去散散步,逛逛公园、动物园,甚至出远门旅行。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往往能找到他觉得新奇的东西,他会好奇地去瞧瞧,用鼻子嗅一嗅,用手摸摸等等。他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努力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比如,看到空中的飞鸟,他会止步仰望。看到近旁的花草树木,他会俯下身来看个究竟。他还会好奇地跑过去,坐在塘边看水中的倒影,看追逐游戏的鱼儿。他还会将一颗小石子投向水中,看见水花溅起,鱼群逃散,开心地咯咯直笑。家长还可让孩子观察夏日晴朗的天空,让他对闪烁的繁星、盈亏交替的月亮、浩瀚的银河产生兴趣。也可让孩子注意他觉得奇妙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云雾露霜、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还可让孩子参与一些庭院种植及饲养活动。另外,家长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向孩子提问,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并耐心地、通俗地解答有关问题,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大自然容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学习知识、技能的方向,把孩子的好奇心变成强烈的求知欲。对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家长可给他买一些少儿读物,用书籍来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小实验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向孩子传授一些简单的基础科学知识。此外,家中大量的藏书也能使孩子产生好奇心,引发孩子的求知欲。英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罗素就是从他祖父的房里开始他的学术生涯的。罗素的祖父曾数次出任英国首相,家有万卷藏书。罗素在4岁时双亲去世,便随祖父生活,祖父的书房是他的乐园,他常在书房里浏览各类图书,学习各种知识,他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是从对家中大量藏书的好奇心开始的。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包括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两个方面。

1.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理,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简单,他常常会提一些幼稚的、甚至让人捧腹大笑的问题。对于一个你觉得简单的、已回答了的问题,他会刨根问底,问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让人难以招架。孩子好问是好事,但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得到满意的回答却是件难事。这就要求我们讲究对待孩子提问的艺术。

(1)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不要讽刺、嘲笑。

一个孩子好问,说明他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我们要对他进行赞扬和鼓励,并及时、正确、通俗地给予回答。家长如果忽视孩子的提问,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嫌孩子烦,就会导致孩子不敢或不愿再提问,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好奇与热情。高尔基曾经说过:“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提问应该回答。对于一些孩子当时确实不理解的问题,不能给孩子以“等你长大了,读的书多了就会明白”这样的回答,应鼓励孩子进一步学习知识,自己寻求答案。

(2)回答孩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对于定向性的问题(如那是什么?这叫什么?)可以直接回答孩子,但对于有逻辑关系的以及其他较复杂的问题,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去思考,让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答案。有这样一件事例,一个小孩看着空中的满月问:“爸爸,月亮会永远永远这么圆、这么亮吗?”这位爸爸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过几天再来看,你就会发现这个秘密,知道答案了。”几天之后,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爸爸带着孩子出来看月亮。小孩看见了弯弯的月亮又说:“爸爸,弯月亮不好,还是圆月亮好,你说月亮还会变圆吗?”这位爸爸仍未直接回答,而是答应过一段时间再带他出来看。后来小孩又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高兴地嚷道:“真有趣,月亮会从圆的变成弯的,又从弯的变成圆的。”这位父亲的回答方式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它既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又让小孩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明白了“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

(3)家长不要“不懂装懂”。

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知道答案,家长不要“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去哄骗小孩。应该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查了书或问了别人再告诉你。”事后,家长要言而有信,尽快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

2.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

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除了表现为好问之外,还表现为好动。由于孩子的好奇心理而年幼无知,其好动倾向往往会导致一些破坏性行为的发生。对此,家长要正确处理,不可打骂指责和惩罚孩子,而应该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例如,孩子拆坏玩具后,家长不应该打骂,或是威胁说再不给他买玩具了,而应该简单地向孩子讲述玩具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方法,然后与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并向孩子介绍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孩子学会使用玩具、爱惜玩具。

(四)防范好奇心带来的危险

由于孩子好奇好动而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够,对于有些事情,他往往不管是否安全可行,都会去试探,而孩子的这种试探活动有时可能会给他带来危险。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到既保护、发展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保证孩子的安全。为此,特向家长做出如下建议:

刀剪等利器和热水瓶易破碎的器皿、药品及其他危险品应放在孩子找不到或够不着的安全地方。

把电源插座或接线板安置在孩子看不见或够不着的地方,暂时不用的插座最好用胶带或其他物件遮盖好,防止小孩用手去拔而发生触电事故。

不要让孩子爬到窗台、阳台栏杆或其他较高的建筑物上玩耍,以防摔伤。

要禁止小孩接触冰箱、电扇、洗衣机及其他家用电器;

不要让孩子跑到厨房去玩,以免孩子去动热锅、热水瓶、煤气灶和炉子等。

不要让孩子随便把东西放在嘴里,以防中毒。不要让孩子将一些物品,如纽扣、珠子、硬币、坚果等吞下或塞入耳鼻、呛入气管。

不要让小孩子独自到马路上、池塘边、田间地头、建筑工地等地方玩。

为了预防万一,孩子的生活用品、玩具或其他家庭设备应避免尖利形状,家中的铁片、碎玻璃之类的废弃物要及时清扫。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年幼的孩子从事可能发生危险的活动,家长要想办法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开,此时不必讲什么道理,也不要厉声责骂。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用简明的语言跟他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让孩子自己建立安全意识,适当控制自己的行动。若孩子仍一意孤行,家长可用严厉的话警告或教育他,家长一旦发现危险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范和教育工作。

安全问题很重要,但是,家长也不必担心孩子会出事而过分限制孩子的手脚,不准孩子动这个、摸那个,甚至不让孩子出去玩。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为孩子规定一些行为界限,教育孩子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但也不赞成过分干涉孩子,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好奇心。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注意安全防范与教育的同时,对孩子适当放手,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孩子去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五、如何激发与培养婴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观察更加敏锐,想像力更加丰富,能使记忆得到加强,使思维更加活跃,能促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从而大大提高智能活动的效能。稳定持久的兴趣能发展成爱好,从而引起热烈的追求行动,推动一个人投身于某项事业,并极大地推进他的成功。

日本的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兴趣,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在孩子的许多兴趣刚刚萌芽时便将它无情地扼杀了。一般来说,幼儿只要智力正常,极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家长要利用这一特点,从小开始积极地引发、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开始引起幼儿兴趣的往往是与他的生存有关的,能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快感的事物。如可口的食物、适度的光亮、宜人的温度、对皮肤轻柔的抚摩等,这些能直接使人愉悦的外界刺激,都能引起婴儿的兴趣。

随后,孩子就会对一些与愉悦刺激有关的事物或经验以及能引起他联想的事物产生兴趣。如幼儿喜欢玩玩具,当他知道有些玩具是可能用手工制作的,他便会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

孩子对具体事物或经验的兴趣,可能会随孩子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增强而发展成对某类事物或经验的兴趣。比如,孩子开始可能只对听故事有兴趣,后来逐步发展到对故事书产生兴趣,进而将兴趣扩展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乃至文学创作的兴趣方面。

事实研究表明,孩子童年时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孩子对某事物的浓厚兴趣,往往会成为他在该方面取得成功的先导。达尔文就是在他从小对动物产生兴趣的引导下致力于生物学的研究,进而发现“进化论”的。家长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为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在广泛的探索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家长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带孩子外出游玩参观,带孩子观看各种竞技表演和比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让孩子广泛接触社会,全面了解生活,为孩子接触各种事物提供机会,以此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二)发展孩子已有的兴趣

家长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孩子已有的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家长可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学习,提问让孩子思考,给孩子提供有关的知识信息,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等。例如,家长发现孩子对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发生表现出兴趣,就可以给孩子讲有关的神话传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孩子理解,让孩子闻其未闻、见其未见,激发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注意其他自然现象,教他新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其兴趣扩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

(三)培养孩子的基本兴趣

对学前儿童来说,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1.从小培养阅读兴趣

书籍促进人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古人曾云:“开卷有益。”事实正是这样,读书愈多,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所以,凡有条件的家庭,家长都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读书气氛的家庭环境。家长可在劳动之余、闲暇之时看书阅读,让孩子从小受到熏陶,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而对书籍产生兴趣。

给孩子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如图画书、童话故事书、儿歌、《小朋友》杂志等,内容可丰富一些,范围可广一些。路标、店名、广告标语、简单的玩具说明书都可作为孩子的阅读材料。

让读书声声声入耳。从孩子稍能听懂母亲说话时,家长就要开始给孩子读故事书、念儿歌,接着就让孩子试着跟读,经过多次练习,孩子就能背出故事,并能将背出的故事与图书上的文字对应起来。慢慢地,孩子发现自己能读书了,他就会对读书产生兴趣。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就能自己阅读那些有趣的图画书。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内容而拿着书向家长请教。家长要耐心解答孩子的提问,对他不懂就问的行为加以表扬,切不可用不耐烦的态度去应付孩子或是拒绝孩子的要求,以防打消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2.培养孩子爱科学

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看到一些事物,他常会天真地问:“小鸡娃有妈妈和爸爸吗?”、“月亮有家吗”、“为什么大树冬天要落叶子”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对这些事物产生了兴趣,家长如果认真给予回答,孩子的兴趣就能得到保护。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及时、耐心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及能力,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慢慢地诱导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

为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材料,如木块、条形磁铁、小瓶、小石头、各种纸等,让孩子经常摆弄,逐渐认识它们。例如:小孩子在太阳下玩一块小平面镜,偶尔发现在阳光下将镜面对着背光的墙壁,墙上会出现一块光斑,他会兴奋不已,不停地晃动小镜子,去领略其中的奥秘。一块小磁铁能吸住小刀、小铁钉,要费好大的劲才能把它们分开,这些现象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他会拿着磁铁去靠近各种物体,如洋娃娃、小汽车等等,看看磁铁能否将它们吸住。家长若有时间,还可以同孩子一起做些小实验,诱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孩子将乒乓球表面弄凹下去了,你可教孩子把凹下去的一面放在开水里烫,让它重新鼓起。孩子会觉得有趣,此时,你可抓住时机告诉孩子有关的科学知识,让他根据具体实例明白物体受热膨胀的道理。你可准备两块硬糖,将其中的一块弄碎后与另一块同时放入热水中,让孩子仔细观察,看看哪种糖先溶化。通过这个实验,使孩子明白碎糖因比整块的糖和水接触得多而溶化快的道理。像这样,做小实验让孩子发现一些科学奥秘,懂得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四)留意并培养孩子的特殊兴趣与爱好

除了培养孩子的基本兴趣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特殊兴趣,如音乐、绘画、体育、棋类等。儿童的特殊才能往往存在于孩子的特殊兴趣之中,特殊兴趣很有可能是孩子某种天赋的表现。家长要注意留心观察孩子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特殊兴趣爱好,并加以爱护和培养,使之不断发展成熟。尽管在事实上,很多孩子的特殊兴趣会随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或减弱,只有极少数人在后天努力下能够出类拔萃,甚至成为一代名家。但发展孩子的特殊兴趣能培养孩子和谐自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孩子的潜在能力,为童年生活增添乐趣,为孩子日后的生活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娱乐方式。所以,家长还是应该用心培养孩子的特殊爱好和兴趣。

另外,兴趣和好奇心有密切的关系,兴趣能促进好奇心的发展,好奇心能促使兴趣的产生。因此,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好奇心的培养与引导。

六、如何训练婴幼儿的观察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要特别注意激发观察兴趣。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散步,听到林中的鸟鸣,可以对小孩说:“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是什么东西在叫啊?”并提议:“去看看。”像这样去唤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若孩子对事物表现出了一定的观察兴趣,家长要及时满足孩子的观察愿望。比如,与孩子一起仔细地观察,津津乐道地谈论有关话题,及时耐心地解答孩子的提问等。

孩子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用心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否则,他就会“视若不见”、“听而不闻”。因此,家长应注意选择一些新奇的、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来激发、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一)观察能力的特点

良好的观察能力要求观察者具有敏锐、目的性强、精确度高、能做出系统口头说明的特点。这就需要家长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对孩子加强指导和教育工作,让孩子学会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

由于孩子观察事物常常是无目的地东瞧西看,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有目的地去观察。在进行观察前,家长要给孩子提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告诉孩子应该观察什么。但要注意观察要求的提出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家长应注意教会孩子从上到下、由外到内、从中间到四周、从局部到整体、从概貌到细节,有顺序地、系统地去观察事物,并要求孩子把观察到的简单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让孩子观察一条鲤鱼,可指导孩子先从整体看,鲤鱼的身子是扁的,两头小、中间大;从头到尾看,头上有两只眼睛,尾巴上有鳍。还可要求4~5岁的幼儿把他的所见所闻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若是5~7岁的小孩子,应对他的观察要求更高一些,比如让他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怎样吃食物的,怎样游泳的。

在培养孩子观察力的过程中,可指导孩子学习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观察力。例如,让孩子观察苹果,可先让孩子把苹果放在手上摸一摸,用鼻子去嗅嗅苹果的香味,然后再把苹果剖开,让孩子看看果内的颜色,再闻闻是什么气味,尝尝果内的味道。

为了训练孩子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还要教孩子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比如,把两种形状相仿、颜色相仿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孩子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在自然中寻找观察素材

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五彩缤纷的田园生活,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观察天地。家长应该让孩子走出家庭这有限的空间到户外活动,给孩子提供接触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机会。

清晨起床,家长可带孩子看日出。下班回家可以与孩子一同观赏日落的景观。节假日等闲暇的时间可以带孩子去公园赏花观景,到户外散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广泛地接触外面的世界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如果有机会,还可以采回一些农作物标本让孩子观察,让孩子在家中搞一个小小的“生物区”,在大人的精心指导下一起照料小动物或花草树木,让孩子从新奇到产生兴趣,然后进入观察。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还能培养孩子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系统性,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七、怎样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未曾见过和未曾听说过的新鲜事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孩子,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专注力(也称注意力)。

(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转动的音乐鸟笼、会跳的小青蛙、会摇头的小木偶、自动下蛋的母鸡等玩具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特别是0~3岁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理想、最有效的。另外,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小孩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专注力。

(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的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三)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活动方法很多,比如传统游戏让孩子“找回不见的玩具”便是一种简单易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并教孩子清点玩具的数量,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记住玩具的种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某样或几种玩具。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想、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而实用。家长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类似的游戏方法。

游戏是婴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家长应该有选择性地与孩子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四)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

比如:一个平时写字总是拖拖拉拉、漫不经心的孩子,如果你许诺他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任务之后就送一件他一直想得到的礼物,他一定会放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写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孩子:“妈妈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没有”,或是叫孩子画张画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婴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实生活是一个处处充满诱惑,时时会有外来干扰的世界,要维持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专注力是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和自制力的结合。

要培养超常的专注力,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这就要求家长有计划地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合理的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把每一件事做完,不半途而废,培养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八、怎样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能力

观察事物要通过感觉器官来进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要从训练孩子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功能、培养其感知能力开始。

(一)视觉功能的训练

视觉功能训练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视觉集中能力,对物体的追视能力,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的辨别能力,对声音距离准确估量的能力和眼手协调能力。首先训练孩子的视觉集中的能力和对物体的追视能力。这种能力要从新生儿期就开始训练。可在距新生儿眼睛约60厘米的地方悬挂一些色彩明艳的物体,并注意定时调整方位,训练孩子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物体上的能力。训练追视能力可用颜色鲜艳、有声音、能运动的物体吸引孩子的注意,训练他用目光追视物体并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也可跟孩子玩藏“猫”的游戏,即大人用衣物或毛巾遮住脸,或是躲在他人身后,让孩子追视寻找。

其次,训练区分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平时让孩子多接触各种颜色,如有意识地让孩子看各种颜色的图画、报纸及其他有颜色的物体。在孩子接触各种色彩的过程中,成人用语言讲述各种色彩的名称,以语词强化孩子对色彩的分辨能力。给孩子某一玩具或教他认识某一事物时,强调让他记住不同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的特点,然后与别的事物加以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等等。这样孩子养成了习惯,积累了经验,辨别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再次,训练孩子准确地估量空间距离。幼儿判断物体距离远近的水平很低。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孩子发现一件距他很远、用手根本够不着的东西时,仍然伸手抓的现象。这是由于孩子不能准确估量物体空间距离的缘故。对此,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提供各种玩具或物体,让他能够触摸各种不同距离上的玩具,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物体之间的距离并且逐步准确化。

(二)听觉功能的培养和训练

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方位听觉及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和对语言的分辨能力。

1.方位听觉的训练

日常生活中,成人可在不同的方位,离孩子远近不同的距离呼唤孩子的名字,跟他说话,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找寻声源。也可用有声音的玩具去逗引孩子,如把音乐玩具藏在孩子不易见到的地方,让孩子顺着声音传播的方向去寻找。

2.对声音分辨能力的培养

用录音机把各种声音,如汽笛声、车铃声、雷雨声、鸡鸣犬叫声等收录下来放给孩子听,并在录音或播放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加以说明,让孩子学习辨别各种声音。还可让孩子通过模仿进行辨音强化训练,从而逐步训练孩子对声音的分辨能力。此外,还要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去接触、识别各种声音。

3.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分辨能力

家长可经常让孩子听一些配乐童话故事、儿歌朗诵、戏剧人物对话磁带,让孩子潜移默化,提高语言的分辨能力。也可通过富于变化、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调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背儿歌,并指导孩子模仿复述,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和蔼亲切、或欢乐愉悦、或抑郁悲伤、或严肃的语言跟孩子讲话,让孩子体验领会各种语言的感情色彩,提高孩子的语言分辨能力。

(三)触觉功能的训练

初到人间的新生儿其触觉比较灵敏,尤其是嘴唇、手掌、脚掌、眼睑等敏感部位,你轻轻地碰一碰,他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地给孩子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玩具,比如,黏手的橡皮泥、毛茸茸的玩具狗、光滑的金属汽车等,供小孩子触摸摆弄,让孩子接触冷暖、轻重、软硬等性质不同的物体,增加孩子对各种物体的感觉,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孩子的触觉功能。

(四)发展嗅觉和味觉功能

新生儿期,小儿能对各种气味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让孩子嗅刺激难闻的气味,他会做打喷嚏、皱眉、摆头等动作。孩子吮吸到甜味时,会做出舔嘴的动作,脸上呈现出愉快的表情。若闻到咸味、酸味,他会表现出皱眉、闭眼、不安的神情,甚至出现恶心或呕吐的反应。所以,发展孩子的嗅觉和味觉应该从小开始。

孩子小的时候,可让他被动地嗅各种不同的气味,吃不同味道的食物,刺激小儿的嗅觉和味觉器官。婴儿长大之后,家长可有目的地鼓励孩子去嗅不同的气味,品尝不同的味道,并在训练的过程中用一定的语言进行强化,比如问孩子“酸不酸”等,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来发展嗅觉和味觉功能。

九、如何培养婴幼儿的相像力?

想像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它可以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两种。比如,看到空中各种形状的云朵,便自然想像它像某种动物或其他物品。像这种没有预定目的、而不自觉产生的想像就是无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有一定目的、自觉产生的想像。如为画一幅画而在头脑中构思的作品的形象。

人的想像,根据其内容的新颖程度、创造程度和独立程度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再创造和再想像。根据别人对自己未曾直接感知的某一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想像构造这一事物具体形象的过程属于再造想像。例如,一个从未见过沙漠的人,通过书中的描述而想像出大沙漠的形象。创造想像是主体根据某一目的和需要,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力是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掌握和运用知识,创造新事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有关培养幼儿想像力方面的知识。

孩子的想像发生在一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想像日趋活跃。孩子进入幼儿期,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想像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想像力也会越来越强。见到一个圆圈图形,小孩子就会想像出纽扣、盘子、硬币、衣服上的小洞等具体事物来。尽管孩子的想像很活跃,但3岁前孩子的想像是无预定目的的,他们只能在具体行动中展开简单的想像,其内容也只是实际生活的简单再现,基本上还未跳出无意想像的圈子。

(一)幼儿想像力的特点

1.无意想像占主导地位

幼儿时期,孩子的无意想像占主要地位,有意想像还处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幼儿的想像没有预定的目的,是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不自觉地想像出某种事物形象。想像的主题会随刺激物的改变而变化。一个3~4岁的小孩拿着笔在纸上随意涂抹,当他偶然画出一条椭圆曲线时,他会欢跳叫起来:“鸡蛋,我画了一只鸡蛋。”过了一会儿,他画成了其他的线条,他又会想像出别的事物。

2.幼儿的想像主要是再造想像

小孩子见过医生给病人打针,当他回家见到布娃娃时,他会产生当医生的愿望,拿起冰棒棍给布娃娃“打针”,还想像性地做出一些动作哄“娃娃”,叫他别哭泣等等。孩子的想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想像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生活中一些活动和经验的重现。但随着孩子经验的丰富、知识的增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孩子的想像会逐渐带有创造性色彩。在成人的启发下,5~6岁的孩子能进行创造想像。他们能在复述故事时虚构一些简单的、故事原本所没有的情节;在游戏中还会拿着玩具电话煞有介事地同妈妈说话。

由于幼儿对空间距离的估量水平较低,经验不足,孩子的想像往往有很大的夸张性。比如孩子知道大白兔有两只长耳朵,在画画时,他往往会把大白兔的耳朵画得比身子还大。

3.常将想像当成事实

幼儿的情绪会影响他的想像,常常使得他们把想像当成事实。比如,妈妈答应在下月领工资后给孩子买一只他渴望已久的玩具手枪,他听了之后特别高兴,就跟别的小朋友说:“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大好大一只冲锋枪,还有小子弹呢。”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孩子受情绪影响,或是欲望太强烈而混淆真假,把希望发生的事情想像成已经发生的事情了。这时,父母不应责备孩子撒谎,而要尽快满足孩子的愿望或及时转移他对这一事物的兴趣。

总之,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想像创造成分少,而记忆的成分较多,想像缺乏有意性。但是,孩子身上有较大的想像潜力,如果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培养和训练,其想像力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

(二)培养婴幼儿想像力的方法

1.观察中引导孩子想像

自然界中,满天飘舞的雪花,纷纷洒落的雨水,大风吹散的花瓣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能引起孩子无穷的遐想和观察兴趣。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去想像,发掘孩子的想像潜力。家长可拿孩子熟悉的各种事物作比喻,让孩子在脑中对这些事物产生各种想像,并进一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像用语言表达出来,或用图画描绘出来。例如,带孩子赏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月亮里有美丽的嫦娥姑娘,洁白可爱的小兔,并叫孩子去想像嫦娥长的是什么模样。可试探性地问小孩子:“月亮圆圆的像不像盘子?”“弯弯的月亮像不像镰刀啊?”等等,引发、指导孩子想像。

2.开展美术活动激发孩子想像力

开展美术活动是发展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应该为孩子准备一些画笔、彩色橡皮泥、小积木、纸等,让孩子去画、去涂抹、去捏造、去拼搭、去折叠,凭想像去创造不同形象的物品。家长在活动的过程中,要适时地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提供一些思路和技能指导,帮助孩子充分表现自己的想像。

美术活动形式多样,家长不要让孩子拘泥于模仿绘画或拼插图形等单一的活动,限制孩子的手脚,应该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想像去开展活动。下面介绍几种美术活动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作意愿画。

即让孩子随意涂画,想什么,画什么。家长应该注意,孩子随想随画自己的绘画内容,千万不要让孩子按成人或家人代拟的主题和内容去进行,而应该对孩子启发、诱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像力。

(2)添画法。

家长可以画一些直线、曲线或图案的雏形,叫孩子有目的在图形上添加一些笔画,看看都能画出些什么东西来,并在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展开丰富的想像,引导孩子进行别出心裁的构思。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出一些未完成的作品,让孩子通过想像来添补其余的部分。如:画一幅一个人穿着雨鞋,打着雨伞的画,让孩子想像并画出所缺的内容。

(3)给条件的作画和建造。

这是一种培养孩子有意想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给孩子提出一定的想像主题和条件,让孩子围绕主题,按照要求进行有意想像。并把自己的想像通过绘画、建造或拼搭等相应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

①拼贴图形。给孩子提供一些纸片、布头、毛线、树叶、塑料片等零碎的小东西及供剪贴用的小剪刀,透明胶带、胶水等,让孩子凭自己的想像构思设计、粘贴成一些图画和模型。

②雪塑和泥塑活动。这是一种发展孩子创造想像的方法。家长给孩子一些橡皮泥或用水土合成的黄泥,教孩子学会搓、揉、捏、卷等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教孩子塑各种模型和物体。雪塑和泥塑的过程是孩子进行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的过程,家长、成人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技术指导。

3.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孩子开展丰富的想像

将容易用动作表现出来的音乐,有意识地放给孩子听,帮助孩子根据曲意展开想像,并要求孩子根据乐曲通过想像设计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在孩子有一定乐感和欣赏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孩子听音乐做动作。

另外,可选一些孩子会唱的歌曲,教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并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想像自编相应的动作。

4.在游戏活动中发掘孩子想像力

孩子的整个游戏王国是靠想像支撑的。在游戏时,孩子在头脑中不断地进行着有关方面的想像活动,其想像异常活跃。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引起孩子想像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各种不同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和玩具,让孩子通过想像去开展相应的游戏。当然,也并不一定要给孩子买贵重、高档的玩具,只要满足孩子自由发挥想像力的需要就可以了。比如,一套自制的几何图形结构的玩具,就可让孩子自由想像,拼凑成自己喜爱的各种玩具。家长还可让孩子通过想像,利用家中的废弃物自做玩具,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想像力。

大凡孩子都喜欢游戏,家长应该启发孩子在游戏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去想像,当好游戏导演,更有效地通过游戏活动去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5.指导孩子进行“情景描述”

家长可经常向孩子提一些需要经过想像才能回答的问题,例如:“今天这么大的雨,爸爸没带雨伞,你想想看爸爸会怎么回来?”“明天是国庆节,你想想看街上会是什么样子?”也可给孩子提供基本思路,启发、诱导孩子,让孩子的想像更丰富些,如“昨晚刮了一场大风,想想看公园的花会怎样?树会怎样?地面上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孩子通过想像来进行情景描述,回答有关问题。

6.通过讲故事激发孩子想像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精彩、有趣的神话和童话故事。因此,家长可在孩子听故事的时候,不时地提醒和引导孩子展开再造想像,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停下来,让孩子展开创造想像去设计后面的情节,然后让他用语言进行表述。

另外,也可给孩子一些材料,如人物、故事背景、地点等,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通过想像自编故事,或者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根据这一主题想像,编出故事。

7.通过生活事件培养想像力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生活经验会日趋丰富。家长可以假定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让孩子想像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小皮球滚到沙发底下去了怎么办?”孩子可能会说:“蹲下去捡。”家长可进一步问:“捡不到怎么办呢?”像这样的一步步引导孩子去展开丰富的想像。

8.看图讲故事

找一些生动、形象、适合孩子的、能启发孩子展开想像的图书或连环画让孩子看。指导、鼓励孩子在看过之后,通过想像,构造、讲述一个故事。

十、怎样培养婴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超群是智力超常的表现,但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只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进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思维活动常常是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尚处初级阶段,理解认识事物往往需要以语言和动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我们要注意用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可以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言教小孩讲接触过的人和事物的名称。如:告诉小孩子“这是灯”,“这是小猫”,并找人或物让孩子复习、巩固。若再次问小孩子“灯在哪里”,小孩子不懂时,成人可用手指给他看,帮助他理解回答。孩子长大一些后,可以叫他“做动作”,让他理解一些动词的含义。如,在讲解“走”、“跳”、“躺下”等动词时,可做相应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也可训练孩子借助于动作来表示对别人说话的理解,如点头表示“同意”,摆头表示“不要”,招手表示“再见”等。

另外,还可以训练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通过成人的语言、声调、表情和手势,让孩子理解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可行的要加以鼓励,不可行的要用严肃的表情进行禁止,将他的手拉开或将小孩带走,使他们懂得是非和行为的限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学习理解孩子自创的语言。

2.培养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比较大小、粗细、长短、高低、深浅、多少、冷热等能力,让孩子通过比较事物的异同,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

(1)比较大小。

找一些可比较大小的实物,如玩具、建筑物、生活用品等,引导孩子进行比较。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指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比较大。

(2)比较粗细。

给孩子提供一些可比较粗细的实物或在纸片上画出粗细不同的物品,让孩子从中比较、辨别粗细。

此外,家长还可采用类似的方法给孩子提供一些长短不一、高低不等、深浅不均、多少不同、冷热有别的实物材料让孩子去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归纳、概括能力

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实物或图片,训练孩子按照事物的性质、特征、用途等角度进行分类、归类。

(1)实物训练法。

可以将玩具、食品和生活用品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把玩的、吃的、用的东西分开,并找出一些具有相同之处的物品,如颜色相同的物品、形状相似的物品、用途相同的物品,让孩子观察、思考,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叫孩子按某一标准,把各种不同的、符合某一要求的事物归类,比如让孩子把家中绿色的物体指出来等等。还可以教孩子根据需要整理自己的玩具、衣物等用品。

(2)图片训练法。

给孩子买一些彩色图画的卡片,或从废旧杂志、画刊上剪下一些食品、动物、生活用品的图案,将它们贴在硬纸上制成卡片,引导孩子做些游戏。例如,家长找出几张卡片,将它们放在一起,使其中的一张与其他几张呈两种不同的类别,让孩子把这张卡片挑出来。或是向孩子出示一张卡片,让孩子在若干张卡片中挑出来。或是向孩子出示一张卡片,让孩子在若干张卡片中找出与它同类的来。也可以先告诉孩子某一类事物的概念,然后让孩子把属于这一概念的事物归类。另外,还可给孩子若干卡片,要求孩子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把几种不同的事物归成一类,并让孩子说出这样做的理由等等。

4.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推理能力

家长说出某些事物或人物的基本特征,让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或者说出一些谜面帮助孩子分析,猜出谜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让孩子观察相反的事物。如让孩子观察两个人,一个讲礼貌,一个不讲礼貌,让孩子判断谁是谁非。或者是家长自行构思设计后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思考判断。

家长还可在生活中有意造成一些明显的错误,如把纽扣扣错,筷子倒拿,衣服穿反等等,让孩子仔细观察去发现问题,并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话说出错误之所在,让孩子学会纠正错误,启发性地教孩子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或者是故意说错一句话,如“小狗飞起来真好看。”“这是我明天买回来的布娃娃。”或者故意画一幅有错误的画,如老山羊和大灰狼在一个笼子里关着,烈日下的小姑娘穿着雨衣雨鞋等,让孩子判断是否错,并叫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5.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让孩子说出一句话,或者编出一个小故事,把二者联系起来,比如让孩子用一句话把水和火联系起来。也可给出一个事物,让孩子说出与它有联系的事物,如让孩子说出与飞有关的动物名称。或者给孩子提供两组相互关联的事物,让孩子画线把它们连在一起。

家长还可给孩子讲故事,但不说出最后结局,让孩子在理解故事主题的基础上,推断、预言故事的结果。

6.训练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与其生活、学习、娱乐有关的问题,让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后做出回答,并鼓励孩子大胆创新,放开思路去想。例如,孩子的小皮球滚进地洞里去了,你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把球取出来。若孩子想出一种办法,你可鼓励或提示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在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的分析综合,在大脑中形成的新的联系和认识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这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态,应该从小进行培养。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

1.开展游戏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条件,让孩子参加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编故事或续编故事,让孩子从事绘画、捏塑、折纸等手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思考设计,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也可通过让孩子猜谜语来培养幼儿的发展思维与收敛思维能力、反向思维与侧向思维能力及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等。

2.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提问

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娱乐玩耍和学习时,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来启发、诱导孩子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教育引导孩子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孩子在玩球时,将球滚到沙发底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动脑想办法把球取出来,鼓励引导孩子想出多种方法,并让孩子思考要是小球滚进小地洞里去了又该怎样把它取出来,等等。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大量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让孩子回答,引导孩子思考。可用启发提问的方式询问孩子某些物品的作用,解决某一问题可采用的方法等。如问孩子“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怎么办呢?”“电有什么作用啊?”“如果你想玩挂在墙上的玩具枪而又够不着时怎么办?”等等。孩子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往往会想得很多,很离奇,家长切切注意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想像也是一种异想天开,并非都合乎逻辑。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鼓励、引导孩子探索质疑。

3.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思维

幼儿的思维是一种低能的单向思维形式。孩子常常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如当他不愿意被人发现时,他会用小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以为别人也看不见他了。妈妈把同等数量的水分装在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幼儿会以为它们不是一样的。这种低级的单向思维形式会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掌握可逆与守恒概念来训练孩子克服单向思维。

家长可让孩子在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等活动中掌握概念的可逆性。如给孩子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孩子比较“谁比谁大”,在孩子做出正确判断之后,反过来问孩子“谁比谁小”等。

守恒是指对事物的认识不受其存在形式变化的影响,这对幼儿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一般要到6~7岁时才能掌握。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年龄较大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掌握数量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量守恒等基本的守恒概念,使他逐渐摆脱因事物存在形式变化所带来的干扰,养成孩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家长可把同等数量的、同样形式的糖果堆成两种不同的形状,让孩子辨认其数量的多少,训练、帮助孩子掌握数量守恒的概念。教孩子掌握面积守恒,可把两块面积相等的硬纸片分别剪成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然后分别把这些小块的纸片拼连起来,形成与原先面积相等而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让孩子辨认其大小。若孩子认为它们不等,可将它们重新还原成为当初的形状,多次重复,让孩子掌握面积守恒的概念。

此外,让孩子学习分类和归类,特别是学习掌握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和归类,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家长可教孩子将其日用生活品按用途归类,也可列举出一组事物让孩子从颜色、形状等角度将它们分类或是给孩子几种事物,让孩子列举和它们属于同类的事物的名称。让孩子根据家长的口令,做出与之相反的动作,如家长喊“向前走”的口令,要求孩子做出“向后退”的动作,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这样也能有效训练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十一、怎样培养婴幼儿的动手能力

美国一位医学博士指出:如果想培养视野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么必须使他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活动中枢,就能促使全部智力的提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极力主张要解放儿童的手。他说:“不许孩子动手,等于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才智”。

我们俗话说的“心灵手巧”,这里的“心”自然是指人脑,可见,手的灵巧程度影响智力的发展。一个人如果从小缺乏锻炼,动手能力差,工作效率低,其思维决策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在个人生活方面也会做事笨手笨脚、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就会无所适从。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动手能力是在后天环境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注意尽早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培养婴幼儿动手能力的作用

1.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机能的成熟与发达程度。脑科学的研究证明:大脑控制着整个人体躯干,人体各部分的活动促进大脑机能的成熟与发展。大脑有无数个神经细胞控制着人体躯干,其中,控制手的占很大一部分。当孩子双手活动时,此时手不仅是劳动器官,而且具有认知功能。指头上的神经细胞能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将结合着来自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并不断发出指令调整手的动作。在此过程中,手和大脑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手准确灵活的动作能使大脑广大的区域得到刺激、锻炼和发展,因此,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能开发孩子大脑的潜在机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2.动手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常说的“心灵手自巧”是有道理的,事实证明,手巧的确促心灵。因为动手多,思维操作也就频繁,从而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

孩子在动手活动中,其想像力、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及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比如:孩子在作画的时候,他要先在头脑中构思画面的内容,设计出画的雏形,然后才动手绘制。他要运用他所掌握的技巧及其所学的绘画知识才能让他的构思跃然纸上。

对于一个思维能力强、想像力丰富而不善言辞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训练他的动手能力,让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像,以弥补其因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带来的缺憾。

3.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

我们曾对实行全托和半托的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实行全托的孩子在2岁半左右,大都会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手帕擦鼻涕,自己拉裤子坐便盆。有的还会自己穿袜子、穿裤子。他们虽然很小,有的基本连路也走不稳,话也说不清,却已经开始学习自己动手进行自我服务了。而半托的孩子由于家里为他服务的多,在动手能力方面就逊色多了。几乎所有的孩子在2岁半时都不会穿袜子,更不用说穿裤子了。许多孩子午睡起来,只会抱着衣裤等保育员来穿,有的甚至使着性子哭。另外,实行全托的孩子在做游戏、玩玩具时,其动手能力也普遍比半托的幼儿稍强一些。

生活的实例告诉我们,能力来自早期训练。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从小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让孩子获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还能让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得到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将动手能力直接视为创造能力之一。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二)怎样培养婴幼儿的动手能力

1.玩结构游戏培养动手能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结构游戏材料,如:积木、积塑、橡皮泥及泥沙、石块等,让孩子用积木搭房,用积塑拼插动物、花卉及其他几何模型,用橡皮泥捏塑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几何体。在冬天还可让孩子用白雪堆砌雪人等等。

积木、积塑等结构玩具每一种都可建构组合出许多物件,家长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钱财去为孩子备齐各种结构性材料。一般来说,准备两三种就够了。另外,家长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结构材料让孩子去摆弄。例如,用硬纸壳、吹塑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小孩子去拼凑几何图形或几何体。

2.让孩子从事手工制作

陈鹤琴先生曾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应该让孩子有剪纸、穿珠子、折纸的机会,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满足好动的心理需要,实现某些创造性设想,培养他的动手能力。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及制作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地教孩子进行手工制作。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让他做简单的手工活,如剪纸、穿珠子、折纸等;5~7岁的孩子已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可让他进行一些复杂的手工活动,如绣花,用纸、竹片、线、糨糊、透明胶带及家中可利用的废弃物品来做玩具,用小块布头按照图样来做布贴图。

在孩子做手工活时,家长不必让孩子拘泥于某些具体做法,可放手让孩子独立操作。但对于一些技术性的环节,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

3.让孩子动手去做自己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孩子去做一切力所能及的、简单的劳动。

一般来说,3岁幼儿会用勺子自己吃饭,能自己穿脱袜子、扣纽扣,将玩具放在固定的地方。4岁幼儿开始学习洗漱,能自己擦鼻涕、清洗手帕、穿脱衣裤鞋袜、系鞋带、搬小椅子,帮大人传递小物件,会用筷子吃饭,能收拾自己的小房间,折叠衣物、被子,打扫卫生。六七岁的儿童生活基本能自理,乐意帮大人做事,还能独立地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好。家长应该掌握一定的标准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要多给孩子示范,并给予适当的协助,但要注意时间不宜太长。孩子在“自己干”时,做得不好或不慎闯祸,家长不要责骂训斥孩子或是包办代替,要多鼓励孩子,耐心地指导他干,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让小孩子用筷子是训练其动作灵活性的好途径。3岁左右,家长可教孩子学用筷子吃饭。幼儿开始学用筷子时,往往不能用一只手同时拿住两只筷子,在夹菜时往往因动作不熟练而夹不住或是将菜弄撒在桌上或地上。家长要注意耐心地教孩子,同时,要为幼儿准备合适的餐具,如大而轻的碗,使用起来方便省力的小筷子,等等。当幼儿能灵巧熟练地使用筷子时,其动手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手的动作也会准确、有力。

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让孩子玩“夹弹子”的游戏训练手的灵活性。其具体做法是:家长在盘子或小瓶里放几颗玻璃珠子,让幼儿用筷子将它们夹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在此游戏过程中,家长可逐步根据孩子手的灵活程度提出具体要求。如孩子能较准确、熟练地夹起弹子时,家长可要求孩子在放弹子时不让筷子碰到容器壁。

4.培养动手能力要注意让左右手同等受训

大脑优势学说认为: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其大脑占优势地位的是右半脑;习惯用右手的人,其占优势的大脑是左半脑。这种优势一旦受到干扰,就会造成语言混乱、阅读困难等现象。所以,我们主张让幼儿的左右手同等受训,做到既发挥长处,又弥补短处,使大脑两个半球都得到发展。

习惯用左手的人,并非是因左手使用得多而造成的,其形成主要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左撇子”不是病态。所以,家长不要经常强制性地去纠正孩子使用左手的习惯。“左撇子”的大脑优势在右半脑,所以其右手难以运用自如。如果家长一味地去破坏孩子的习惯,就会使他本来运用自如的左手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结果使孩子的左右手都发育迟缓。

如前所述,人的大脑划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又称优势半球,指挥逻辑和语言表达;右半球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直觉、节奏、形象、想像、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为了左右平衡,必须注意开发幼儿右脑。

(1)让孩子每天听音乐、熟悉音乐语言,可以让孩子边听音乐边画画,把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画出来,还可以让孩子随着音乐即兴舞蹈或跟着乐曲操作乐器,即使是敲敲打打也行。

(2)让孩子学习图形的变化和组合有利于培养右脑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具体的做法是:折纸、拼图、搭积木、创作画等富有设计性的练习。

(3)可多鼓励孩子做左侧面体操,学习左手拿剪刀、切菜、打乒乓球、写字,左手玩游戏棒。

家长如果有意识地让孩子用左右手交替从事活动,对大脑机能的平衡、协调,对右脑功能的开发利用是大有好处的。从小注意右脑功能的开发利用,能协调整个大脑,拓展广泛的思维,让孩子多能、多才、多艺,终身受益。

同类推荐
  • 宝宝长牙和换牙

    宝宝长牙和换牙

    本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介绍了有关牙齿的基本知识、宝宝长牙、换牙、蛀牙以及其他常见口腔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对口腔的认识误区,涉及内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内容新颖、科学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适合那些将要或正在养育宝宝的年轻父母、爷爷奶奶、家政健康咨询人员、刚从事口腔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医学生以及关心宝宝健康成长的社会大众阅读。
  • 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你可以生得更踏实

    孩子的到来使二人世界变成N人世界,新生家庭完全卷入到双方的原生家庭系统之中,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教子思路等方面的不同会引发各种困扰和冲突。
  • 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

    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

    《绅士法则淑女定律》在综合众多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绅士法则,淑女定律”这一思维模式,并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阐释以丰富实用的案例为线索,帮助家长们科学地培养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未来拥有好前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 月子里的日子

    月子里的日子

    本书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第二部分为产褥期的生理变化;第三部分为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预防接种;第四部分为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第五部分为新生儿抚触和被动操;第六部分介绍产褥期后母婴健康状况评价的意义和后续指导。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好妈妈要懂得用心”,“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正如其序言所说,该书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精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秋瑾·徐锡麟

    秋瑾·徐锡麟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 TFBOYS薰衣草之恋

    TFBOYS薰衣草之恋

    简介都是浮云,所以就不简介了,直接看正文
  • 就宠你一人

    就宠你一人

    一个学校的天才,一个生活中的蠢才她宅小莫就是这样的存在。一个从小就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男子,在一个咖啡馆见到了他一生中最灿烂的阳光!
  • 星晨恋

    星晨恋

    我改变这一切,而这一切改变的所有,带来痛苦。怎么结束了?对,就这样吧,我会留在这里,赎罪!
  • 三国之猎头系统

    三国之猎头系统

    宅男胡理带着一款猎头系统回到三国,本来胸无大志的他在系统的抹杀威胁下,无奈走上争霸之路,收名臣、集名将、揽美人,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田丰、陈宫、贾诩是我的,赵云、黄忠、张辽、高顺是我的,甄宓、大乔、小乔也是我的,蔡文姬、貂婵、邹氏、吴苋这些人妻也不能放过,西域风情、东瀛文化咱也得领略一番,有机会得去,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得去。
  • 腹黑神医:无双独尊嫡小姐

    腹黑神医:无双独尊嫡小姐

    一朝穿越,废材重生,从今日起,唯我独尊,一手医术,活死人,肉白骨。谁说医者只能治病?绝世毒术,出神入化。说我穷,随便炼一颗丹卖了都能拿钱砸死你。说召唤师百年难见?哦,这里正好有一个。有三品妖兽了不起?一大波神兽萌兽求追随——某人望着围坐在她面前的一堆兽兽,满头黑线,兽兽睁大双眼,满眼期待-激动-渴望…,“顺毛毛~摸爪爪~呜呜”……这明明是狗好伐!且看她如何解开身世之谜,如何走上一条妖孽的道路,如何腹黑黑出新高度,钱多多成山,收割一大波美男——可是最后还是某个妖孽男折了三千桃花之后,无赖地说:“你只能是我的。”某女翻了翻白眼,表示很无奈……
  • 观世录之血魔

    观世录之血魔

    人们都说,他是一头魔。因为传言是这样的:六岁,他被叛徒救走。十几岁,他害死两个干姐姐,屠戮了一个人口上千的家族。长大后,他杀人无数,吞噬他人鲜血以修炼。称雄后,他挑起人族内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成为世间首恶。他母亲说他会杀掉所有靠近他的女人。先知说他向魔祖出卖了自己的心脏。天地说他将所有生灵推向了深渊……有谁……会想到,他也只是一个悲怜者!一个为实现内心执念的苦苦追求者!一个将所有秘密隐藏在心中,生怕连累到爱人的独行者!有谁……真正了解他?或许是他做错了,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所有亲人被杀后不被扭曲思想,遇到人欺后忍气吞声,变得强大后受人控制……哼哼,既然如此,那就继续错下去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浮生三问

    浮生三问

    浮生若梦,诚哉幻哉,实哉虚哉,我亦为云,云皆为我,奈何三问......笑世万变,我唯独孤。一遭冷眼,羽衣清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