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而聪明的宝宝,其根本源头是优婚,严防遗传疾病和先天疾病,为优生优育创造良好的先天条件。优孕是优生链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孕的理念即是为胎儿的形成、发育、出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它包括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
一、直接环境
胎儿生长的胎内环境是一种自然环境,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胚胎环境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保护胎儿正常和安全地生长,然而人为因素能够破坏这种自然环境。
胎儿生长的不同时期胚胎生长的自然环境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即为胎儿生存提供不同的自然条件。例如,胚胎形成时,可以阻止其他精子穿入和重复受精所发生的生物化学物质;胚卵期内一个胞胚形成之后,可以阻止母体继续行经所产生的激素,这些均为早期胎儿存活的自然条件。在胚胎期,子宫内胚层的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结构,为胎儿此后数月的生存环境提供保证。称作羊膜的外胚层里好像一个不漏水的口袋,其中充满液体,形成保护胚胎的软垫。称作绒毛膜的外胚层外层(在羊膜外面)贴在子宫内壁,它的一部分的根状绒毛在胎盘位成为胎盘的衬里,保证胎盘通过脐带与婴儿相连,并通过脐带从母体血液向胎儿输送养料和排泄废物,并具有胎盘屏障以防止母体大量血液流入胎儿体内。整个子宫内的组织结构均为胎儿生长的直接的自然环境。
二、间接环境
影响胎儿生长的间接环境主要指通过孕妇对胎儿产生影响的某些自然条件。一般而言,正常、健康的母体状况生长正常、健康的婴儿。但母体的不良状况能导致胎儿发育受到损伤。母亲的年龄、营养状况、情绪状况、疾病及污染等状况,均有导致胎儿发育受损的可能。所以,为了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夫妻要选择最佳受孕期、做好孕前准备、注意孕期保健和合理胎教。
(一)选择最佳受孕期
最佳受孕期包括最佳生育年龄和最佳分娩月份。一般来说,女性生育年龄在24~29岁之间最为适宜。因为这一时期女性发育已完全成熟,激素分泌旺盛,生育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女性的卵子发育质量最高,骨盆远见韧带和肌肉的弹性较好。生育年龄过小(20岁以下),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此时受孕,会增加早产、难产及畸形儿的发生率;年龄过大(超过35岁,生育年龄最好不要超过35岁,医学上称35岁以后生育为高龄初产),产妇的子宫收缩能力减弱,软产道纤维组织增多,难产的机会增加,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损伤和死亡。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妇女的卵细胞逐渐老化,胎儿发生畸变的可能性增加,胎儿畸形率和其他遗传病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国内近十年来不断走高的新生儿遗传病发生率与产妇的年龄偏高有一定关系。
最佳分娩月份决定于最佳受孕时间,一般以夫妻双方的精力、智力和体力达到最高点时受孕最好。因此,新婚蜜月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从优生观点看,过度疲劳和酒后受孕都会给胎儿发育和健康带来不利。在受孕季节的选择上,首先要避开冬末春初,即11~12月及来年的1~2月份;这段时间是病毒性疾病易发生的季节,同时受孕后产期正处在炎热的夏伏天,产妇易发生中暑,婴儿护理及喂养都将十分困难。而在3~4月份受孕,使整个妊娠期处于春末及夏秋季节,能够为孕妇提供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使胎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都能得到保证。
计划受孕有利于优生。新婚夫妻在婚后3~6个月后受孕为宜,要选择在双方体质和心理都健康的状态下受孕,杜绝受孕前的一切不利因素。计划受孕最好选择在易感期,对于月经正常的女性来说,正常排卵也就是在易感期。据精子和卵子存活的时间推算,在排卵前3天到排卵后1天为易感期,有利于受孕。
(二)做好孕前准备
在受孕之前夫妇要先调养好自身的状态,做好生理准备,受孕前自身的状态优良与否决定着宝宝的先天体质。准备怀孕前,女性要到医院做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有问题及时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实施健身计划;接种风疹等会导致胎儿畸形的疫苗;孕前3个月慎用药物,停服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如因病不能停用,则不应怀孕;禁烟酒。为减少“早孕反应”对身体的营养损失,做好营养补充,孕前3个月积极进食富含营养素的食物,补充叶酸等,男性也要进行合理选择食物,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另外,夫妻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孕育健康的婴儿也非常重要。
(三)注意孕期保健
常言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整个怀孕期,母体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唯一环境。为了保证胎儿健康生长发育,母体在怀孕期间,除了保证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适度的运动和社交活动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情。
1.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态度
母亲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胎儿健康生长的母体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孕妇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胎儿。诸如经常的忧虑、紧张和应激状态,频繁的激动、易怒,过度的恐惧和悲伤等负性情绪会引起孕妇自主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和内分泌异常,其中尤以肾上腺素过度分泌可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肾上腺素过量会激活胎儿的活动性。
怀孕期妇女最好能生活在安静舒适、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避免冲突的境界中,保持自身恬静、舒畅、心情欢愉的状态。胎儿具有识别母亲情绪变化的能力。母亲情绪安定时,胎儿就产生安全感,而当母亲处于焦躁或激怒状态时,胎儿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状态。而且,这些不良状态对胎儿的发育将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发生致死性疾病。偶然的情绪紧张或短暂的激动胎儿不会有持久的影响。但持续过久的激动不安会导致胎儿自动流产或早产的可能,持久的应激或焦虑会引起胎儿生理活动节律不稳定。婴儿出生后产生易激动反应,并在建立生活常规上——如睡眠、喂食、排泄等生理节律发生困难。这样的婴儿有可能被鉴定为属于“困难型”气质的孩子。
孕妇对怀孕的态度也影响着胎儿,因为在妊娠期间的态度反映着她的情绪状态。一个怨恨怀孕的妇女比一个向往有孩子的妇女在情绪上更容易烦乱甚至绝望。母亲对怀孕的态度,对将来的母子关系有某种预兆的意味。这种态度对孩子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意义,它将关系到孩子的个性与行为各个方面的发展。
孕期,丈夫应特别关心、体贴、爱护怀孕的妻子,不惹妻子生气,平时多陪妻子散步、谈心、听听音乐,大自然的美会使孕妇赏心悦目,精神愉快。这样对妻子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都大有裨益。
2.保证充足的营养
孕期营养是优生的基础,因此,在妇女怀孕期间加强营养非常重要。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给,孕期除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外,还应多吃鱼、肉、禽及豆制品等。要特别注意在孕期三个月以后,由于胎儿发育增长迅速,所需的营养素就会更多。如孕期营养不良,也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或因先天不足,造成智力偏低。与此同时,孕妇还要适量地晒晒太阳,以利于钙的吸收,促进胎儿骨骼的发育。
3.防止孕期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不仅会损害母体健康,病毒还可进入胚胎血液循环,抑制胚胎细胞分裂,尤其是风疹病毒对胎儿危害最大,可以导致胎儿严重畸形,如头小、双眼白内障、聋哑或先天性心脏病及发育障碍等。据统计,妇女在妊娠三个月内如感染风疹,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可达60%。因此,孕妇正值病毒感染流行季节时应少串门,要勤洗手和脸;远离宠物,许多宠物的身上(特别是粪便中)携带有一种叫弓形虫的病原微生物,孕期感染可引起胎儿死亡、流产或发育缺陷等;丈夫如有病毒感染时,夫妻要避免亲昵。
4.不可滥用药物
孕期还应注意不要随意用药,尤其是在怀孕5~8周时。各种镇静、抗过敏、抗癫痫、激素类药物及抗癌药,均有导致胎儿畸形的作用,过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某些抗菌药物对胎儿均有影响。但孕妇有病也不能拒绝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在孕期也不宜作X射线照射治疗。
5.严禁吸烟、饮酒和吸毒
在开始怀孕前的6个月甚至1年,就应停止吸烟、饮酒。烟对胎儿是毒品,其有害成分可以使染色体和基因发生变化,遗患后代。父亲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精子数量越少且畸形率越高;母亲吸进烟雾越多,越有可能造成胎儿的先天畸形,使死亡率上升。孕妇吸烟则胎儿受直接损害,烟草的有害物质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易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死亡。酒精对生殖细胞和胚胎、胎儿的危害同样大。酒后受孕所生的小孩,往往智力不佳,身体孱弱。怀孕妇女服用毒品对胎儿的损伤是极为严重的。像可卡因这样的毒草品收缩,从而给胎儿输送的氧气不足。其后果是导致婴儿出生时发生呼吸困难、颤抖不止。胎儿极易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而且对日后的生长有长期的不良影响。这样的新生儿显示或为频繁的尖声哭叫,或为极端的呆滞状态。长大些时在学习和行为上均发生困难。另外,污染环境的各种化学物质如工业“三废”、有毒农药等,也可通过孕妇危害胎儿。国外的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无脑儿、痴呆儿、畸形儿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孕期应尽早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6.分娩监护
分娩期要重视观察,注意胎心音和胎动,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防止难产所致的产伤和新生儿窒息,以减少伤残和智力方面受到影响。
(四)合理胎教
1.胎教的起源
胎教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并有胎教成功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西汉经学家刘向《列女传》中有周文王之母太任孕文王时而进行胎教的记载:“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这是史籍记载中最早的“胎教”。
最早记载和提出“胎教”的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贾谊在《新书·胎教》中最早明确提出“胎教”一词,书中并有周武王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的记载。以上这些记载可以说明远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十分注意和重视“胎教”这一问题。
历代医著和医家对于“胎教”的内容也有很多记述。《内经》中曾谈到孕妇七情过激造成婴儿先天性“胎病”的内容;北宋时医家徐之才撰写《逐月养胎法》从医学的角度正式提出胎教的内容并对其加以解释;隋代时巢元方等所撰《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候”中也有许多关于胎教的内容;唐代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胎教的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论述;宋代著名妇科专家陈自明撰著《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其中卷三十用一卷专篇来论述“胎教”,这是祖国医学史上最早专篇论述“胎教”的著作;其后,历代医学家论述者不乏其人。
2.胎教的含义
所谓“胎教”,就其广义上说,指给予胎儿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一方面是合理的保健,以保证丰富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另一方面,是给予良好的刺激,以促进胎儿生理、心理更好地发育。狭义上的“胎教”,是指后者,即对胎儿施行超早期“教育”。
“胎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为胎儿在宫内没有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所以他们是不能接受教育的。胎教的本质和内涵是从合理的膳食营养与丰富适宜的环境,对胎儿大脑的正常生长发育给予维护和促进,以便大脑网络构建得更丰富,进而为其出生后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3.胎教的基础
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这就给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如美、日、法、俄等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的检查,证实怀孕24周后的胎儿有听觉功能,并用实验的方法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胎儿接受外界影响的首要条件是胎儿感官的发育,尤其是听觉器官。因为胎儿的听觉器官是最易于外界沟通的感觉器官,胎教的内容,就是对胎儿的听觉进行训练。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大约在怀孕2个月时,在第2个月末,外耳、中耳及内耳已有雏形,已有基本形态结构,但尚无听觉功能;到4个月时对来自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从6个月(孕24周)起,胎儿就具备听到声音的条件,对来自外界的声音刺激产生生理性反应,如眨眼、心律加强、打哈欠和头部转向等;28周(即第7个月)起听觉器官通过听神经与脑建立联系,把听到的信息传导到脑,并储存起来构成记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八五”公关“胎教”科研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对舒缓轻柔的音乐有安逸的表现,对噪声则表现出躁动不安。出生后的婴儿听到原先在子宫内听惯了的音乐时,会停止哭泣而转为安详地入睡或进入安静状态。虽然胎儿的环境与常人不同,他是漂浮在宫腔内的羊水中。外界传入到胎儿的声波要穿过腹壁、子宫壁和羊水,经过这些障碍,声波的强度会被减弱,经测试一般减弱20分贝左右,但是声波的频率、声调和韵律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依旧能传送给胎儿。所以凡能透过母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感知到,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刺激胎儿听觉器官,并促进它的发育。所以,当胎儿具有了听觉后,奇妙的音乐便可以成为胎教的工具。
怀孕4个月左右,胎儿其他感觉器官也开始发育。胎儿的眼、口、鼻由于母腹阻隔难与外界发生直接联系,但触觉是可以沟通的,因此可以通过抚摸来促进胎儿的发育。
西班牙有一所专门研究产前教育的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胎儿能够体会和感觉外界有意识的激励行为,还会长期保留在记忆中,并对其未来的个性及体能和智能产生相应的影响。一般来说,接受胎教的婴儿比未接受过的婴儿反应灵活,发育也更迅速一些。2004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中播出的“科学面对胎教”里的翟逸清、马诺然两个智力超常儿,就是这些为数众多的胎教儿中的普通代表。
目前,胎教依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本书认为,孕妇营养良好、心情舒畅就是最好的胎教。
4.国外胎教发展状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对胎教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蓬勃地发展起来了,胎教也成为各国父母优生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此看看各国胎教发展状况如何。
(1)日本:是世界各国最关注胎教的国家。日本的胎教可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867)。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些医学专家、教育学专家借助现代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从胎儿医学和教育心理学、超前教育学几方面,重新搞清了胎教的科学根据和施教方法。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宣传实施胎教最为积极的国家。已故医学教授室冈一先生,原是东京日本医科大学的教授,最早通过实验,发现婴儿听到母亲的心音和血液流动声音后会感到安心而停止哭泣,于是就专门录制了这样的声音放在婴儿的枕边,在婴儿哭泣时给予安慰;日本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成立了“母子相互作用研究班”由医生和学者组成研究小组来进行,负责人是国立小儿医院小儿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小林登先生。在他们的实验中,发现婴儿对不同搭话人所作的反应不同。而原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先生更是对胎教“情有独钟”,不仅亲自参加胎教的科学实验,而且还著书《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来说明胎教的重要性。
(2)美国:1977年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专家凡德卡教授,创办了一所专门对孕妇进行胎教指导的学校。采用有系统地对胎儿讲话、放音乐、在孕妇腹部适当地抚摩、拍打肚皮上的一定部位等方式,促进胎儿听觉和触觉的神经发育。他还主张丈夫参加胎教活动,这样既可以密切夫妻间的关系,又可以促使胎儿出生后变得聪敏,能较快认识父母,更易于理解语言和数字。这位专家介绍说,接受过他胎教指导而出生的孩子大多与众不同,有的婴儿刚出生时,就会用手轻轻拍打母亲的脸,有的孩子长到四个月时就已经会说简单的句子。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狄加斯帕通过实验证明了胎儿有记忆印象的现象。
(3)英国:心理学研究员奥德斯从胎儿能够分辨不同的音乐这个角度做了实验,发现一些胎儿明显觉得华尔兹悦耳好听,因而心跳随音乐加快,另一些胎儿并不如此。研究人员的结论是胎儿对某种音乐会产生喜欢或讨厌的感觉。两年后,胎儿对华尔兹乐曲有反应的那些孩子的母亲报告说,她们的孩子性格很柔和。
(4)法国:巴黎的生殖健康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也做了胎教方面的实验。1985年3月,应法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医学代表团到法国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北京医科大学胚胎学教授试管婴儿专家刘斌教授参观了那里的胎教实验:一位叫爱丽斯的28岁孕妇,孕期8个月开始,隔日来该中心做一次音乐胎教,具体做法是用一个耳机放在孕妇腹壁上,孕妇本人耳朵用耳塞堵严,这样就听不见腹壁上放置耳机的声音。眼睛也闭上,处于安静平卧的状态,每次给胎儿放15分钟同样的音乐,一直坚持到分娩。孩子出生第三天,检查孩子出生前对所听的音乐有无记忆的情况。结果发现,当放孩子听惯了的音乐时,孩子有节律地吮吸奶嘴,双手也随音乐有节奏地摆动;当停放音乐或改放其他音乐时,就哭叫、不再吸奶嘴、双手也不再摆动。
(5)西班牙:西班牙萨拉戈萨生胎儿教育研究中心以“腹中胎儿的大脑功能会被强化吗”为中心课题进行试验和研究。他们成立了一个西班牙超智儿童协会,孕妇在协会的具体指导下,给胎儿播放优美动听的乐曲,增强胎儿的听觉识别能力,改善其大脑功能水平,促进其感官发育。孩子出生后至3岁,专家们继续对他们施以相应的激励措施。经过该所培养的儿童,有一些智力超常儿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