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个体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基础。父母首先应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健康是父母养育未成年子女的首要目标。人类任何一个种族,不论宗教和政治信仰如何,不管经济和社会条件怎样,都希望下一代尽可能享有高水准的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的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从这个定义来看,现代健康包含躯体无病、心理正常和社会适应良好。对于早期儿童,所谓躯体无病,就是身体发育正常,身体强壮,各器官如脑、心、肝、胃、生殖器官等无生理缺陷和病变,生理功能完整,这是生物基础。后两者属于心理的范畴,包括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和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应该表现出:有充沛的精力;心情开朗、愉快、乐观;态度积极主动;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注意力能集中;睡眠好。
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其重要前提是生育先天素质优秀的孩子,即我们国家提倡的“优生”。优生是指运用遗传原理和一系列措施,消除人类中的遗传疾病及其他有害因素,让体力和智能优秀的个体繁衍后代,生育先天素质优秀的孩子。
一、当前的生育形势
提倡优生,对个体、家庭、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有着现实意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至今全世界发现的人类遗传病已达5000多种,有很多不仅影响健康,甚至危害生命。据武汉市和黑龙江省对28万名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调查结果,其遗传病患病率分别达到24%和13%;据2000年国家统计,我国每年大约24万名新生儿中,患有脊椎裂、智残(不含弱智)等100多种不同程度先天性残疾的占4%~6%;广东省每年出生缺陷患儿近6万名(同样不含弱智,否则肯定会超过10万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省已开始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据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在我国新生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病率为13%(不含弱智),按这些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6万多名缺陷儿出生(不含弱智)。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所造成的生命缺陷的浪费是相当惊人的。其中,先天性异常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因素。在新生儿中,先天性畸形可达2%,全世界仅先天性愚型患儿就达数百万。而且,几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都可能发生遗传性疾病和缺陷,仅眼睛就有近300种遗传病和遗传缺陷。6岁以内的失明儿童中,有40%为遗传病所致。
因此,要使将要来临的新生命具有良好的先天素质,最重要的措施就应从婚育抓起。由于遗传病总是要通过婚姻和生育来进行扩散的,要实现优生,首先要实行优婚。婚前就重视优生才是为父母之道。
二、优婚的含义及措施
优婚,即慎重选择配偶,但它并非恋人之间就人才、品德、风度、学历甚至地位、财产的选择,而是围绕优生这个主题,对配偶进行以医学遗传学为基础的选择。
优婚的第一条就是禁止近亲婚配。在新生儿缺陷三大诱因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占到65%,其中,遗传因素又明显更加关键。遗传素质也是找结婚对象条件之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危害,在于所生子女发生遗传病和遗传缺陷的机会明显增多,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不利于优生。大多数国家都不鼓励近亲结婚。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就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不婚,惧不殖也”的记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个人约携带5~6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患者)。而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获得了较多的相同基因,容易使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在子代相遇(即纯合),成为外显的遗传病。因此,为了优生,必须避免近亲结婚。
其次是进行婚前检查。婚前检查是减少新生儿遗传疾病的主要关卡。婚前检查包括由医生向男女双方进行详细的健康询问及家族遗传病史追询,并进行全身体检、生殖器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婚前检查能使男女双方得到有关性知识、优生优育常识以及新婚避孕方法和计划生育指导等。若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及无法矫正的生殖器官畸形均不能结婚;另外,有患急性传染病、结核病、精神病,严重心、肝、肾等病,则需暂缓结婚或在婚后控制生育。目前,我国法律虽然不要求准备结婚的男女必须接受婚前检查,但为了预防出生缺陷,每对新人要有自愿婚检意识,婚前检查是第一道防线,它能防患于未然,大大地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为了保证一个健康宝宝的出生,应从潜父母开始接受“优生优育”教育。“优婚优生”教育应成为在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本专科院校学生的年龄基本上处于青春期后阶段,就业后马上面临着婚姻和生育的选择和实践问题,我们须在他们开始婚育实践之前,把系统的优生科学知识和科学优生方法注入他们的心田。婚育本身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实践,从择偶结婚到怀孕、分娩到婴儿的养育,环环充满科学性,处处都离不开优生科学理论的指导。父母为了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必须从源头上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