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军校的正式名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其目标是培养陆军初级军官。该校位于纽约市以北约50英里处的哈得逊河西岸,属于纽约州奥兰沿县。此地原为英国军事哨所,是控制哈得逊河航道的战略要点,美国独立战争中被美军于1778年1月20日占领,此后一直是军事用地。1802年7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确定在此建立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进入西点军校是美国许许多多热血青年的志向。
而今梦寐以求的西点梦终于在巴顿手中实现了。巴顿兴奋得不可抑制。回顾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年的军校生活,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南方特色、同学之间情深意笃和安妮姑姑的体贴照顾,一切都令巴顿难以忘怀。
1904年6月,不满19岁的巴顿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西点军校报到,开始了新的生活。在最初的日子里,巴顿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餐厅里桌布几乎每天一换,到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大家都循规蹈矩,一切都如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样,是严格的军事化。但是不久他就觉察到,这里并没有他所欣赏的那种南方绅士气派,许多学员的出身并不高贵,充其量属于“中产阶级家庭”,没有超凡脱俗的“远大志向”。而他则不同,巴顿认为“我属于一个可能快要灭亡或者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阶级,与那些懒散、声称爱国而又爱好和平的军人之间差距甚大,如同天堂与地狱之别”。从刚入学起,巴顿就决心以不同凡响的面貌出现,为成为一名震撼世界的军人而奋斗。
入校以后,巴顿即为自己确定了初期目标:在学年末能当上一名下士学员。但是不久他就遇到了困难,他的文化课一直跟不上趟。这显然与小时候患的“阅读失常症”有关,为此从童年到西点军校巴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成绩仍不理想,这始终成为困扰他的一个问题。看到那些轻轻松松上课、复习就能拿到高分的同学,他既羡慕,又妒忌。因为他经常要在课下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去复习功课,但成绩始终不佳。巴顿一度丧失了自信心,他怀疑自己的潜力,感到自己浪费了生命。在给比阿特丽丝的信中充斥的满是颓唐、矛盾的心情。他称自己是“一个平凡、懒惰、愚笨而又雄心勃勃的幻想家”。
在这一时刻给予巴顿勇气和力量的还是他的父母和亲人,他们理解儿子的苦衷,也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尽了全力。父亲经常来信鼓励他。他告诉儿子,一个人只要尽了最大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都算是赢家,是强者。安妮姑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西点,随时给他以关心、帮助和支持。母亲和尼塔也经常来看望他。他们要让他知道:不管校方如何评估他的表现,而他绝不会失去亲人的爱。
西点军校第一学年即开设队列训练课。巴顿对于这门课程十分重视。他认为队列训练最能体现军人的气质,培养军人良好的军姿和顽强的意志。而且队列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学员的军衔有关。据他的同学戈塞尔斯回忆说:“队列训练每星期六进行一次,可巴顿常常在星期天下午就苦练下一课。等到下个星期六时,他的动作已完美无缺了。我曾对巴顿说:‘乔治,队列训练在毕业成绩中只记15分,而数学却有200分。你的数学已经很差了。如果你把用于准备队列训练的时间拿出80%来攻一攻数学,你不但仍可通过队列的考试,而且数学成绩也会跟上去。’巴顿不为所动,依然如故。”
结果,第一学年结束时,巴顿虽然队列成绩名列第二,但数学为全班倒数第一,法语成绩也很不理想。校方虽然对他的顽强意志和刻苦精神给予了肯定,承认他军姿优美、勇敢刚毅,但还是决定让他留级。
这是巴顿平生遇到的第一个大挫折。他沉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他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爱戴。但是,他内心深处又有一种奇怪的恐惧感。一旦得到别人的谅解和爱戴,他又想逃避或躲开。同学们来安慰他,他总是以粗暴的态度和刺耳粗野的语言,把他们拒之于千里之外。他生怕别人与他太接近了会发现他生活中软弱的一面。他不需要别人同情,他是宁碎不屈的,所以乔治·巴顿很孤独。
此时,他除了原有的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之外,又加上一种所有伟大的军事统帅都会感到的令人压抑的寂寞。拿破仑被离乡背井的伤感所征服并不是在厄尔巴和圣赫勒拿岛上,而是在奥斯特里茨、耶拿和在金字塔下。威灵顿感到极度的孤独,不是在他郁郁寡欢的退休之后,那时他坐在住宅顶上的一把铁椅上默默地观看年轻士兵们在海德公园操练,而是在罗利加和维玛利奥,在维多利亚和滑铁卢。
巴顿曾研究过他们的生平,并为他们的寂寞深深打动。现在他也体会到这种寂寞的压抑。
巴顿决定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父母。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够理解、同情他的人。很快父亲回电表示:“没什么,我的孩子,愿上帝保佑你。”寥寥数语表达了父母对他的理解和支持。这使巴顿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留级带来的耻辱感,开始了新的一轮冲刺。
对于巴顿而言,留级意味着他将连续3年在军校1年级(包括弗吉尼亚军事学院1年)徘徊。他不仅要在学习上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学会了伪装自己,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掩盖在引人注目的外壳里面,他所表露的一切怪癖都是他自己有意作出的。例如,他会以新奇的发言独树一帜,也会以粗俗的语言回击一切敢于向他挑衅的人。冷漠外表的背后是一颗容易受伤的心。此刻,他要成为一名伟大军人,登上荣誉顶端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在新学年里,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利用起来温习基础薄弱的科目。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他便悄悄爬起来,洗漱完毕后,来到校园中僻静之处,大声诵读文章,锻炼自己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当早操号吹响之时,他已热身完毕。入夜,当熄灯号响过,他还要躺在床上冥思苦想,反复思考白天在课堂上讨论过的战例。他总是善于从各种角度设想,并以沉着冷静的头脑估量着一切可能的策略。可能正是这种训练使他的头脑比一般人认为的要科学得多,他对于战争的历史了如指掌(几乎每一战例都像索引目录卡片那样整整齐齐地储存在他的头脑中),令许多同学自愧不如。
即使在圣卡特林纳岛休假期间,巴顿也把时间全部花在温习功课上。并专门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为他辅导。他在记事本上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始终不渝地竭尽全力”,并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做比要求你做的更多的事”。
升入二年级后,巴顿的目光紧紧盯上了第一下士学员的位置。他吸取了一年级时的教训,每门功课抓得都很紧。同时,他还参加了校足球队,很快便以出众的球技确立了在队中的主力地位,几乎在每次比赛中都能摧城拔寨,攻破对方的城池。由于巴顿的出色表现和队员之间配合默契,西点军校的足球队由弱转强,赢得一系列校际比赛的优胜,也吸引了大批的球迷。而巴顿更是成为军校球迷们关注的焦点。每当巴顿出场,“巴顿,巴顿……”球迷们有节奏的叫喊声响彻全场,令巴顿兴奋不已,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劲,在绿茵场上积极穿插跑动、带球过人、传切配合、直至射门,一气呵成。
巴顿的出众表现不可避免地在比赛中受到对方球员的“特殊照顾”。在一次比赛中,对方球员严重犯规,幼时伤处再次严重骨折。巴顿被迫含泪离开心爱的绿茵场,但他并没有泄气,又参加了校田径队,成为高栏赛项目的运动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巴顿的刻苦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学年末,他不仅通过了各项考试,而且还被任命为二年级的第二下士学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尽管没有当上第一下士学员,但毕竟已接近了目标。
巴顿天生喜欢发号施令和出风头,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作为二年级的第二下士学员,他负责带领一年级的一个连队。第一下士学员不在场时,他还要领导全营。每当他履行职责的时候,总会感到祖先们的目光注视着他,于是感到信心倍增、力大无穷。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对于他的事业和国家感到自豪,对于他的同事们和上级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自己表现出的能力有自信”。他知道如何使手下这批学员具有他们必须具备的纪律性、荣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训练出一支与众不同的模范连队。
于是巴顿开始按照他自己的一套想法,训练手下这支连队。他规定,凡在他的连队,每个学员都必须在训练中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不管天气多么炎热,都必须照此执行,否则就以违纪论处。由于巴顿严格管理,执行纪律铁面无私,引起一年级学员们的广泛不满。学员们给他取个绰号叫“豪猪刺”,意指他过于热衷军衔和荣誉,而不惜以同学作为向上爬的阶梯。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巴顿所关心的是如何履行职责并做一名标准的军人,从不在乎是否受人欢迎。他十分关心提高和培养新学员的军事素质和军人性格,从不欺负他们。他不仅对新学员要求严格,而且更能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注意在学员中树立自身的形象,对自己的一点点差错都不放过。但是巴顿的高标准、严要求并未给他仕途带来好运。鉴于巴顿上报的学员违纪行为比其他学员干部报的多,到新生训练结束时战术教官将他从第二下士降为第六下士。这对他的自尊心是一个沉重打击,他第一次感到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后来,在给女友比阿特丽丝的信中,他诉说了自己郁闷的心境,认为自己可能是过于刻板了。比阿特丽丝在回信中继续表明对他的一贯支持,她认为“你什么也没有做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应该做的……我相信,你还会做得更好……”
1905年3月,西奥多·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西点学员组织队列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阅兵式。碰巧艾尔一家也到华盛顿参加庆祝活动,巴顿和比阿特丽丝颇感意外地在华盛顿邂逅了。在当晚的舞会上,他们翩翩起舞,沉醉在意外相见的喜悦中。巴顿向比阿特丽丝表达了由衷的谢意,感谢她几年来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并希望能继续保持通信联系。比阿特丽丝愉快地答应了巴顿的要求,并祝愿他能成为西点最棒的士官。
第二天,学员们就要赶回西点。巴顿在和比阿特丽丝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后,不得不再次分手。但这已令巴顿感到十分满足。他在给父亲的信中称这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夜晚”。
与比阿特丽丝会面后,巴顿重又找回了自信,再次变得心情振奋、精力充沛,并很快又成为整个西点军校的焦点人物。
什么是机遇?为什么有的人能够牢牢地把握住机遇、并加以充分利用,而另一些人则只能大声抱怨自己命运弗如?对此,马基雅维里的解释是:命运之神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她左右着我们命运的一半,而把另一半放在我们自己手中。巴顿曾在日记中写道:“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心的人和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为了自己大展宏图的那一天,他早已开始了准备。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就是其中一项。
他引用斯通韦尔·杰克逊的一道训诫作为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
巴顿并非是一个不知惧怕的超人。他会像任何人一样感到害怕,而且他也从不耻于承认这一点。他意识到恐惧本身正是影响他作为一个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他并不盲目地重视没有理智的勇敢。巴顿是一个心地聪慧、头脑细致的人。他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是毫不犹豫的。
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于是就为自己规定了一套训练课程。对外行人来说,这种训练看来既鲁莽又愚蠢;但对巴顿来说,却是有目的和有系统的。在他进行骑术练习和比赛时,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这样做并非像他的观众所认为的那样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作为他克服胆怯的一种锻炼。
在一次轻武器射击训练中,巴顿和同学们轮换射击和报靶。在其他同学射击时,报靶者要趴在壕沟里,举起靶子;射击停止时,将靶子放下报环数。轮到巴顿报靶时,他突然萌生出一个怪念头:看看自己能否勇敢地面对子弹而毫不畏缩。当时同学们正在射击,巴顿本应该趴在壕沟里,但他却一跃而起,子弹从他身边嗖嗖地飞过。真是万幸,他居然安然无恙。
后来,他漫不经心地对他的父亲谈起了这件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巴顿?”他父亲问道,“只是为了显示你有多么勇敢吗?蠢货!”“不,爸爸,”巴顿腼腆地答道,“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巴顿就此得出结论,机会是有的,要充分加以利用,那些善于捕捉机遇的人,不管他们看上去是多么莽撞,总比那些目光短浅、看不到远景的人高明得多。
于是他不惜再一次拿自己的生命当赌注。在一次物理课上,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直径为12英寸长、放射火花的感应圈。有的学生提问:“老师,电击是否会致人于死命?”教授就请提问的同学进行试验,但这位同学胆怯了,拒绝进行这种试验。下课以后,巴顿来到教授办公室。“老师,请允许我试一次。”教授踌躇着,“不,我不能答应你的请求。”他惊讶地注视着面前这位学生,“你疯了,这种电击会很危险,你将会因此而丧命的。”但是固执的巴顿却认为这恰是考验自己胆量的良机,不愿轻易丢掉,还是言辞恳切地哀求。教授迟疑了一会,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带着火花的感应圈在巴顿的胳膊上绕了几圈,他挺住了。他并不觉得怎么疼痛,只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但此后几天,他的胳膊一直是硬邦邦的。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鉴于巴顿的优异表现,在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己和尽职尽责,到三年级春季,他再次被升为第二下士。三年级学年底,又被提升为下学年的学员兵士长。这使他在高年级中成为军衔较高的学员干部。
接踵而来的荣誉令巴顿喜不自胜,而且在巴顿上三年级后,他与比阿特丽丝的感情又有了新的进展,两人的信件往来更加频繁。偶尔,比阿特丽丝还在周末专门从波士顿赶到西点与巴顿约会。他们一起去攀登悬崖、郊游和野餐。在巴顿那里,比阿特丽丝了解到不少有关西点军校的规章制度、军事知识和体育常识;而巴顿则向比阿特丽丝学习法语、文学,有时甚至把自己的诗作拿出来让她帮助修改。对于巴顿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比阿特丽丝都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她支持、鼓励之余,更多的是为巴顿找到下一个目标。“你现在的一切是你应该得到的,接下来你该争取……”
于是就像一位永不停歇的爬山者一样,巴顿又为自己定下3个目标:在队列训练中夺冠;到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在田径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
队列训练是一支队伍军事素质的最直观的体现。巴顿决心训练出一支钢铁般的连队。尽管二年级因纪律严格而被去职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但他还是决定以严格的纪律和超强度的训练来塑造出他心目中的威武之师。结果队列操练考试那天,烈日炎炎下,巴顿与手下低年级学员们一样,一身戎装。站在队前,脸色严峻。在他简短有力的口令声中,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和旺盛的斗志,充分发挥了潜力。观看巴顿带队操练的教官们,对他熟练胜任的指挥技巧无不表示满意,结果他的队列训练成绩名列第一。并且在校运动会上,他先后刷新了几项田径项目纪录,特别值得高兴的是真的当上了学员副官。
巴顿被任命为西点军校学员副官是1908年夏天的事,这使得他心花怒放。学员副官是军校全体学员的头,是阅兵队伍之“星”,能抛头露面,而且十分露脸,是军人和荣誉的象征。在练兵场上,他喊着口令,昂首阔步,面对检阅台做各种示范动作,犹如鹤立鸡群,令人称羡,而这正是视荣誉如生命的巴顿所向往和追求的。而且巴顿的父亲曾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学员副官。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就读时,巴顿就决心要继承父亲的传统,把争取这个职位作为自己在西点军校中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今多年奋斗终成正果——在毕业前得到这个职位,怎不令他精神振奋呢!
获得这项任命以后,巴顿立即写信给比阿特丽丝,与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你还记得很久以前……我说我想当学员副官吗!我担心我永远也当不上,而你却说我会当上的。如今我如愿以偿了。”
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中,由于课程已不多,巴顿又一头扎在历史和军事著作中,进行一种完全不同的探索,他带着批判的眼光如饥似渴地把它们从头读到尾。他还开始写作,并写出了一个陆军士官所能写出的一些最好的文章。“在那远古的日子,”这是他作品的典型语气,“有那么一伙不为人们所知的野蛮人,在他们当中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天才,造出了轮子以为行进之助。打那以后,各色各样的道路,从大理石铺的到铁丝网拦的,就在人类好斗的曲折历史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在他的作品中,诗和散文占很大比例,大都是咏物言志的,当然也有专门为比阿特丽丝写的。巴顿的大部分作品是用于自我欣赏,比阿特丽丝是理所当然的读者。每次与巴顿约会时,都会有几篇大作等待她去“拜读”。不妥之处,比阿特丽丝也大加抨击,以至于修改到最后,作品已经变得体无完肤了。
临近毕业,巴顿感到该是向上比阿特丽丝求爱的时候了。他写信告诉爸爸,他爱她,但又不敢向她求婚,因为她在各方面都比他条件好,她是百万富翁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娇生惯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而他则是一名军人。军队的生活枯燥乏味,艰苦危险,对她很可能不适应。归根结底,担心会破坏她的幸福。而且,她的父亲已进入耄耋之年,她曾说只要父母还健在,她就永远在家中陪伴他们。
父亲很欣赏比阿特丽丝,一直认为她与巴顿是天生的一对。他也相信,比阿特丽丝一直在等待着巴顿主动进攻。于是他给巴顿回信打气,鼓励巴顿要鼓足勇气,大胆向比阿特丽丝求爱。
在父亲的支持下,巴顿终于下决心向比阿特丽丝彻底“摊牌”了。1908年圣诞节,巴顿一家与艾尔一家一起到圣卡特林纳岛度假。巴顿寻机将比阿特丽丝单独约了出来。二人旧地重游,漫步在沙滩上,呼吸着腥咸的海风。巴顿鼓足勇气向比阿特丽丝直抒胸臆,准确说,应是口齿不清地嘟哝。比阿特丽丝则面带娇羞,不置可否。十几秒钟的沉寂令巴顿有度秒如年的感觉,终于比阿特丽丝点头了。两颗火热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1909年6月,巴顿毕业了,时年24岁。虽说他花费了5年时间才读完所有的课程,但仍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他是学校跨栏赛纪录的创造者,同时还是优秀的击剑运动员和步枪、手枪的特级射手。他以标准的着装、优美的军姿、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勇敢莽撞的举动而成为西点军校的骄傲和关注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阅读失常症”,克服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各个科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劳动,因而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成果。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他迫切地渴望在真正的军旅生涯中开辟出显赫与光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