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安街区有条名街为报子街,古往今来,历史典故不少,街里有家同和堂大酒店。1924年,这家酒店举行了一场轰动京城乃至江南的婚礼。轰动的原因,就在于男女主角家庭地位的悬殊,还有双方身份背景的传奇性。
新郎为文学界鸳鸯蝴蝶派鼻祖人物徐枕亚。新娘为末代状元刘春霖小女刘沅颖。
鸳鸯蝴蝶派出了不少名著,也出了不少名人,是为中国现代文化之新生重要流派之一。但一直受到诟言,被指摘之处无非就是媚俗、消遣性和过于才子佳人,说到底就是没有关注民生国事,没有心怀天下。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责难文学流派,关注人性、关注爱情、关注命运,未尝不是在关心国事民生。徐枕亚那部《玉梨魂》不是深深打动了状元千金吗?
就连毛泽东都曾鼓励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说:“你是个作家,要写些新东西,只要群众喜欢读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希望你努力多写一点,我等着看你的新作品。”
徐枕亚作为鸳鸯蝴蝶派创始人物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作品曾风靡大上海乃至津门之外。其代表作《玉梨魂》,10年间发行了32版,销量几十万册,当时连南洋一带,都翻版不绝;民兴社还据此改编成新剧上演,其影响更为扩大。在新文学运动兴起之前,《玉梨魂》可说是文坛最为畅销的一部著作。鲁迅曾说,与那些狭邪小说相比,像《玉梨魂》这样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周作人也曾表示:“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的祖师,所说的事,却可算是一个社会问题。”后来这部作品还被拍成电影公映,成为中国最早涉及寡妇再嫁的影片,轰动亦是自然。
徐枕亚为何写作这部作品,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隐情呢?一部作品、几首悼念亡妻的诗作,竟能俘获千里之外一位千金小姐的爱慕,并直接誓言非作者本人不嫁。一个是小学教师出身的小文人,一个是殿选状元郎的大千金,这是怎样的一场不可思议的爱情?
这场婚姻,注定是要轰动的,甚至就连举办婚礼的地点同和堂也跟着沾光而名声大振。
我们暂且先从男主角徐枕亚的身世说起。
清末民初的一切都是混沌的,文学也不能例外。正所谓乱世出枭雄,不破不立。这个时候,也正是各个新兴流派蹿红冒尖的大好机会。徐枕亚应时而生。
徐枕亚出生在常熟,这里是言子的故乡,言子即言偃,字子游,是孔子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徐枕亚出生于读书人之家,5岁上学,8岁能说辞,有“神童”美誉。他喜欢古典文学和诗词,饱读酣览,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后来上师范学校,毕业后去了无锡一家小学教学。在无锡执教的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这里,有他的初恋,有他难以自拔的爱恨,还有他的《玉梨魂》。
徐枕亚开始写作,是到了上海之后。1912年,民国伊始,社会崇新。徐枕亚负责编辑《民权报》,却似乎对政治不大有兴趣。能触动他的,还是情感,私人的情感。他怀念起无锡一段似是而非的懵懂之恋。
很多名著都似乎难以与作者本身的经历割裂,徐枕亚的《玉梨魂》也不例外。
《玉梨魂》作为一部言情小说,在今日看,其实剧情并不新颖,但在当时却是“思想过火”。小说男主角是家庭教师何梦霞,女主角是一个哀怨美貌的寡妇,叫白梨影。白梨影会写一手艳词,清冷独眠之夜望月兴叹;而住在她隔壁的家庭男教师何梦霞,则挑灯夜读批改作文。两人白日为世俗礼法所羁,拘束礼节;晚上却相思成疾,鸿雁暗传。于情理之中而发生,因道德礼仪而终止,或许正是徐枕亚当时对小说结局的构思,就如古人所说的“发乎情而止乎礼”。但何梦霞控制不了疯长的情感。
这种地下热恋似火遭遇烈风,熊熊燃烧,既有传统的待月西厢的苦况滋味,又时时像地火一样冲出表层,对封建伦理公然挑衅。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靠何梦霞的学生、白梨影的儿子鹏郎传递。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寡妇不可能再嫁,何梦霞为此忧愁憔悴,梨影便介绍她的小姑筠倩与梦霞订婚。但何梦霞仍然暗恋着可望而不可得的梨影,筠倩也因此郁郁寡欢而夭亡。最后,梨影染上时疫病故,何梦霞含悲忍痛东渡日本学军事,辛亥革命时回国,在攻战武昌的厮杀中阵亡。临死前,何梦霞苦苦相思的还是风姿绰约却已经香消玉殒的梨影。
悲情使然。不过如此。
不知徐枕亚在写作时,是否曾感伤己事,掷笔长叹,椎心泣血?因为,这正是徐枕亚的故事。
早期时,鸳鸯蝴蝶派作家范烟桥曾断言,小说《玉梨魂》多虚构和夸张之辞,意思是恐怕其中章节不大可信。但徐枕亚却不认同,他曾在续篇《雪鸿泪史》序中叙述,我写作这个故事时,并未以小说为出发点,想的只是把情节告诉大家,因此也希望读者们不要以小说看待这个故事。
如此说来,真有此事了?
后经热心人搜集,发现了徐枕亚与青年寡妇陈佩芬的往来书信和诗词,洋洋洒洒近百页。有人对照原著核对并佐证,证实了其中多个真实的章节,均为徐枕亚亲身经历。
譬如徐枕亚于1909年至1911年在无锡鸿山西仓镇的鸿西小学教学,所住地点为蔡家,并兼任家庭教师。蔡家有个寡媳,正是陈佩芬,出身书香门第,会吟诗会做对,还有个8岁的儿子跟着她读书学习,这便与小说中送信的孩子鹏朗对上了号。
小说男主角为何梦霞,徐枕亚又名枕霞。陈给徐的信中多次称呼其为“霞君”,并批注有“白梨花也”。两人所局也只一墙之隔,隔窗偷窥,“帘中人影,窗内书声,若即若离,殊有咫尺天涯之感”。
有一次,徐枕亚回来后发现写作的诗篇不见了,寻找中发现了一朵戴过的花朵,很快就明白了诗篇是陈佩芬所取并遗花示意。后来,徐枕亚还送了陈一张照片,陈欣喜之余,只要求尺寸越小越好,其原因无非是想好好珍藏并不被外人发现。寒暑假日,正是两人相思离别日,陈痛苦万分,多次吟诗赋离愁:“虽暂别二月,无奈心心难割难舍,君须记盟誓,莫负爱心,毋使佩望中翘首也。”陈佩芬是爱徐枕亚的,毫无疑问。但她要守节。因为她面前有道高高的墙,叫封建礼教。为了追求陈佩芬,痛苦的徐枕亚甚至写了血书表达忠贞爱意,令陈心痛得如同被人摘掉了心肝,恨不得马上死掉。而这情节,在《玉梨魂》中有着详尽动人的描述。
更令人叫绝的是,后来,陈佩芬确实将小姑蔡蕊珠许配给了徐枕亚。1910年冬,两人成婚,婚后不久,蔡蕊珠就忧郁而死。这纤弱女子承载了三个人的爱情,这婚姻注定沉重悲痛。只是蕊珠之死却不是小说所述为情所困,而是庸俗得不能再庸俗的婆媳之争。
据说徐枕亚母亲谭氏颇为强悍,且患有精神病,经常旧病复发,责难蕊珠。开始时蕊珠还能忍受,后来就干脆回娘家去住。徐枕亚是个孝子,但又不能辜负蕊珠。他深刻体验到了“双面胶”的别样滋味。于是,他一个人躲到乡下去教书,写回忆录。
很快,辛亥革命爆发了。《民权报》创刊,主编是革命党人戴季陶等人。经推荐,徐枕亚加入《民权报》。在编辑报纸期间,他完成了《玉梨魂》。《玉梨魂》在报上连载后,他名声大振。
《玉梨魂》里,徐枕亚刻意让何梦霞、白梨影双双死亡,一个殉情,一个殉国,实现了合二为一。可是现实中,悲剧正在继续。
1915年冬,徐枕亚兄天啸年仅4岁的女儿不幸夭折,嫂嫂悲痛欲绝,母亲谭氏竟横加责骂,致使嫂嫂上吊自尽,天啸离家。蔡蕊珠胆战心惊之余,被婆婆逼着与徐枕亚离婚。徐枕亚只好假意离婚,在上海背处租赁房屋与其母女同居。没多久,两人小女夭亡。这时谭氏赶来上海兴师问罪。后来,两人又生下一个男孩,婆媳关系略有缓和,徐枕亚给儿子取名无咎,希望“既往不咎”。
结果,婆媳再次闹翻。徐枕亚心情抑郁,极度嗜酒,曾因过量饮酒得了咯血症,更有说他自暴自弃,还抽上了鸦片。徐母死活闹着要儿子与儿媳离婚,最终得逞。1922年12月,蔡蕊珠由于产后失调,心情抑郁,最后疾病缠身竟至不治。当时徐枕亚长女可贞11岁,儿子无咎仅只6岁。徐枕亚悲痛之极,整日以泪洗面,自取“泣珠生”为笔名,写悼亡词100首结集《泣珠词》发表。
徐枕亚在妻子挽联中凄惨写道:
总算好夫妻,幸其死,不乐其生,先我逍遥托尘网;
可怜小儿女,知有父,忘有其母,对人嬉笑着麻衣。
这个时候,京城中一位状元千金看上了他,而且非他不嫁。
1905年,慈禧太后假光绪皇帝名义颁下谕旨,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封建科举考试制度至此宣告废除。而1904年的状元刘春霖,便成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据说甲辰恩科主考官在阅评完殿试试卷后,从273份试卷中选出10份,并按名次排好,呈送给慈禧太后“钦定”。会试第一名本为谭延闿,可因其与参与变法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同姓,主考官担心慈禧怪罪,就把谭的试卷扣留下来,而把广东人朱汝珍的试卷排在了第一位,刘春霖的试卷排在第二位。相传慈禧首先看到“朱汝珍”的名字时,由“珍”字联想到为她所害的珍妃,而且其时造反的都是广东人居多,心中陡生厌恶。第二份试卷字体清秀俊丽,慈禧十分欣赏,看到试卷署名“刘春霖”,心中大喜,连赞“春霖”名字起得好,因为这一年全国大旱,正急盼一场春雨。再看刘春霖的籍贯“肃宁”,寓意肃静安宁,这对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来说,无疑是个“吉兆”。于是慈禧朱笔一挥,将刘春霖点为头名状元。
刘春霖成为状元虽有偶然因素,但能名列状元候选人名单,本身亦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的一手好字当时全国闻名,其出版的小楷法帖多年来广为流传。后来他担任徐世昌任总统任内的内史秘书,同僚们知道他字好,常常找些上品请他鉴赏。有一天,有人拿来几幅孙禄堂的字帖给他看。这位孙禄堂是清末民初名满海内外的武术大师,他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名拳熔于一炉,独创自成一家的孙氏太极拳,被世人尊为内家拳的一代宗师。科举时代一向尊文不尊武,作为文状元,刘春霖是不大看得起武师的。但他看到孙禄堂的字刚柔相济、浑然天成,深表钦佩,后来坚持拜在孙禄堂名下学拳,可见其求才好学之心。
刘沅颖便是刘春霖的独女,所受宠爱与教育自不必多说。可这个状元千金,却只凭一本《玉梨魂》,便将那缕情丝系在了远在江南的徐枕亚身上。
刘沅颖在北平读了《玉梨魂》和徐枕亚悼念亡妻的词作后,内心被深深打动。她由醉心作品而钦慕作者,由与作者通信到恹恹成病。
按说刘沅颖长得眉清目秀、容貌丽人,又有文翰气质,又是状元千金,到谈婚论嫁之年岂有不被热追的道理?可是直到20多岁,她依然未婚。刘沅颖当时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其父年表考核看,刘春霖当时隐居于北平,未曾做官,其女刘沅颖怕是除了读书看报外,颇为无聊。
突然有一天,她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体和题材,那就是鸳鸯蝴蝶派的《玉梨魂》,其中表达的真爱让她为之心醉。她在阅读之后,敬慕之心油然而生,她并没有强压住这股热情,而是试着去释放。
徐枕亚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农历七月初九日(1889年8月5日),刘沅颖小他10岁,如果说徐枕亚身上还有一些晚清习气的话,刘沅颖身上则更多民国气质,自由、奔放、不羁、坚持和固执的时代特征已经深嵌在这位大小姐的性格中。据说刘沅颖从中学时期就迷上了《玉梨魂》,其时清末的先锋思想俨然幽灵一般,在精英分子和知识阶层游荡。
曙烟如梦,朝旭腾辉。光线直射于玻璃窗上,作胭脂色。窗外梨花一株,傍墙玉立,艳笼残月,香逐晓风。望之亭亭若缟袂仙,春睡未醒,而十八姨之催命符至矣。香雪缤纷,泪痕狼藉,玉容无主,万白狂飞,地上铺成一片雪衣。此时情景,即上群玉山头,游广寒宫里,恐亦无以过之。而窗之左假山石畔,则更有辛夷一株,轻苞初坼,红艳欲烧,晓露未干,压枝无力,芳姿袅娜,照耀于初日之下,如石家锦障,令人目眩神迷。
这是洋洋十余万字的《玉梨魂》的首章开篇,刘沅颖正是从这里开始进入故事。一对相爱的人,只因为女的是年轻寡妇,男的是家庭教师,再怎么努力爱,终是白费。身份决定爱情,一个被逼着守贞,一个被逼着守礼,一场支离破碎的爱情,精准完美地揭露出封建礼教对自由人性的摧残。这无奈的爱无耻的礼!刘沅颖少女的心为之激荡。她想象着这多情的才子,如何挥笔指点情感。“初不料有情好月,未曾圆到天中;无主残花,不久香埋地下。一面已悭,百身莫赎。”这婉转凄凉的爱情,在他笔下也是一种动情的绝美。每每读至夜深人静,泪眼婆娑中,脑海不禁虚幻出徐枕亚的形象,如能对面畅谈,哪怕是飞鸿传书,话上几句心得,也算聊慰心安了。直到她渐渐成熟,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并读到那凄凉堪比《玉梨魂》的悼妻诗《泣珠词》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投书。
《玉梨魂》出版后,一版再版,时人称“魂飞天外、魄力万方”,意思是指销路广。这部作品于1924年被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搬上银幕,女主角是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银幕第一悲旦”王汉伦,这位明星本身就是苏州的大美女。电影公映时,曾邀请徐枕亚观看,他写了观后感:
不是著书空造孽,误人误己自疑猜,
忽然再见如花影,泪眼双枯不敢开。
我生常戴奈何天,死别悠悠已四年,
毕竟殉情浑说谎,只今无以慰重泉。
今朝都到眼前来,不会泉台会舞台,
人世凄凉犹有我,可怜玉骨早成灰。
一番惨剧又开场,痛忆当年合断肠,
如听马嵬坡下鬼,一声声骂李三郎。
电光一瞥可怜春,雾鬓风环幻似真,
仔细认来犹仿佛,不知身是剧中人。
旧境当前若可寻,层层节节痛余心,
梦园一幕能如愿,我愧偷生直到今。
有人说,这是才子在回望那场黏附在自己身上的悲恋,也是他间接地承认了自己的故事。
据说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北方的来信,文体隽秀,文白混杂,那女体的小楷,既工整又不失俏皮。这清新芳香的闺秀,来自于谁家?清清雅雅的文字里,透着崇拜、尊敬,但也隐藏着谜一般的故事,勾起了徐枕亚的好奇。
这个时候的徐枕亚并不如意。妻子病逝不久,母亲又让他烦心窝火,创作也陷入了低潮期。有人说,这个阶段,他从大上海回到小城常熟,做了地方刊物的名誉编辑,抑郁嗜酒,甚至得病咯血。
此时,沉闷的阴云下,忽然开出了一朵绮丽的小花。这京城的少女,在信里还附了诗词,对《玉梨魂》的桥段烂熟于心,大谈感想,并表示愿拜他为师。于人生荒地里,突然遇到这文淑女子,徐枕亚既意外又惊喜,马上回信表示愿与之结交。
两人很快诗书往来,鸿雁不断。徐枕亚感慨作诗曰:“误赚浮名昧夙因,年年潦倒沪江滨。却从蕊碎珠沉后,又遇花愁玉怨人。风絮劫中初入梦,绮罗丛里早抽身。天公倘有相怜意,甘待妆台作弄臣。”
几番书信来往,更让两人好奇心加重,见面的欲望也愈加强烈。据说刘沅颖为了见徐枕亚,一度借口南游,到上海与徐枕亚相见,明确表示愿以终身相许。无奈,门不当、户不对。
对此,曾有多个版本说明当时刘春霖的态度。
据说,有一次刘春霖发觉女儿心情有些蹊跷,就问为什么。刘沅颖遂在枕边取出《玉梨魂》给父亲看。状元郎从没读过这类书本子,只翻了几页就拍案叫绝说:“不图世间还有如此才子!”于是托人替女儿做媒,不久徐枕亚就入赘刘府。此说显然带有演绎的情节。
还有一版本是,刘沅颖仰慕徐枕亚,但父亲刘春霖却不同意他们议婚,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于是,聪明的刘沅颖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让徐枕亚以学书法为名拜刘春霖的莫逆之交樊樊山为师,央樊樊山做媒。由于樊樊山出面,刘春霖终于应允了这门婚事。
更有说法是,当时刘春霖仍是封建思想,坚决不允出身悬殊的婚姻。刘沅颖以死相逼家里同意婚事,并有诗“愿魂化蜀鸟,啼血在君前”为证。在私奔未遂下,她开始绝食。而那一头的徐枕亚更是一再表达忠贞的爱心,复诗:“尺书碧血缄身世”,“蚕蜕终多不了缘”。眼看着僵局难下,刘沅颖母亲出来求情,并在亲友帮忙下出主意,一方面请徐枕亚拜樊樊山为师,这樊樊山是何人呢?清末民初的大文人,曾做过官,被袁世凯特聘为参政院参政,颇为受宠。此人与刘春霖关系堪称莫逆;另一方面,由刘春霖拿出几千元给徐枕亚修建新房,为女儿置办嫁妆。如此一来,婚事面子上过得去,现实中两人也过得下去。就这样,徐枕亚与哥哥徐天啸及文友李定夷等同赴京城,以文字姻缘,结秦晋之好,一段婚姻,终得圆满。
民国名作家张恨水的成名作长篇小说《春明外史》中,就隐含着徐枕亚和刘沅颖的浪漫婚恋,其第49回《淑女多情泪珠换眷属 书生吐气文字结姻缘》中,就连人名都有迹可寻,譬如刘春霖对应“黎殿选”──既是状元,当然是“殿选”了,且“刘”、“黎”同音;徐枕亚成了“余兰痕”──“徐”、“余”相像不说,张先生还为这主人公起了一个字“梦霞”,《玉梨魂》里男主角正是“何梦霞”;而刘沅颖则成了“黎昔凤”──父亲是状元,又常在总统府行走,女儿自然是人中之“凤”了。怪不得有人觉得,张恨水的小说就是徐、刘的情感实录。
在小说里,也有这样的情节:“不料数千里之外,竟有一个翰林公黎殿选的小姐,为他的诗所感动,和他心心相印起来。于是他有到北京求婚这一事。”樊樊山的影子也在《春明外史》里出现,即“卫梅庵”。此人多次上门为徐枕亚说媒,结果黎殿选躲来躲去不见他。最终卫梅庵以《诗经》中的《关雎》开导黎殿选说,“周文王他就是提倡自由结婚的人”。当然,小说里也突出这桩婚姻的促成,与护女情深的黎太太“威逼利诱”不无关系。
总之,刘沅颖,以爱之名,开始了中国一段新式婚姻的旅程。
当时在老北京的饭庄子里,西城的聚贤堂和同和堂是最有名的两家。同和堂菜肴独特,环境优雅,饭店内院落宽敞,各个院落花木扶疏,毫无市井俗气。1924年秋,刘沅颖与徐枕亚的婚礼即在同和堂举行,一度引起轰动,也为同和堂做了一次活广告。
在婚礼上,端庄美丽的刘沅颖还身着当时流行的新式旗袍,其特点是略显腰身,长至小腿肚,倒大袖,一时传为时装界佳话。
末代状元的千金成婚,本身就是新闻;大才子北上迎亲,更是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当年,各路记者纷纷前来报道此事,一纸风行的《晶报》以《状元小姐下嫁记》为题记录了此事,文中倒是对刘春霖颇为好评,说他同意女儿自主择婿,成全了爱女婚姻,实在是紧跟时代风气,破除旧习,树立了新风云云。女儿大婚,老子有面子,可谓增喜。
婚礼上,一对新人浓情凝视中,自然少不了谈论《玉梨魂》。一本书成了无言的媒人。有好事人考据说八卦,说在洞房花烛夜,新娘在床头大审夫君,说小说情节逼真动人,是否确有此事,是否真有寡妇情人,徐枕亚尴尬不已,着忙解释。事情不论真假,倒也为这桩姻缘添了些浪漫情调。
刘沅颖婚后一直住在北京,徐枕亚在进行文学创作之余,往返于两地。1928年2月,沅颖生下一子,取名无病,想是寓意全家都不要再陷入病痛折磨,生活也要健健康康地向前推进。可是生活偏偏与人作对。
不久后,徐枕亚与蔡蕊珠所生长女可贞因饮食不周得病,在1929年春病死。三年后,长子无咎也得了同样的毛病死亡。而枕亚的三女可久也过继他人。在常熟居住期间,生长在北方的刘沅颖对南方水土不服,饮食不惯,经常生病。身为名门闺秀,她出入都有丫鬟照顾,气质高傲,可是生有精神疾病的婆婆手握家庭大权,事事都要做主张,经常指责刘沅颖,紧张的婆媳关系再次出现。
刘沅颖十分苦闷,她怎么也想不到会有如此强悍无理的婆婆,要知道在京城时,母亲对她可是娇宠非常,如今经常遭受婆婆责难,当然不肯就范,更何况她曾接受新式教育,于是婆媳关系彻底闹翻。只是让她困惑并极度失望的是,作为自己的丈夫、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百般坚持所嫁的一代才子,这个徐枕亚怎么可以在无理的母亲面前一再退让,因循苟且?难道他不在乎我吗?难道他不爱我吗?
正如今日几乎所有男人都曾经历的一个问题:母亲和老婆一起跳河,你先救谁?
徐枕亚虽然传播着新式思想,但仍是旧式文人心思,他依然坚持百事孝为先,在所谓的爱面前,他所偏心和袒护的仍是行孝,如此就无意中纵容了母亲的恶行,更严重伤害了一颗痴爱他的心。
刘沅颖是一个做事干脆利落的新女性。在失望后,她带着孩子一气之下移居别处,不久后抑郁身亡。
刘沅颖的失望可说是到了极致,在临终前,因担心儿子无病会落到婆婆手中受到戕害,她居然请求徐枕亚让无病与她同死!
后人对于刘沅颖的死因也有颇有闲言,但不管是对徐枕亚从崇尚到失望而忧郁致死,还是因富家千金过不惯贫下中农的艰难生活郁闷致死,或是虽想回头却难以面对父亲的奚落郁郁而亡,刘沅颖总归是忧郁而死。徐枕亚再次陷入悲痛。失望之后的希望,希望之后的失望,如此颠倒玩弄的人生,换做谁都难以承受,何况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男版黛玉呢?于是,他的悼亡诗写得更加凄惨悲凉,他的笔下更是晦涩枯瘦,甚至引起了墨资纠纷。
徐枕亚连失刘沅颖,哀痛伤心之余,写下《忏云》八首寄托哀思。他本来就患咯血之症,随着年龄的增大,病症发作愈加频繁。沅颖的死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他经常发病,便将9岁的儿子无病托付给兄长天啸代为抚养。1934年,徐枕亚因清华书局经营不善亏空过大,将书局盘给大众书局,在兄长天啸的资助下在家乡开了家小店,做起了鬻字、刻印的生意。──徐枕亚写得一手好字。1922年9月,中共中央创办了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封面上“向导”二字便是枕亚所书。
为纪念刘沅颖,徐枕亚自署斋名“云忏楼”。他心情越来越坏,日日沉湎于酒,生活颓废,一度不得不靠告贷度日。一天,有人敲门寻徐枕亚,因当时枕亚样子落寞,来人怀疑非本人。那人放下宣纸笔墨,对徐枕亚说,他大老远从上海跑来,就是要求徐枕亚的书法。临走前,他留下银两作为润资,并定下取字之期。此人取走徐的书法后带回上海请人品鉴,结果笔墨苦涩,一无灵气,被怀疑是赝品,于是回来找徐枕亚退钱,徐却早已把润资换了油和米,但这书法确实是徐的手迹。这时正好徐的好友来访,慷慨解囊帮徐退了润资。徐枕亚的书法玉润珠圆,风流蕴藉,颇受时人所重,但他落魄后才思枯竭,精神涣散,字也写得僵枯了。加之来人之前就怀疑他非徐本人,这才引起误解。才子落魄,情何以堪啊!
据说当时在海虞(今常熟)市上,同时发现三奇人,其一善笑,其一善哭,其一善噤其口如哑。笑者之心热,哭者之心悲,哑者之心冷。三人正是三兄弟,哭者正是徐枕亚。
1936年,刘沅颖病故,这直接导致了徐枕亚的急病发作。翌年,他在日寇飞机空袭常熟城的轰炸中病殁。弥留之际,他托兄善抚无病,且悔恨道:“余少年喜事涂抹,于文字上造孽因,应食此报。”徐枕亚病逝的地点,正是《玉梨魂》诞生的地方。
应该说,刘沅颖是《玉梨魂》受感染最深的一位读者。因着这部小说,她怀抱对爱情的幻想,横冲直撞地向前奔跑,只是很快又回到了现实。她难以承受这极致的落差,很快陨落消失,连魂魄都不知所向。但她敢于突破封建藩篱,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决不背叛自己的爱情,值得称道和歌颂。
徐枕亚的一生,恰如《玉梨魂》书末词中所说:“还只恐,未偿宿债,今生又欠。”而刘沅颖,就像另一首词中所说:“怜我怜卿,相见太无端。痴情此日浑难忏。恐一枕梨云梦易残。”
徐自华(1873─1935)生前知己不多人
天生风雅是吾师,拜倒榴裙敢异词?
为约同人扫南社,替君传布廿年诗。
──陈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