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睛
面对一个无可救药的人,或与自己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万不可施与妇人之仁,如此不但不会被赞为“仁义”,反而会被骂为“愚蠢”。
自古以来,女人的一大性格特征就是心特别柔软。她们容易感动,意志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动摇,这种特色在有孩子的妇女身上尤其明显,因为她们全身的血液流着一种母性的爱。这种爱有时显得很没原则,很不理性,甚至没有是非。古人便将有这种特性称为“妇人之仁”。
说实话,“妇人之仁”有时可以发挥很大的感化力量,但在人性丛林里,“妇人之仁”有时会成为一个人生存的负担,甚至成为致命伤。自古成大事者大都是摒弃“妇人之仁”的人,例如下面这位真正的妇人——述律平。
述律平是契丹族右大部人。父婆姑,曾任阿扎割只(位居枢密使之下的高级武官)。母耶律氏,是辽太祖姑母。公元916年,辽太祖建契丹国(太宗时改为辽),自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掌握了军国大权。当时,兆思温等元勋重臣不服管制,为了稳定朝局,她以“亲近臣子应追随侍奉太祖”为由,命令他们为太祖殉葬。兆思温反驳她:“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只见她脸色漠然,挥起金刀,砍下自己的右手,放在太祖棺内,说道:“儿女幼小不可离母,暂不能相从于地下,以手代之。”兆思温等人没有办法,只得全部为太祖殉葬,这巩固了述律平的地位。
按照正常的程序,阿保机死后接下来就该是太子耶律突欲入承大统了。突欲是太祖阿保机与述律平的长子,自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即被册立为太子。他一向跟随太祖东征西讨,阿保机十分看重他,为防疆场上的不测,特意让他留守东丹国,众臣皆知太祖之意,心中早已将他当做了未来的皇帝。
然而,述律平却一心要将自己喜欢的二儿子耶律德光立为新皇帝。德光少时即有雄才大略,史称其“貌严重而性宽仁”,经常随同父母参与军国大计,天赞元年(公元922年)即出任大元帅,独立率兵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契丹国的主要军事统帅。述律平很可能暗中已将两个儿子的优劣做过一番比较,显然一向注重军事的她对于“性好读书,不喜射猎”的太子突欲并不满意,认为国家正在草创,需要的还是次子德光这种长于军事的领袖人物。
尽管事先已杀了一大批重臣将领,但述律平欲废太子、重立次子的主意还是遭到了巨大阻力。对此,主意已定的述律平并不退让,而是再次动用手中的权力,对这些老臣们或杀或抓,进行了镇压。为了威慑诸臣,就连述律平的弟弟萧敌鲁的妻子(萧翰的母亲)也“无罪”而被杀。一向以进言劝谏著名的大臣耶律铎臻,述律平嫌他太爱多嘴,索性将他囚禁起来,并发誓说:“哪一天铁锁腐朽了,就把你放出来。”而耶律铎臻的弟弟突吕不,虽然文武双全,屡立战功,也因述律平对他怀有疑心,害怕而逃走。
述律平虽然使用血腥的高压手段,压制住了反对派,可是耶律突欲已被立太子于前,突然废掉,事出无名。于是她想出了不以法定储君为原则,改用选举制度。她对手下诸将说:“我对两个儿子都爱,可是立哪一个做皇帝好呢?现在看你们的意见了,我让两个儿子都骑马立于帐前,你们可选择心中认为堪承大宝者,如果认为其人可立,即近前执其马辔。”诸将都慑于述律平的威势,谁敢忤逆?于是一致争执耶律德光的马辔,高呼:“我等愿事大元帅。”述律平立即满脸挂笑说:“既然是大家一致要立德光,我也不能违反人意。”
公元927年11月,耶律德光正式登基,群臣上尊号嗣圣皇帝,为辽太宗,述律平为应天皇太后。
述律平自太祖死后,亲自执政了一年半的时间,通过杀戮、调整,终于渡过了一次次的政治危机,完成了国家大宝继承的过渡,如愿以偿地将二儿子推上了皇帝之位,此后,以应天皇太后的身份退居二线。以后太宗执政的二十年间,述律平始终以幕后总顾问的身份,对朝纲大政方针施加影响,太宗对母亲也十分尊敬,事必“奏太后”,述律太后实质上还是契丹国最高的决策人。
成大事“三十六计”
这位述律平太后就是摒弃了“妇人之仁”的人,她能够狠下心,耍手腕,最终使一切都如己所愿,因此她成为人性丛林中的那个强者。
天生心软的人注定会在人性丛林里做个被剥削、被凌辱者,这就是人性丛林的潜规则。“项废东吴,刘兴西蜀”,千百年来,韩信对项羽的评价“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至今还在耳边回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成大事当学述律平,不可沽名学霸王,毕竟天若有情天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