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与狄仁杰同时巡抚河北的还有武懿宗、娄师德二人。由于河北诸州经过此次战争大规模地破坏,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荒芜,村落残破,一派萧条景象。为了安抚百姓,恢复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武则天才抽调得力官员分道安抚河北诸州。然而以上三人中除狄仁杰、娄师德外,武懿宗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此人为武则天的堂侄,无德无才,仅仅因为是武氏中人,靠血缘关系被封为河内王。他此前曾率军赴河北参战,闻风先逃,敌兵退走才敢向前。战争结束,他回到洛阳,置酒欢宴时,遭到了郎中张元一的讥讽。张元一当着武则天的面嘲弄武懿宗说:“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甲仗纵抛却,骑猪正南窜。”武懿宗长得形貌短丑,故张元一称他为“长弓短度箭”。当时武则天问道:“懿宗有马,你为何说他骑猪?”张元一说:“骑猪,夹豕走也。”猪也叫豕,“夹豕”即夹矢(屎),取其谐音。这里是讥刺武懿宗遇敌吓得屎尿直流,夹屎而逃。武则天听后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此时大概武则天认为他熟悉河北情况,所以也命其充使安抚百姓。然武懿宗不仅不安抚百姓,所到之处反而残酷地屠杀百姓,凡百姓有被掳掠或胁迫而去的,返回本乡后,均被武懿宗视为叛逆,全部诛杀。这位畏敌如虎、胆小怯懦的官军统帅,屠杀起百姓却毫不手软,而且残酷异常,往往把活人开膛破肚,挖取心胆。先前,契丹将领何阿小嗜好杀人。至此,河北人皆云:“惟此两何,杀人最多。”武懿宗封河内王,取其谐音,与何阿小并称“两何”。
武懿宗在他负责巡视的地区残杀了大批百姓后,仍不罢手,回到洛阳后上奏武则天,请求将“河北百姓从贼者请尽族之”。将这些百姓全族诛戮,将会使整个河北成为一个大屠场,这是一个多么野蛮残酷的计划。左拾遗王求礼听后十分气愤,当廷指责武懿宗说:“此属素无武备,力不胜贼,苟从之以求生,岂有叛国之心!懿宗拥强兵数十万,望风退走,贼徒滋蔓,又欲委罪于草野诖误之人,为臣不忠,请先斩懿宗以谢河北!”武则天当然不愿处死自己的堂侄。司刑卿杜景卿也认为这些都是胁从之人,应该免于追究,武则天这才没有听从武懿宗的胡言乱语。
狄仁杰和娄师德分道安抚时,恪尽职守,召纳流亡,恢复生产,赈济贫苦百姓,打击不法官吏,努力恢复社会秩序,从不乱杀一人,顺利地完成了安抚任务,与武懿宗的残暴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狄仁杰完成安抚任务后,没有再回到魏州去,奉命调任幽州都督。幽州是这次讨伐契丹战争的基地,同时也是契丹与官军争夺的焦点,多次战役就在幽州境内进行,故战争对这里的破坏也很严重。在唐代幽州又是镇抚北方与东北诸族的重镇,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武则天调狄仁杰到这里任都督,就是希望他能尽快地恢复这里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安抚混乱的人心,重新整顿和调整军事防御体系。狄仁杰没有辜负武则天的期望,不仅很快地恢复了正常秩序,修缮了军事设施,而且调整了民族关系。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所作所为十分满意,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袍上制了12个金字,周围以五色双鸾环绕。这12个金字是“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以对狄仁杰的辛勤与才干进行嘉奖和勉励。狄仁杰过去一度充任过宰相,此次武则天又以“励相臣”三字来勉励他,预示着狄仁杰将很快又一次要得到重用。果然数月后,即同年闰十月,狄仁杰被抽调入朝,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又一次登上了宰相宝座。
狄仁杰此次重任宰相,距上次罢相被贬彭泽县令共计7年时间。这期间他先后充任了三任地方官,每到一地,不论时间长短,都始终能勤政爱民,注意兴利除弊,发展或恢复生产,为当地百姓办了大量的好事,也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华,他的再次出任宰相,固然与武则天重才识才有关,又何尝不是他才华横溢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