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 员
宜川人口稠密,自古以来为重要的兵源补充基地。据《唐书·地理志》载,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咸宁郡15100户,口87625.金(1115~1234)时,全县有13078户,人口未载。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受政治、经济和自然灾害等因素所致,人口锐减,为6934人。
清顺治元年(1644),宜川有人口9210人。康熙十九年(1680),宜川大旱,自秋季至次年五月无雨,全县颗粒无收,饥病交加,死者其众。光绪三年(1877),又遇大旱,饿死者无数,当地人口所剩无几,外籍难民蜂涌而至,致人口仍在7000余人。
民国时期,据《宜川县志》载:1928年人口46419人,1934年50146人,1939年37736人,1944年36664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全县人口总数46800人。1960年全县人口总数66100人。1982年全县人口总数94827人。1989年全县总人口107516人。2000年,全县常住人口113830人。2005年全县人口114593人,其中女性54842人,农业人口95473人,非农业人口19120人,接受大学(含大专以上)教育的1608人,占总人口的1.41%,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0617人,占总人口的9.33%,接受初中教育的37127人,占总人口的32.62%。
二、粮 秣
宜川自古为陕北传统的重要农业生产大县。
清代,宜川就设常平仓和社仓进行贮粮。中华民国时期,宜川多利用清代遗留粮仓贮存粮食。1928年,常平仓存斗米600石。1929年,建常平仓两孔石窑,社仓八处,共贮粮664石。1937~1942年,共征粮199万公斤,除公粮留用外,所有军粮交运县仓库,转交中央仓库外运,无长期仓储,在抗战时期,宜川无偿为国民党第二战区运送兵粮7.5万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川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到2005年,宜川粮食总产量达到69369吨;全县年粮油加工能力5000吨;油料总产量2300吨;生猪年末存栏26500头,年末出栏12830头;羊子年末存栏5100只,年末出栏2350只;家禽年末存栏9.8万羽;蛋类产量5638吨;肉类总产量900吨;奶类产量10.86吨;为战时紧急征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输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除短距离的人力担背外,骡、马、驴等家畜,则是主要运输工具。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用于组织进行物资转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川始有汽车运输。2000年以后,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宜川县公路运输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截至2005年年底,宜川县拥有各类客运车辆40余辆,营运线路达富县、洛川、延安、西安等地,客运量达14.6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584.8万人公里;拥有各类货运车辆70余辆,营运线路达延安、西安、济南等地,完成货运量16.65万吨,货运周转量744万吨公里。
四、医疗救护能力
现代战争规模大、突然性强,武器杀伤力大,对医疗救治能力要求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宜川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人员、设备和1949年相比都有成倍增长,为战时救治伤病员提供了可靠的物资、技术保障。
2005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县级卫生单位5个,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站、县卫生监督所;中心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7个,卫生所1个。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7人,其中,注册医师190人(其中外科24人),注册护士40人(其中外科15人)。全县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共计403人(含卫生监督及行政管理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中级职称的112人、初级职称的154人。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住院床位276张、医疗救护车3辆、手术台3套、全自动生化仪1台、半自动生化仪1台、血球计数器1部、心电监护仪3台、除颤仪2台、呼吸机3台、手术显微镜1台、各型X光机5台、X光电视系统1套、心电图机2台、B超2台、电子胃镜1台、纤维胃镜1台、尿分析仪3台、血流变仪1台、数显火焰光度计1台、脑地形图机1台、血液检测仪1台、艾滋病检测设备1套、微波治疗仪1台、射频治疗仪1台、超短波治疗仪1台,其余常规检测、治疗、手术设备也较为齐全。
宜川从古代至近现代,战事频繁,军事人物荟萃。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忠于其所代表的阶级,征战戍边,各奋其勇,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记述著名军事将领的生平、战绩,对于了解他们的戎马生涯、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研究军事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的光辉业绩将永垂青史,彪炳千秋,将激励我们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创造明天。
本章分传、录、表三部分。人物传,主要收录从古至今对宜川具有重要影响的军事将领、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宜川籍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团职以上干部及著名战斗英雄,宜川籍革命烈士等;人物录,主要收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团职以上领导干部(含相当职务技术干部),荣立一等战功和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人员;人物表,主要收录不够入录条件的其他优秀人民武装部系统干部、民兵等。
人物传、人物录以生年为序,人物表以任职时间为序,烈士名录按卒年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