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进库(生卒不详),明副将,宜川人。清朝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进库投诚,给参将札,寻授江宁副将,随大学士洪承畴檄同副将冯君瑞、杨武烈等以兵三千赴江西援剿。顺治三年(1646)正月,江西总兵金声桓以明唐王朱聿键、大学士杨廷麟、总督万元吉据吉安,遣将李士元攻之,不克;进库兵至,檄往剿,生擒其前锋丘龙等四人,贼败遁入城。翌日,悉众出拒;进库等奋击,擒其将张应魁等,斩二百余人,遂克吉安。十月,移兵克赣州;进攻南安,望风溃。进库等以援剿年余,兵力劳苦,江西土贼渐平,请还江宁休息。承畴以闻,诏可。顺治四年(1647)三月,南赣总兵柯永盛、巡抚刘武元先后奏:“南、赣要冲,应设两协防守。进库及湖广援剿副将徐启仁谙地利,兵精足用。请留启仁为右协,驻南安;进库为左协,驻赣。”诏如所请。顺治五年(1648),金声桓叛,启仁附逆,陷南康、饶州、九江,与其党王得仁谋趋江南;惧赣兵蹑其后,遂围赣。进库力战坚守,城保全。会广东提督李成栋叛附金声桓,纠众犯赣;进库出御,破贼营数十,斩首万余,成栋退走信丰。顺治六年(1649)正月,进库军围信丰,贼遁;追击之,成栋马蹶,坠水死;时声桓亦伏诛,江西平。加都督佥事,赐蟒衣一袭。顺治七年(1650),贼渠彭顺庆据宁都,进库同副将刘伯禄、参将鲍虎等大破之,擒顺庆。顺治八年(1651),调赴广东,剿贼渠李明忠于高州,斩贼二千余;明忠遁,余党悉降。顺治九年(1652),擢广东高雷总兵。康熙四年(1665),以老病乞休,寻卒。
罗汝才(生卒不详),宜川集义人,绰号“曹操”。初为山西三十六营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后自成一军,荥阳大会时为十三家之一。
崇祯三年(1630),陕西各路农民起义军振臂而起,声势浩大,罗汝才率部响应,与张献忠、高迎祥等,互通声气,使官军闻风丧胆。这年冬,洪承畴为三边总督,因其势众气锐,使各路义军受挫。迫于时势,罗汝才与张献忠等人,暂降洪承畴,以为权宜之策。不久,机会到来,罗汝才等人重张义帜,一路杀入山西,声威赫赫。时官军追杀不止,但罗汝才跟从张献忠转战陕西、河南、湖广、四川,勇敢善战,为众称许。
崇祯十四年(1641),罗汝才因与张献忠意见不合,改投李自成,称“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攻城陷地,勇为士卒之先,在河南多次恶战中,屡立战功。李自成许多重大的决策,皆与罗汝才商酌。故史书称“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李自成攻下宛、叶,克复梁、宋之后,兵强将勇,由于受人挑拨,对罗汝才怀有猜忌之心。于是设下圈套,请罗汝才去赴贺一龙宴会,然后将罗汝才捆缚。在晨光中,斩罗汝才于军帐中,并兼并罗汝才部属。
王自用(?~1635),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又称王和尚,号紫金梁。宜川人。崇祯元年(1628),起义于陕西。原属王嘉胤部,崇祯四年(1631)王嘉胤死后,被推为首领,号20万众,分三十营。崇祯五年(1632),活动于山西、河南。崇祯六年(1633),在榆社(今山西榆社县)与明军曹文诏作战受挫北走。崇祯八年(1635)正月,在进攻太和(今安徽太和县)的战斗中阵亡(另一说阵亡于崇祯六年)。
张宗禹(生卒不详),清末捻军著名将领。亳州(今安徽涡阳县)人。咸丰五年(1855),随捻军领袖张乐行在安徽雉河集会盟,治军严整。同治元年(1862)春,率部经河南入陕西,与扶王陈得才等西北太平军会合,逼西安,后回救庐州,次年被太平天国封为梁王。同治三年(1864)天京(今南京)陷落后,与赖文光、任化帮等部共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作战方法,以骑兵为主体,屡败清军。同治五年(1866),为联合陕、甘回民起义军,率西捻军入陕。同治六年(1867)一月,在西安东郊取得十里坡之战胜利,歼灭湘军3000余人,收编数千人,进围西安。与回民起义军联合作战于渭河流域,转趋陕北。因东捻军告急,他率军自绥德下宜川东渡黄河,经山西攻直隶(今河北),直逼京师,吸引清兵,以解东捻军之危。同治七年(1868),东捻军败亡,清政府调集10万余大军围堵西捻军,张宗高屡败于李鸿章部。次年,所部在黄河、运河、徒骇河(今山西西北部之河流)一带,与清军激战,数千将士战死或被俘,张宗禹带18骑突围,后不知所终。
邹均礼(1874~1933),字志和,宜川县清河乡(今集义镇)马头岭人。清末拨贡,擅诗词,著有《桃源诗文集》一卷。父母去世后,家境贫困,清宣统元年(1909),放弃在外求学,任宜川高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1914年,宜川有几股土匪经常骚扰百姓、拦路抢劫、袭击村寨。邹均礼每逢集会都发表自己的主张,“古今政教紊乱,法律废弛,治标之法,莫如尚严,宁除暴以安民,勿养痈而殆患。”他在《示儿》诗中曾写到:“萌孽初生即铲除”,倡导组织民众,举办民团。主张乘土匪刚刚聚集,势力不大时就予以剿灭。春,邹均礼为河清里民团团总。夏,他到石台寺查禁烟苗,听说有百余人武装由南川来到常家村,他便组织附近老百姓抵抗,终因不会作战且调动迟缓战败,使得石台寺损失惨重。此后,他便筹集款项购买枪支,招募英勇敢战者十余人,由精通武术和射击的梁鸿飞为队长,成立了乡勇队,并让儿子邹定涛加入其中。10月,南川晋洪山、韩城田峻山两股山匪各百余人进犯河清里,他便命邹定涛协同梁鸿飞率领民团乡勇队将其击退。
1919年,曹占胜占据县城并在城内大肆抢掠奸淫,无恶不作。这时邹均礼命梁鸿飞及儿子邹定涛率领民团,协同黑宪章民团进击县城,但因敌众我寡,进击没有成功。邹均礼便在城外设卡以断绝粮道,趁土匪出城抢粮而予以袭击,土匪惨败逃进城里,闭门不出。后陕北镇守使王启才带领一营人马直奔宜川,和民团一起攻城,才迫使曹占胜逃离县城。事后,邹均礼因剿匪有功,得到省长嘉奖,奖给金质奖章一枚,上刻“功在乡梓”,又赠“保卫乡梓”牌匾,悬挂在其家门。
1920年,邹均礼代理宜川县知事,兼任民团营长。1922年冬,麻振武率部队驻防宜川,邹均礼被逼隐居八郎山桃源寨。1923年,麻部找借口与梁鸿飞发生冲突,攻陷梁的守地保宁寨,收武器、抢财物;其后又诬陷邹均礼图谋不轨,于12月初夜袭桃源寨,杀死邹定涛。四里百姓激于义愤,不约而同聚数十人,援助邹均礼,使麻部攻陷桃源寨的目的未能得逞。后终因寨小缺粮,难以支撑,老百姓保护着邹均礼离开桃源寨移居延长。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1883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地主兼高利贷者家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从此长期盘踞山西,成为地方实力派。1927年9月起,投靠国民党集团。1930年与冯玉祥等出兵反对蒋介石,失败后逃至大连。1931年8月返回山西。“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西、绥远的部队进行抗战。太原、临汾失陷后,阎锡山退驻晋西黄河两岸,曾先后在秋林和克难坡居住。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30日返回太原。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反人民的内战。1949年3月29日逃离太原,飞往南京。1949年6月3日,在广州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2月8日又逃往台湾。1950年3月,蒋介石出任国民党总统,陈诚出任行政院院长,阎锡山被赶下政治舞台。1960年5月23日病死在台北寓所。
曹伯箴(?~1948),又名金铭,宜川县城南街人。毕业于省立高级师范。1918年为县民团团总,曾平定曹占胜及零星土匪。1923年从军于陕军第1混成旅,奉命出关讨伐赵倜,后随军进剿河南蔡项及杨鹤龄。1924年国民革命军南下,又从军于前敌总指挥杨虎城部下。1926年其在三原整训。同年3月,镇嵩军刘镇华围困西安达八个月之久,后解围,杨虎城出关东征,他以国民革命军第10军1师3旅4营营长身份奉命留守后方。1928年秋,奉命开往山东,任第21师4团2营营长。1929年,讨伐刘桂棠,驻防河南南阳。是年冬,随大军进击唐生智部。1930年春,与红军在河南一带作战。
1932年,曹伯箴升任为陕西警备师第2旅4团团长驻陇南徽县和成县,后移防商县。其间,在淳化、旬邑等县企图追击刘志丹所率领的陕甘红军,并交战于黑龙口。1934年秋,曹伯箴到庐山受训期满回防后又追击徐海东部而连遭失败,其本人被打伤左臂后去西安治疗并截肢。伤愈后返回宜川县,担任县参议长。宜川解放后于1948年11月因病而逝。
黑宪章(1895~1929),字子斌,宜川县五区古州村人(今属延长县赵家河乡古州村)。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清朝的岁贡。1916年,北赤、后九殿一带出现了以曹占胜(绰号曹老九)为首的一股土匪,杀人越货,拦路抢劫。是年元月初,土匪来到古州,全村群众未来得及躲避,情势十分紧迫。这时,黑宪章挺身而出,在村口崾"上挖了一个单人掩体,用一支土枪阻击,土匪未能进村,全村乡亲幸免灾祸。正月末,曹匪又窜到古州,用欺骗手段突破群众避匪的石岸,拉去不少“票子”。黑宪章和父亲、弟弟都被拉走。后来,弟弟黑鸿章被杀,父亲被赎回,黑宪章被拉到英旺上川南沟渠和三道窑子里。他临危不惧,冷静观察,揣摩土匪的动向,乘机逃出。
1917年,黑宪章为了组织一支武装力量,对付土匪,到处奔走,在丰庆里的北赤招募人员,筹备粮秣,打制刀枪等兵器,习枪演武,重修后九殿寨墙。为了解决开支问题,他邀请各村头面人物商议筹足粮款。
1922年,全县地方民团在北赤镇开会,公推黑宪章为保卫团团总。此时曹占胜盘踞县城已达半年之久,杀人、抢掠、奸淫无所不为。城里的绅士为其专设粮仓,供应其庞大的开支。
黑宪章会同南区团总邹均礼,两路出兵,南北并进,将县城包围,曹匪遂于是年7月24日弃城南窜。他带领民团趁机入城,整顿市容,扫除残匪。并派民团往西南两川的圪台街、瓦子街、英旺等处驻兵把守,迫使其他各股土匪龟缩深山不出。
当时宜川知事郭殿邦对黑宪章深恶痛绝,怕得要命,便深夜携款潜逃到同州府(今大荔县),请求镇嵩军第6路团长麻振武带兵北上,剿除黑宪章。麻振武命营长韩廷芳率兵先期北上,自己带领本部尾随其后。黑宪章闻讯后便撤出县城,与韩廷芳营初战于风口崾"、赤良沟一带,黑宪章半夜率部偷袭并全歼韩营。随后又分派各团占据各重要据点,使麻部处于民团的包围之中,并趁其小股出乡扰民,催押粮秣之机截留其粮秣,夺取武器,不断袭击县城,搞得麻振武坐卧不宁,只得向韩城方向窜逃。
1924年,镇嵩军总司令刘镇华为扩充实力,收编黑宪章民团,按照协议条件,刘镇华给黑宪章民团补充枪支弹药和其他军需供应,物资到手后,黑宪章拒不接受刘振华调遣。后通过惠有光介绍,黑宪章部受编于杨虎城部,被任命为第一游击队副司令,调往陇东一带担任守备。
1926年,刘镇华围困西安,黑宪章部奉命返回西安,担任东关守城任务。西安解围后,黑宪章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0军29师87旅,黑宪章任旅长,奉命出关,驻防陕州、灵宝和洛阳等地。
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杨虎城所部缩编,黑宪章对局势感到茫然莫测,于年底以返乡探亲为名离开了部队。回宜川后,看到这个山区小县,战乱不息,民生凋蔽,满目疮夷如故,他便倡议呼吁,创办“党义训练班”,招收青年学生入学,为振兴家乡积蓄力量。同时为了加强本县的防御能力,他又大力整顿民团,查算账务、账目,堵塞漏洞,开源节流,为发展地方实业准备基础。
黑宪章一度想变害为利,收编南川为匪的梁占奎,他的这种用心却成了“授人以柄”的口实,说他“勾结匪类,招降纳叛,扩充实力,图谋不轨”。于是以县长李恩荣为首,纠集部分地方士绅联名检举,向陕西省府告密。1929年5月,省长刘郁芬派陕西省第五警备区区长武天祯带兵一营来宜川驻防,临行前奉省长密命,对黑宪章相机行事,就地解决(在此前,驻西安的赵寿山军长曾给黑宪章密函,要他以防意外,未引起重视)。
1929年6月,武天祯来宜川后,派人到党义训练班(在县城文庙内)下柬请黑宪章。黑宪章只身赴宴,当走进城隍庙时,忽然从西厢房窜出四个手提短枪的士兵,将其捆起拖入一间暗房。党义训练班即被强令解散,学员勒令立即出城返家。
黑宪章的父亲为救出儿子,到处花钱,债台高筑,但无济于事。跟随黑宪章多年的王金奎主张发动各区民团包围县城,用武力迫使放人。经过一番筹划,约集各区民团及北乡千人之众,聚集县城附近,并推选刘东堂为攻城总指挥。7月21日开始攻城,武天祯部损失惨重,无力抵抗,打算弃城逃跑。此时,刘东堂突然撤出主攻阵地,脱离战斗,各区民团失去了统一指挥,各自为战,攻势锐减,便陆续撤离战场。武天祯绝处逢生,遂下令将黑宪章杀害于城壕内。
1931年,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为追念黑宪章,于西安革命公园内为其建立功勋碑。
唐 澍(1903~1928),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领导人,字东园,河北易县(今属徐水县)人。1922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教官。同年9月,参加省港大罢工,任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大队长。1926年秋,被派到冯玉祥部随营学校(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主任教官,负责学校政治工作。1927年8月,到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6旅做兵运工作,任参谋长,并任该旅中共团委书记,以军事教官身份为掩护,筹划起义工作。同年10月,和谢子长等领导该旅在陕西清涧起义,曾转战于延川、延长、宜川、韩城等地。1928年2月,被中共陕西省委派入以中共党员许权中为旅长的陕西新编第3旅任参谋长。4月,同刘志丹等领导了以该旅为骨干力量的渭华起义。同年7月,在洛南县碾子沟战斗中,陷入国民党军重围,苦战到只剩十余人时,壮烈牺牲。
白士俊(1910~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宜川县云岩镇洛东村人。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参加中共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宜川第1游击队支队中队长,陕甘宁苏维埃财政部代理部长、第18集团军财政部科长、冀鲁豫边区政府审计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财委审计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财务部部长,军委总财务部工程局局长,广州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部长。1965年离职休养,正军职待遇。1962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邓景亭(1912~1947),宜川县集义镇新庄人。1931年考入韩城中学学习。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中共组织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曾与范世昌等发动宜川学生罢课请愿,砸毁国民党县政府牌子,迫使当局严惩横行乡里的恶霸劣绅,对当地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34年秋,因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返家务农,任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积极在贫苦农民中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后奉党组织指示,以河儿川联保主任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冬,调入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任连指导员,后在军部从事财务工作。1936年秋后,曾到西安从事学生运动,进入国民党阎锡山军队内部进行兵运工作,积极搜集军事情报,曾配合延川游击队奇袭国民党河清区联保处。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韩宜县委主要负责人,以小学教员、国民党宜川“社训队”队长、宜川县大队副大队长身份作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月,领导成立抗日救亡剧团,任团长,率剧团深入宜川、韩城广大农村,并东渡山西巡回演出,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1939年,因身份暴露,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受尽折磨,后被一商贩营救脱险。1941年春,返回宜川领导恢复中共韩宜县委,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43年4月,再次被国民党驻军逮捕,后经他争取国民党军一副连长,在转押途中被释放。此后,坚持在宜川进行革命斗争。1947年9月11日,邓景亭率游击队员奇袭国民党集义镇乡公所,全歼地主武装,成立了以他为首的革命政权。9月21日,由于叛徒出卖,被反扑的国民党军俘虏。25日,壮烈牺牲。
傅东华(1914~1969),原名傅永录,宜川县云岩镇曲州村人。1929年,傅东华考入云岩高级小学,受到学校校长赵正化(中共宜川地下党组织宣传委员)的教育和影响,激发了其爱国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1935年2月,参加宜川县抗款义勇军,任第2大队副大队长。在配合红军攻打宜川县城时,于战斗中负伤。红军主力转移时,留他在曲州养伤。战伤痊愈后,于同年6月参加了四区(云岩)政府工作,担任四区政府劳动委员兼粮食委员,负责为红军筹粮筹款工作。当年8月15日,在延长县北九佃,由薛明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四区区委书记兼区基干游击队指导员,先后发展党员4名,游击队从17人发展到30多人。1936年1月,中共宜川县委为了鼓动群众,扩大宣传,要他组织一个宜川县剧团。剧团建立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排练了几个秧歌舞、剧,到群众中巡回演出。3月,任剧团主任,此时正值庆祝榆林桥战役和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剧团积极配合进行了宣传演出。8月,陕甘晋省委调傅东华组建省剧团,他从军队中抽调了48名男女青年,成立了陕甘晋边区人民抗日分社。
1938年,傅东华带领剧团,从省政府所在地回到延安,被改编为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第2队。经过两个月的紧张训练,7月,傅东华率领第2队赶赴黄河沿岸,为前线的八路军慰问演出,鼓舞了军队和人民抗日的士气。12月从前线回来后,被派往中央党校学习一年。在学习期间,参加了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被评为劳动模范并获二等奖。1940年1月,在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4月,到安徽省宿县第一区临时协助区大队工作。7月,随第5纵队东进皖东北,担任第5纵队直属队总支书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任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5月,兼任中共沭阳县委书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10旅28团政治部主任。1947年3月,任东北军区独立第5师3团政委。次年二月,担任师政治部主任。9月,奉命到第19军147师工作。平津战役后,随第147师南下,参加了渡江作战。
1950年1月,调入中央军委,参加外交武官训练班。8月,被派往罗马尼亚大使馆任上校武官,直到1953年卸任回国。1954年3月,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情报系学习,并兼任班主任工作。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计划指挥部调查研究处处长。1959年,任军事科学院办公秘书处处长。196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学院院务部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诬陷和冲击,受到了造反派的残酷迫害。1969年受酷刑被害。“四人帮”被粉碎后,冤案得到昭雪。
曹贤德(1914~1935),宜川县集义镇磊溢沟人。1933年,在宜川第四高小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毕业后,到韩城县一煤矿当矿工。后因参加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罢工而被矿主解雇,回乡务农。同年,集义镇成立了中共党支部,任支部委员,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1934年,集义党支部书记邓景亭被捕,他担任党支部书记,领导群众抗粮抗款。同年春,参加了红42师围攻宜川战斗。战斗结束后,他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安定民心。红军转移时,随部队进入苏区,向红军义勇军司令员黑志德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后,又返回集义镇开展地下工作。
1935年初,曹贤德再次回到苏区向黑志德司令员汇报、请示工作。在回到集义镇的当天,由于叛徒告密,集义镇的民团百余人挨门挨户进行搜捕,地下党员刘盛祥被杀害,另外两名党员被捕,他被十几名匪徒开枪追击达八里多远,在群众的掩护下终于脱险,回到苏区参加了红军义勇军,担任宣传员。同年夏,任红宜支队支队长。在他的领导下,红宜支队从30余人迅速壮大至百余人。在宜川蝉塬的一次战斗中,国民党两个连的兵力向红宜支队发动进攻,他带领30多名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迂回到侧翼,展开白刃战,打垮了国民党军,毙敌六名,缴枪五支、子弹数十发,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同年秋,率领游击队深入敌占区200余里,奔袭宜川集义镇民团,缴枪十支,毙敌一名,捣毁了集义民团巢穴。游击队在集义发动群众,没收地主恶霸的财物分给群众,并将五名有民愤的恶霸逮捕,押回苏区。同时,还开辟了宜川白水川、河儿川游击区。同年冬,曹贤德带领10名战士深入白区侦察敌情时,在集义阴凉沟的二郎石沟与国民党军遭遇。战斗中,被隐藏在红军内部的奸细杀害。
高凤翔(1915~1967),原名刘占荣,宜川县云岩镇贺家岭人。两岁那年,瘟疫就夺去了其母亲的生命。三岁时,父亲被土匪害死,其靠爷爷和二叔养育成人。1933年,高凤翔到二里半村找到共产党员赵正化,投身于革命,被分到宜川预备队工作。1934年,在共产党员范世昌的带领下,他组织了20余人的游击队,活动在云岩、临镇一带,打击地主恶霸,救济苦难百姓,震慑了这一带的恶霸地主和西山的土匪。1935年,高凤翔参加了红26军骑兵团,在宜川县降头塬与国民党军激战中,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不顾伤痛英勇战斗,毙敌两名,缴获步枪一支。伤愈后,得到骑兵团党委嘉奖并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937年,任骑兵团排长,并到教导队学习。1938年,任骑兵团第3连副指导员。1944年,调任察哈尔商都独立营1连连长。1946年5月,任绥远骑兵旅1团2连指导员、连长。1948年10月,任绥远军区民兵营副营长,后任绥远骑兵师第3团副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补训第44团副团长、河北军区训练2团副团长。曾获三级八一勋章。1960年,高凤翔因长期受旧伤折磨,离职休养。1967年9月25日逝世。
赵建基(1916~1967),延长县人。1924年来宜川县城求学,在班主任邓敬亭(共产党员)影响下,于193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党组织活动。1935年从韩城中学毕业后,被党组织派往宜川苏区工作。1935年5月,担任赤川(宜川)五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9月,任赤川县委宣传部部长。1936年1月,在延安召开的县委书记会上发言,受到毛泽东的表扬。1936年3月,担任红宜(赤川县与红泉县合并)县第一任书记。1936年8月,带领警卫队消灭了投敌的游击队3班。1937年12月,担任固临(红宜)县委书记,带领警卫队将叛徒赵步臣部击溃。1938年,响应党中央支援新区号召,担任甘肃庆阳县委书记,坚持对敌斗争。1940年3月,因病回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1967年2月含冤逝世。
刘葆华(1917~1936),宜川县集义镇人。1934年,在宜川第四高级小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小毕业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上学,以卖笔墨纸张养家,并以此为掩护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他的哥哥刘胜祥被集义镇民团杀害,其被迫逃往山西河津县农村。由于在当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又被当地民团追捕,被迫返回宜川,在牛家佃参加了红宜支队,任副班长。在高树梁的战斗中,刘葆华带领三名战士向宜川县民团冲锋,击退了其进攻。此外,他还经常担负化装侦察任务,探明了白水川、鹿川一带的敌情,为新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1935年秋,刘葆华改任宣传员兼共青团干部,教战士识字、唱歌、讲故事。后被调到红宜县共青团县委任宣传部部长。1936年初,任红宜县共青团县委书记。在带领工作组下乡检查工作时,在高柏乡郭下村遭地方团匪袭击,身负重伤牺牲。为纪念刘葆华,红宜县委把他牺牲的那个区命名为“葆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