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46

第46章 知行合一(2)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他说:“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真知落实尽孝而已;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真知尽孝而已。”他的意思是“生知安行”才算达到“致良知”。虽然心中有良知,却没有施行,就不能算“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要想“致良知”,应借助明镜的作用。他说,吾心天理的合一即是良知,所以,天理本心与人自己和万事万物的关系如同“明镜”一样,“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

三、知识智慧的行动转换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现代理解即是如何将已知的知识、智慧等转化为实践行动,又如何从实践行动中提升知识和智慧。换句话说,即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根据“知行合一”理论,只有将二者转换结合起来,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真知中获得真理。

1探知学问,继承创新

人类的学问种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方法是彼此相通的。

第一,思与学的统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只知接受已有的知识而不进行独立思考,则将迷惘而无所得。思而不学,不接受已有的知识,则将陷于荒谬。研究学问,一方面要继承前人已经达到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从事独立思考,发前人所未发,取得新的成果。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时至今日,前人做出的成果已有很多很多。然而知识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也不会停止。

第二,知与行的统一。

知是认识,行是实践。知行合一即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知行合一”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研究学问,应该从实际出发,更要以实践加以检验。自然科学以实验室的实验为依据,社会科学的实验则是融合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实践。

第三,述与作的统一。

述与作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孔子称自己为“述而不作”,墨子则说应该“述而且作”。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是正确的。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加以继承。不了解前人已经达到的成就,也是一种盲目性。治学只有在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才能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变幻无穷,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也是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的必由之路。

2学以致用,智能转换

冯友兰在谈到“知行合一”时说:“在技术方面,我们应当知道‘知难行易’;在道德方面,我们应当知道‘知易行难’。”这话确实说到了问题的实质。道德的好恶,人人都知道,但实行起来,尽如人意的却不多;而技术方面(包括各种科学知识),想要掌握不容易,但一旦学会,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致用”,表现在学习的结果上与学习的过程里。只有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或价值!

那么,怎样把知识转化为智能呢?

第一,“知”。

这是学习的开始。它是一个简单、感性的认知基础,如学外语单词,你首先得了解了它的基本词义是什么,读音如何等等。但这远远不够,你还必须进入到下个阶段。

第二,“悟”。

“悟”是对事物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再如学英语,你知道了读音、词义还不行,你还要了解单词的词性、结构、语法等,这样你才能为进行下一步而打下基础。

第三,“行”。

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就是行了。这与我们的说法并不矛盾,我们通过“知”、“悟”到“行”,虽然多了一个“悟”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行”就是一个实践与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可以通过你的身体、情绪、感觉、理性的互动体验你学到的知识。它将使你收获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资讯及成果,掌握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第四,“教”。

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你可以将你的成果与他人分享,使其增长价值。这一过程,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

通过以上的知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进入智能殿堂,为我们成就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则必行,行则实践

我们研究“知行合一”,如果只从意识形态去研究,那样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事实上,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都与“知行合一”的思想密不可分。王阳明认为,凡人不能成为圣人,主要是由于“知”与“行”分离造成的。“知”离开“行”,便不是“真知”;“行”离开“知”,便是盲目行动。他的知行合一学说的实质就在于不离行以求知,把知行结合起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外无行,行外无知。”知即是行,行即是知。身心是不可分离的,心灵的指向和实践的过程不可分开,思想的力量一定要变成行动的力量。孙中山先生对此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说:“知之则必能行之,知之则更易行之。”“知”则必能行,“行”则一定要“知”。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学了就去做,这样就会“不亦说乎”。什么叫“说”呀,就是心里边明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里面。学了不去实践(时习之),虽然知道这个知,实际上还是不知(不明白)。所以必须知行合一。不但要知,而且要行,行而知之、知行合一。

20世纪初,因开创“实验教学”先河而蜚声世界哲学界和教育界的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博士认为,在他的教育著作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思想,这就是颇为抽象的“知”和“行”的关系的学说。他特别强调行动、操作、实践,认为观念、知识都是从行动中获得的。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中把它概括为:“处处是行,处处是知,知识从行来,知在行里,行即从知来,又即是知。”这是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深刻论述。

四、现代企业的知行效能

“知行合一”在企业里的运用应着重一个“知”字,按照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知行一体,无知就谈不到行。为此,具体到企业管理上,使员工“知”即学技术、学营销、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1认知管理,超越行动

“知行合一”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从萌芽到付诸实践,乃至全部完成的过程。管理本身作为一种主观的行为自然也就带有意志论的色彩,特别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总是希望通过一种方法来达到自己管理的目的,这种目的可能是自私的、也可能是出于公益的,而这种目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被管理的人们能够按照方法所要求的去做事。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使个体化的工作与整体化的发展达成协调的统一。

在一个企业中,每个管理者都希望个人的行为能够关照到整体的利益要求,而作为个人,每个人又都希望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作为一个企业的运营者要想管理得以奏效、企业得以维持,他的管理方法必须要得到被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这样才能使社会整体在方法的约束与引导下开展自己的行为,维护整体的均衡与运转。

反之,如果方法脱离实际,或者只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甚至违反适用的环境就必然造成隔阂和反抗。当然,如果过分迁就于个人意识,则方法也就无法成其为方法了,管理方法关注的对象是整体而不是个人。管理本身是为了构建一种系统运作模式,但为了保持模式的存在也要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对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处理必然成为整个系统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把人们对管理方法的应对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积极追捧,对管理方法极力推崇,认真执行。

第二,理性顺应,努力去适应方法的要求。

第三,茫然跟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根据别人的要求办事。

第四,消极抵制,在执行中阳奉阴违,上班不上劲。

第五,暴力反对,罢工等。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上述思想,种种意识又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呢?按照一般研究结果,人们的思想意识常常受下列因素影响:

第一,人的主观意志的认可度,不同的主观意志决定了不同的目标和追求,同时也决定了对外部环境不同的要求。

第二,攀比心理。当看到别人风光无限就会因虚荣心而追求成就。

第三,自身条件的限制。

第四,对自我利益的维护。这是对个人行为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第五,整体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管理者只有彻底了解人们对管理方法的态度和意识行为的取向后,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状态要将方法和人的意识相衔接,方法超越于意识或者落后于意识都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2重视文化,提高档次

同类推荐
  • 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社会经验

    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应该知道的社会经验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在步入社会前,给孩子提供很多非常实用的建议,使你发挥独特的潜质,轻松地步入杰出青年的行列!
  •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有感动才会产生影响,有影响才会激励人奋发上进,如春雨滋润心田,似和风拂过面颊,真善美的碰撞,善良与纯洁的交汇,不一样的故事,同样深刻的感动和震撼,让彷徨的心灵获得慰籍,让充满激情的心灵再次燃烧……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感动!
  • 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简介:在自然界残酷的竞争中。狼族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牺牲等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成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种群,成为个性张扬的强者。它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与身强力壮的狮虎战斗,与荷枪实弹的人类战斗,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始终牢牢占据着强者的地位,从而雄行天下。西武编著的《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通过对狼的优秀素质和卓越精神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如果拥有狼的这咎素质,则他强大的力量足以令任何对手恐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一个团队如果具有了狼的这种精神,那它将无往而不胜,创造出巨大的辉煌。
  •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它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事情出现奇迹,只要你随时保持积极正面的思维,就能让自己活在正能量的气场中,你将发现,生活处处都会发生惊奇的改变。
热门推荐
  • 北舞霓裳

    北舞霓裳

    七岁的北莫辰看着橱窗内那个穿着白色洋装的小女孩儿,她拿着一段红绸在跳这什么。好像是突然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小女孩儿停了下来,转头看了过来。看到是北莫辰,她笑了,那一刻春暖花开,夏荷微雨,秋叶偏偏,冬梅初现……北莫辰觉得自己也是真够好笑的,明明不相信一见钟情这玩意儿,却偏偏在七岁就把自己的一见钟情给送走了,一送就是十二年,到现在都没变……
  • 瑶池仙

    瑶池仙

    ……为你我做什么都愿意。死怕什么,我只怕你不理我,不爱我……
  • 我名残阳

    我名残阳

    这是一个天才少年的复仇,14岁他惨遭暗杀,偶得龙体,修炼奇葩体术。17岁天耀灭亡,他无奈逃亡到大陆的边境,又无上传承,从此他代号残阳,为祭奠天耀国的灭亡。家国灭,获传承。灭世仇,化天龙。断贪念,救苍生。(两天一更,之后会多更)
  • 当系统遇上丧尸王

    当系统遇上丧尸王

    这是一个时光倒退、战神变成弱鸡的故事,这是一个谁和她组队谁就死的快的故事,过重的煞气只有更重的煞气才能克制,逗比只有更逗比存在才能显得正常。女主慢热,甚至不会最强,甚至甚至最后她成了一个路人甲。但是一切都不会阻拦故事的继续发展,欢迎来到这个坑爹坑娘坑一切的末世,丧尸将与您同在。
  • 深宫落花尽璃殇

    深宫落花尽璃殇

    她因恨来生相报,却意外邂逅了他,他挑起她的下巴:“跟我走,我包养你。”他长她六岁,唇齿间则流露出一种宠溺之情,将交织起一场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 都市笑面天才

    都市笑面天才

    他是少年;一名少年;一名笑口常开的少年;一名笑口常开苦中作乐的少年。他是天才;一名天才;一名专心学习的天才;一名专心学习厕所讲道的天才。他要笑,他要学习,他也要赚钱,他还要休息....休息.....
  • 汤姆·索亚历险记
  • 穿越之黯然香雪

    穿越之黯然香雪

    叶黯雪,L.E的首席设计师,在国外留学多年,曾获CFDA大奖。所设计的服装多次在世界四大时装周上发布。而叶黯雪本人也是一个美貌与才华并存的人才。高冷的气质以及略带傲娇的性格让她在设计师这个圈子里顺风顺水。一次意外车祸,使她穿越到了禹国洙州城丝绸庄夜家的二小姐身上。而在禹国,如此成就的她又会收获一段怎样的爱情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武剑诀

    灵武剑诀

    追逐强者的梦想始于最初的痛苦,不灭的火焰,唯有剑裂于天地。我的强大原来只是一场预谋,这是天数,不!我的路,我自己走,不受任何人约束,谁都无法左右。伙伴!携手并肩,远离痛苦,造就美好世界。以剑之名,征服天下,这,就是不一样的仙侠!
  • 灵阳皇

    灵阳皇

    出身自带灵环,则为灵皇师。增强成员实力,又是军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