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500000006

第6章 盛唐诗选(二)

李白这种健康向上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文化大革命”时期,诗人食指有一首诗《相信未来》:“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顽固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泪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仍然固执地望着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有了这样乐观而又积极的精神,我们将不再害怕打击,哪怕这打击是多么致命!

经典点评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二:“冰寒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

金陵酒肆留别①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②。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①酒肆:即酒馆。②吴姬:吴地美女,这里指酒馆当垆女子。压酒:米酒酿制将熟时,压榨取酒。③觞:酒杯。

赏析

暮春时节,李白即将告别金陵城的友人,到远方漫游。于是在金陵城的一个小酒馆中,一场别离的欢宴正在进行。和煦的春风,把柳絮吹散成朵朵白花,悠悠地飘进酒馆,酒馆中顿时弥漫了柳花的芳香。那当垆的女郎,含笑着奉上新取出的米酒,用吴地轻软迷人的方音,劝客人们多多品尝。李白的朋友们也正围坐着为他饯行,吴姬劝酒的软语、朋友劝酒的美意,都令他不忍离金陵而去,心中不禁因离别而生出淡淡的愁绪。但李白是何等豪爽之人,与其任愁绪弥漫胸间,不若与友人痛饮今日,共尽离觞。此时我们似乎看到李白高举酒杯,俯视酒肆前的流水,向朋友发出“别意与之谁短长”的深长慨叹。

此诗中李白这种即景抒情的手法与《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即兴而得的神来之笔,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如今,当别离不期而至,但又不可避免时,当友人的送别令我们深深感动时,我们就会想起这些深情的描写,即便再没有见面的机会,友人的情意也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经典点评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此篇短调急节,情景各胜。”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①,相期邈云汉②。

注释

①无情游:指摆脱尘世烦恼的忘情之游。②云汉:即银河,这里指仙境。

赏析

夜晚朗月当空,庭院花丛芬芳,美景当前,却无人陪伴,诗人只能于此良宵孤独地自斟自饮。他突发奇想,与明月、身影对酌起来,把酒言欢之际,更有和月而歌的欢欣,伴影而舞的激情。在与月、影的对酌中,诗人醉了,于是他坦诚地对这两个永远的朋友道别:“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人所描写的这场欢宴真是想落天外之景呀,有如一出独幕舞剧,诗人是这场舞剧的唯一主角,布景是那轮明月,道具是诗人手中的酒壶和酒杯,而他则在舞台上对酒当歌、独自起舞,无怪清人沈德潜称“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

然而,欢宴固然是欢宴,只是这欢宴中充满了孤独,因为没有友朋而不得不邀饮月、影,即便邀饮了月、影,却又“月不解饮”、“影徒随身”,醉后更有“各分散”的凄凉,诗人就在“独”与“不独”、真实的“独”和虚幻的“不独”之间反复展开,而最终“愈形其独”,这孤独是何等的强烈啊!

我们有时也会觉得孤独,尽管这孤独不会像李白这样强烈,但仍会令我们烦躁不堪。但“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这清风朗月便是你我的朋友,而且忠贞不渝,有了它们的陪伴,我们的孤独是不是会少一些呢?

经典点评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卷一:“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②,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③,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④,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⑤,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将进酒:汉乐府古题,其内容多关涉饮酒之事。将,请。②岑夫子:指岑勋,南阳人。丹丘生:指元丹邱。二人皆为李白好友。③馔玉:指精美的饮食。④陈王:陈思王简称,曹植曾被封为陈思王。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曹植《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⑤五花马:指毛色为五花纹的马,这里指名贵的马。

赏析

李白的诗歌永远充满一种积极的情绪,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诱惑的魔力,读来让人心中汹涌澎湃。《将进酒》就是这样,一读即不可收拾,而读完心中平静的情感也被激荡得无以复加,不得不令人击节称快。

诗酒言欢的朋友,一旦相聚,必然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劝酒自然在所难免。当与岑勋、元丹邱对饮之时,李白即兴劝酒而歌《将进酒》。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祝酒歌,而且歌中有歌,此歌彼歌合二为一,有如音乐的和声,共同演唱诗人心底的声音。

诗歌一开始就从空间与时间的巨大对比着手,开拓出一个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境界,一个具有宏阔的宇宙意识的境界,一个具有绵远的生命意识的境界!人生有如白驹过隙,飘忽而过,正所谓“逝者如斯夫”,生命如此短暂的“我”,与那充塞宇宙而又永恒存在的黄河之水相比,“我”又是多么的渺小啊!正是面对自然、宇宙而牵出的生命短暂感和渺小感,才会逼出诗人心底的第一重愁。

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人高声唱出了这一心底的呐喊。这一石破天惊之语,道尽对生命的礼赞,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自信,他才能“不屈己,不干人”,勇敢地与命运搏击,这是他超出一般诗人之处,更是他张扬人性的、呼唤人权的宣言!然而回眸往古,才华横溢而又有报国之心的贤才们,向来就是寂寞的、不遇的,就连“才高八斗”的陈思王曹植,也只能痛饮狂欢,消磨这段不遇的时光吧。于是,诗人生出第二重不遇之愁。

尽管有着千种愁、万般怨,但怎能辜负这良辰美景,千金散尽,烹羊宰牛,宝马、暖裘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吧!有着这双重愁苦的重压,李白还能如此痛饮狂欢,这是何等宽阔的胸襟,是何等的气魄啊!于是我们相信,他就是那位被上天贬谪到人间的“谪仙人”,就是那颗中国诗史上永远耀眼的“太白星”。

经典点评

明·无名氏《李太白诗集》卷二:“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梦游天姥吟留别①

海客谈瀛洲②,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③。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④。谢公宿处今尚在⑤,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⑦,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⑧。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⑨。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⑩,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②瀛洲:传说东海有三座仙山,即瀛洲、蓬莱、方丈。③镜湖:又名鉴湖或庆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④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南。⑤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喜欢赏玩山水,游天姥山时在剡溪住宿过。谢灵运为登山省力,发明了一种木屐,即木屐前后齿是活动的,上山抽去前齿,下山抽去后齿。⑥天鸡:《述异记》记载,桃都山的大树上有天鸡,天鸡候日出而鸣,天下之鸡随之而鸣。⑦殷:形容雷声,这里有振荡之意。⑧訇然:巨大的响声。⑨金银台: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⑩白鹿:传说中仙人多骑白鹿。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准备到江南天姥山一带漫游时,为留别东鲁友人所作。诗歌出乎意料地记写了一个色彩绚烂而又迷离飘忽的梦:明亮可鉴的湖水,绿水荡漾的剡溪,海日映照的半壁山峰,清朗圆润的猿啼,婉转悦耳的鸡鸣,吴越平静而娟秀之景如在目前;山路千回百转,山花阴晴变换,山泉激荡有如“熊咆龙吟”,森林幽邈、峰峦叠嶂令人战栗,天姥险峻而奇丽之境如临其身;忽然电闪雷击,山崖崩裂,九天奏乐,众神莅临,奇幻而震撼的仙界如夺其神。真也,幻也,令人一时难辨。李白把虚幻的梦境写得如此绚丽多姿,也许是他在现实中遭遇了太多坎坷,想到理想世界中寻求一种解脱,然而梦醒之时,他对理想的追求再一次破灭,于是他顿悟了:既然人生如梦样短暂与虚无,那么“摧眉折腰事权贵”是多么不值得呀!不如驾白鹿而远行,放浪山水,自娱自乐。

诗歌先写准备到天姥山漫游,接着写梦中所见,最后写梦醒时分的感慨,脉络分明,有条不紊。但梦的记写,正如沈德潜所说的“想落天外,局自生变。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读后使人恍若梦中,似真似幻。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一小丘而已,李白也不曾到过此地,但他高超的想象力,造就了这首美妙神奇的诗篇,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诗人卓越的诗才,奇幻的想象了!

诗中最可贵的是那种草芥王侯的勇气,那种追求人生平等的呼声,令我们想起东晋的陶渊明,“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想起画家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种俯视权贵的傲骨,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历久弥新的人格魅力所在。

经典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六:“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③。

注释

①左迁:即降职。龙标:在今湖南省洪江市。②五溪:指在今湖南西部一带的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③夜郎:指唐夜郎县,在今湖南省境内。

赏析

暮春时节,杨花飘落、子规轻啼,诗人听说友人王昌龄贬官后已过五溪、入龙标。“我”将思念你、同情你的哀愁寄予明月,愿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将“我”的深情捎给你。诗人的情感深挚绵长,想象出人意表,语言清丽浪漫,自然“风趣高举”。

王昌龄曾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以冰的洁白、玉的温润向友人们表达自己操守的高洁。正因为王昌龄是这样一位朋友,李白才有遥寄愁心与明月的深情吧。

其实,遥寄之意并不新鲜,早在南北朝时陆凯《赠范蔚宗》中就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然而这将梅花遥寄友人,让友人感受到春意的构思虽然新颖,但李白愁心寄予明月则更为多情,且顾盼生姿,读之令人感动。

经典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独坐敬亭山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境内。

赏析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诗人自然乐于吟咏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吟咏山水的最上者,应该是那些以平等的心态,与山水倾心交流的诗人们,就像辛弃疾《贺新郎》中写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与辛弃疾同样,愿意做大山知音的另一位诗人是李白。当他独自观赏敬亭山时,似乎感觉到这座“东临宛溪,南俯城,烟市风帆,极目如画”的敬亭山,其实是座孤独的大山,曾在山上栖息的鸟儿已飞向了高空,曾经与它朝夕相伴的孤云也独自去偷闲。此时此刻,能体会敬亭山孤独的人也许只有“我”李白了,而能体会“我”的孤独的也许也只有敬亭山了吧!“我”看向山,山也看向“我”,共同的孤独感让“我”和山的对视永不会厌倦。

清人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将诗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并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的典范。这首《独坐敬亭山》也是在写“无我之境”,其中诗人与敬亭山的对望,进而对忘的状态,恰恰是“无我之境”的典型状态,与陶渊明诗相比,似乎更为成功,应该被视为“无我之境”的代表之作。

诗人向青山绿水寻求理解和对话,常常是因为他们太过孤独了。诗人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我们则说“孤独给了诗人敏感的心思/他注定用她来吟诗”。

经典点评

明·钟惺、谭元春辑《唐诗归》卷十六:“钟惺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谭元春云:‘只有’二字,人皆作萧条零落,沿袭可厌。惟‘相看两不厌’之下接以‘只有敬亭山’,则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结,岂许俗人浪识?”

秋登宣城谢北楼①

江城如画里②,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④。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

①谢朓北楼:又名谢公楼,是南朝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②江城:即宣城,在今安徽省宣城市。③两水:指绕过宣城而合流的宛溪和句溪。④双桥:指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二桥。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临谢公楼,欣赏宣城有如山水画般的美景。此时的江城天空晴朗,山色洗净。遥望城外,澄清的宛溪和句溪水,折射着夕阳的光辉,宛如明镜般环绕着宣城;而横跨溪水的两座桥,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随着溪水流动。夕阳西下,不断变幻着色彩,宛如天空中落下的彩虹,果真有如画中啊!城外丛林掩映,看不到乡村人家,只有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使丛林中的橘柚愈发显得青苍了;秋色渐浓,梧桐树也慢慢凋零,甚至有些老态龙钟了。尽管如画的江城之景令诗人陶醉,但这有些凄凉和落寞的秋景又让他想起了自身。他多么渴望有知己陪伴,登临览胜,快乐地谈笑,但今日却只有他独自来到这里当风而立。他不禁感慨:也许此时能够陪伴他,能够了解他的只有那位建楼的太守谢脁了。

尽管李白不着意于律诗,但他的律诗常常有种信手拈来的通透感,不待雕饰,尤其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自然中有一种苍老清峭的味道,真可谓“风神散朗”之妙笔啊!细读来,诗中又章法井然,首联开门见山,以“望”点题;第二联写实景,鲜丽明快;第三联写虚景,且景中有人,苍然清冷;第四联怀古,暗合自身。

自古知音难觅,但不必担心,因为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即便在现实中我们的知音太少,或者没有知音,我们却可以从历史中寻觅,那里有慷慨激昂的英雄,有壮志未酬的烈士,有仕途不顺的士人……相信总会有一位与你思想共鸣,精神相接。

经典点评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二十:“五、六清老秀出,是天际人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③。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宣州:即今安徽省宣城县。校书:即校书郎,为整理图书的官员。云:李云,李白族叔。②蓬莱:海上仙山,传说是珍藏典籍之所,汉代就将皇家藏书的东观称为“蓬莱山”,故“蓬莱文章”指汉代文章。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是建安时期诗歌“梗概多气”风格的概括。③小谢:南北朝时期有两位著名的谢姓诗人,一为谢灵运,常被称为“大谢”;一为谢朓,常被称为“小谢”。

赏析

按常理说,离别诗或对离别主题不离不弃,或对离别之人颂赞规诫,或对离别之情细致描摹……但李白的离别诗常常不按常理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把留别写成了一场似真似幻的梦就是其中的典型,这首诗则又将饯别完全变成了自我激越情感的喷发。

在宣州的谢朓楼上,李白为李云饯别,离情别绪勾起了李白心中的万端委曲,于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冲口而出,飘然而来。而这激情又忽焉而去了,在这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的时节,李白开始与族叔把酒话诗,品文论艺,他将族叔的文章比作西汉文章,称赞其文风有如“建安风骨”一样“梗概多气”,同时自诩自己的文章有如谢朓一样清新婉转,似乎在谈话中他忘却了心中积压的苦闷。正当“遥情飚竖,逸兴云飞”之际,他又跌入了悲苦的深渊,难以自拔,那绵绵不断的苦闷如同砍不断的流水,愈演愈烈了。然而好一个李白,竟然在这愁闷重压下,还能潇洒地高唱,高唱放弃繁华、浪迹江湖的快乐,为苦闷找到了出路!此诗与《行路难》一样,虽然篇幅不长,但却为读者展示了一条极尽变化之能事的情感曲线,悲情与高昂的兴致交替,苦闷与旷达的心绪交织,将读者带入到丰富而饱满的、李白式的情感世界。

这就是“飘然思不群”的李白,这就是旷达自适的李白,这就是仙神莫测的李白!这就是不论你是天生的乐天派,还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都会欣赏与赞叹的李白!

经典点评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此篇三韵两转,而起结别是一法。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①,明朝有意抱琴来②。

注释

①我醉欲眠卿且去:东晋末年,隐逸诗人陶渊明为人真率旷达,若于家中以酒待客,必然尽兴而饮,醉后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此处化用陶渊明语。②琴:《晋书·陶潜传》记载:“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赏析

“酒”从来就与诗人有着不解之缘:曹操“对酒当歌”,深深感叹“人生几何”;李白“一斗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苏轼“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却又消不得残酒……独酌之酒赐予诗人忘掉烦忧的契机,赐予他们叩问苍天的智慧,赐予他们拒斥权贵的勇气,赐予他们幽雅恬静的生活,也赐予他们无尽凄凉的怀想。

然而在与友人“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对酌中,酒又给予了诗人什么呢?应该是“两人对酌山花开”的喜悦与浪漫,是“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真挚与坦率,是“明朝有意抱琴来”的闲情与雅致,更是“诗仙”与“酒仙”合而为一的潇洒与脱俗。而李白的这份洒脱、率真,似乎也反衬出那个抱琴而来的“幽人”的高雅与疏淡爽朗。唯有跟李白一样旷达适志的朋友,才能兴之所至对酒畅饮,兴之所尽欢然离去,这不就是“酒仙”才能拥有的崇高境界吗?

经典点评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八:“用成语妙如己出。前二句用古调,后二句谐,拗体正格。”

长干行二首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①。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②,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③,岂上望夫台④。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⑤。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⑥,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⑦。

注释

①剧:游戏。②长干里:古代金陵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③抱柱信:《庄子·盗跖》记载,一位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未如期而来,潮水忽至,但尾生不愿失信离去,最后抱柱而亡。④望夫台:传说古时有人久出不归,其妻每天登台眺望。⑤瞿塘:即长江三峡之一的瞿塘峡。滟滪堆:瞿塘峡中的险滩,在四川奉节县东,唐时有“滟滪大如襥,瞿塘不可触”的传说。⑥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⑦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东长江边上。

赏析

关于爱情,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造出了男人和女人,让他们一起生活。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上帝看到他们互相依偎着,倾诉心底的秘密,眼中充满了甜蜜;当他们步入暮年,上帝看到他们虽然无语,却一直牵着手,坚定地走在铺满黄叶的道路上;当他们失去一方时,上帝看到留在世上的这一位,孤零零地独坐在山丘上,眼中充满了忧郁的凭吊;当他们都离开人世,上帝看到这对相爱了一生的人葬在同一块墓地,伫立在墓前,仍然能感到那份浓浓的爱意。爱情是种伟大而永恒的力量,虽然不全是美丽与甜蜜,但一旦拥有了它,你将变得坚强勇敢,你的人生也将变得缤纷绚烂!

诗中的女主角是幸运的,她几乎拥有了一个完美的爱情:小时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为夫妇后,小时候的友情,在羞涩中慢慢转化为爱情,而且有了海誓山盟的承诺。这份坚定的爱让她的人生经历骤然丰富起来:当丈夫远行至险地,她会担忧;当丈夫远行日久,她会思念;当丈夫寄来家书,她会满心欢喜;当丈夫即将归家,她欣喜异常,甚至走到长风沙来相迎。全诗以少妇自述的口吻,以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局,以质朴通俗近于口语的语言,将昔日有关爱的片断串联在一起,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爱情的赞歌。全诗读来亲切真实,活泼生动,给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感。

尽管诗中没有写到主人公的未来,但相信她会拥有与丈夫执手漫步于夕阳下的美丽,为他们的爱情演出最为感人的一幕。

经典点评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七:“古貌唐音。”

子夜吴歌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②。

注释

①子夜吴歌:相传为晋代吴地女子子夜所作,后来成为乐府题,常用来描写思妇题材。李白《子夜吴歌》有春、夏、秋、冬四首,此为《秋歌》。②良人:唐代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赏析

长安城中,秋月如洗,发出幽冷的光,照得大街小巷有如白昼般明亮。千家万户的思妇们正趁此良夜,忙着捣布制衣,你听,那砧板上的杵声是多么的焦急啊!似乎她们已经感到秋寒彻骨,要为远在玉门关的戍卒们赶制秋冬御寒的衣物。秋风不停地吹,似乎能把这砧声吹到玉门关戍卒的耳畔,捎去思妇们的担忧与思念。此时秋月映着思妇,秋风传送砧声,戍卒听着砧声,望着秋月,感受着思妇的情意,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浓烈的“玉关情”呼之欲出,绵绵不绝,感人至深,正如王夫之所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出好句,被太白拾得”。

诗至此处已是一首很好的绝句,然而诗人言犹未尽,道出思妇们心中的梦想:什么时候才能平定胡虏,不要再让自己的丈夫应征入伍,远赴边疆啊?正是“闺情语而忽冀罢征”,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思妇情怀,升华到对国家征战大事的关心上。虽稍显直露,但这冲口而出的心中语,正是乐府本色当行的写法。

经典点评

清·吴昌祺《删定唐诗解》卷二:“万户砧声,风吹不尽,而其情则同,亦婉而深矣。”

玉阶怨①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

①玉阶怨:是乐府旧题,常用来描写闺中女子的幽怨。玉阶:就是白玉台阶。

赏析

李白笔下的少妇穿着雪白的罗袜,久久伫立在白玉台阶上,秋夜白露下落,少妇开始感到彻骨的寒意,她的思虑与愁怨似乎也力竭而衰了。她决定不再伫立等待,回到屋子,放下水晶帘,但那哀愁似是欲罢不能,于是少妇隔着水晶帘,又不知不觉地凝望起秋月了,正是这无数次扰恼人的秋月泄漏了少妇百转千回的思念与愁怨。寥寥20字,虽没有一字言怨,但“不言怨而怨自深”;又是寥寥20字,布满了玉阶、白露、罗袜、水精帘、秋月这些玲珑剔透的意象,以致我们眼中的少妇是那样的高洁,甚至不可亵渎!

《玉阶怨》是乐府旧题,多用来描写宫怨题材,诗中主人公常是“思怨”极深的形象,但在李白笔下,女主人公则是满目生辉、顾盼生姿、异常高洁的形象,诗歌也因此奇趣横生,颇为美妙。

这少妇的高洁,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精神上的纯洁高尚,正所谓我笔写我心,心之所及,笔才能有所及,所以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有第一等胸襟,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经典点评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四:“妙写幽情,于无字处得之。萧士曰: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蒋杲曰:玉阶露生,待之久也;水晶帘下,望之息也。怨而不怨,惟玩月以抒其情焉,此为深于怨者,可以怨矣。”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称为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祖籍襄阳,自曾祖迁居巩。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杜甫早年漫游齐鲁、吴越等地,与李白、高适等诗人相识为友。天宝五年到长安应试落第,困居10年后才入仕为官。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奔赴肃宗行在凤翔,被授左拾遗,不久弃官入蜀。晚年漂泊于蜀湘之间,最后客死湘江。

杜甫的诗关注现实题材,形象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故有“诗史”之称。他擅长各种体裁的诗歌,其中乐府诗和七律尤为出色。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总体特色,读他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杜甫诗对语言精益求精,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励。今存《杜工部集》二十卷。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③,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⑤。

注释

①岱宗:即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故有此称。②齐鲁:泛指今山东省地区。③曾:同“层”。④眦:眼眶。⑤众山小:《孟子·尽心下》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赏析

古人说:“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于是怀抱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中国古人,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优秀的登临诗,杜甫的《望岳》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诗人青年时期曾经在齐鲁一带漫游,泰山是五岳之首,当然在诗人游历的行列。诗人心中一直怀着这样的疑问:“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到底有多么高大、多么壮丽呢?”当他看到泰山之时,不禁叹为观止:它那郁郁葱葱的青翠,竟然笼罩了整个齐鲁大地,仿佛造物主为它聚集了所有的神奇与美丽;它朝阳一面清澈明亮,背阴一面清幽深邃,判若日夜,奇伟瑰丽。望着如此峻伟的泰山,似有层层白云在诗人心中飘起,顿时使他心胸开阔起来;山下归去的鸟儿越飞越高,诗人极目远望,似乎望裂眼眶仍没有望到泰山的尽头。他想如果登上山峰,回望下界,那么周围的山一定显得非常矮小。

名为《望岳》,可见诗人并没有登上泰山,而是从远处遥想。诗人为什么没有攀上泰山峰顶已经无从考证,但诗歌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并没有为这次未能成行的登山留下任何遗憾。尤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气势,让我们看到了年轻的杜甫身上,已颇具一种俯视天下的激情与自信。当然,这“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也给予后人无限进取的激情,为了那“会当凌绝顶”一刻的美丽,现在所有的艰难登攀都是值得的。

经典点评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少陵以前,题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有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遒劲峭刻,可以俯视二家矣。”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

杜陵有布衣②,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③。居然成濩落④,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⑤。穷年忧黎元⑥,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⑦,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⑧,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⑨,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⑩,御榻在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

注释

①奉先县,今陕西省浦城县。②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杜甫远祖杜预曾在此居住。③稷、契:古时辅佐舜的两位贤臣。④濩落:指大而无当。⑤觊豁:希求实现。⑥黎元:百姓。⑦葵藿:向日葵与豆叶。⑧巢、由:即巢父、许由,尧时隐士。⑨峥嵘:阴云密布的样子。⑩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为唐时皇族避寒之所。嵲:高山,这里指骊山。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宴会之处。郁律:暖气蒸腾的样子。羽林:羽林军,皇帝的护卫队。摩戛:兵器相撞。胶葛:旷大广远。筐篚:古时皇帝宴会时用筐篚盛币帛赏赐群臣。卫霍:即汉武帝时的外戚卫青、霍去病。煖:同“暖”。泾渭:二水名,传说泾水清、渭水浊,合流而泾渭分明。崒兀:指波浪高涌如山。崆峒:山名,在甘肃省岷县。恐触天柱折:据《淮南子》载,共工与颛顼争帝,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窸窣:摇动声。窭:穷困。免租税:唐制,九品以上的官员免纳赋税。洞:浩大无边。

赏析

杜甫是位执著的诗人,他一旦笃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便不怕被“同学翁”取笑,放弃闲适的隐居生活,即便“白头搔更短”,也心甘情愿为国家付出;他一旦坚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追求,便时时刻刻将天下百姓放在心中,即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忧国忧民的情感深藏在他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成为他生命与生活的全部。

天宝十四年,唐王朝北部正在酝酿一场空前的叛乱——安史之乱。诗人此时正从京城赶赴奉先,他似乎预感到这场暴风雨即将到来,心中那忧国忧民之情绪空前激烈起来,于是赋就一篇长达500字的长诗,以抒发心中郁结良久的苦闷,是为“咏怀”。

五百字一上来就是他忧国忧民情感的爆发,到“放歌破愁绝”才告一段落;而后一直到“川广不可越”,他转而写到京城至奉先一段路途的艰难;最后一段又写到了回家以后,眼见饿死幼子的悲惨情形。这三大段集叙事、抒情与议论为一体,最终归结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或者说他忧国忧民的情绪一直在诗中流动。随着这三大段的展开,诗人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一开始就“窃比稷与契”,接着“实欲邦国活”,最后担心国难将至的“恐触天柱折”,说的是他忧国;开始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接着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后则是推己及人的“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则说的是他忧民。

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不仅有这三大段的重复、加深,而且在每一段中,还有很多的小段,而在每一小段中更是充满了顿挫。就拿第一段来说,前六句三句一转,从嘲讽自比稷契,转入“白首甘契阔”;后六句又是三句一转,由“盖棺事则已”的坚定,转入“浩歌弥激烈”的悲慨;后四句二句一转,写出了自己不忍离开圣明的君主;后四句二句一转,强调自己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后六句二句一转,重申了自己的忠君爱国,不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最后六句二句一转,写到他没能辅佐明君,不能隐居逃避,于是再次回到郁闷之中。正因为这大大小小的顿挫,诗人的情感才更显沉郁,这就是杜甫诗歌的典型特色——沉郁顿挫。

当然,这首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全用仄韵,以至入声韵,读起来感情沉痛、悲咽,正好与杜甫那深沉、激愤的忧国忧民情绪相适应,可谓天作之合的搭配!

经典点评

清·杨伦《杜诗镜铨》卷三:“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语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此及《北征》,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平生大本领。”

月夜

今夜鄜州月①,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②虚幌:轻、薄又透明的帷幕。

赏析

《月夜》是一首杜甫思念远方妻子的诗。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初期,诗人被叛军所虏,羁押在长安,而妻子却远在鄜州,彼此音讯皆无,怎能不倍加思念呢?

有趣的是,诗人思念妻子,却通篇都在写妻子对他的思念,这实际上是种反衬;通篇写妻子对他的思念,却偏用“借叶衬花”的方法,写小儿女的“未解忆”,又是反衬中的反衬。在他的想象中,妻子发丝飘出阵阵清香,发髻高高绾起,像乌云那样斜倚在头顶,秋露打湿了发髻,秋月发出清幽的光辉,铺洒在妻子白玉般的手臂上,妻子微湿的云鬓和周围清冷的气息,使她看起来那样惹人怜爱,又是那样典雅高贵。晚唐李商隐《无题》诗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当是从杜甫这两句诗化出。此刻,妻子和诗人的思念黏结在一起,他们多么希望有一天能相聚在家中的月光下,以眼泪互相慰藉,而不再以相思度日。

杜甫在诗中提起妻子的时候并不多见,提到时又往往是“老妻”或“瘦妻”,很少有像《月夜》中这样把妻子写得如此美丽的时候,但不管哪种称呼,我们都能体会到杜甫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老妻”意味着亲昵,“瘦妻”则表现了对妻子的关心与爱怜。正如清人袁枚所说的:“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其实,也只有爱自己亲人的人,才能谈得上是爱国爱民啊!

经典点评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①,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②。

注释

①烽火:战争,这里指安史之乱。②浑:简直。

赏析

天宝十五年,安史叛军攻占了唐都长安,唐朝江山岌岌可危,这紧迫的形势令爱国的仁人志士异常担忧,杜甫就是其中之一。他想赶赴灵武,投奔肃宗,以期为光复唐朝奉献力量,但途中不幸被俘,被押至长安。

然而目中所见,长安不复是那个繁华热闹的都市,虽山河仍在,但家国已破,正是“风景不殊,正自江山之异”。此时正值春季,然而遥望城中,虽然树木丛生,春意正浓,但却人烟稀少,难掩战乱后的衰败之象。本应是烂漫春景,但在诗人看来是那样地令人悲伤,正是“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诗人观花闻鸟久了,这花鸟似乎受到诗人的感染,也跟着他感时伤世,悲凄伤心起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为国伤心之余,他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安史之乱爆发后,直至三月暮春,战乱频仍,家人音信皆无,对他来说,现在一封普通的家书都能价抵万金啊!在这百般无奈、无聊之际,诗人不禁搔首沉思,忽然发觉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短,简直都戴不上发簪了,一种衰老之感骤然涌上心头,那国破家亡的悲痛因衰老而更加沉重。

此诗充满沉郁顿挫的风格:“‘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感时”二句以移情手法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尤见沉郁。后二联忽而企盼家书,忽而感叹白发丛生,几次顿挫之笔,又都归于悲哀,于是悲痛更深,悲伤更剧,真令人“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经典点评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三十二:“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

曲江其一①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释

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南。②翡翠:即翡翠鸟。③苑:指曲江南面的芙蓉苑。麒麟:这里指麒麟浮雕的墓饰。

赏析

诗人坐在曲江岸边饮酒赏花。他是那么敏感,觉得花落一片,春意就减损一分,正是“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于是愁情满怀,只好借酒浇愁。看看原来繁华的曲江岸边,那曾经热闹的民宅中,现在布满了翡翠鸟的巢;而芙蓉苑边高大雄伟的墓冢,也因为无人扫墓而荒芜了,只有麒麟的墓饰倒卧在地。原来万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逝去,我们又何必在乎这虚无的荣华,让它羁绊自己短暂的一生呢?饮酒行乐倒是一个美妙的主意。

从诗的表面看来,诗人欲因酒而旷达行乐,但正如徐增所说,“此不是公旷达,是极伤怀处。大率看公诗,另要一副心肝、一双眼睛待他才是”。他为何愁以至此?在肃宗朝,杜甫虽官任左拾遗,但却形同虚设,他的意见不被重视,这对于一位有着报国志向的士人来说,着实令人愁闷。而这愁苦又不能痛快地表达,于是他只能到诗酒中寻求解脱了。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含蓄,首联突然而至的伤春,正是诗人心中郁闷的喷发,但却表达得了无痕迹;直到最后一联,虽然思力具足,但那郁闷的心绪也未直接点出,而用反问式的议论出之。正如郭正域所说:“清空,一气如话,结语似宋人”。

经典点评

民国·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吴曰:起用跌笔出奇,‘且看欲尽花经眼’再兜转一句。衬笔更发奇想惊人,盛衰兴亡之感。”

赠卫八处士①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③,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卫八处士:杜甫的朋友,是排行八的卫姓隐者。②参与商:参、商是二星名,参星在西方,商星在东方,永远不能相遇。这里指诗人与友人难得相见。③父执:就是父亲的挚友。

赏析

安史之乱中,诗人与友人卫八分离良久,今日猝然相见,无限感慨涌上心头。离别之时他们还很年轻,可是岁月催人老,如今的两人都已鬓发斑白。谈起以前的老友们,才知道已经有一半离开人世,这令两位久别的朋友心痛不已,欷歔再三。而他们20年之后的再次相遇,可谓幸运至极,于是又高兴地攀谈起来。卫八家中儿女成行,礼貌而又亲昵地与自己打着招呼,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款待诗人。诗人为卫八能有这样的好儿女而感到高兴,也为朋友一家不忘旧日友情而感动,于是与朋友畅饮起来。待到明日,他们将各奔前程,再度分离,然而世事难料,也许这将是他们今生最后一次相遇,于是痛饮之余,不免又悲从中来。

诗人从相聚写到20载之分别,又从感慨分别写到珍惜今日之重聚,再从今日之重聚,写到感伤明日之再次别离,看似一气呵成,却包蕴着无数曲折,友情在诗人的笔下,充溢着荡气回肠的情愫,令人感动。尤其是诗人想到,明日一别,相见更加不易,正是“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读来更是令人欷歔感伤,不能自拔。

诗中对友人相见的描写逼真而形象,语言则极为朴实、平淡,以家常语写家常事,声肖口吻与场景情状极为和谐。而其中的悲喜之情又几经反复,真是“全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

友谊是“同甘苦,共患难”的真情,更是越陈越香的美酒。尽管朋友们没有朝朝暮暮的相处,但多年以后,他们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偶然相遇,仍然能够认出对方,并倾心而谈,真心以待,这才是一份珍贵的友谊。

经典点评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属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处。只起四句是总提,结两句为去路。”

石壕吏①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③,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④,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①石壕:今河南省陕县东南。②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③老妪:老妇自称。④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赏析

我们都希望永远生活在和平的橄榄枝下,蔚蓝的天空中永远有和平鸽悠闲地飞翔,然而战争这个撒旦,常常会搅乱人们安静而幸福的生活。当盛唐的人们正在为社会的宁静与清明欢呼时,安史之乱不幸爆发了。顿时朝野震荡,皇帝慌张逃往蜀地,大臣们也作鸟兽散,百姓们的生活更是悲惨异常。《石壕吏》就是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经过石壕村时所目睹的一场悲剧。

夜晚静谧,忽然传来征兵小吏捉拿壮丁的声音。投宿的农家中一阵骚乱,年迈的老翁跳墙而逃,想避过这场浩劫。门外传来征兵小吏的怒喝和老妇悲凄的述说,原来家中的三个儿子都已被征入伍,其中两个已战死疆场,家中除了尚在喂奶的孙儿外,已没有一个男丁,年轻的儿媳,也因为衣不蔽体而无法见人。征兵小吏并没有理会这个可怜的家庭,非要抓走一位不可。老妇没办法,只好悲凄地说:“虽然我年老体衰,但请求你们把我带走吧,这样快些赶赴河阳军中,还能赶上为官兵准备早餐……”夜已深沉,征兵官和老妇的对话声换作了哽咽的哭声。待到第二天早上,农家中只有逃走归来的老翁和诗人道别,诗人才知道昨夜老妇果真被残忍的小吏抓走了……

读罢,似乎耳边仍然留存着老妪悲凄的哭述,眼前仍然留存着老翁踽踽独行的身影。我们真不知道是该痛恨残酷的官吏,还是谴责给他们带来灾难的战争,还是感动于老妪的大义凛然,抑或是感动于诗人“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悲悯情怀。

经典点评

明·陆时雍《唐诗镜》卷二十一:“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会,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①,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②,何以拜姑嫜③。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④。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⑤。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⑥。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⑦,与君永相望。

注释

①兔丝:即菟丝子,依附于其他植物生长的蔓生草。蓬、麻:都是矮小的植物。

②妾身未分明:古时婚后三天新妇始见公婆,这里指丈夫暮婚晨别,使新妇三天后无法依照婚俗拜见公婆。③姑嫜:即公婆。④鸡狗亦得将:相当于现在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⑤戎行:军队。⑥兵气:古人认为,军队所在,上空必有云气,可观战争胜败。这里指士气。⑦错迕:不如意。

赏析

《诗经·桃夭》这样描写新婚的女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位美丽的新娘如同桃花一样灿烂,绽放着迷人的光彩,她又是那么善良贤淑,她的到来使新郎家中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然而在战争时期,新婚也许就是一出新娘独自出演的悲剧:她本来打算跟心爱的人过着一种“早出晚归,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但新郎却在新婚之夜的第二天,就远赴疆场,留下新婚的她独守新房,孤独地生活。她埋怨自己的丈夫,常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凄苦,甚至“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然而,她更担心丈夫的安危,战场上常常是“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她想随夫从军,但是据说女子在军中,会影响军中士气,导致败仗,故而又不能前往。

新婚的悲剧演到这里,也许我们也跟着女主人公悲凄落泪了吧。

剧本还在进行,此时女主人公表现得那么坚强,她毅然决然地决定以军中胜败、国家安危为重,不再去想随夫从军这样的傻事了,就在家中安安静静地等待丈夫的归来,等待着国家军队的胜利吧!

这出悲剧就此谢幕,然而这位年轻的女子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虽然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劳动女性,却与中国众多女性一样,善良本分,坚韧刚毅,忠于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尤其在大是大非的决断中,能以大局为重,做出深明大义的判断。她知道,若想获得理想的生活,只有先平定当前这恼人的战乱,因此她默默承受着新婚别离与长久相思的痛苦,毅然决然地送夫从军。面对这样一位大义凛然的、深明事理的女性,我们能不由衷地赞叹吗?能不发自内心地感动吗?当然,新妇的美德是诗人杜甫赋予的,是他将自身忧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融合的结果,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但具有崇高的思想,而且还具有将思想化入感人诗篇中的高超技能。

经典点评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上:“语浅情深,从古乐府得来。”

蜀相①

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④,两朝开济老臣心⑤。出师未捷身先死⑥,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蜀后主赐谥号为“忠武侯”。②丞相祠堂:即武侯祠,在今四川省成都市。③锦官城:成都有锦江,产锦,故别称锦官城。

④三顾:即三国时期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⑤两朝开济:指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及其子刘禅。开:开启。济:助其成功。⑥出师:是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事。

赏析

三国时期的历史精彩纷呈,似乎它的故事说也说不完,它的人物品也品不够,不但历代都有咏叹三国的诗词,到了明代还出现了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是诸葛亮,他的人生几乎是完美的,但他悲剧的结局又令人为之感伤。

杜甫对这位蜀国的丞相非常崇敬,一来到四川成都,就慕名到武侯祠祭悼。祠堂外面有茂密的柏树掩映,有点儿幽深;祠堂里面,碧草掩阶,黄鹂娇啼,尽管春意盎然,但盎然的只是碧草自绿、黄鹂空鸣,而很少有人凭吊的武侯祠则更显荒凉。于是诗人怀想起祠堂的主人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隆中一对,谈笑间即制定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策略,歌颂起这位蜀相辅佐刘氏两代君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诗人在钦佩诸葛亮赫赫功勋之余,更为他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感伤,以至热泪盈眶。

杜甫还有一首咏诸葛亮的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相比较而言,《蜀相》的情感似乎更为饱满,四联之内更是时而明快、时而凄凉、时而歌颂、时而哀悼,感情曲线不断变化,典型体现了老杜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让我们想到那些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渐渐逝去的光阴,不觉悲从中来,跟着诗人潸然落泪。

经典点评

清·王嗣奭《杜臆》卷四:“盖不止为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无命者,皆括于此,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①,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①清江:这里指浣花溪,溪畔就是杜甫草堂,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

赏析

杜甫一生为国为民思考得太多,他的诗真是难得轻松。乍读此诗,诗中清新的家居风情,有如一股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这甘泉沐浴着你的肌肤,顿时让你倍感清爽。夏日,清澈的浣花溪缓缓流淌,溪畔的村落清幽宁静,燕子在草堂上自在地飞来飞去,鸥鹭在溪水中亲密地嬉戏。家中的老妻悠闲地在纸上画着棋局,可爱的儿子正费力地把针敲成鱼钩,有朋友供给家中的口粮,“我”更不用担心家中生计。生活这样幸福安康,“我”真是别无他求啊!

全诗细节描写虽多,但却不离“江”、“村”二字:前两句两次提及“江”与“村”,第三句写“堂上燕”,应着“村”字,第四句写“水中鸥”,应着“江”字,第五句写“棋局”,应着“村”字,第六句写“钓钩”,应着“江”字,于是这幅“江村生活图”便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杜甫的这种闲适让我们想到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他在上饶隐居时所作,其中闲适的情趣与《江村》非常接近。曾经立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能有如此娴雅、轻松之诗,着实令我们惊讶,也着实令我们喜爱!的确,有生活情趣的诗人才更加可爱,否则他们的理想与抱负都会因为离我们太过遥远而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感动。

经典点评

清·杨伦《杜诗镜铨》卷七:“诗亦潇洒清真,遂开宋派。”

客至

喜崔明府相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①,樽酒家贫只旧醅②。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①盘飧:泛指菜肴。兼味:指多种美味。②旧醅:陈酒。

赏析

好客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妈妈就会告诉我们要对客人有礼貌,有客来访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当春水萦绕、春鸥嬉戏的时候,杜甫家中——成都草堂迎来了一位亲密的朋友崔明府。好久没有朋友光顾家中了,院子中的小径都已经覆满了暮春的落花,但也来不及打扫了,很久没有迎来送往的蓬门,今天终于为这位尊贵的朋友打开了。尽管草堂离集市远了点,菜肴也没有山珍海味,但清贫人家的陈年老酒,此时喝起来也许更有滋味吧。杜甫和崔明府相饮甚欢,兴致来时,可以隔着篱笆邀上附近的邻居,热热闹闹地畅饮余杯。全诗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和真挚的情感,春水配群鸥,何其明快也;蓬门配旧醅,何其质朴也;邻翁配竹篱,何其亲切也。好一派田家之乐,处处洋溢着乡土的气息!

这是一场罕见的主客相得之欢会,不论主人杜甫,还是客人崔明府,甚至临时邀来的邻居,都沉浸在友人相聚的愉悦中。

然而并非所有的客人都是我们欢迎的,当我们遇到不得已接待的客人时,可能就会冷淡一些,甚至不愿客人在家中多多逗留,杜甫就是这样:“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这位老诗人似乎不太喜欢这位乘坐尊贵马车来访的客人,在客人面前他从容自若,自嘲自己的才华不足以让客人逗留,家中的粗茶淡饭也不适合客人逗留,对这位迟迟不去的客人,只好带他去看自己的药栏。这是多么无奈的招待呀!这样的相聚,还不如门可罗雀来得自在和舒适。

经典点评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首联兴起,次联流水入题,三联使‘至’字足意,至则须款也。末联就‘客’字生情,客则须陪也。”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①,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①红湿处:这里指雨中之花,湿润而鲜艳。

赏析

雨在杜甫的笔下有了灵气,它似乎知道在这静谧而安宁的春夜降落,会给人间平添一份别样的美丽:它纤细如丝,随风飘洒,袅袅娜娜,润泽万物,无声无息。尽管野外山径黑漆漆的,天上浓云也黑沉沉的,唯有江面上的一艘渔船里还亮着灯,但这微弱的渔火照着如洗的雨中万物,真是人间罕见的美景!春雨过后,诗人晨起看花,花瓣上流滚着雨珠,果然又是一番美景,而在那锦官城里,也必然是花花如此娇艳吧。

此诗句句不离题面《春夜喜雨》,以“喜”为诗眼,句句流露出诗人的喜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其顺随天时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喜其滋养万物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喜其感发人心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即便是诗人对雨后之花的描写,实际上也是在侧面烘托春雨给人们带来的对春天的无限遐想与惊喜。而一“重”字又牵出我们无尽的想象,雨后之花有了雨珠点缀,显得沉甸甸的,更添一种饱满之美;或许因为这雨珠平添了花的美,使它更被赏花人看重。

古代许多诗人都写到春雨着花,白居易《长恨歌》形容仙界中杨贵妃的美丽时说“梨花一枝春带雨”,而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句,尤其与《春夜喜雨》的意趣一致。

经典点评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十五:“近人评此诗云: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是已,然非有意为之,盖其胸次自然流出而意已潜会,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诠者,如此若有意效之,即训诂语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①,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②?

注释

①黄师塔: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是黄姓僧人的墓塔。②可:这里是表推测的疑问词,即抑或、还是的意思。

赏析

诗人沿江散步,欣赏江畔风光。春日里“暖风熏得游人醉”,懒倦之意顿起,不觉小憩微风之中。诗人漫无目的地向四周望去,野外的桃花尽管没有人关注,但却一簇簇竞相开放,花色或深或浅,但都一样可爱,诗人都分不出他到底喜欢深红还是浅红之花了。诗歌在诗人的选择中结束,正好与“懒困”之情相应,于是一个闲适、雅致的诗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还有一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首诗所表现的闲趣是相同的,正如俞陛云所说的:“少陵诗雄视有唐,本不以绝句擅名,而绝句不事藻饰,有幅巾独步之慨。此二诗在江畔行吟,不问花之有主无主,逢花便看。黄师塔畔,评量深浅之红;黄四娘家,遍赏万千之朵。人既闲雅,故诗自有闲雅之致。”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杜甫娴雅的情致就是他那双发现美的眼睛,于是他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丽,并将这美丽永远留存在文字之间。我们感谢大自然美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感激那些将片刻的美丽化为永恒的诗人们呢?

经典点评

清·王嗣奭《杜臆》卷四:“‘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①,下者飘转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③。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同类推荐
  • 水浒人物品评录

    水浒人物品评录

    本书选取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二十七个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第九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如果你见到那只飞鸟

    如果你见到那只飞鸟

    他只是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你。当霂纯看着曾经这个对她千万般好的人,如今只剩下空有爱情两字的虚壳。自己为了能跟他更近些,该做的已经做了,不该做的也都做了,到最后发现自己为了跟上他的脚步,也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了。“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做错了很多?”“也许——是吧。”有一种鸟一路飞一路失去。
  • 大乘显识经

    大乘显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龙皇

    异龙皇

    在这修炼者的世界,龙族已经被人们淡忘,更甚者,将龙族当做异族看待,凡是流淌着龙族血脉者,会遭受无尽追杀!我,未来的异龙皇,将要打破这种局面!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二规则

    第二规则

    曾经的校园优秀学生,老师心里的骄傲学生。只因为要学会坚强,不再受他人欺负,而踏上了一条只可以奋勇前进而不可后悔的不归道路。是正确的人生目标,还是噩梦的开始。在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黑道的潜规则,而庞昊天正是这规则的主宰。让我们跟随非英雄们奋勇的前往那无尾的征程吧!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尽在非英雄的世界里!
  • 青春期之梦

    青春期之梦

    一个典型的乖乖女与一个放荡不羁的叛逆少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至高帝主

    至高帝主

    九爪血龙,至尊横纵。九涅天凰,涅天灭地。吞天白虎,噬地吞天。万御玄武,恒古不破。一名从云天之都自离走出的少年。????一个立志成为至强者拯救至亲的故事。?他从修真世界而来,他将碎虚空而去!?这是一个浩瀚神秘的宇宙,光怪陆离,只为传说的至高帝主!!!
  • 飘絮浮沉

    飘絮浮沉

    无为出生高贵,父亲是这个星球的掌控者,他自然从小丰衣足食。他很聪明,但无意中得到一块破损不堪的“玉碟”后,开始研究,终于大乘道法。在妻子死后,心灰意冷的他消沉了很久,在好友的勉励下振奋起来,开始一心研究功法。
  • 人魔神佛僵

    人魔神佛僵

    我本是一名军人,在秘密研究基地里发现了许多奇怪的记录,记录里找到关与人、魔、神、佛、僵的真实线索,还记录了关于地球与宇宙间的秘密。为何人类有世界末日,是谁在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细说僵尸在洪荒时期的故事,人们常说,“先有鸿均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那不在三界内的陆压道君到底是谁,原来、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