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6700000003

第3章 儒家“善”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欲望叙述

儒家文化对于“善”有多种言说,而且有关“善”、“恶”的探讨常常与人性问题联系起来。孔子对人性善恶问题并没有论述得很具体,孟子则明确地提出“性善说”,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有自觉的道德观念,而且它是与生俱来的。再后,荀子又提出“性恶说”,认为人性天生是恶的,人的道德观念是后天习得的。孟子、荀子谈论“性善”和“性恶”,重要的并不是能否说出事物的真相,而是在于谈论本身,因为“谈论本身便包含着诊断策略,是一个话语/意识形态操作”。也就是说,通过谈论来“对欲望叙述”,以引导人们去追求某些欲望,而压抑另一些欲望。孟子和荀子对人性善恶作出不同回答,由此导出不同的修善策略: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就是要启发人的良知以使人为善,以至成为圣人;荀子则认为,只有努力学习,“积善而不息”,才可以成为像禹一样的圣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受西方现代文化、文学的强大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是抛弃传统性、追求现代性的文学。社会主流思潮对儒家文化持激烈的反叛态度,但并不能阻止后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进入,我们不时发现中国文学借用儒家“善”的思想对“欲望”进行再叙述的情形。全面梳理百年欲望叙述史,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并非易事,因而我们选择周作人、王润滋、陈忠实三个典型作家来讨论,力图揭示他们如何利用儒家资源对“善”重新设置,以及如何对“欲望”进行话语转移。

一、中庸:“善”的设置方法

尽管五四时期的周作人是一个启蒙主义者,激烈地抨击中国传统文化,鼓吹西方现代文化,但不可否认,早年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经历以及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也使得周作人接受了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传统文化在周作人那里,既是反叛的对象,也是接纳和改造的对象。特别是在五四退潮之后,接纳更加明显。

周作人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中“中庸”思想尤显突出。周作人本人有一些直接论述,在《谈龙集》和《谈虎集》的序里就说出“我原是一个中庸主义者”和“我的绅士气”的话。在谈生活艺术时,他说:“其实这生活的艺术在有礼节重中庸的中国本来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如《中庸》的开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照我的解说即是很明白的这种主张。”下面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中庸”在周作人的思想构成上起到什么作用?他的“中庸”与传统儒家的“中庸”有什么区别?他如何运用“中庸”来对“善”重新设置?

在周作人那里,“中庸”起到了精神调节器的作用,是设置“善”的思维方法。周作人“喜欢弄一点过激的思想”,似乎并不是一味地中庸,但是等到火要烤到自己的时候,中庸就挺身而出,要他适可而止。他“笑着,闹着,披着猥亵的衣,出入于礼法之阵,终于没有损伤”。周作人同时喜爱“绅士的态度”与“流氓的精神”,“希望这两个鬼能够立宪,不,希望他们能够结婚,倘若一个是女流氓,那么中间生下理想的王子来,给我们作任何种的元首”。其实,周作人身上的矛盾有一大堆,如:利他/利己、汉奸/隐士、流氓鬼/绅士鬼、入世/出世、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十字街头/象牙塔、积极/消极、肉/灵、纵欲/禁欲、谈风说月/诋佛骂祖、文学有用/文学无用、载道/言志、浮躁凌厉/平和冲淡、师爷笔法/绅士风度、深刻/飘逸、豪华/青涩,等等。如何平衡与调和这些矛盾呢?周作人正是动用了“中庸”这一调节器和思维方法。

不过,周作人的“中庸”和传统儒家的“中庸”是有所不同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传统儒家“中庸”的核心意义是孔子所说的“中行”,孟子所说的“中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里的“天下之正道”、“天下之定理”,就是指儒家宣扬的伦理思想和价值标准,内涵是君子和圣人之道,是孔子宣扬的核心思想“仁”、行为准则“礼”以及“忠孝信义”,也是孟子倡导的“仁、义、礼、智”四德。儒家“中庸”有两个方面不可忽视:一个是强调“中正”的价值尺度;还有一个就是指正反、上下的调和与互补的思维方法。

在周作人那里,“中庸”的价值尺度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五四时期,周作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呼唤人性的觉醒;二是批判鬼神迷信对国民思想意识的支配以及人们深层意识中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观念,以呼唤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使用的批判武器就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同时,周作人更强调“中庸”的第二个方面,把它作为“善”的设置方法。

至于“善”的基本内涵,周作人对其进行了新的注入。在五四时期发表的论文《人的文学》里,自然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是他的两大理论支柱。他提倡个人主义,强调人性的生物本能和个人的存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传统道德中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以及不平等的“三纲”伦理,把人道主义规定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当然,周作人的“善”不只是这些内容。他同样强调:“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彼此都是人类,却又是人类的一个,所以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却是利己的生活。”这里,他用“中庸”来调节“利己”和“利他”之间的关系,二者的调和与互补才是他理解的“善”的生活。另外,周作人也认为:“关于道德的生活,应该以爱智信勇为基本道德,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力以上的因袭的生活,使人人能享自由真实的幸福生活。”这是周作人提出的人类道德生活的理想,可以看出他对儒家“善”的内涵有所取舍,“虽然立足于个人,强调个人的独立价值,但这种强调明显存在着一个指归性前提,即有一个人类大同社会的预设”。这种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

概言之,周作人在部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的同时,用“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置换了儒家“善”的核心内涵,从而通过“中庸”这一思维方式完成了对于“善”的重新设置。有关“善”的话语就是“欲望”话语,周作人通过对“善”的重新设置,完成了对“欲望”的话语转移,这种新鲜的“欲望”话语在五四时期以及后来的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文化阵营的进一步分化,社会政治斗争的日益尖锐,周作人对于新文化的热情急剧减退,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却不断上升。他试图从儒家文化和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中庸”调和的药方,“于是提出了中西文化综合论,主张以中国原始儒家文化为根本,以西欧近代上升时期的自由资产阶级文化和古希腊以及日本文化为参照系,重建现代中国文化的新形态”。30年代,周作人对于儒家“中庸”思想则进一步由理论上的倡导发展为生活情趣上的追求。他非常羡慕儒家士大夫的生活情调,企望“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和和谐”。此时的周作人离五四时期的周作人已经相去甚远了,他心目中的“善”更多地接近儒家以及庄禅,向往的是传统士大夫式的“善”。

二、良心:“善”的自律机制

与“善”紧密相关的是“良心”。儒家伦理价值曾经是中国社会的主导道德信念,从孔孟到陆王乃至今天的“新儒家”都一脉相承地着眼于“良心”,并以此说明“善”的由来、善行的标准和动力以及道德修养的途径。孟子首先阐发了“良心”观念,认为“良心”就是人性本有的“四端”,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就是“仁、义、礼、智”四德。在孔子那里,把握善行有两种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暗含了善行的前提,也就是孔子的仁义思想和后来孟子进一步阐发的“良心”。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儒家道德的自律机制“良心”已经变为国人的一种欲望方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儒家道德的“良心”传统遭遇了巨大挑战,代之而起的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道德价值。尽管如此,对“良心”的叙述并没有消失,“良心”主题不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王润滋现象”就是一个典型个案。在社会主流意识强调历史必然性的80年代,王润滋的作品表现了对儒家“良心”的道德思考和价值取向,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落后的。然而,王润滋本人却认为“道德问题应该是文学的永远主题”,他写的《鲁班的子孙》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良心策’”。《鲁班的子孙》的主要人物是父子俩——老木匠黄志亮和小木匠黄秀川,他们的交锋是围绕“良心”和“私利”的矛盾而展开的。

有关“良心”的叙述是通过黄志亮这个人物来完成的。黄志亮一生信誓旦旦地恪守并实践着相传属于鲁班的教导:做一个好木匠,“一条是好手艺,一条是良心”,而且手艺的展示是受“良心”制约的。在黄秀川的个体木匠铺开张时,作为父亲的黄志亮感到由衷的喜悦,心里说道:“儿子成才了……咱凭劳动,凭良心,走到天边也说得过去”,老木匠暗暗设定了致富前提是凭“良心”。后来还劝告儿子说:“人哪,走到哪一步都得讲良心”,但小木匠的致富原则却与老木匠的全然相反。

黄秀川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勤劳肯干,精于算计,敢于挑战旧权威,大胆致富;另一方面,他寻求官僚的庇护,走后门,投机钻营,自私冷漠。他的致富原则是:“有饭吃就是理,有钱花就是好主义!这年头,谁先富起来谁就是好汉子。”在黄秀川这个人物身上,王润滋同时设置了“善”的欲望和“恶”的欲望,这与黄志亮“良心”(善)的欲望形成了对比。王润滋对“良心”无疑是看重的,但现实是复杂的,他表现的正是这种复杂的现实。他没有塑造几乎完美的改革英雄,而是描写一个渴求变革、重义轻利而又不敢前进的老木匠,描写一个充满变革活力而灵魂又被玷污的小木匠。这两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典型,但却是真实的。作者的思想倾向寄托在两个人身上,“寄希望于老木匠也寄希望于小木匠。两代木匠先后走过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悲剧道路,还都要走向明天。但愿明天的故事不是悲剧”。可以说,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内涵正体现了王润滋“对欲望叙述”的价值取向,老木匠的儒家“良心”与小木匠的改革活力,两者的有机融合就是作家对“欲望”话语转移的方向,是作家所要张扬的欲望方式。

《鲁班的子孙》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可以不包括道德内容,但作家必须分析人生、辨别善恶。更有反对者的意见,认为宁愿不要古朴的美德,也要追求生活的现代化;有人还忠告作者防止用道德化的观点评论新生活和代替经济政策。批评家雷达分析《鲁班的子孙》说:“作者是否有着用道德和善恶来评价生活的弱点?换句话说,他是否存在着道德化的历史观点呢?我认为是存在的。”雷达反对对生活进行道德化评价,对历史的进程进行道德化评价。曾镇南也认为“鲁班的子孙》存在着为了宣泄作者道德方面的主观义愤而牺牲了社会冲突孕含着的历史内容的缺点”,也就是说,作者为了纯洁峻烈的道德感,在某些重要方面失去了历史感。

任何话语其实都是“对欲望叙述”,上面这些观点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欲望”的一种表达。历史与道德的关系,在这里表现为与“良心”的关系,历史的合理性和良心的合理性,哪一个更重要呢?在雷达和曾镇南那里,历史的必然性推导出了历史的合理性,这个客观真理已由马克思证明了,它是大家思考和评价历史的出发点,而作品中黄秀川追逐“私利”显然也是历史行为,因而是合理、正常的欲望,值得肯定的欲望。而在王润滋那里,揭示了现实生活与“良心”之间的矛盾,宣扬了“良心”的合理性,否定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却并没有全盘否定历史的合理性。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对传统道德的全然否定和对“良心”的漠视,对历史必然性的过分强调等原因,已经导致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沦丧症。由此可见,作家结合“良心”对“欲望”进行话语转移,此种眼光是难能可贵的。

三、修身:通向“善”的人生选择

“修身”是儒家文化对善行的要求,是通向“善”、达到“善”、完成“善”的人生选择,是儒家提倡的一种欲望方式。孔子把“君子”作为“修身”的理想人格,并嵌入核心内容“仁”,认为“仁者安仁”,君子要“求仁而得仁”。孟子认为“修身”就是要培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荀子则把“圣人”作为“修身”的极致,“圣也者,尽伦者也”。儒家“修身”就是为了伦理纲常的落实、人伦关系的和谐,使社会成员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它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人”本身,而是要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基础。

儒家的“修身”传统在20世纪遭到了巨大挑战,但有关“修身”欲望的叙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却时有出现,陈忠实的《白鹿原》就是其中的重要作品。这部气势恢弘的巨著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中地区历史变迁的描述,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大命题的思考”。作品写到三种文化政治思潮,即儒家文化、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中地区的文化主体是儒家文化,但在近现代又受到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浸染和改造。三种文化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因素,以致作家“对故事的叙写,对人事的描状,无一不出自于这爱恨交织的二难情感中”。三种思潮对中国问题的解释,对中国前途的设想以及为此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其实就是对近现代中国人的人生欲望的揭示和导引。作品中,儒家文化对欲望的揭示和导引,主要体现为对“修身”的张扬。

《白鹿原》有关“修身”欲望的叙述主要体现在四个人身上,即白嘉轩、朱先生、黑娃和白孝文。这四个人的“修身”道路各不相同:白嘉轩是“修身”人生的坚定实践者;朱先生是“白鹿”的精魂,儒家精神的领袖,“修身”的倡导者;黑娃是由反儒家道德而后走上“修身”之路的;白孝文则由前期的儒家精神维护者而变成后来的反“修身”者。

白嘉轩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坚定的“修身”实践者,他走上“修身”之路是在朱先生的引导下进行的,但是他一旦接受了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道德,就坚定地把“修身”作为一生的欲望选择。他的“修身”实践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重仁义,轻私利。如在与鹿三的主仆关系上,白嘉轩不亏欠鹿三的报酬,有时还有添加,他出钱让鹿三之子读书,并让他做自己女儿的干爸。在鹿三晚年的时候,白嘉轩把鹿三认作自家人,不让子女指使被唤为“三伯”的鹿三干活,更不准嫌弃他。他的重义此时已经彻底摆脱了功利目的,而有了道德完善的意味。白嘉轩还兴办学堂,实行乡约,反对苛政,禁止游手好闲与赌博,等等。第二是对“恕”的实践。如在与黑娃的关系上,他没有追究黑娃打断他腰的暴行,体现了儒家“恕”的宽大胸怀;不仅如此,在黑娃造反被捕时,白嘉轩还花钱营救他;在他“浪子回头”时隆重地接纳他。在与鹿子霖的关系上,虽然两家是敌手,鹿子霖设计害得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身败名裂,还买拆了白家的房子,处处给白家抹黑,但在鹿子霖陷入监狱后,白嘉轩没有怀恨在心,依旧极力帮助他。另外,他还为那些曾经游斗他的农协成员求情,愿意承担受罚的责任。第三是重礼教。白嘉轩注重孝悌的家庭道德,坚持贞洁妇道的妇女观,自觉成为封建人伦关系的忠实维护者。由于对儒家“修身”传统的坚持,“白嘉轩始终是白嘉轩,人格不变,信念不变,生活态度不变,理想不变,甚至他德高望重的地位都无丝毫改变”。

朱先生是作品中儒家“修身”传统的倡导者。“在乡人的心目中,他是神,在白嘉轩的眼里,他是‘圣人’,是在东方神秘文化的面纱下耸立于白鹿原的精神伟人。”朱先生一生严格地按照儒家的理想和精神生活着。他虽然是关中大儒,为达官贵人所看重,但他并不因此出来做官、图名谋利,而是默默着力于有功于后代的文化事业,对于教书和编地方志乐而不疲。不过,一旦老百姓需要他,他就会毅然出来做事。如查禁烟苗,先从至亲开始;发放赈济,一丝不苟,一介不取;孤身平息战火,挽救生灵;为赴国难,决计投笔从戎;此外,还调解乡民纠纷,制定乡约,援救被捕的农民,等等。这些体现了朱先生“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相统一的儒家情怀。正是由于儒家精神的指引,朱先生一生虽处乱世却丝毫不惊,仿佛超然于政治之外,但又游刃有余地出入于政治之中,既出世又入世,飘逸着儒者智慧、圣达、仁爱的灵光,体现着儒家“圣人”的理想人格。

白孝文和黑娃的“修身”经历表现为一组矛盾。白孝文从小是一个不会做坏事的好孩子,是未来族长的继承人,已经在白鹿原上塑造了履行儒家道德精神的光辉形象。然而,田小娥的引诱成了他堕落的契机,落得只好卖土地、卖房子、抽大烟、沿街乞讨,最后差点成了饿殍。后来在鹿子霖的点拨下参加了县保安团,很快升为营长,后又升为县长。他变得心狠手辣,不放弃任何争夺权力的机会,最后设计害死了同乡同学同族的黑娃。

黑娃的“修身”经历正好与白孝文相反。他从小就与腰板挺得直直的白嘉轩有强烈的距离感,在白嘉轩等人不让他和田小娥进祠堂后,他就更加仇视这个白族长。后来黑娃烧粮台,进农讲所,参加农协,砸祠堂,铡恶棍,斗田福贤,从没有丝毫迟疑。再后来,他参加过革命军队,当过土匪,又被国民党政府招安,在临近全国解放时听从鹿兆鹏的策划举兵起义。黑娃在被招安之后,开始对一生的行为反悔,踏上“修身”之路。他的转向表现在几个方面:向朱先生求教,开始读圣贤书,这是对早年厌恶读书的反悔;娶了与田小娥截然不同的懂诗书、守妇道的妻子,这是对早年的女性观念的反悔;整治自己的队伍,这是对土匪生活的反悔;回乡祭祖,跪下谢罪,这是对参加农协砸祠堂、砸乡约石碑做法的反悔。这时的黑娃整个是“浪子回头”的姿态,在白鹿原生活了那么久,他终于抵抗不住儒家文化的压力和感染力,他的转向体现了“修身”欲望的胜利。

“修身”作为欲望方式,既是一种通向善、达到善、完成善的人生选择,同时又要接受其他各种欲望的挑战。《白鹿原》的“修身”叙述正显示出这种复杂性:在白嘉轩和朱先生身上体现为儒家道德生活的光辉魅力,在黑娃身上则证明了儒家文化及其“修身”传统的力量不可抗拒,而在白孝文身上却显示出“修身”这种道德人生选择在历史进程中又可能是苍白无力的。

通过以上对周作人、王润滋、陈忠实三个典型作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20世纪虽然遭遇巨大挑战,但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借助各种途径展现出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借用儒家“善”的思想对“欲望”进行了重新叙述,运用“中庸”对“善”重新设置,并通过对“良心”和“修身”的叙述对“欲望”进行话语转移。这些作家的作品利用儒家资源“对欲望叙述”,实际上创造了一套与现代性有区别的价值和意义,目的在于对中国人的欲望选择产生影响。

同类推荐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由凉月满天著,作者以亲身经历作经,以贴近生活的哲思为纬,用优美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人生的阴晴雨雪、悲欢离合。《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文笔清新,语言凝炼、隽永、沉郁,于平淡中见精彩、于朴素中见真情。可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并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收录了《继续发扬“三苦两乐”精神推动全乡教育再上新台阶――在刘寨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立足乡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全乡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夯实基础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在土门岘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2009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挖掘资金潜力增加农业后劲――丁家沟乡清财工作圆满结束》等作品。
热门推荐
  • 毒话梅

    毒话梅

    她,书堆里泡出来的大家闺秀,却因为不凡的身世,感到孤独,她想带走一个心爱的男生,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她,是反复无常,胡搅蛮缠,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小恶魔,为摆脱三年热恋又失恋的痛苦,她选择沦落风尘她,是高贵冷艳的贵妇,为把有用的男人留在身边,她不择手段,扬言要祸害他的妻小,她把他牢牢地控制在身边,利用他勾引高官夫人,以达到官商勾结的目的她,向他后背举起手枪,黑洞洞的枪口,仿佛能吸走人的灵魂她,她,还有她,面对诱惑,他必须管住自己,不能去爱他们但他最终违背了自己的原则,爱上了她他终于受到了报应,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他他痛苦、抑郁、烦躁、发疯,最终成全她,陪她一起去那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天堂!
  • 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与自身家庭教育经验,通过近二百个通俗易懂、亦理亦趣的家庭教育故事,围绕孩子尊严养成的各个方面展开,让广大父母明白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尊,真正地让孩子“站起来”。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清宫绝恋之醉清风终结篇(已出版)

    清宫绝恋之醉清风终结篇(已出版)

    十岁那年的匆匆一瞥,造就了一生的情缘,一世的纠葛。傅恒,犹如天上的星辰,有时触手可及,有时又若即若离,从不轻言爱意,却始终把她放在心底的最深处。纪昀,大清国有名的才子,热情如火,敢爱敢恨,深知真爱可遇而不可求,碰上了便再也不放手。她,金枝玉叶,流落民间,迷失于他的似水柔情,但当繁花落尽,才明白一切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不甘心放弃一段刻骨铭心,不想,平淡朴实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佛说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介绍了一个足踏北斗天赐神勇的传奇英雄——太祖努尔哈赤。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艺术创作,在广阔深邃的时代背景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伟大英雄及其相关的各种人物,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图画、各具性情的人物图画、绘场绘色的风俗图画及柔情蜜意的感情图画。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从血染黄沙的征战搏杀,到春意躁动的闺中逸闻;从皇亲贵胄的权力斗争,到市井小民的野趣俗情;从女真部落的繁衍兴盛,到明廷的腐败没落,均有力透纸背的笔墨渲染,如果说朝代是证明历史兴衰的元素,那么一代皇帝的传奇人生则为元素的波澜起伏寄予了无穷的韵味。
  • 网游之神耀轮回

    网游之神耀轮回

    当宇宙最厉害的神灭世天尊降临地球接受华夏第一世家开始了渡假,看他如何在游戏里发展和现实美女中的纠结,本作品声品绝对原创,至于角色名与游戏装备名作者懒的新起有抄袭他书名伟,放心除了角色名和游戏道具名抄袭内容绝对原创!
  • 精神病之疑神疑鬼

    精神病之疑神疑鬼

    女人被杀,醉酒的男子看见了凶手,男子正是女人的丈夫,女人却不是男子的妻子。这一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命运缔造者

    命运缔造者

    跳出命运,不入轮回,一生杀戮相伴,走向武道巅峰,缔造众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