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骚扰嫦娥的地点是哪里呢?广寒宫。就是说天蓬喝完酒不是回家,而是直奔广寒宫。这就让人纳闷了,你不回家跑广寒宫干吗?你说你回家路过,可这也不顺路呀!你要非说是顺路,这就绕远了。当然这么一来,我们就知道了,天蓬之意不在酒,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借酒发挥。但是你说你发挥得有点水平、讲点情调吧,不,没情调。干什么呢?“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动手动脚的,这就让人很不愉快了,没有哪个人喜欢这种粗暴的方式,这种不尊重的方式。天蓬这次他惹错人了,扰错对象了。骚扰嫦娥,嫦娥是谁呀,是个寡妇,“正史”记载是玉帝的外甥女,“野史”记载扑朔迷离。反正“寡妇门前是非多”,嫦娥这淌水多深啊,这次事件就成为天蓬元帅辉煌生涯的结束。据天篷自己说天庭里对性骚扰这种事情的处理非常严厉,按律当斩。玉帝也没有格外开恩的意思,没有因为天蓬的级别高就从轻发落。如果要减刑,方法有很多,为了避免政治影响,革了官衔也可以嘛,大不了以后重新提干,或者调离本职工作岗位安排在其他地方任职也可以。但是玉帝没有这么做,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非常严厉,不以酒后失德论,而是认定就是性骚扰,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随便对别人进行性侵犯,更不能以酒为借口进行性骚扰。天蓬也没有辩驳,认了,这最起码还敢做敢当,虽然无耻但不至于无赖。后来多亏太白金星求情,改“重责两千锤”,贬出天庭,投入凡胎,结果错投猪胎。这个差错是前所未有的,天庭里贬了这么多神仙,错投猪胎的,天蓬是第一个。所以有人因为这个事情说玉帝用了他的上帝之手,暗中使坏,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天蓬元帅错投猪胎我们不得而知。玉帝和嫦娥是什么关系,我们也说不清。反正天蓬是被开除了。而被贬下界之后,那帮原来的部下和朋友也是没有来看过这个前任天蓬元帅。直到碰见观音出差,菩萨让等一个取经的有缘人。
沙和尚是有点委屈了,没有个人作风问题,也没有太大的是非问题、原则问题和政治性错误,仅仅只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个玉琉璃盏就被贬下界。最多是个过错,但却被治以刑罚,可以说是量刑过重。后来多亏赤脚大仙求情,才免死被贬下界。后来也是受观音指点,等一个求经的有缘人。
而且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三个都是因为在王母的Party上惹的祸,一个搅乱Party,一个在Party后骚扰嫦娥,一个在Party上失手打碎玉琉璃,可见这个Party确实惹了不少麻烦啊。
不管怎么样,这三个人的最终结果都是没得混,一个被压在五行山下,一个成了头猪,一个沦落流沙河,都是无期徒刑,等于说这辈子就完了。所以只能跟着唐僧,凭表现减免罪刑,重新获得名分。这是他们跟随唐僧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人都是受了菩萨的指点,不看僧面看佛面,菩萨的话总得听吧,上面安排下来的事情总得做吧。而且话不白听,活不白干,有好处,有承诺。虽然没有正式合同文本,但是有口头协约,也算是“签”了合同的,而且出家人不打诳语,菩萨这话可信。
对悟空的承诺,第一,恢复自由身。第二,面包牛奶。五行山下五百年孙悟空的饮食标准是什么?如来的安排是:“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融化的铜汁饮。”这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没人性,虐囚嘛,这东西比三鹿厉害多了,直接结石。而且,这是上面的安排,到下面执行的时候又不知会克扣什么,说不定拿出去卖烂铜废铁了,所以能不能按时吃到铁丸,喝到铜汁,这都是个问题,面包牛奶很诱惑。第三,入我佛门,再修正果,恢复声誉。孙悟空一生最在乎的就是面子,西行途中孙悟空最反感的就是别人叫他弼马温,可是孙悟空最反感什么别人就叫他什么,摆明了要跟孙悟空对着干。孙悟空一恼,别人就笑。为什么呢?这让孙悟空很没面子,自己有面子,气势上先胜一筹。人活脸,树活皮,面子不能丢,名声很重要,所以孙悟空决定出来干。但是我们说面子要有,不能死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一个不要脸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死要面子的结果是让你很没面子。
对八戒的承诺,将功折罪,“管叫你脱离灾瘴”,恢复人身。对沙僧的承诺,脱离苦恼,功成免罪,复你本职,这个承诺也很诱惑,但是有条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对白龙的承诺,免死。面对这些承诺的诱惑,这几个人的反应是:悟空“愿去!愿去!”八戒“愿随!愿随!”沙僧“我愿皈正果,愿领教诲!”白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一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
那为什么这几个人都愿意呢?心不死,日子没法过。深层原因加上现实原因,就必然导致他们欣然接受。一个人心要是死了,就没什么想干的了。心灰意冷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管你说什么我不在乎。但这几个人恰恰心不死。这几个人的心态是什么呢?不做大哥好多年。报名的时候往往都是“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也”、“我乃天蓬元帅是也”、“我乃玉帝身前卷帘大将是也”,都活在历史之中,总在“想当年”,没有活在当下,其实怀旧是因为看不到未来,没有未来就没有幸福,尤其是对有过去的人来说,没有未来就生活在过去。正是因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现实的严重不满,所以他们愿意出来干。
再者,唐僧上头有人。选定唐僧去取经的原因之一就是唐僧是如来的二徒弟,是自己人,取经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还是交给自己人来得放心。另一方面,唐僧是唐太宗皇帝的御弟,拥有人类社会的官方背景。所以这就是唐僧的厉害之处,不看僧面看佛面。
跟随唐僧的第四个原因是感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遭唐僧驱逐的时候就说过:“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一是感恩,二是怕背骂名,说白了还是面子问题。但是这是有问题的,表面上看好像是唐僧救了他们,实际上这是上头的意思,如来许的诺,观音传的话,唐僧只是一个执行者。但是在孙悟空看来就是唐僧救了他,知恩图报是一个原因。但是这个知恩也是有问题的,是如来放的他,也是如来关的他,失去了五百年的人身自由出来还得谢人家。一关一放就造就了一颗感恩的心,如来没有损失,孙悟空失去了五百年的自由,还要感谢那个当初把他压进去的人现在把他放出来。
《西游记》中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唐僧人妖不分,愚昧迂腐,其实是我们对唐僧要求过高和误解了唐僧。
第一,唐僧是人不是神,既然是人就不能用神的标准来要求他。
第二,神仙妖怪怎么界定。唐僧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菩萨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既然一切魔障都是心魔,一切本来又皆属无有,你怎么判断?神仙妖怪绝不是他们名片上印的那个东西。有些事情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个世界上最难的鉴定是对人的鉴定。
第三,人就没有坏人吗,妖就没有好妖吗?人与妖的本质区别绝不在于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跟他们的妈没有关系。魔由心生,是妖是人,不在于形而在于心,不在于他们长什么样,而在于他们做什么事。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要战胜自己的心魔,心向善,那就是佛,心向恶,那就是魔。所以唐僧是有自己的处世哲学,为人原则,那就是不以集体论个体,不以组织论个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这个组织是好的里面就没有坏人,那个组织不好里面就没有好人,大多数并不代表全部。
而且唐僧身边跟着的这三个,哪个不是妖,孙悟空自己就承认自己是妖。那既然这三个妖怪可以是好一点的妖怪,为什么别的妖怪就不可以呢。而且后来很多菩萨神仙的童子,坐骑,都占山为王,称妖称魔,那这到底是妖还是仙,说不清。只能说妖也有好妖,人也有坏人。
第四,一切都是变化的,神仙也有可能成为妖怪,妖怪也有可能成为神仙。
对于《西游记》中唐僧的成功,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是一场官方行为,有背景。就是一小撮不知死活的小妖,看着别人说吃唐僧肉,自己也要吃,结果是自讨苦吃。这些计划外的妖怪对于唐僧西行的大进程来说只是螳臂当车,蜻蜓撼柱,结果都被打死。计划内的妖怪比如菩萨坐骑类,神仙童子类什么的,那都是安排好的,就被收回。所以唐僧的取经其实是自编自导,自导自演,成功是必然,取经只是形式,磨难只是增加一些故事性和曲折性,让这次事件有些嚼头,这是一场真人秀。虽然也有意外发生,但总在控制之内。
第二,讲“身份”就要付出代价,妖怪们的失败在于大概这些妖怪成精之后就有了些人性,爱干净,或者是消化能力不行了。以前都是虫狼虎豹什么的,生吃,而且连皮带毛地吃,现在不行,成了“人”了,有了身份,讲究了。非要泡一泡、洗一洗,有些还要把唐僧饿上几天,排净体内的粪便才吃。这哪里还是动物世界,分明是人类社会嘛。有的还要吃熟食,要剥了洗了之后再蒸了煮了,这样才能吃,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解救的机会。而吃一口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这些妖怪非要把人家整个吃了,与众兄弟们分着吃了,有的还要把亲戚朋友请来一起分享。就这样太讲究,以至于后来不但没有吃上唐僧肉,还或被打死,或被收编。有背景的就被收编了,没背景的就被打死了,实际上在我看来跟有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具体的来说是计划内的被收编了,计划外的被打死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敌人们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所以妖怪们的失败也可以看做是唐僧成功的一个原因。
第三,全方位二十四小时实时监控保护:四位徒弟的强力保护自不用说,“六丁六甲、五方揭帝、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轮流值班,暗中保护,还有一个二十四小时值班的“金头揭帝”昼夜不离左右。菩萨许的诺是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实际上唐僧这边在走着,西天那边就在现场直播,实时监控,一切都尽收眼底。
这岂有不成功之理,一切都是“有惊无险”,只是需要增加一些故事,一些劫难,让这个过程更好看,而这些劫难又在可控之中,其目的是提高“收视率”,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所以成功是必然的。这是一部宣传片。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不是玄奘的,男主角是悟空,不是唐僧。吴承恩的《西游记》看似说神,说魔,说佛,说道,其实都是说人。因为不管神魔佛道,都离不开人性,纵使神通广大,也都跳不出人类社会的那些条条框框。九九八十一难,恰恰说明玄奘之路的不容易,着力去说孙悟空也恰恰说明吴承恩不相信没有神力玄奘能够成功,甚至他干脆认为玄奘就是神仙,是金蝉子转世。但是不管相不相信,事实就是这样,真实的唐僧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们从《西游记》中看到了故事,读出了精彩,读出了思考,同样也读出了玄奘的艰辛。神话尚且如此,真实又将如何?
真实的唐僧就更不容易了。现实没有神力,只有人力;事不在神助,而在人为;成就绝非天生,而在后天努力。真实的玄奘不是金蝉子,也没有那么多光环,只是众多僧人中的一个,不光上头没人,而且是偷渡出国。玄奘的西游记没有悟空,没有八戒,没有沙僧,也没有白龙马,有的只是一匹赤瘦老马和自己。如果非要在玄奘的西游记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找一些相同的话,那大概就是同样的艰辛,同样的惊心动魄,同样的舍身求法,同样的毫不畏惧,同样的坚持不懈,同样的完满归国。但是他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更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人不是神,面对种种的困难,能解决问题的只有自己。但正是因为他是人,更值得我们敬佩。
今人再走玄奘路那是走不来的,因为玄奘走的是山路,水路,不是高速公路,用的是双脚,不是汽车。而且最关键的是玄奘是走自己的路,而别人都是在走玄奘的路,这就有本质不同。玄奘走的是无路之路,后人走的是有路之路,后人走玄奘之路大多认为玄奘之路是一条从中国到印度的路,这只是一条形式之路,虽然路线相同,却未必是玄奘之路。因为玄奘之路的真正意义不是路线本身,而是其精神内涵,是一条溯本之路,求真之路,对真理永不停歇的追求之路,将理想付诸有效实施的实践之路,而不是地图上勾勒出的那条路,那条路只是一条形式之路。心中的方向决定了脚下的方向,我们要追随的是前人的目标,不是他们的脚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走玄奘之路才恰恰是不走玄奘之路。精神上的一致才是本质上的一致,而形式上的一致却容易误导人们以为这是一条正确之路,其实早已偏离目的地。形式主义从来都不是真实意义,当形式大于内容时,形式也就取代了内容。而后人走玄奘之路的又大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追随者,一种是尾随着,还有一种是盲从者,追随者是慕玄奘之名,尾随者是图自己之利,盲从者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伪”随者,他们只是形式上的追随者。现在人大多只追求其形式,而不注重其内涵,而玄奘之路恰恰是无冀名誉,不求功利,只为求无上正法,是一条无路之路。首先他连签证都没有,是非法偷渡。没有媒体,没有宣传,就是靠着心中坚定的信念和自己的双脚一步步的走向那个遥远的地方。
公元627年,玄奘西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路在何方”,玄奘的回答是路就在脚下,坚定而豪迈地走出了西行的第一步: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
几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
一路豪歌
向天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一千多年以后的这首歌如果让玄奘来唱该是何样动情,这种发自肺腑的声音唱出来的歌又是怎样的一种豪壮呢?
我们就把距离拉近,把镜头拉回,把历史还原,一起回到公元600年,去看看真实的玄奘,看看这位伟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译家、宗教学家……
那将是怎样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