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与高血压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病中常常并发的一种疾病,据报道约50%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在美国一项5 100万例高血压患者中的调查发现,40%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62毫摩尔/升,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62毫摩尔/升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4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血压越高,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起协同增加作用。而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同时,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多种降压药物可引起血脂异常,近年来发现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临床综合征,例如X综合征、家族性血脂异常综合征在l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上都要考虑有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特点。血脂异常与高血压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可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较血压正常者血胆固醇水平升高,血脂与血压存在相关性,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本身业已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故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防治高脂血症和调整脂蛋白代谢紊乱,这是预防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血压的主要检查项目
1.血压测量
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时,需配用听诊器进行测量。测血压的部位一般为右臂的肱动脉,现简要介绍下它的操作步骤。
检查血压计。打开血压计盒,放在桌子边或其他平稳的地方,同时还要方便给受检者测量,使水银柱垂直在零点位置。
受检者的姿势。可取坐式,全身放松,两脚平放在地面上;脱去衣袖露出右上臂,右上肢与躯干呈45°展开,前臂自然伸直放于桌面,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在一个水平的位置上,胳膊支撑舒适,手掌向上手指微屈,坐姿端正,上臂不能被衣袖束缚,也不要握拳。
血压计的摆放。先将袖带气囊内空气排出,将袖带平整、舒适、牢靠地缠扎在右上臂,松紧合适,以能插入两指尖为宜;袖带气囊中心正好位于肱动脉部位,袖带下缘距肘横纹2~4厘米,血压计保持与心脏同一水平。
听诊器设置。先用手指触摸袖带下缘肘窝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的听诊头放于此处,与皮肤全面接触,并避免与袖带接触;关闭充气球阀门,测量者的视线应与水银柱上的刻度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以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快速挤压充气球平稳充气,待动脉脉搏消失后再继续加压20~30毫米汞柱,即可停止充气。
血压读数。放松充气球阀门,平稳缓慢地放气,使水银柱以每秒2毫米汞柱的速度缓慢下降。当清晰听到第1声脉搏跳动音的“啪啪”声,即为收缩压,取其最近的2毫米汞柱读数作记录;继续缓慢放气,水银缓缓下降到水银柱上的某一刻度,听诊音突然变调为儿童舒张压;听诊音突然消失(消失音)为成人舒张压。继续下降10~20毫米汞柱,肯定听诊音消失后,完全放气,使水银柱降至零点处。所有血压读数均以水银柱凸面顶端的刻度为准,并且只取偶数如0、2、4、6、8毫米汞柱为血压值。
触诊法估测血压。若听诊不清时,可用触诊法估测血压。以左手指触诊动脉,右手挤压充气球打气,直至脉搏消失后,再缓慢放气,直至开始触及脉搏时,水银柱所示血压读数即为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当动脉搏动由水冲脉突然转变为正常脉搏时,此转折点约为舒张压。可先后用听诊和触诊法测量。
重复测量。第1次测量完成后应完全放气,至少等2分钟后,再重复测量1次,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所得到的血压值。若两次测量的读数相差5毫米汞柱以上,则应间隔2分钟后,再测量1次,取3次的平均值为所测的血压值。
需要注意的是,充气时看袖带是否从一旁鼓出,若鼓出应重新缠紧,以免产生误差;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应在健侧上肢测量,因患肢血管可能不正常,致测量血压不准确;初诊患者应根据病情分别测左、右两上肢血压,以作对照;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可测量上、下肢血压,以便比较;血压测量结束后,整理好袖带、听诊器,把水银柱恢复至零点关闭,以备再用。
2.尿常规检查
化验小便非常重要,有时候根据病史和尿的检查,医生就可诊断出高血压是属于高血压病,还是由肾炎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一般呈慢性高血压病,最初小便中是没有什么变化的,随着病情的发展才逐渐开始有变化。
一般来讲,在高血压病没有严重的心、脑、肾,特别是肾脏的并发症时,尿常规检查完全可能是正常的。如果合并了心、脑、肾,特别是肾脏的器质损害,尿常规检查可以出现蛋白尿、红细胞。如果并发了泌尿系感染,可出现白细胞。所以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这里介绍尿糖和尿白细胞之外的检查项目。
3.眼底检查
有高血压病的人,医生用一个像手电筒样的东西,照射他的眼睛,注意它的变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眼底检查。目的是透过眼球前部组织,观察眼球后部,即眼底的血管、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的变化。而后两者直接与视力有关。
人体的动脉硬化情况从外表并不能看到,但通过眼底却能够了解视网膜上动静脉管径大小,管壁厚度,有无血管走行弯曲,交叉压迫,视网膜出血、渗出以及视乳头水肿等。结合高血压病病史,比较全面地了解并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管情况做出大致的判断。有人将眼底检查视为观察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了望哨”。
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早期眼底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微小动脉缩小。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眼底小动脉常会有明显缩小或轻度硬化,表现为普遍性动脉管腔狭窄,中心反射亦变狭窄。若血压持续升高,患者眼底小动脉硬化往往十分明显,表现为动脉管壁透明度变低,管腔狭窄,中心反射增宽。在动静脉交叉处静脉两端变尖,远端肿胀,称为交叉症。随着高血压病的逐渐加重,视网膜动脉附近出现少量出血。在高血压病的晚期或高血压急症,由于血压急骤升高,视网膜动脉急剧收缩,常导致视网膜屏障破坏,血浆和细胞渗出,出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
眼底视网膜病变与血压、心脏及肾脏关系密切。眼底视网膜动脉与整个眼底病变,均与血压水平成正比,其中舒张压的关系与整个眼底的病变,均与血压水平成正比,而与舒张压的关系则更为密切。舒张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上时全部有眼底改变,而收缩压180~210毫米汞柱时,只有85.4%的患者有眼底改变。眼底正常的高血压几乎全部心脏正常、眼底如有严重出血性改变,左心室扩大的机会较大。如视网膜有渗出、出血或水肿者,有62.5%左心室扩大,75%患者心电图有左心室肥厚。正常眼底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往往无明显改变,眼底改变越明显,肾功能不全的程度也越严重。有人认为高血压患者眼底的病变重,而肾功能较好者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反之,则为肾性高血压。
4.血糖检查
检测血糖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抽静脉血检测血糖,快速血糖测定仪检测血糖,血糖试纸比色测定血糖等三种方法。
5.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能帮助发现患者是否患有柯兴氏综合征以及垂体肿瘤。由于人体肾脏有强大的贮备能力,在疾病早期时往往没有或极少出现征兆,诊断很大程度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在血标本肾功能化验单上,常有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尿肌酐、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比值等几项检查项目。
6.血脂检查
血脂检查能了解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高脂血症。血脂化验主要有4项,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般情况下医院只测TC、TG和LDLc三项。LDLc则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计算公式是LDLc=TC-HDLc-TG/2.2.只有当TG>4.5毫摩尔/升时,医院才会直接测定,因为这时的计算结果会有较大偏差。
·高血压的治疗
1.常见降压西药治疗
利尿剂。利尿剂是最有价值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但其风险效益比呈剂量依赖性。利尿剂的许多副作用如低钾、糖耐量降低、室性早搏和阳痿多见于大剂量,每日25毫克或12.5毫克双氢克尿噻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而仍然保持疗效。利尿剂特别推荐用于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和黑人患者。
β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安全、价廉和有效的药物,可作为单一药物治疗或与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a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心力衰竭曾经是使用标准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明确的禁忌证,但现有初步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从极小剂量开始,可对一些心力衰竭患者有好处。对于有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报道在日本人中,β受体阻滞剂可加重痉挛性或变异性心绞痛,在黑人患者中常常效果较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它尤其能有效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能有效地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的过程。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极为罕见但可能致死的血管性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黑人患者中效果常较差。
钙拮抗剂。所有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有预防中风的效果,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钙拮抗剂特别推荐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黑人患者,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潮红、踝部水肿和便秘。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最近推出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它有许多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的特点,包括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特殊价值。这类药物几乎没有副作用,较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一大优点是没有咳嗽等副作用。
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其主要副作用是体位低血压,在老年患者中这可能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故必须测量立位血压。这类药物对伴有血脂异常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可能较为适宜,但迄今尚无关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影响的资料。
其他药物。还有许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降压药,其中一些是新药如咪唑受体拮抗剂、利美尼定和莫索尼定;另外一些是老药如利血平、甲基多巴和可乐定,甲基多巴在妊娠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作用于中枢的降压药通常有比其他各类药物更严重的副作用。对在低收入人群中如果因为考虑费用效益比而使用利血平,剂量应明显低于先前曾使用的剂量。一些老的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仍然在某些地区广泛使用,但直接血管扩张剂的副作用如心动过速、头痛和水钠潴留,使它们不适合用作一线药物。
2.常见降压中成药
临床上可用于高血压病防治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保健的中成药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类是传统的成方,如知柏地黄丸、当归龙荟丸、河车大造丸、首乌延寿丹等。这些成方以其组方精辟、疗效独特而流传久远,然而遗憾的是,其中有部分成药由于生产厂家不多,目前并不容易买到。另一类是近年来各地研制并生产的降血压有效复方。这些产品有的是在前人的有效经验方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有的则是今人基于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成果而研制的,在临床应用中都取得一定的疗效。第三类就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单体)而制成的新药产品。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药似乎已不属于“中成药”的范围了。常见的具有降压效应的中成药有清脑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当归龙荟丸、钩藤片、首乌丸、牛黄上清丸、降压延寿片、山楂降压丸等。
3.中医推拿按摩降压
疏通经络。《黄帝内经》中的:“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即阐明了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调和气血。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黏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免疫能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推拿按摩能够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4.针灸降压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防御能力,从而能够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现代的大量工作,已经证明了针灸确实具有明显的保健防病的调节作用。
大量工作证实,针灸可以降低血脂、调整血压,改善血液成分及黏稠度、扩张血管等。国外的学者也认为,针刺是一个血管矫正因子,可矫正血管危险因子累积所致的失调,它不像药物只是个别处理,而是作用于整个失调的机体。针灸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刺激,导致人体开放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可排除血管危险因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多年来防休克研究也证明,针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传人刺激,它主要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及某些内分泌腺活动而产生预防效应的。针刺和灸疗都有保健防病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针刺多用于防病,重在祛邪,灸法,则多用于健身,重在补虚,所以延年益寿、消除亚健康,常用灸法。耳针方法简便,不仅可配合其他刺灸法,也可单独运用。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主要在我国开展,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方法有体针、耳针、头皮针、梅花针、灸法和水针疗法等。
5.刮痧降压疗法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或用手指、金属针具等,在人体表面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刺激体表络脉,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等功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它也是我国民间最常用的中医疗法之一。
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的,具有方法独特、简便安全、用途广泛、疗效可靠等特点。通过刮痧,可降低血压,改善或消除高血压病患者头晕、头痛、急躁等症状,对各种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均有辅助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在刮痧治疗时,要注意其适应范围及禁忌证,注意清洁消毒,做到方法正确,并宜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应用,以利提高临床疗效。
现代研究表明,刮痧可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使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兴奋,发挥其正常的调节功能,解除精神紧张;刮痧可刺激局部毛细血管,使之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刮痧所引起的局部淤血是一种自体溶血现象,这种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可刺激免疫功能,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作用。应用刮痧疗法可降低血压,减轻或缓解高血压病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对高血压病之Ⅰ、Ⅱ期患者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6.拔罐疗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使罐中形成负压,把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负压等刺激,造成局部充血、瘀血现象,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因为其拔罐疗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