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状况
经常出现头部、面部畸形,房间隔缺损,颚裂,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婴儿讲话晚)
正常
从上表可见孕妇饮酒是胎儿一大祸根。
那么,孕妇饮酒为什么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呢?因为酒精是一种低分子物质,因而它比较容易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的组织内,作用于脑神经细胞。另外,酒精的某些代谢产物对胎儿亦具有损害作用。因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无论是作用于婴儿的神经系统或者是其他组织,其后果都会导致“胎儿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颅与面部畸形、房间隔缺损、颚裂、脊柱裂等,上述症状可以出现一种或者同时出现几种。
美国的洛拉教授对10万多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每天饮4杯啤酒,生下的子女有25%~30%呈心脏畸形。
总之,孕妇饮酒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是极为有害的。尤其是今天我国开展计划生育,一对夫妇一胎是一项基本国策,这是非常正确的,一定要执行。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以酒助兴更是常事,尤其是新婚夫妇,少饮几杯亦是常事。但是,假若在孕期饮酒而造成新生儿畸形,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呀!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个人造成了终生遗憾,更重要的是给畸形胎儿造成终生残废。
所以新婚夫妇饮酒要千万注意,否则后果是可怕的。不饮酒对国、对民、对家、对自己皆有好处。
饮酒对性生活有哪些影响?
中国有一句老话:“酒是色媒人。”说明人在饮酒后,在兴奋期中有时会丧失理智、不顾廉耻,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酒对性功能的影响一直存在着两种情况。
1酒是麻醉剂,初饮则使人朦胧,这时血内酒精含量一般在001~002g,以后则进入兴奋期,这种兴奋期很长,此时人的意识清楚。其表现是好动多语,富于感情。在这个时期少数人有意或无意地会对异性感兴趣。如好色者,这时有少数人借助兴奋期而胡作非为。
2兴奋期过后,若继续酗酒,血内酒精含量则上升到02~03g左右,则嗜酒者动作稍笨,胡言乱语,手脚行为不自主地乱动,走路不稳,这时即将醉倒,所以酒精过量就会抑制性功能。
以上所述,是无酒精依赖者,或者是不常饮酒者。但是,若经常过量饮酒、是酒精依赖者或酗酒者,从临床上说,就是有慢性酒精中毒者,则多有睾丸萎缩、性功能减退、精神畸形、血中睾丸酮水平降低,从而出现性功能紊乱、阴茎勃起困难而逐渐变为阳痿,有的人表现为女性化,如胡须减少、乳房增大等。
但是,女性若是酒精依赖者,则多有月经不调、停止排卵,甚至于无性欲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酒精依赖者比男性少。
据统计,经常饮酒者由于酒精的直接刺激或因乙醛的作用,它对人体内雄激素可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性激素的代谢紊乱,其精子活动度比正常人低30%以上,其精子数量亦少。有人亦认为酒精可以增加人体内儿茶酚胺,它可以减少睾丸的血流量,使睾丸功能受损。
据报道,如果儿童时期患流行性腮腺炎者,待成年后又长期过量饮酒或酗酒者,其精子明显减少,以至于失去生殖能力。
国外有人统计,在17 000名嗜酒者的男子中,就有1603人患阳痿。其中有半数人就是戒酒数月或数年,其阴茎正常勃起亦不能恢复。因而,奉劝一些嗜酒者、酗酒者、过量饮酒者,一旦出现性功能减退,应立即戒酒。
中国的《本草备要》曾有这样的句子:“过饮则伤身耗血,损胃折精……”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同时,有人从遗传角度对有酗酒习惯的人和正常人作对比,发现酗酒者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损伤。
饮酒对男性生殖系统有哪些影响?
这本小册子是科普读物,因而不耐其烦地用一些生动例子,不怕重复地说明酗酒有害。同时,由于计划生育中优生学非常重要,因而对男性生殖系统再次叙述。
中国古代(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因终日饮酒,本人只活了56岁,所生五子皆愚昧不堪。他嗜酒如命,有酒必饮,饮酒必醉,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据多位专家报道:阳痿多是酗酒的结果。在慢性酒精中毒的男人中约有50%阴毛分布似女性,且乳房增大者占20%。有人观察人类及动物酗酒后产生明显的精子形态变化,如精子头部断裂、中部膨胀和尾部卷曲。
因为酒精对前列腺的刺激,使精液中的黏液增加,使精子的活动度降低。同时酒精可直接损害睾丸生精上皮细胞,仅使少数的精细胞发育为成熟的精子,还有人观察到精细管内精细胞退化,最终导致很少或无精子。
另有报道,酗酒者多并发维生素A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最终引起睾丸萎缩。据统计男性酗酒者并发睾丸萎缩不育、性欲降低和阳痿者大约70%~80%。
酒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有哪些影响?
乙型肝炎自20世纪6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目前在大江南北广泛流行。目前全国已有10%~12%以上的人患有乙肝。也就是说,目前全国已有15亿人患有乙型肝炎。尤其近几年,人员交流频繁,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但是,目前国内大力开展预防措施,同时个人的预防知识普遍加强,注射乙肝疫苗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已有下降趋势。
我们在临床上遇见的乙型肝炎病人,其表面抗原为阳性,但多为无症状型。正因为无自觉症状,结果有些人就放松了警惕。随即开怀畅饮,因而造成肝脏进一步损害。据国外学者报道:他们选择了296名表面抗原阳性者,又选择了157名表面抗原阴性的普通人。然后让296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每天饮60g的酒,有的不超过60g,结果发现大部分肝功能异常;
因为乙醇对肝脏的损害,除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以外,最严重者是肝硬变。不论脂肪肝或者是酒精性肝炎,开始时大部分人的肝脏功能损害不严重,亦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以后则逐渐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不振、厌食、乏力等症状。若此时表面抗原为阳性者,再加上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其后果是绝对不好的。
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凡有表面抗原阳性者(HBsAg阳性),要绝对禁酒,一定要禁酒,就是含有酒精的食物、药物亦要禁止服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酒对胰腺有哪些影响?
在这里我首先感到内疚,其原因我自己从事消化内科医疗工作40多年,曾经很多次把胰腺炎当做胃炎给予治疗,在此也算个检讨吧!
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发现胰腺炎病人明显增加。患胰腺癌的病人亦有明显增加,这是临床印象。因无确切的数字,故不敢断言。
在欧洲举行的“胰腺学会”会议多年来一直认为饮咖啡是胰腺癌的“罪魁祸首”。在第15届会议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引起胰腺癌的“罪魁祸首”不是咖啡而是酒精。人们经常饮酒,使胰腺受到酒精的刺激,慢慢促使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与胰腺液的成分改变,促使胰腺内蛋白质过分浓缩,从而形成蛋白核,使得蛋白质不断堆积而逐渐生成像“瓶塞”似的许多“塞子”。这些“塞子”可以堵死胰腺导管,从而造成钙质在胰导管内的沉积(也可以叫淤积),这就形成了胰腺结石。在临床上随之发生严重的疼痛、消化不良等慢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经临床研究表明,约有70%的胰腺炎患者每天饮入酒精量超过140g,相当于1000ml葡萄酒(其酒精度在10°~12°),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将葡萄酒与其他酒混饮,最终造成胰腺损伤,同时亦给肝脏造成危害。
在意大利东北部,由于在寒冷的天气下养成了饮酒习惯,结果胰腺结石、胰腺癌明显地增多。
为此,建议人们当发觉胰腺症状时,首先考虑是否有胰腺炎,应立即劝阻患者彻底戒酒,并给予柠檬液方能有效地预防胰腺结石的形成(这是意大利的有效方法)。
维罗纳医学中心对50名患者进行了首次控制性临床试验,在消灭已经生成胰腺结石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在预防胰腺炎进一步恶化上更为显著(其方法就是口服柠檬液)。
同时,还提出胰腺炎患者必须保持热量平衡的条件下,并食用橄榄油类的植物油以减少动物脂肪,并把病人体重减少到最小程度,在治疗上应坚持少吃多餐制,以利于消化吸收,且不刺激胰腺。同时专家建议要禁酒。
没有胰腺疾病的人,要预防胰腺病,尽量少饮酒,边饮边吃,不要空腹饮酒,以避免上述的恶果。
再提醒一点:已有胰腺病者,要绝对禁酒。
酒对乳腺癌有何影响?
据刘华译自《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两篇报告指出:酒精与胰腺病有关。
研究人员告诫说:酒精影响荷尔蒙(激素)从大脑垂体释放和在肝脏的代谢,促进致癌因子穿透乳腺肌肉组织,从而产生乳腺癌,因此建议妇女少饮酒或不饮酒。
乳腺癌病人近来明显增加,但目前所知乳腺癌的产生是综合因素,很难用酒精一种因素来解释。但是,与酒精有很大关系。
饮酒可以引起中风吗?
当人们兴高采烈地喝酒的时候,可曾想到饮酒亦是中风的诱发因素之一?尤其是原来有高血压的人,更应加倍注意。
大量饮酒,主要是酗酒与醉酒,尤其是高浓度的白酒并在空腹饮酒,由于胃肠道吸收快(血中的酒精浓度在超过150mg%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若血中酒精浓度达到200mg%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头昏、紧张、烦躁、话多、语言含糊、肢体震颤与走路不稳。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新陈代谢增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此血管容易破裂。有些高血压病人,常在饮酒后突然发生中风。
另一方面,酒精可以引起强烈的血管反应,如有些人喝酒后面色潮红,这就是因为酒精可以使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大量饮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麻痹,使血管收缩与舒张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血压的急剧波动,如血压下降过快、过多,容易发生心脏供血不足。加上饮酒后步态蹒跚,有定向能力障碍,很容易摔倒造成颅脑外伤。
此外,酒精使人体摄入热量增加,这是由于酒精可增强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同时还可刺激肝脏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加速动脉硬化,这亦是产生中风的病理基础之一。
所以,酗酒、醉酒及过量饮酒的人应该特别注意,应该立即戒酒。
酒精对免疫力有哪些影响?
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酗酒的初期可见到免疫系统的T细胞抑制功能紊乱,导致免疫系统的激活,引起淋巴细胞的致敏,从而导致淋巴细胞及其产物对病变细胞及正常细胞发生自身攻击反应,引起肝细胞被杀伤(这种杀伤反应包括了抗原——抗体反应及K细胞的杀伤反应)。被杀伤的肝细胞又可释放出肝特异性脂蛋白,再使淋巴细胞致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促使肝脏细胞损害逐渐加重。
以上说明酗酒可促使免疫系统的T细胞、淋巴细胞与K细胞的参与,可使肝脏在酗酒后变成肝硬变的原因。同样说明了免疫机制参与其中。
前苏联医生发现,嗜酒的成年人中患白喉的人数较多,这些因嗜酒患慢性酒精中毒的人很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其症状重、死亡率高。于是,前苏联医学研究人员对居住在莫斯科、吉尔吉斯共和国等地的嗜酒者的免疫系统做了调查研究,他们用现代化生物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慢性酒精中毒者对白喉的免疫力要比正常健康者低得多。
我们在临床上亦发现,在酗酒的人中牙周炎发病率较高,这是否与免疫机制有关,需进一步调查统计以说明之。
啤酒对乳腺分泌有何影响?
我不是禁酒者,但是,我坚决反对醉酒与酗酒。由于啤酒相对地比较温和,俗称为“液体面包”的啤酒喝多了我亦反对,尽管有些人以啤酒助兴与解愁,但喝多了亦对身体健康有害。
据报道,啤酒中营养成分为水与酒精、碳酸气与浸出物,碳酸气可使人爽口、解渴、降温。啤酒内含酒精成分较少,因而少饮一点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使之兴奋。同时还可以刺激胃液与唾液的分泌,以利于食物消化。啤酒浸出物一般不超过5%,主要是糖糊精、葡萄糖、麦芽糖以及各种溶解状态的氨基酸等,啤酒花浸出物中含有维生素B1、B2、B12、G 以及少量的维生素H等。
以上多种物质,究竟是哪一种物质能使乳汁分泌增加,目前尚不清楚。
根据史久华译自《英国柳叶刀》杂志的报道:罗马天主教大医院内分泌学系罗萨等研究人员对11名18~36岁的健康妇女进行试验,测验结果用双抗体测定血清促乳腺分泌激素的浓度,
注:①啤酒含酒精6°。②酒精浓度为啤酒的总和
从上表可以发现汽水+啤酒、单纯汽水均不能使血清促乳腺分泌素增加,只有单纯的啤酒可使血清促乳腺分泌素增加。
促乳腺分泌乳汁的激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在妇女哺乳期它的分泌增加,使乳汁分泌增加,啤酒具有此功能。
那么,到底啤酒中哪一种因子对乳腺有作用,这种物质通过什么方式起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结论是喝啤酒可以增加乳汁分泌,但是啤酒亦是酒,千万不能醉酒。
酒对肺有什么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气管与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覆盖的黏膜层系防御机制,特别是防御空气污染。但是,酒可以降低清除黏着污染微粒,从而使肺部容易受感染。
酒可以延缓吞噬细胞向有毒物质的移行速度,使其活动度减退,从而影响毒物的排减。
有50%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表现在1s最大呼气量与最大吸气量均小于1,引起肺部扩张度减退,使血气交换比例失调,很明显的肺活量减少。
酒可以引起低氧血症和杵状指。其机理如下:
1肝硬变时,内脏血管可绕过肝脏,直接和肺建立侧支循环,而不参与肺表面的气体交换,其血量有时可达心脏排出量的30%。
2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降低。
3肺的扩散(张)功能减退与局部通气道受阻。
从以上机制看,酗酒对肺的影响是慢性的、长期的。但是,肯定有影响。
酒对高血压有哪些影响?
凡患有高血压的人,醉酒和酗酒的后果可导致脑血管破裂率增高,也就是中风发生率增加。高血压经常与冠心病相连,冠心病患者少量饮酒,可以预防心肌梗死,这是对的。但是,我们要谈的是无高血压的人饮酒后可以引起高血压。
据美国哈佛大学内科多名医生对58 218名35~59岁的妇女进行了4年的随访调查。开始时被随访者均无高血压,这些人群中可分为若干组,其结果如下:
1每日饮酒量20~34g,其中发现饮酒者血压在187/120kPa(140/90mmHg),为不饮酒的14倍。
2另一组为每日饮酒量在35g以上,其血压升高是不饮酒者的19倍。
这完全可以说明饮酒可以引起高血压。但少量饮酒或叫适量饮酒,可使其血中高密度胆固醇(即高密度酯蛋白)增高,这是对人有益的。而高血压又与冠心病相连,且饮少量酒可以预防心肌梗死,所以利害相连为因果。但关键在于少量,少到什么程度,一般认为40°的白酒不超过50ml足矣,亦有的认为40°白酒饮30ml已足矣。但是,由于人体对酒的耐量不同,因而有很大差异。总之,莫醉酒、莫酗酒。
酒与食道癌有什么关系?
酒与食道癌的关系国内报道较少。在新加坡,食道癌的发病率在华人中较高。据当地调查结果,可能与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因为当地的华人大部分喜欢饮一种中国的烈性酒(由米、大麦、玉米和小麦合制而成)。从调查显示食道癌的病因与烈性酒关系密切。
人们现已观察到食道癌患者多有饮烈性酒的历史,且量较大。
据William等人的研究,他们统计了7518例肿瘤病人,发现食道癌与饮酒有关系。据调查显示,50%的食道癌、贲门癌患者有饮白酒的习惯,饮酒史都在5年以上,并提出酒精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hirigos亦认为酒精可能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四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及Null细胞)的功能都受到抑制,特别是巨噬细胞的抑癌活性下降。
法国是世界上人均饮酒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该国的产酒地区是食道癌的高发区。Tuyn报道,长期饮烈性酒如白兰地等,可引起食道癌。
至今,已经证明可能与饮酒有关的癌症有头颈部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直肠癌、胰腺癌与肺癌等也与饮酒不无关系。
为了尽量减少饮酒致癌作用,饮酒者务必有节制、适量、小量地饮酒,切忌大量酗酒,以绝后患。
有的报道说啤酒可以致癌,有的报道说啤酒可以防癌,究竟如何?
以往有些报道说饮啤酒可以致癌,其理由是啤酒大都含有致癌物质——亚硝胺,这是对的。因为亚硝胺致癌,这是人所共知的,尤其是食道癌与亚硝胺有绝对关系。
但是,近期有报道说,啤酒不但不能致癌,而且可以防癌,这是个矛盾。其原因如下:以前酿造啤酒,大麦芽的干燥方法是用火苗直接烘烤,这样很容易产生致癌的亚硝胺。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麦芽的烘烤改为间接加工,这种工艺上的改变,其亚硝胺就不存在了,通过这一改进,啤酒的致癌作用一下变为防癌。这是一个飞跃。
以上是人们在报纸上常看到的矛盾报道,现在已经解决了。啤酒虽含酒精很低,但它毕竟是酒,望同志们还是要适量地饮用,绝不能无限制地狂饮。当然,现在已有无醇的啤酒,可以少饮。
酒对胃癌有什么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附着一层黏液蛋白,用这种黏液蛋白来保护胃黏膜。长期过量地饮酒,由于酒精的刺激,使这层胃黏膜蛋白被酒精溶解,从而使胃黏膜出血、水肿,重者可以形成多处糜烂出血点、溃疡等。至于酒精直接引起胃癌的报道,目前尚未见到。但是,千万千万要记住酒精对胃癌的间接作用,这是酒精致癌的关键。
首先说明,因长期饮酒,食量随之减少,当然摄入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亦随食量减少而减少。其中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1维生素A的缺乏。在长期饮酒的人中,维生素A多有缺乏。由于饮酒,使肝脏受到损害,从而使原在肝细胞内合成的蛋白减少,因为这种蛋白可以运输维生素A,所以血中维生素A即下降。从实验中可以证明,维生素A可促进细胞分化而抑制其增生。假若维生素A缺乏,细胞的正常分化多被增生代替,同时机体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加。
2维生素B族缺乏。根据实验证明,小鼠皮肤中羟化酶对二甲基苯蒽(DMBA)的激活反应增加,因而当维生素B族缺乏时,不但胃癌增加,而且肝癌的发生率亦增加。
3维生素C的缺乏。在临床经常发现不吃蔬菜的人血中维生素C缺乏,结果妨碍阻断亚硝胺类物质在体内分解,从而可以加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
4维生素E的缺乏。维生素E是抗氧剂,它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氧化激活过程。若体内缺乏维生素E,则可导致防癌物质氧化酶不足,随之而产生癌。
笔者曾在甘肃胃癌发生较高的武威地区进行了一年半的调查,其胃癌发病率已超过10万分之120,其发病的真正原因仍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是当地人有下列特点:①喜食热食如扁豆面,②进食快,③不喜食蔬菜,④有饮酒习惯。
以上几点指大部分人而不是全部。
酒中有哪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酒中含有不少有害物质。虽然含量很少,且危害很大,但由于酿造技术的改进,其有害物质在逐渐减少或消失。目前看来,越是好酒,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就越少或没有。
1甲醇。甲醇的气味同酒精一样,但甲醇的毒性很大,在人体内氧化亦慢,不易变成二氧化碳被排出,常在体内蓄积,它可刺激视神经,也就是损害视神经。甲醇在体内氧化为甲酸和甲醛,甲酸比甲醇毒性大6倍,比甲醛的毒性大30倍。其中小量的甲醇即可引起中毒,其毒害主要是视神经,但目前酿造方法有很大改进,甲醇已明显减少或已经消失。
2醛类。醛为麻醉剂,主要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对眼结膜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一般酒中甲醛、乙醛很少,难以测出。乙醛具有活泼性,在体内随时间延长,逐渐排出。经常喝散白酒者,或者说经常喝游离状态乙醇的酒,容易养成“酒瘾”,不常喝酒的人,乙醛可能引起头痛。
3高级醇。所谓高级醇,是指丙醇以上的总称。它对人的危害性假定乙醇为1,则丙醇为35、异丁醇为8.一般好酒中含高级醇很少甚至于没有,但高级醇具有特殊的香味。
高级醇在体内排泄较慢,一部分随尿排出。
4铅。铅进入人体后,其中90%随粪便排出,其余10%可以到血液中,然后随血流到全身,如骨、肝、脑、肾等器官内。
铅属于毒性很强的重金属,004g即可引起急性中毒。以往在酿酒过程中冷凝器和导管的材料不纯而有铅,现今大都改进,其中铅含量极微,甚至于无铅。
酒是通过什么方式诱发癌的?
我再三声明,酒对活血虽然是好东西,是助兴、解愁的好东西。但是,千万不能醉酒与酗酒,否则后患无穷。现在分述如下:
1酒可破坏免疫系统。人们过量饮酒,其患癌的危险性必然大大增加,酒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免疫系统被抑制往往是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正在食道癌和肺癌高发区进行调查、试验等研究。
酒精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hirigos认为嗜酒者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其中四种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与Null细胞)的功能均受影响,特别是巨噬细胞杀癌的功能下降,从而易产生肝癌、食道癌、肺癌、直肠癌、胃癌与胰腺癌等。
2维生素缺乏因素。人体维生素源于日常饮食,但因嗜酒者多半营养不良。按照一般规律,每克酒精可产生298焦热量。因为嗜酒,其他食物必定减少,因为酒精本身不含营养(啤酒除外)。相反为了氧化酒精,还须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的贮备,从而引起维生素的缺乏。大量资料证明,嗜酒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不同程度地缺乏,而以上这些维生素对化学致癌过程有抑制作用及预防作用。
嗜酒者的肝脏合成一种蛋白质减少,这种蛋白质具有运输维生素A的功能,因而使血内维生素A减少。很多实验均证明维生素A有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它可抑制细胞的增生(分化是正常的)。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后,机体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增加。
另外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6时,肝病易发生,不常吃新鲜蔬菜的人,维生素C肯定摄入不足,可能不利于阻断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合成,因为亚硝胺是食道癌的罪魁祸首。
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氧化激活过程。
在自然界,大多数致癌的化学物都是脂溶性的。但是,酒精可以作为溶剂而促使致癌物质更多地吸收,如尼古丁、柏油、二甲基苯蒽(DMBA)等物质均可被酒精溶解。
根据GFreunel报道:酒精还可作为一种化学工具来改变细胞膜的流体性。从而促进细胞对某些致癌物质的吸收。同时,酒精在体内很快与整个水分子平衡而进入所有细胞膜。酒精分子嵌插在细胞膜的两层脂质之间,以至细胞表面扩张,使致癌物质更容易透过黏膜而作用于细胞。另外,由于细胞膜的流体发生变化,细胞膜的各种功能如膜的运输、膜酶的活性、膜的凝聚性等都可因此而发生变化,这些均可诱发癌症。
3酒精的直接作用。早在1883年,J·C Warren曾报道:患舌癌与酒精有关系。以后则有多人报道:酒精与舌癌、咽癌、食道癌等有关。酒精能助长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而且饮酒量与癌的发生率呈正比。
据调查材料表明:大约有50%食道癌、胃癌、贲门癌患者有饮白酒的习惯,且饮酒史在5年以上。相反在不饮酒的民族中发病率则非常低。
关于上消化道癌,一般认为由于黏膜上皮受酒精的直接作用,从而引起黏膜的局部变化,如变性、增生、炎症、死亡以及萎缩、生化等病理变化所致。
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既吸烟又饮酒的人,其鼻咽癌发生率较一般不吸烟或不饮酒者高得多。
德国癌病研究中心宣布:酒精能促使某些物质通过酶的活动转化为致癌化合物,其结果可患直肠癌。
这里需要声明一点:酒精致癌,主要是过量饮用白酒者,且是酗酒的结果。啤酒、葡萄酒与果酒很少发现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