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云门禅师把大家聚集起来说:“古佛与露柱相交,是第几机呢?”自己回答说:“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古佛与雨露,令人想起的是四川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
云门禅师出生于唐懿宗咸通五年,该是见过这座大佛的。乐山大佛是世界最高的坐佛,而巴米扬大佛位于阿富汗,是世界最高的立佛。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
自巴米扬大佛被毁坏以后,乐山大佛又寂寞许多了吧。历史可以追溯和回忆,但难以修复和复制。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大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光景。苏东坡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句。山有南北,禅有南北,如不跳出山外,做一个观人生如棋者,终是红尘俗世的当局人。
达摩之法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慧能与神秀两支,神秀建法幢于北地,慧能扬宗风于南方,故有“南能北秀”之称。两者以偈分高下,是禅宗一则有名的公案。神秀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慧能云:“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人以为慧能之悟高于神秀,可能也与六祖《坛经》流传甚广,学者好大乘修行之道有关。而实质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禅分南北,乃至式微,是禅宗没落的一个印记。
神秀“少览经史,博综多闻”,以天资聪慧之身入寺修行,走的是“渐悟”之道。因他见识广,智见障自然也大,他的偈阐释的是“破”,也即“色即是空”的一个修行过程。传说慧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但他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那自然是非常人所及的大智慧,金刚般若。他宣扬的是“顿悟”之道,作的偈阐释的是“立”,直接切入“空”。从理论上讲,两者的悟道和个人的秉性有关,慧能之道看上去略高,但难行。几乎很少人能一下子达到慧能的境界,如果自己认为是,那也是自欺欺人。神秀的渐悟哲学,对艺术和思想的领悟更实在些。
当初两者在世时,北宗的势力大,神秀被尊为禅宗真正传人。后来南宗的神会被唐玄宗封为“七祖”,获得了正统地位,继而他的师傅慧能被追称为“六祖”。禅宗南北宗之争,最终的政治介入是一种悲哀,是形式超越思想的坠落。
地分南北,画派分南北,戏剧分南北,整个世界,又有更远更深的东西方文化之分。哲学和美学的作用该是找出诸等形式后面的共同之点,也即“去色求空”,那是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共性,是之所以交融的理由。而各自的民族特色,是建立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基础上的,也即“以空化色”。“观五色而视如虚幻,心中空灵而生万千变化”,无论南北宗,无论佛教各派,无论东西方,无论哲学还是艺术,求的都是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