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的气候特点
夏天草木繁荣,百业沸腾,昼长夜短,正是干事的时候,但由于夏天为全年最热的季节,特别是近些年气候的不断转暖,使过去“倒春寒”的三月有时热的就像四五月一样,使曾经尚凉爽的半夏有时烤的犹如六七月一般,远远超过了人对火热的需求。
本来,每年夏至到立秋之间才是暑季,可近些年不到暑时暑病就悄悄来临,令人的心理和体能都难以承受滚滚热浪的袭击。地球的越来越暖将会导致今后的夏天又长又热,每年都有夏天,若外界太热,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人的健康就要受到威胁,所以夏天这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颇具特殊性。如果夏天仅靠室内降温设施度夏,则既会过多的消耗能源,又不能保证身体的整体健康,因而夏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启健康之门。
2.初夏就进行耐热锻炼
为了挑战高热,人必须进行耐热锻炼。耐热锻炼要在初夏就开始,若在盛夏才起步就为时太晚。
初夏,尽管像盛夏,但它毕竟是初夏,有时很热,有时还不失寒热不均、早午晚温差较大的常规气侯。此时,趁天气还未太热就进行耐热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增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强度,使人体的热负荷由低到高,由弱到强,逐步提高耐热能力,让机体慢慢适应热环境,渐渐接受热刺激,最终增强对热的耐授力,以防止中暑及因热而致的各种疾病。
耐热锻炼的方法和强度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确定其时间和强度。无论在中等热条件下进行重体力锻炼,还是在高热的情况下进行轻体力锻炼,其进度都要循序渐进,活动量要由少到多,活动度要从轻到重,逐步加大热负荷量和持续时间,从而充分提高耐热能力。并每天坚持直至大热天,到了大热天就要采取利用早晚增强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强度的办法,维持耐热能力。
全球变暖,夏天更热,夏天的外邪主要是暑,人应当在防暑、避暑的同时主动抗暑,亦即不仅要被动的适应自然,而且要主动地抵御自然。在耐热锻炼的同时,在增强了热适应能力之后,再适当地借助于空调、电扇等室内降温设施,这样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安全度夏。
人的耐热能力不同,经常进行耐热锻炼者耐热能力强,锻炼不足者耐热能力弱。身体素质差,不能以体育和劳动的方式进行耐热锻炼者的耐热锻炼方法应该在天刚热时,不可减衣太速,不可过早使用空调、电扇,并要经常户外活动。如果初夏就躲在屋内不出去,或把室内温度控制得太低,人为的使室内、外温差太大,则不但易患风热感冒,还可能在初夏就被暑邪击倒。所以,初夏就该进行耐热锻炼,以适应高温环境。
3.盛夏应进行身心调节
盛夏是全年最热的季节,其暑性酷烈,暑气逼人,一般的人都难以适应,尤其是近几年全球变暖使盛夏更热。盛夏的高温既影响人的体能,又干扰人的情绪,人的心理和身体无不因之而烦热不安。在强烈的光照下,发无明火的人很多,好些人一到此时就莫名其妙地大动肝火,大发雷霆,白天烦躁不安,晚上难以成眠。这种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与气候有关,也与出汗多、睡眠少、进食少有关。这些因素使体内的电解质代谢障碍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促使情绪和行为异常。因此盛夏要耐心调节自己的心态,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愤怒情绪。因为不良的心态不但来源于恶劣的心境,还来自于炎热的天气。
夏天人的阳气普遍都很旺盛,气血易于上冲,极易与燥热、酷烈的气候相呼应而产生愤怒情绪。平时体弱多病或情怀怫郁者,更感烦躁有加,难得舒适。若愤怒情绪频繁出现还可使人头昏脑胀,眼疼耳聋,胸闷气短,咽喉堵塞,甚至发生情绪中暑或“热中风”等危急症候。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心理疾病者,野外作业或高空作业者,年事已高者,身体虚弱、脾气暴躁和怀有身孕者,一定要注意情绪度夏。要尽量使自己的头脑保持冷静,不可动辙愤愤不平、怒不可遏,要争取使自己的心“凉”下来,烦躁时卧床休息片刻或随时饮用一杯冷开水,当时即可缓解一下恼怒,优化一下心理。并要低调处理烦心、劳神、棘手的事,以防冲动引发事端。
盛夏还要进行身体的调整,同样身居炎热环境,善于调理者热影响就小,疏于保健者热损害就重。炎夏尽量早晚外出,中午在家,避免烈日下长时间室外活动。并不能过度疲劳,中午和夜间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夏季饮食宜清淡,尽量少吃荤。在挥汗如雨的炎夏,人都喜欢吃清凉爽口的食物,外界的热加上身体的热,让人口干舌燥,嗓子眼里直冒烟。但热天脾胃反而阴寒,所以不能过度贪凉饮冷。尤其是平时就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的人,即使肚子里有火,那也是心肺肝胆之火,过食寒凉食物只能损伤脾阳胃阳,并不能将其他脏腑的火泻下去。如果盛夏不受节制地贪食凉物,就会使胃肠遭殃,很多胃肠病就是因为夏天不注意吃喝得下的。况且夏天细菌活跃,繁殖快,食物易变质,饮食稍有不慎或着风着暑就会发生胃肠炎,若吃了腐败物质还会引起食物中毒。
夏天汗孔疏松,出汗是难免的,平时内热和表虚的人汗更多,调节的方式主要是让身体“凉”下来,让心静下来,各种体力活动量力而行,并在医生指导下服清热养阴敛汗的药,减少津液的丢失。口服补水要白开水、淡糖水、淡盐水、淡橘汁交替饮用。夏季早、午、晚温差大,还要随时增减衣服。夜晚乘凉要有度,防止暑湿感冒。大汗后要注意风、寒、湿、热等外邪的入侵,如果汗出后着风可引起肌肉炎、关节炎。如果大热天出汗后经常用冷水洗脸,会使寒热凝结引起痤疮。部分荨麻疹也是由于出汗后风邪侵犯肌表和血脉所致。夏季调节身体方方面面,还包括积极治疗时令病,坚持治疗原有病,身体调节的是否得当,决定于能否健康地享乐夏天。
4.湿夏燥夏“防暑”有别
暑为火热所化,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直接形成高温环境而致人以暑病。夏天安然度夏,夏天适应高温环境,关键在于防暑。防暑并非一方一法,因夏季有时多旱少雨,有时阴雨绵绵,暑的特性有“炎热升散”和“挟湿”的不同,因而防暑的方法也就各异:
暑病轻则为伤暑,表现为低热、多汗、口渴、恶心、气短、头晕、疲乏等症。重则为中暑,出现高热、大汗、心悸、气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四肢冰冷、抽搐等症。轻度中暑,稍事调理即可,重度中暑需正规治疗才愈。
湿夏就是多雨的夏天。夏天为暑的季节,如果夏天多雨又会出现湿的一面。暑为阳邪,湿为阴邪,湿夏时暑就有“挟湿、挟食”的特性。当暑与湿凝结一起时就会在天地间形成一种湿热环境。我们常可见到,夏天下过一场雨后,太阳出来晒在被雨淋湿的草垛上,草堆直冒热气,形成一派天暑下迫、地湿上蒸的湿热蕴蒸之象,对人影响很大,人会感到倦怠、乏困、肢重、身热不爽、周身不适。多种病症证实:湿夏时高温、高湿、低气压天气可降低人的免疫力,可引起多种疾病,可使有些慢性病明显加重。若在这个时候再贪凉饮冷或恣食油腻之物,就会使脾虚生湿,最终“内湿招致外湿,外湿引动内湿”,致暑湿停留肠胃而出现暑呕、暑吐、暑胀、暑泄等病。夏天下雨后很闷热,不可为当时凉快而坐卧潮湿之地,以防暑湿乘虚入侵肌肉关节,引起头闷嗜睡、肌肉关节重痛。梅雨季节关节要保暖除湿。梅雨季节梅菌活动猖厥,梅菌会迅速在足趾、手掌等处滋生蔓延,引起或加重手癣、足癣,令人又痛又痒。素有手足癣者要保持足部通风透气,洗浴用具必须专人专用以防传染他人。湿夏湿热上蒸头部还易患红眼病,平时肝火重者可适当服用龙胆泻肝丸预防。高温高湿环境,食物易发霉变质,不要久存久放,要多加防护,湿夏食物不洁更易引起肝炎、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干燥少雨的炎夏为燥夏,燥夏时暑的特性是“炎热升散”,燥夏在暑热的逼迫下人会昼夜不停地出汗。于是人体之阳因汗而外散,人体之阴因热而内耗,致使人体阳气、阴液两俱不足,出现气阴双亏之气短、懒言、心慌、疲乏、口渴、少食等症。此时,平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服用红参以补气、敛阴、生津液,服用时可配麦冬、五味子。盛夏正是服用红参时,红参的功效就是气阴双补,而夏天正是气阴最耗时。不要以为夏天火大不敢吃参,其实夏天的火都是外火,在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火都被赶了出来,加之夏天饮食清淡,代谢旺盛,体内能量相对不足,服参恰能弥补上述短缺,并能提高防暑、抗暑能力。当然,体内火大的人,四季服参都要考虑火因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参。此外,燥夏防暑还在于尽量避热,最好早晚外出,中午在家,不在午时高空作业。
5.老年人的夏季保健尤为重要
步入老年以后,四季的保健都很重要,并且每一季节的保健都因不同的气候特点而不同。如春天是风的季节,就要谨防风邪引起的疾病。夏天是火的季节,就要注意火邪导致的病变,秋天是燥的季节,就要留心燥邪造成的不适,冬天是寒的季节,就要注意寒冷对身体的损伤。
中暑是老年人夏天最常见的急性热病,若就治不及时或原有严重基础病者还可能危及生命。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差,或本身患有某些疾病,在高温环境下各个组织器官的负担更重,能量消耗更大,因而夏季老年人除常规保健之外,防暑避暑尤为重要。并要保持好心情,要科学安排好饮食起居,饮食结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所患疾病的宜、忌而定。还要保证午睡,要补足水分。夏天出汗多,老年人体内本身水分少,血液更易黏稠,心脑血管病者更易中风。老年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一点,因夏天血管扩张血压相对低,还因夏天出汗多,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夏天必须严格按医嘱服用降压药,莫以为夏天虚火上炎引起的头昏脑胀都是血压惹的祸而擅自增服降压药,小心服出脑血栓。此外,电扇、空调适当享用,不可太依赖,清风拂面,小心拂出面瘫。夏天早、午、晚温差大,增减衣服莫嫌烦。如体内有火,不可乱服凉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泻火药。
6.夏天泻火悠着点
“火”是中医特有的名词,是中医的病因之一,“上火”是中医特有的俗称,是中医所有火热现象的笼统称谓。西医无火的说法,亦无上火的病名,西医将火的所有症状称之为“炎症”。
中医有内火、外火、虚火、实火、脏火、腑火、经火、络火之分,无论什么部位的火都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临床只能根据病人的自我感觉和医生的客观分析来确定火的性质和部位,从而拟定治火的办法。火的症状四季相似,但火的程度冬夏有异。夏天热,火反而轻,冬天冷,火反而重。同样是头昏、嗜睡、眼红、眼痛、耳鸣、耳聋、口干、口苦、口臭、舌痛、咽痛、牙痛、心烦、失眠、身体发热、手足心热、大便干、小便黄等火热症状,若出现在夏天,就多为外火,部位表浅,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对身体损害的程度轻,治疗也容易。若出现在冬天,则为内火,部位深邃,在体内潜伏的时间长,对身体的危害大,治疗也较难。
有人以为夏天气候炎热,人体的火就大,应当趁天热好好吃吃凉药泻泻火,其实夏天不能过服凉药。炎夏气候烦热,人想吃凉物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是内脏生的火,相反天越热内越寒,夏天吃多了凉药,会损伤内脏阳气。
夏天人体汗孔疏松,一有火侵,机体就通过发汗将火驱出。冬天气候寒冷,机体为了保暖,汗孔紧闭,使火无出路,闭郁于内,伺机伤人。所以,夏天泻火,轻轻宣散即可,不可过度,要保护好胃肠。冬天火毒内攻,不能由汗而散,反而要加大泻火的力度。否则,冬天的火到了次年春天,会发生温病和各种严重的火症,治疗更加困难。
之所以提出夏天泻火悠着点,就是因为夏天的火根底浅。如夏天人的饮食清淡,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相对少,饮食方面不易产生火。夏天衣服单薄,室内无火源,居住环境不会产生火。同时夏天机体还会通过自身调节使产热减少,散热加大。所以夏天气候虽热,人虽口干舌燥,但火毒症状却不比冬天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