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皮毛的种类、产地及运输情况
皮毛是对兽皮与兽毛的总称。西北回族经营的兽毛种类大致有绵羊毛、山羊绒毛、山羊毛、驼毛等。
绵羊毛是毛类大宗,可根据采毛的季节与方法以及毛的形状、产地等细分为若干品种。按季节可分为春毛、秋毛。春毛按采毛方法又分为套毛和抓毛,按其形状更有大片儿毛、散抓毛花、爪子抓毛之分。其中以套毛、抓毛、秋毛为主,称呼时前面再冠以产地或主要集散地的名称。
套毛是指采毛时用剪子剪下的绵羊毛,这是因为刚剪下时其形状恰像羊体的外套而得名。不过最初把河套一带来的羊毛也叫套毛。绵羊过冬时的毛细长而稠密,但开春即脱落换毛,所以一般清明前后采毛。在市场上套毛历来占绝大多数,产于多个地方。市场上主要品种有:青海的西宁套毛,也叫“大片儿毛”,因产于山地又叫“山毛”,又因纤维细长还叫“长毛”,当地气候寒冷,一般在阴历六月才剪毛;甘肃的甘凉套毛,因产于平地,又叫“伏毛”,剪于阴历四月到六月;产于宁夏、中卫、花马池一带的宁夏套毛;产于陕北榆林、神木一带的榆林套毛;产于内蒙古临河、五原的五临套毛;还有河西套毛、乌拉套毛等等。
抓毛是指用爪子(铁制状如鹰爪的工具)抓下的毛,主要产于固阳、萨拉齐一带,通常在清明前后采毛,用爪子将毛抓下来。抓毛时爪子上抓到一定数量,就取下来拧成球形,叫做“抓毛蛋”或“爪子抓毛”。如果抓下来堆放在一起,称为“散抓毛花”。这种抓毛又叫“绵羊绒”,杂毛少,品质好。还有一种“皮抓毛”,是制皮时从羊皮上抓下的毛,质量较差。
秋毛是指阴历七月前后剪下的羊毛,主要有宁夏秋毛、榆林秋毛、五临秋毛、固阳秋毛、后山秋毛。青海、甘肃西部因为气候寒冷,一般只产套毛不产秋毛。秋毛从春到秋生长,较之套毛纤维较短,质量较差,多用来制作毡毯。
“羔毛”即从羊羔身上采下的毛,纤维细而富有光泽,但产量少,主要来自河西(鄂尔多斯一带)、固阳、五原、临河等地,也有来自宁夏、青海、甘肃等地的少量羔毛。
“茬子毛”是清明节抓毛后,再过十五六天剪下的粗毛,质量最差,仅用于制作毡子、靴子、毡帽。
山羊绒毛简称绒毛,其采毛方法和采毛季节与绵羊抓毛相同,纤维长,质地好,有白绒和紫绒之分。狼山、固阳、萨拉齐、河西等为白绒的主要产地,紫绒主要产于榆林、神木、河西、五原、临河、宁夏等地。
山羊毛是指山羊清明节抓绒后剪下的粗毛,多用于制造刷子、口袋或地毯。山羊毛分白、黑、青三种。白山羊毛主要产于宁夏、狼山、固阳、萨拉齐等地,榆林、神木、河西、五原、临河是黑山羊毛的主要产地,青山羊毛主要产于后山及萨拉齐。
骆驼毛冬季密生,一般在阴历四月中旬到六月间全部脱落换新毛。驼毛纤维细而富有弹性,多用以毛线或高级织物纺织。驼毛主要品种有产于阿拉善王府所在地定远营一带的“王府驼毛”,产于阴山山脉以北后山一带的“后山驼毛”,产于甘肃省北部的甘肃驼毛,产于鄂尔多斯一带的“河西驼毛”,产于宁夏的“宁夏驼毛”。
西北市场上的兽皮种类繁多,一般分为粗皮、细皮两大类。通常家畜皮称为粗皮,野兽皮称为细皮。但也不尽然,家畜中狗皮归到粗皮,猫皮归入细皮,野生动物之黄羊皮、石羊皮归为粗皮。
粗皮主要有以下几种:绵羊皮又称老羊皮,也叫白皮,分为肥皮、瘦皮、板子皮三种。肥皮是指阴历十二月到次年二月的羊皮,特点是绒毛密生,是绵羊皮中之最佳者,主要用来做皮袄、皮裤等;瘦皮是指阴历二三月由于乏草而饿毙的绵羊的皮,质地较差,一般是采毛后用作皮箱或熬胶;板子皮即采光毛的羊皮,与瘦皮用途相同。
山羊皮以阴历十月到翌年二月者为最佳,绒毛丛密,多用来制作褥子,山羊板子皮即来羊绒后三月至七月的无毛皮。
羔子皮是价值较高的皮子。出生不久的绵羊羔子,毛皮柔软洁白,适用于保温防寒。羔子皮根据羔毛的长短分为“小毛”和“大毛”,小毛是生后10~20天的羔子皮,毛长2~4厘米;大毛又称“二毛”,是生后20~60天的羔子皮,毛长4~10厘米。羔子皮以宁夏、五原、临河出产者为佳,宁夏羔子皮号称“滩皮”,最为有名。
山羊羔子皮也分为小毛、大毛,据颜色又分为白、黑、青三种。牛皮、马皮、骡子皮、驴皮、驼皮统称黑皮。主要产于后山、固阳、河西、五原、临河及宁夏等地。
粗皮市场还有黄羊皮、石羊皮、野青山羊皮、狗皮等。
西北市场上野生动物之“细皮”主要有以下品种:
1.狐皮。即狐狸之皮,产于内蒙古一带及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2.沙狐皮、天马皮。沙狐、天马都属狐科动物,但其皮较狐皮小而毛粗短。沙狐皮产于后山、河西、宁夏等地,天马皮产于西宁、甘肃一带。
3.狼皮。产于内蒙古及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尤以后山、西宁为多,且质地最佳。狼皮多用于制作褥子。
4.豹皮。产于宁夏、甘肃、青海,以西宁所产为最佳。多用于做妇女外套或褥子之类的保暖制品。
5.猞猁皮。有羊猞猁皮和马猞猁皮之分。皮形同豹皮而稍大,毛长1—3厘米,前者为白色,后者为黄色,主要产于后山、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6.扫雪皮。扫雪为貂类动物之一种,身长四五十厘米,尾长20多厘米,产于后山、宁夏、甘肃、青海等地。
7.獭皮。分为旱獭皮和水獭皮,以旱獭皮为多,产于外蒙和甘肃。质量不如水獭皮,多用于做帽子和外套衣襟。
8.野狸皮、猫皮。野狸即野猫,主要产于内蒙古及甘肃、宁夏等地,与猫皮一样都用来做防寒物品。
9.獾子皮。獾子属栖地动物,毛非常硬,主要用来做帽子和褥子,产于后山、河西、五原、临河一带。
此外还有兔狲皮、兔子皮、灰鼠皮等。
由于皮毛的产地不同,其运输情况也有区别。在包头集散的皮毛,产地主要是北路和西路,南路次之。西路的皮毛运包,从水路来的占十之七八,从陆路来的占十之三二。
水路就是黄河。黄河自青海、西宁附近到包头,约2460华里航程。经包头再下行240里可到托县、河口镇。由于黄河水急滩多,河道弯曲,泥石淤积等原因,1949年前试航过几次小机轮船,均不得成功。甘肃五方寺以下至河口2390华里一般可行木制民船。从西宁到五方寺,因水急滩多,木船不能行,全靠皮筏、木排筏来运输货物。洋行在西宁一带收买的羊毛,多集中到石嘴山,再转运包头。
石嘴子距包头水程为1129里。木船分高帮船只(载重约五六千斤)、七站船(载重约3万斤)、小五站船(小于七站舱),约有三种载重量不等。下行载货多为皮毛、药材等,有的还混合装。
1949年前,黄河上是用一种独特运具,“红油筒”扎绑来运输毛、绒。“红油筒”是用掏空的整牛皮制成,制法是把整牛皮晒干后,放入温水(日晒)中浸泡,过几天后取出,用人工充满气,形成原牛状后放气,须把毛、绒紧紧塞满筒,把口紧缝即成件了。运输时根据河道和水势情况,将这些皮筒毛件联绑起来,形如船状,上下还用大木头联绑,而上边还有尾罩,有掌舵的老师傅掌船并看河流的情况,两旁有绑罩需六人或八人搬着。这种皮红筒筏有大有小,在兰州以上的河道,一般绑扎16个或20个,兰州以下河道,可绑扎30个,或四五十个,最大的有120皮简,每个牛皮筒子可装绒毛150~160斤不等。一个筏子如用100个皮简,即可装绒毛1.5万多斤,筏子上面还可堆放几万斤成捆绒毛,故一个牛皮筏子至少可载两三万斤,多可装四五万斤绒毛,并可保安全(不怕大风)。宁夏八大号之一的“祥泰隆”,毛店一次来货就三五十万斤,一来筏子十来个。以上所说的船筏,日行约80~120里,从青海至宁夏顺流而下,约需10~20天可到包头,从包头上溯多需拉纤,到宁夏约需1个月的时间,所以一年中一只船筏只能往返3次。
北路和西北路皮毛运包集散,大多数都是依靠骆驼驮运。甘州“长兴泰”是包头“广丰厚毛店”的老往来户,有时一天来货500峰骆驼驮。驼工步行拉着骆驼。押运的客商有的骑着马,还有地坐着骆驼轿,浩浩荡荡十分壮观。近的走十几日,远的走一两个月。
南路伊盟各旗运送皮毛来包,骆驼、驴、马、牛车都用。运费据民国22年绥远社会教育所编《绥远地区概要》载:“民国19年从宁夏运羊毛到包头,筏运每担运费9元。”据乌拉特中后旗蒙古行业人说,抗日战争以前,从中后旗到包头800里路程,驼运每100斤3元,一驼驮300斤9元。
进入民国后期,从包头到五原、宁夏、兰州,往北至固阳,往南至东胜县或其他旗,逐步通行汽车,用汽车运送,每百斤每华里运费价为一角八分,宁夏至包头1200余华里,每百斤需运费200多元。由于运费昂贵,汽车还不甚多,因此像皮毛这种数量多体积也大的货物,显然是不可能采用汽车运输了。包头往大同、张家口、北京、天津等地输出的皮毛,在1923年前因平绥道路未通到包头时,全靠畜力马车运输,由兽力车运至张家口或丰镇,再经火车转运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