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脐疗方:取硫黄20克,五倍子、干姜各6克,丁香、肉桂、细辛各3克。共研细末备用。取新鲜葱头7棵捣烂如泥,放入碗中,加上述药末,用陈醋调匀,滩涂于纱布上,敷贴脐部,外用塑料薄膜覆盖,用热水袋热熨其上,待水凉后去掉药糊,每晚1次。
◆附子饼灸疗方:取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加温水或黄酒适量捏成药饼,厚约0.5厘米,放于肚脐上,以艾炷条或艾炷灸之,待药饼干后更换,以内部湿热,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灸1次。
◆敷脐疗方
1.取木香、肉豆蔻、高良姜、党参、补骨脂、五味子各9克,吴茱萸5克,白术12克。以上诸药焙干研成细末,加入25%的酒精调匀(酒精过敏者可用凉开水调匀),敷于脐及脐周,直径约为10厘米,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日换药1次(为1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第二疗程。
2.肉桂、苍术各等份,共研细末备用。取药末1~3克,温水调匀敷脐部,外贴胶布以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0次为1个疗程。
3.肉桂、鸡内金各3克,硫黄、枯矾、五倍子各6克,白胡椒15克。共研细末,为1次用药量,取新鲜葱头5根,捣烂,和药末拌匀,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2小时,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敷药处可能有痒和灼痛感,停药后即可消失。适用于五更泻。
4.焦山楂10克,鸡内金5克。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成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日。适用于食滞腹泻。
5.胡椒、花椒、吴茱萸各5克。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糊状,贴敷于肚脐处,外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敷3日。适用于寒湿泄泻。
6.黄连、山栀各5克。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糊状,贴敷于肚脐处,外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敷3日。适用于湿热泄泻。
◆足浴疗方
1.高粱壳120克,水煎去渣,浸泡双足洗脚。
2.艾叶(或野艾鲜叶)250~300克。洗净,加水1500毫升~2000毫升水煎,沸后去渣取汁,趁热置木盆内泡脚15~20分钟。每日3~5次,水冷后可再加热重复使用,每日1剂,连续5日。适用于风寒或食积泄泻。
3.葛根50克,白扁豆、车前草各150克。用水煎沸约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温水适量,使水温保持在35℃左右,浸泡脚部(以水面越过脚踝为度)45分钟,每日3次,连续3日,每日1剂。本方对湿热型泄泻疗效最佳。
4.草芙蓉50克,水煎沸3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足部,每日1次,洗后可再用1次。使用于肺炎腹泻。
5.吴茱萸30克,米壳肉豆蔻、桂枝、木香、陈皮各20克。上药水煎取渣取汁足浴,每次15分钟,每日3次,每日1剂。适用于各种腹泻,以寒性、慢性腹泻疗效较好。
◆外敷双足涌泉穴疗方
1.大蒜、朱砂各适量。二药捣烂,用油纱两层包裹,压成饼状,贴敷于双足涌泉穴,敷料固定。每日1换,连续5日。适用于寒湿腹泻。
2.山栀、蛋清各适量。山栀研为细末,与蛋清调匀,贴敷双足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5日。适用于湿热泄泻。
3.五味子12克,茯苓6克,老鹳草30克。共研细末,用姜汁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和上巨虚穴,每日1换,连续5日。适用于久泻不止。
◆敷脐疗方
1.大蒜头数个,捣烂成泥状,敷于肚脐上。
2.酸石榴3个,用纱布包好,捣碎,挤出石榴水,放在勺里,加火熬成糊状,摊在小纱布上,趁热贴在患者肚脐上。
3.取白胡椒10克,公丁香6克。共研细末,以食醋调成薄饼状敷于肚脐部,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一换。
◆敷足疗方
1.大蒜3瓣,捣烂烤热,包于脚心。
2.苦参、苍术各等量,研末,热重者以3‥1比例配合,湿重者以1‥3比例配合,用陈醋调敷双足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4~12小时换药1次。
◆足浴疗方:白扁豆100克,葛根50克,车前草150克。上药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稍温时,浸泡双足,药液温度应保持在摄氏30℃左右,凉了加热水,每日浸泡2~3次。
◆兜肚疗方:毕菝、干姜各15克,甘松、山柰、细辛、肉桂、吴茱萸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共研细末,用柔软棉布做一兜肚,覆盖于胃痛部位,平时穿着即可,1个半月为1个疗程。
◆揉按疗方:用花椒籽揉按双侧止泻穴(此穴位位于外踝直下赤白肉相交处),每次揉按15~30分钟,后用橡皮膏将其固定,每日揉按3次。
◆艾灸疗方:采用温和疗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足外踝直下,赤白肉际距离1寸左右,让患者感到温热而又能够忍受为度,左右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2~3次。
◆按压天枢穴疗方:患者先排尽大便,仰卧床上,解开腰带,露出肚脐部,全身尽量放松,医者取肚脐旁6厘米处的天枢穴,分别用拇指指腹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指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提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