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4800000008

第8章 史传影响下的唐前杂传

唐前传记文学的主流是史传文学。从西汉后期开始,传记文学中又产生了脱离史书的杂传作品,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杂传达到兴盛阶段。

我们这里所说的杂传,是指史传以外的所有传记,既指单独成书的类传,如刘向的《列女传》、皇甫谧的《高士传》、慧皎的《高僧传》等,也包括单篇的散见于各种文集的传记以及别传、自传、碑传、行状等。这些杂传的产生,无不与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思潮、作家个性息息相关。如果从艺术渊源来看,无疑受到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

明人吴纳曾指出:“太史公创《史记》列传,盖以载一人之事,而为体亦多不同。迨前后两《汉书》、三国、晋、唐诸史,则第相祖袭而已。厥后世之学士大夫,或值忠孝才德之事,虑其湮没弗白,或事迹虽微而卓然可为法戒者因为立传,以垂于世:此小传、家传、外传之例也。”明人徐师曾也有类似看法。本章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杂传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杂传类别

杂传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类型。《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杂传217部,1286卷,对杂传的源流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并且初步作了分类:

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

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载笔之士,删采其要焉。鲁、沛、三辅,序赞并亡,后之作者,亦多零失。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之杂传。《隋志》著录的数字,虽有所遗漏(据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汉隋之际杂传类书相当丰富,共有470部),但认为杂传大约产生于西汉后期,魏晋以后逐步繁荣,这确是事实。

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史通·杂述篇》也认为,史传以外的杂述,“能与正史叁行,其所由来尚矣”,并将此期的杂传细分为十类: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从传记角度来看,刘知几把唐前史传以外的类传作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对每一类的源流、特征进行了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个分类亦有不妥之处,如《杂记》类的《搜神记》、《幽明录》已属志怪小说,《都邑簿》类也缺少传记成分,如他所举的潘岳《关中》、陆机《洛阳》、《三辅黄图》、《建康宫殿》等;而大量的行状、墓志铭,却没有列入杂传之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根据唐前杂传的人物类型,将其分为十三类:人物总录类、圣贤类、州郡人物类、高逸类、孝友类、忠良类、名士类、家传类、幼童类、妇女类、释氏传记类、神仙家传类、鬼神怪异类。大略如下:人物总录类:如《四海耆旧传》、《海内士品》等。

圣贤类:如《海内先贤传》、《先贤集》等。

州郡人物类:如《兖州先贤传》、《会稽耆旧传》等。

高逸类:如《高士传》、《逸士传》等。

孝友类:如《孝子传》、《孝友传》等。

忠良类:如《忠臣传》、良吏传》等。

名士类:如《海内名士传》、《竹林七贤论》等。

家传类:如《李氏家传》、《崔氏五门家传》等。

幼童类:如《童子传》、《优童传》等。

妇女类:如《列女传》、《美妇人传》等。

释氏传记类:如《高僧传》、《法显传》等。

神仙家传记类:如《神仙传》、《王乔传》等。

鬼神怪异类:如《述异记》、《宝验记》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杂传,虽然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还非常粗糙,但它们在史传之外,为中国古典传记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价值和作用也不应忽略。杂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为正史提供资料。有些杂传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所写的人物、故事有根有据,就被后来的正式史书采纳。如《搜神记》记东汉范式与其同学张劭之间的友谊,后来被写进《后汉书》;《世说新语》的一些故事如王羲之、陆机、周处、谢安、嵇康等人的故事,也被采入《晋书》。《史通·采撰篇》评《晋书》时说道:“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从这个评论可以看出《晋史》作者对杂传的重视。另外如杂传中的自传,是作者写自身的经历、自身的心理世界,一般真实可靠,也往往被正史采纳。第二,补充正史,与正史相得益彰。正史一般记载人物的主要事迹,杂传则多选择生活小事,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如《三国志》,由于叙事简括,人物形象显的并不十分鲜明,而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了大量的杂传,以补充正史的不足,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序可观,事多审正。”“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收,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由于裴注以补充事实为主,以至于后人读《三国志》时,不得不读裴注。

(二)杂传特征

唐前杂传,总的来看,具有以下特征: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杂传作品虽不像正史那样反映社会的重大变化,但它们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历史,反映现实,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试举几类:

地方性人物传记:从东汉末年开始,由于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东汉帝国走向灭亡,社会急剧变化,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形成割据的政权。虽有晋代的暂时统一,但紧接着的是南北分裂。长期的分裂割据,人们生活在较为狭小的圈子里,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定的地方观念,因而反映地方历史、追念地方先贤的地方性传记就应运而生。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华阳国志》、《会稽耆旧传》等。僧人传记:佛教从西汉末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达到兴盛。这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给人民精神上带来极大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求解脱,而佛教所宣扬的普渡众生的信念给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一线希望,而统治者也利用佛教来麻痹百姓,于是,佛教在中国的土壤上扎了根。上至君王,下到百姓,男男女女,热衷于佛的世界。西土的传教士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来中国传经送宝;中国的信教徒不远万里,不怕牺牲,到西天取经。中西结合,在中国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活剧。《魏书·释老志》、《隋书·经籍志》等对此都有记述。如《南史·郭祖深传》记,梁武帝晚年,“大弘释典,将以易俗”,郭祖深上书言道:京都“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如此兴盛的宗教活动,不能不产生反映这种活动的传记。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东晋法显的《法显传》、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梁释慧皎的《高僧传》等。

隐逸、超俗类传记:魏晋以后,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老庄思想盛行一时。一些人崇尚隐逸的生活方式,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困扰;一些人则蔑视礼法,不随流俗,一任性情之所至;一些人则谈玄说理,忘乎现实,等等。于是,《逸士传》、《高士传》、《海内名士传》等传记随之产生。皇甫谧《高士传序》曰:“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史班之载多所缺略。梁鸿颂逸民,苏顺科高士,或录屈节,杂而不纯;又近取秦汉,不及远古。夫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称其德而赞其事哉!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始终,自尧至魏凡九十余人。虽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皆不录也。”此序言代表了这类传记的共同特点。神仙怪异类传记:如刘向的《列仙传》、葛洪的《神仙传》、干宝的《搜神记》等,此类传记反映了神学思想和道教之风的盛行。西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公羊学派大肆宣扬“天人感应”思想,到东汉时这种迷信思想愈来愈严重,乃至于发展为谶纬之学。另一方面,道教从汉代产生,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产生,本身又与巫术、鬼神、阴阳五行等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之社会的黑暗,人们在痛苦中寻求解脱,向往着长生不老,向往着进入仙界。大量的杂传就适应了这样的时代环境。

总之,魏晋以后所产生的各种杂传,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每一种传记都是社会的一个侧面,它们是一个万花筒,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五彩缤纷的社会状态。

脱离史书,独立存在这是传记文学发展的一个新进展。史传作品,是历史著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属于整部著作的需要,传主的选择、材料的处理等,都要为全书的创作目的服务,不可能独立存在。杂传不像史传那样属于某部历史著作的一部分,而是自成一体。如《隋书·经籍志》、《史通·杂述》所列举的大量类传,都是独立成书。又如魏晋以来的别传和散见于作家文集的单篇传记,也是独立的文章,不依附于历史著作。再如自传,原来属史书的一部分,未能独立,司马迁、班固的自传就是附在《史记》、《汉书》的最后;魏晋以后,自传逐渐脱离了史书,成为独立的一种文体,曹操、陶渊明等人的自传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又如碑传,它本身就是为死者撰写的刻在碑子上的文章,也无从依附于史书。行状主要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供朝廷议谥参考或撰写墓志、史传采择,也是独立的文体。唐宋以后,这种脱离史书的杂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3·率尔而作,思想自由杂传不像史传那样正规,也不像史传那样依附于统治者。

它们大都是文人士子自己的创作,依照个人的思想情趣选择人物和材料,不受框框条条的限制。尤其是魏晋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蔑视礼教、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潮出现了。《荀粲别传》、《郭璞别传》等传记就体现了这种新变化。由于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动荡,因而解脱困扰、寻求自由的老庄思想在此时很有市场,谈玄说理的风气盛极一时。这种思潮影响到杂传中,就有一批不随流俗的狂介之士以新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世说新语》中大量的人物和故事就反映了这一思潮的变化。如殷仲堪所云:“一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何晏、王弼、慧远、支道林、殷渊源、殷仲堪等等,都是这样的人物。《文士传》、《高士传》以及《嵇康别传》等别传也就反映了这类人的复杂心态。

而且,佛教的传入,也给人们思想上带来新的观念,杂传中就有了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如《宣验记》、《冥祥记》等。

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传在形式上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写法。从总的倾向看,以短小、简练、灵活、多样为其特征。或概述生平,或截取生活片断,或选取几件有意义的故事;或正式进入传记,或附见于正传人物之后。篇幅虽短,故事虽小,但写出的人物却具有个性化特征。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传文不到200字,却将作者超乎流俗的个性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杂传由于篇幅短小,也往往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刻画。一些作品,短到几十个字,只是简略的介绍,很难看出人物的个性。从内容上看,有些传记宣扬迷信、神仙、鬼怪等,糟粕不少。因此,杂传从内容到艺术,都赶不上史传。

二、史传对杂传体制的影响杂传虽脱离于史书,与史传风格不同,但它受史传(尤其是《史记》、《汉书》)的影响是无疑的,有些杂传本身就是从前代史传中选择一些人物故事,加以改编而成,如皇甫谧《高士传》中的渔父、庄周、四皓、黄石公、鲁二征士等都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他杂传也有类似情况,亦可见史传从题材方面对杂传的影响。就体制方面而言,史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类传这是《史记》开创的体例,如《儒林列传》、《游侠列传》、《刺客列传》、《循吏列传》等,《汉书》因之。这种传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同时代的或不同时代的同类人物放在一起,可以相互比较,既可看出人物的共性,又可看出其个性。此例一出,不仅史传竞相采用,杂传亦纷纷学习。如刘向的《列女传》,选择历史上的妇女人物一百多人,为她们专门立传。每篇后还有“颂”,如同《史记》的“太史公曰”。他的《列仙传》也是这种体例。慧皎的《高僧传》所记高僧257人,附见余人,所收僧人传记起于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于梁天监十八年(519),塑造了我国佛教早期众多的不同性格的高僧形象。像道安、慧远、鸠摩罗什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史传文学“类传”的进一步发展。其他如《良吏传》、《孝子传》等都采用了类传的形式。

(二)别传、单传

别传,大部分写一人事迹,体制上受《史记》、《汉书》单传的影响,由于它在形式上比较自由灵活,有别于正史,故称之为别传。朱东润先生认为,“正在《史记》写定的同时,传记文学在民间不断地出现。后代看到的《东方朔别传》残篇,是一个例子。褚先生在《史记·滑稽列传》篇后所说的《外家传语》就指这个。”今人对《东方朔别传》是否作于汉代还有一定的保留意见,但别传这种形式至迟在魏代产生,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后汉至魏的别传有二十余种,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引用魏晋人物别传达八十多种。别传虽不同于正史,但在体制上以一人为主,这是《史记》、《汉书》单传的遗风。唐前杂传作品中,还有许多单篇的人物传记,即一人一传,单篇流行,大部分散见于作家的文集之中。这种形式的传记,直接标以“某某传”,也是受了史传中单传的影响,如萧统的《陶渊明传》等。

(三)自传

这种形式从《史记·太史公自序》开端。《自序》先搬出司马氏的家谱,由上古到现代,写了他的先祖,然后写司马迁自己,最后就《史记》的写作意图进行了说明。班固在《汉书》中给司马迁立传,就是以这篇自序作为基础的。而且,《汉书》承继了《史记》的传统,在最后也有一篇《叙传》,形式与《史记》相同。当时许多文人学士在自己的著作中都有类似的自序,像王充的《论衡》等。这类自传,大都附于某部著作最后,先叙个人生平事迹,然后写到著作的篇目体例。自传一般真实可靠,所以往往被正史采纳。魏晋以后的自传,有些承继《史》、《汉》遗风,有些已在《史》《汉》基础上发展,不再是放在某书最后、介绍著作情况,而是自叙生平、志向,如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详细叙述了自己政治抱负的发展过程,个性鲜明,可以说是单独的自传作品的代表作。其中像“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样的个性语言,非曹操不能道出。此后,像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一大批自传相继出现,尤其是东晋时代的法显,自撰《法显传》,详细叙述了自己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的十五年的艰难历程,在自传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家传

在《史记》、《汉书》以前,《世本》谱牒之类的著作已经存在。但很少刻画人物形象。魏晋以后,门阀制度盛行,大家贵族的家谱愈来愈多。清人赵翼曾说:“魏九品中正法行,于是权归右姓,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故官有世胄,谱有世官,于是贾氏、王氏谱学出焉。”。与此相联系,大量的家传也产生了。这些家传,“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事惟三族,言止一门,正可行于室家,难以播于邦国。且箕裘不坠,则其禄犹存;苟薪构已亡,则斯文亦丧者矣。”尽管家传的内容以炫耀家世为主,但在体制上往往学习史传的传统。因为《史记》、《汉书》在描绘历史人物时,常常是先追叙先祖,再叙个人,最后涉及子孙,这在形式上无疑给魏晋南北朝时的家传以影响,尤其是《史记》“世家”这种体例,一般能写出一个家族的渊源、发展,更是给家传树立了写作的榜样。一些家传,如《王朗家传》、《荀氏家传》、《谢玄家传》等(这些家传大都见于《太平御览》、《三国志》裴松之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借鉴史传写法,不只是简单的列家族的谱系,还刻画较为生动的人物形象。

(五)碑传

专门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树碑之风从东汉开始盛行,碑传文也随之兴起。这类作品,也带有人物传记的特点。记载人物事迹不乏夸饰之处。但作为传记的一种形式,从体制上看,仍然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它叙事时用散文,最后的铭用韵文,如同史传的“记”与“论赞”。而且,写碑传必须具有史学家的才能。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云:“属碑之体,资乎史才。”东汉时写碑传文最有名的人物是蔡邕。如他的《范丹碑》,以朴实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仕不为禄”、“谋不苟合”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蔡邕曾说:“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郭有道,名泰,字林宗,汉末高士,闭门教授弟子,拒绝出去当官。蔡邕写《郭有道碑铭》,能够实事求是,其他碑铭往往有不实之词,所以他问心有愧。东汉以来乃至于南北朝时期,碑传文不少,但大多数夸大其辞,华而不实,不断遭到人们的抨击,这是由于缺乏史德、史才所致。如裴松之曾上表建议对碑文严加限制:

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俗敝伪兴,华烦已久。是以孔悝之铭,行是人非;蔡邕制文,每有愧色。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已。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碑传文在唐宋以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数量、质量都超过了六朝。但也有一些作品,走向了形式主义道路。

三、史传对杂传写人艺术的影响

杂传作品有的记事,有的写人,形式多样,从写人艺术来看,史传对它的影响主要有:

(一)选择生活轶事

史传文学除选择重大事件展现人物生命历程外,还常常用生活轶事来表现人物个性。如《史记》中张良的“圯上进履”、韩信的“胯下之辱”、李斯的“观仓鼠”、张汤的“审鼠”、陈平的“社中分肉”等,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评说道:“陈平佐汉,志见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厕鼠。推微知著,固相士之玄机;搜间传神,亦文家之妙用也。但必得其神志所在,则如图画名家,颊上妙于增毫。”可见这种方法的好处。

司马迁的《管晏列传》全文用生活逸事,司马迁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由于管子、晏子的著作流传于世,所以司马迁只选取他们的生活逸事以表现其个性。这种方法,影响到杂传,在写人物时往往也注意选取生活轶事,以小见大。而且,由于体例所限,也适用这种方法来写人。如《三国志注》引《曹瞒传》,以许多生动的生活逸事来表现曹操的个性,与《三国志》的叙事方法颇有不同。试看《三国志·武帝纪》一段:“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十分概括。而裴注引《曹瞒传》却是这样的一件故事:“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将曹操少年时代狡诈的个性表现出来。再如《世说新语》注引《郑玄别传》云:“扶风马季长,以英儒著名,玄往从之,参考同异。

季长后戚于待士,玄不得见住左右自起精庐既因绍介得通。时涿郡卢子干为门人冠首,季长又不解剖裂七事。玄思得五,子干得三。季长谓子干曰:‘吾与汝皆弗如也。’季长临别执玄手曰:‘大道东矣,子勉之。’”“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郑玄是一代儒学大师,别传则写了他的一些生活小事,表现其性格特征。《后汉书·郑玄传》云:“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比较概括地介绍了郑玄的个性。而注引《郑玄别传》云:“玄年十一二,随母还家,正腊会同列十数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闲通,玄独漠然如不及,母私督数之,乃曰:‘此非我志,不在所愿’。”别传用一件生活轶事,表现出郑玄的与众不同。又如《世说新语》注引《王弼别传》曰:“十余岁便好庄老,通辩能言,为傅嘏所知。吏部尚书何晏甚奇之,题之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矣。’以弼补台郎。弼事功雅非所长,益不留意,颇以所长笑人,故为时士所嫉。又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于是恨黎。与融亦不终好。正始中以公事免。其秋遇疬疾,亡,时年二十四。弼之卒也,晋景帝嗟叹之累日,曰:‘天丧予!’其为高识悼惜如此。”短短的文字,写了三件事情:

奇才为人赏识、为人不识物情、景帝叹息其亡故。由于杂传本身的特征在于补充史书之所不及,因而无论是独立成书的类传,还是单篇的别传、自传等,大都以写生活轶事为主,这是基本的写法。

(二)注意用人物自身言行

表现其个性史传文学为了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作者自己的叙述外,更重要的是用历史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他的个性。对此,我们在前文中已有详述。这种写人方法也被杂传继承。杂传作品大都以写人为目的,因此,就特别注意用人物自身的言行展现人物风采,一句话、一个动作,体现出个性。

《世说新语》故事集就是这种写法。一般的别传、自传、散传等也是如此。如《三国志》的《先主传》写刘备联合孙吴在赤壁与曹操作战,只是作者的叙述,没有人物的言语,而裴注引《江表传》十分传神的描绘出刘备在当时的心理活动:

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曰:“何以知非青徐军邪?”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谓关羽、张飞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结托于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具来,不过三两日到也。”

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两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展现其复杂的心理世界:对曹军的恐惧,对周瑜的半信半疑。又如《三国志·吴质传》:“吴质,济阴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十分概括,读者很难看出人物的个性。而裴松之的注引《吴质别传》却十分生动:

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命郭后出见质等。帝曰:

“卿仰谛视之。”其至亲如此。质黄初五年朝京师,诏上将军急特进以下皆会质所,大官给供具。酒酣,质欲尽欢。时上将军曹真性肥,中领军朱铄性瘦,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怒谓质曰:“卿欲以部曲将遇我邪?”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真愈恚,拔刀目,言:“俳敢轻脱,吾斩尔。”遂骂坐。质案剑曰:“曹子丹,汝非屠几上肉,吴质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铄因起曰:“陛下使吾等来乐卿耳,乃至此邪!”质顾叱曰:“朱铄,敢坏坐!”

诸将军皆还坐。铄性急,愈恚,还拔剑斩地。遂便罢也。这是一个生动的场面描写,通过人物各自的语言、行动,刻画了吴质、曹真、朱铄三人的不同个性。

(三)传奇

手法真实,这是史传文学的基本要求。唐前史传文学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传奇色彩,甚至有想象、虚构的成分,使史传文学具有了浪漫主义特征。传奇性特征主要有:

采用神话传说。《尚书》关于尧舜传说,《左传》关于三皇五帝以及各国先祖的传说,《史记》中《五帝本纪》以及夏商周乃至秦汉帝王本纪中,也大量采用神话传说。后来的《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在记载开国君主时程度不同地采用了一些民间的传说。

记载灾异、占梦、鬼怪。《左传》中有不少这样的记载,这是由神到人转折时期史传的本来面目。《史记》在记载上古及春秋战国历史时,吸收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史料,因而也有灾异鬼怪的记载。此后,由于神权思想的影响,史传中这类东西不少,尤其是南北朝时,鬼神思想十分盛行,因而,《宋书》、《南齐书》、《魏书》中时有鬼怪灾异出现,甚至在写开国皇帝时,常有奇梦应验,这乃是故意制造,为皇权服务。3·选择特异之人及特异之事。《左传》中特异之事如“石言于晋”、“内蛇外蛇斗于门中”、“龙斗于渊”、“结草报恩”等,特异之人如郑穆公、伯棼、养由基等,给《左传》增添了传奇色彩。《战国策》中如少年英雄甘罗、不辱使命的唐且、发愤读书的苏秦、吞炭漆身的豫让、仗义行刺的聂政、荆轲等,使《战国策》大放异彩。《史记》更是如此,前人评说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这种爱奇,就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后来《汉书》中的苏武、霍光等,无不具有特异性。

由于人物的特异性,所以,作者在写人物时就特别注意选择特异性事件,使作品具有了传奇色彩。

为了使故事曲折、生动,避免平铺直叙,作者用一些独特的手法,或在开头制造悬念;或结局出人意料;或夸张人物的特异之处,以显示与常人相异;或者用超现实的离奇的想象,等等。史传中还有一些虚构性特征。这种虚构不同于纯文学的虚构。其特点是:

拟言、代言。史传作家为了以生动的故事表现人物个性,常常替人物拟言、代言,包括进行心理描写。史传家就像一位高级的心理学家,深入到人物内心,根据人物处境及个性,为其设计语言。如《左传》闵公二十二年写晋太子与嬴氏密谈,宣公二年写刺杀赵盾前的内心独白。《战国策》中除替人物拟言外,还常常写其内心独白。《史记》、《汉书》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因而文学性更强。

这种合理性的想象,既超越了历史真实,同时又根植于历史真实。历史人物已成过去,他们说过什么话,一般人难以知道,可以说是“死无对证”。史传作家为了使历史人物“活”起来,就采用拟言代言形式,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给读者以形象之感。

合理夸张。夸张不同于虚构,但它往往也超越现实,夸大人的动作或作用,造成一种气势。《左传》已有这种情况,《战国策》更进一步,其中许多人、许多事都具有极度的夸张色彩。《史记》的夸张色彩也十分浓厚。如《项羽本纪》夸张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等。史传中的夸张大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夸张过分的地方,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战国策》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渲染气氛。史传为了衬托人物性格,适当渲染环境气氛,也是虚构的一种表现。如《战国策》中写荆轲刺秦王前“易水送别”,写得悲壮慷慨:“士皆垂泪泣”,“士皆目,发尽上指”,烘托“壮士一去不复还”的画面。《史记》钜鹿之战,垓下之围,渲染气氛尤为突出,用“垓下歌”,完全是“补笔传神”。其他史传中还有很多。气氛的渲染,有助于表现特定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尤其是大的战争场面,更需要这种手法。唐前史传文学中具有传奇性、虚构性特征,从纯历史角度看,这是一种“失”,但从文学角度看,却是一种“得”,有其积极意义。

弥补历史空缺。史传写作时,由于各种条件影响,很难收集到所有的历史资料。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适当采用一些传奇性材料,或根据事实进行合理想象,以此来弥补历史的某些空白,使历史故事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丰富人物个性。史传文学以写人为主。为了写出活生生的人物,就要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做事,甚至于让人们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而每个人物总有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所以,适当渲染气氛、夸张个性,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这个角度看,史传中的传奇性、虚构性对于丰富人物个性起了重要作用。

使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结合。史传以“实录”为根本,这是历史的真实,而传奇性、虚构性是一种艺术的真实。史传文学在不违背基本事实前提下,运用艺术真实的手段,使史传作品跨越了纯史学的门槛,进入文学领域,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贡献。

史传文学的传奇性对杂传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杂传中记载怪异人、怪异事的作品不必说,就是那些别传、类传等作品,也受史传传奇手法的影响。常常选择一些特异之人、特异之事。如三国时代,风云变幻,出现了许多英雄传奇人物,《曹操别传》、《诸葛亮别传》、《赵云别传》等展现了这些奇人的风采。又如《华佗别传》写华佗的高超医术时,颇有传奇色彩。又如《孔融别传》:“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十岁,随父诣京师。河南尹李膺有重名,融欲观其为人,遂造之。膺问:‘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莫不叹息,咸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同坐以告。韪曰:‘人小时了了者,长大未必能奇。’融应声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其实慧乎?’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小小年龄,却有如此口才,真是一个奇人,不由人想起史传中的少年英雄甘罗。《庞娥亲传》写酒泉烈女庞娥亲为父报仇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又使人想起《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再如《高僧传》中《佛陀耶舍传》,写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姑臧写信邀请佛陀耶舍,而龟兹国不答应。后来,佛陀耶舍“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当然,杂传传奇手法也受民间传说的影响。

(四)感情色彩

史传在描绘人物时,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或褒奖,或贬斥;或隐蔽,或明显。尤其是《史记》,司马迁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在历史人物身上,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杂传作品继承了这种传统。如《法显传》“无畏山僧伽蓝”一节:

法显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披,顾影唯己,心常怀悲。

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一白绢扇供养,不觉凄然,泪下满目。

见到祖国的一把扇子而伤心,可见作者的感情是多么丰富。大量的类传,实际上都表现了作者对这类人的称赞和褒扬。如《高士传》,记载大量的隐逸之士,这正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和追求,因而传记中90多个高士,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如郑国商人弦高,据《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在遇到偷袭郑国的秦军时,机智勇敢,使国家免于灾难。《高士传》选取这个故事后,又补充道:“郑穆公以存国之赏赏高,而高辞曰:‘诈而得赏,则郑国之政废矣。为国而无信,是败俗也。赏一人而败国俗,智者不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返。”这显然已经加上了皇甫谧的思想感情。葛洪的《神仙传》,所记80多人,也是葛洪追求长生不老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仍有作者的情感寄寓。有些杂传的作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常常直接抒发感情。如《庞娥亲传》,皇甫谧在最后称赞道:“玄晏先生以为父母之仇,不与共天地,盖男子之所为也。而娥亲以女弱之微,念父辱之酷痛,感仇党之凶言,奋剑仇颈,人马俱摧,塞亡父之怨魂,雪三弟之永恨,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诗》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娥亲之谓也。”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杂传中的碑传,由于形式所限,一般很少有作者的情感倾向。

另外,史传文学中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以及评论人物的方法等,都对杂传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史传中常常借别人之口评价人物,杂传亦是如此。以《世说新语》为例:《德行篇》: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赏誉篇》:“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赏誉篇》:“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篇》:“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容止篇》:“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容止篇》:“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这种评论人物的方法,比起史传来说,更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四、杂传对史传文学的影响史传文学作为唐前传记文学的主流,对杂传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由于杂传的繁荣主要在魏晋时代,因此,唐前史传中的《史记》、《汉书》对它们影响最大。反过来看,魏晋以后的史传,不仅继承前代史传传统,而且受到了魏晋杂传的影响。

关于杂传的价值,我们在本章开头已有论述。这里,我们以《三国志》、《后汉书》为例,进一步探讨杂传文学对史传的影响问题。《后汉书》的编纂,除了借鉴众多同类的《后汉书》资料外,还吸收了晋代干宝《搜神记》、晋代皇甫谧《高士传》等杂体传记的内容。《左慈传》写左慈的神异之处,《范式传》写范式与张劭之间的友谊,均来自于《搜神记》。《逸民传》中有十一人与《高士传》关合:王霸、严光、梁鸿、高恢、台佟、韩康、矫慎、法真、向长、汉阴老父、庞公。其他列传与《高士传》关合者有十二篇:申屠蟠、徐、姜肱、郭象、夏馥、袁闳、任安、姜岐、闵贡、任棠、挚恂、郑玄。我们试比较两书的“梁鸿传”。《高士传》: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遭乱也,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

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岂鸿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居有顷,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后汉书·梁鸿传》写道:

执(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

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通过比较,明显看出范晔《后汉书》吸收《高士传》的内容,其他人物与《高士传》相同部分也大都如此,文字变化不大。《三国志》成书在前,《后汉书》成书在后,两书相距百余年。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有六个特点:“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伪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由于《三国志》记事过于简略,所以裴松之的注大量引用杂传作品以补充原作。裴松之和范晔属同时代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即以杂传入史传。《三国志》和《后汉书》有十六篇传记相同(东汉末年人物),如臧洪、荀、公孙赞、陶谦、袁诏、袁谭、袁术、华佗、吕布等。我们将两书重合部分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后汉书》比《三国志》篇幅增多约一倍,多出来的材料,大多数和裴注相同。这足以说明《后汉书》采用了杂传,试举公孙瓒、荀传两例:《三国志·公孙瓒传》写公孙瓒屯兵磐河欲报复袁绍。《后汉书》写此事时还全文引用了公孙瓒上疏陈述袁绍的十大罪状。《三国志》未录,裴注引用《典略》补充了这篇上疏。公孙瓒占有幽州后,在易地修建营垒,《后汉书》引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三国志》无载;而注引《英雄记》补此歌谣。后来公孙瓒派人给儿子送信,想里应外合消灭袁绍,《三国志》未载书信内容,而《后汉书》详载,《三国志》注引《典略》补充书信内容。公孙瓒自杀后,长史关靖叹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三国志》未载关靖此事,《后汉书》有之,《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补此事,与《后汉书》相同。《三国志·荀传》写建安十二年,曹操上表复增千户之事,十分简略。《后汉书》则全文收载表文及封千户后又欲表为三公之事。

曹操后来忌恨荀,南征孙权时,表请劳军于谯,并将其留下。此表文《三国志》未收,《后汉书》录之,亦当是根据其他杂传而来。荀最后之死,《三国志》只说“以忧薨”。《后汉书》载:“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与此相同。

从以上实例看出,《后汉书》人物传记,采用了大量的杂传作品,甚至是今人视为志怪小说一类的作品。由于杂传作品故事性强,生动活泼,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被史传采纳之后,增加了史传的文学性、形象性。《后汉书》在人物刻画方面比《三国志》生动,采纳杂传是其原因之一。

唐前杂传不仅影响唐前史传文学,而且影响到唐代的史传,如《晋书》的编纂就大量采用《世说新语》等杂传作品,增加了传记的生动性。明人胡应麟说:“自竹林而后,风流崇尚,芬溢齿牙。而此书备载话言履历。故清声雅致,往往有使人绝倒者。”唐前史传还吸收了杂传中碑传、家传等内容,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史传如《宋书》、《南齐书》、《魏书》等。因为这些史书从人物类型上说,大都倾向于上层贵族,甚至为贵族列家谱;而且,碑传、家传都属于歌功颂德的传记,这也迎合了朝廷编纂史书的需要。

总之,唐前史传与杂传是互为影响,而不是单向渗透。但从主流上看,史传对杂传的影响大于杂传对史传的影响。

同类推荐
  • 隔岸风尘

    隔岸风尘

    本套书是女作家张廷珍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张廷珍散文随笔集·倒挂的玫瑰》《张廷珍散文随笔集·隔岸风尘》两本。作者以女性的视角从人性入手,发现人性之美,歌颂爱情,并用今天的视野,看历史人物情爱世界。作者行文流畅,语言个性突出。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走在阳光下

    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 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 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 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 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 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 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 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 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 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 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 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 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 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 细雨轻飞

    细雨轻飞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主要内容为对景物、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热门推荐
  • 元星界

    元星界

    当仙神传说成为不可拷的历史,后人追溯前人的脚步探索未知,神的后裔在一一苏醒,仙的传承却在何方。弘月自混乱中崛起,步踏元星,寻找这世界的真相。
  • 六界逆天

    六界逆天

    前世,他是一名勇猛的特种兵。然而,在一次任务中,他不幸牺牲,却也因祸得福穿越到另一个修真位面。异世中,一场屠戮,他从豪门少爷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废柴体质的他将如何逆天改命,笑傲六界?
  • 网游之最强光环

    网游之最强光环

    重生就是最强的光环!前世,历经艰险,陆飞往前一脚便是巅峰,然而阴谋转瞬即现,瞬间他便跌入那九地之下的地狱。今生,披荆斩棘,陆飞再次追求封神,只是这一次他强横了,所有欠他的债,他都要要回来......封神的路何其的难,但是,头顶最强光环的我,欲封神!
  • 苧柠

    苧柠

    她是他的忠实粉丝,但同时又是他的未婚妻,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也可以说是日久生情,kiss,kiss,kiss,kiss,经过一次次的困难,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 重生之最强妖灵师

    重生之最强妖灵师

    在一个名为青铜大陆的地方,在经历了由天上的白银大陆所制造的黑暗时代后,绝大多数地方被妖兽占领,而光辉之城也是幸存者之一。万年后,妖兽占领光辉之城,只有数人得已逃脱。而在逃亡途中,又有数人死亡,活下来的只有寥寥六人。而六人之首陆尘意外得到神秘至宝《时空妖灵之书》,可不料却引来了杀身之祸,无一幸存。只有陆尘神秘重生,陆尘发誓:这一世,我会守护所有我爱的人!
  • 云之都

    云之都

    古老的清淮大地,流传已久的神话景象突然显现…虚拟飘渺的网络,竟隐藏着通向神秘世界的密码…不知道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的云棺,划过星空…从此精彩纷呈又扣人心弦的惊险故事就此被打开…
  • 我的笨蛋妻

    我的笨蛋妻

    我的名字叫叶紫嫣,和全班同学去春游,谁知,我们一起穿越了!穿越到了原古战争时期。还不是我们所学的历史简直就是一个架空时期。在那里有魂兽,有人兽合体。自己还不知道怎么的就把自己给卖了。命苦啊!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北京致命诱惑

    北京致命诱惑

    一部真实反映北京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诱惑是专门为死亡准备的金钱毒药。
  • 婚恋中不能犯的100个错误大全集

    婚恋中不能犯的100个错误大全集

    《婚恋中不能犯的100个错误大全集(超值金版)》是成功驾驭婚恋情感的智能,介绍了婚恋中不能犯的100个错误。很多人把婚姻搞砸了;很多人在恋爱中犯了错误而不自知。《婚恋中不能犯的100个错误大全集(超值金版)》是把人们在婚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梳理,警示读者,不犯或少犯这些错误,让自己能够驾驭好婚恋和家庭,与心爱的人守护好爱巢,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