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7月12日,载沣从北京动身,4天后船过上海,停留在黄浦江上的各国兵舰升旗鸣炮向他致敬。整个城市万人空巷,中外人士争先恐后前去一睹御弟的容颜。南京路上张灯结彩,龙旗飞扬,各国租界出动了上千军警,早已做好布置。人们惊讶地注意到,这位长得跟白面书生一样的小皇弟并没有因第一次出远门而慌乱不安。他沉着稳重,说话得体,举止修养令人折服,上海的中外报纸立即流露出一片褒扬之声。
在上海停留4天,载沣对众多前来求见的各界人物,纵然不能亲自接见,也委托随员代为接客,并不拒之门外。当他乘船离开上海,站在船头向岸边的各国领事、文武百官以及成千上万欢呼的百姓挥手告别的时候,一种认为他具有谦逊、办事周到和平易近人的美德便从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传播开来。
一路前行,路过香港,路过新加坡,路过槟城,海外各国和当地的华人华侨对他的迎送盛况跟上海有得一拼,对他的褒扬更是不相上下。
从一路上迎送的盛况来看,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是一次屈辱之行。老百姓并没有因朝廷一再战败,战败后又割地赔款而唾弃它。载沣本人也没有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迷失自我,他知道这次出行的根本目的,真正的考验在等待着他。他坚持写日记,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现出超越他年龄的镇定和坚毅。
距离德国国境越来越近,载沣在途中突然接到德国方面的一封电报,要求中国使臣觐见德皇威廉二世的时候行跪拜礼。跪拜是中国礼节,外国人没有这种习惯,德国方面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明显有羞辱中国人的意思。载沣立即托病停止前进,在瑞士边境靠近德国的城市巴塞尔暂时住了下来。他据理力争,毫不妥协,事情僵持了10多天,最后是德国人妥协了,同意对中国人平等,载沣一行才从巴塞尔动身,进入德国国境。
载沣在巴塞尔的表现赢得了德国人对他的尊重,虽然那位以暴躁和好战而著称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接见他的时候表现非常傲慢,但随后德国政府立即就派出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负责接待这位远道而来的东方客人。
很快,载沣跟亨利亲王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他们一起检阅德国军队,听取德国将领有关德国军事工作的介绍。载沣还专门郑重地参拜了德国前皇帝威廉一世的陵墓,并敬献了花圈。德皇威廉二世授予他一枚红鹰大十字勋章。
德国之行回来,载沣本人一炮走红,中外闻名。
当时的中外报纸处处流露出对他的褒扬,特别是国内的报纸,更是一片欢呼声。报纸上评论说,载沣以皇亲贵胄的身份不避风浪,远渡重洋,不辱使命出使异国,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外交能力,日后必然成为中国的希望。他的阅历,以及从阅历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跟那些整月整日待在王宫深府里不知道外面情况的其他亲王、贝勒们相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有人甚至直接这样说,醇亲王载沣的确是当今中国真正的贤王,他是中国的未来。
有一首吹捧他的诗这样写道:
一朵红云下沪滨,英姿龙凤洵超伦。
五洲士女争相睹,俱道黄衣是圣人。
破浪绥夷万里行,顿教戎马化承平。
从今一代撑天柱,要仗吾王手自擎。
见过世面的载沣很快成为了一个时新人物。他对在外国被称为“奇技淫巧”的东西非常感兴趣,醇王府是清朝第一个备汽车、装电话的王府,辫子剪得最早、在王公中首先穿上西服的是载沣。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醇王府里有人生病,他不请中医却偏请来高鼻碧眼的洋大夫。一次他生病,他母亲亲自叫“大神婆”来为他治病,那“大神婆”敲起皮鼓和手铃,拉开架子准备施法“神力”的时候,载沣把脚一跺,声音不高不低地嘟哝:“纯粹是胡扯,这套糊弄人的把戏我见得多了!”
另外,载沣对天文学相当感兴趣,他的儿子溥仪后来回忆说,如果他生在对的时代,说不定可以成为一名天文学家。
运筹帷幄的慈禧太后,尽管身在宫中,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初出茅庐的醇亲王载沣。她更注意到了中外人士对载沣的那片褒扬之声,很快便施展手腕,给载沣安排了一门亲事,女方是第一宠臣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在婚礼的热闹与喧嚣声中,人们似乎看到了载沣这颗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慈禧太后的这一指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第二代醇亲王的前途似乎正在朝着他的父亲第一代醇亲王奕所走过的路走下去。鉴于父亲的教训,载沣在慈禧太后面前表现得更加服服帖帖。经验告诉他,他必须表现出比他的父亲更善于当慈禧太后忠实的下臣。
他知道,他的未来是这个老女人给的,但这个老女人同时也阻碍着他的未来。
历史的轮回果真出现了,他的长子溥仪就像当年他的哥哥载湉(奕的长子)那样,被慈禧太后的一道懿旨带到宫中,做了皇帝。然而,他比他的父亲幸运,第一代醇亲王因为儿子做了皇帝而一辈子都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而当他的儿子溥仪做了皇帝,那位威风八面的老女人已驾鹤西归,再没有人能够阻碍他的未来。他当上了大清帝国的监国摄政王,他要把属于儿子的天下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他要奋发,他要向上,他要复兴那个奄奄一息的晚清王朝。看吧,属于他的机会到来了。他成为帝国的舵手,要将帝国带向何方?
在所有人的生命中,经历是一个人智慧和能力的源泉。25岁当上监国摄政王的载沣,生平最大的经历就是他18岁那年的德国之行。他施政的源泉就来源于此。
前面提到,在德国期间,德国的皇弟亨利亲王和载沣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告诉他一些德国皇室的情况,以及德国军队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秘诀。德国的皇室制度,要求皇族子弟人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没有一个不是从陆军学校毕业的。毕业了要去军队当兵,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然后由低级军官一路升迁,最后直接掌管国家海陆军大权。统治国家,第一要紧的就是皇室必须掌握兵权,革新武备。18岁的载沣当时听得连连点头,大为振奋。4年之后,亨利亲王来中国访问,载沣亲自接待,再见面时两人已经是老朋友了。载沣又向亨利亲王请教创建皇室武装的问题。从此,在载沣的内心深处,不声不响地酝酿出一套成熟的治国方略:模仿德国,让皇室掌握兵权,革新武备,以实现国家的强大。当时慈禧太后总揽大权,光绪皇帝被囚禁,自己是光绪的弟弟,为避嫌疑,他不敢在慈禧太后面前把他的治国方略提出来。
当上监国摄政王之后,载沣就迫不及待地派自己的弟弟载涛组织禁卫军,创立皇家军队,他自己直接担任禁卫军总司令。接着,他罢免了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而权倾朝野的袁世凯,让他告老还乡,随即诏告天下,自己代替儿皇帝溥仪行大元帅之职,把全国军队的统帅权抓在手上。
获得了对全国军队的统帅权,载沣派他的另一个弟弟载洵当海军大臣(相当于海军总司令),载涛则升任陆军军谘府大臣(相当于陆军参谋总部参谋长)。
权力抓到手了,权威还没有抓上来。权威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的作用远比权力大,因为权威能真正让人信服和服从。载沣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或许没上升到理论高度,但他知道他需要权威。机会来了,那个自称“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党才子汪精卫造出一个铁罐子炸药,埋在载沣经常路过的一座石板桥底下,打算炸死他。幸亏及早发现,载沣逃过了一劫。他利用这次机会,秘密授意一位老太监抓来一只黄鼠狼,偷偷藏在醇王府附近的一座山神庙后面。山神庙前烧香的人很多,载沣下朝归来,也去烧香,当他点完三炷香,跪下去磕头时,黄鼠狼突然从供桌后面窜了出来。人们无不惊奇,认为那只黄鼠狼就是神仙显灵,都说摄政王八字通天,连神仙都受不了他这么一拜。此事很快在京城中传开了,越传越神,载沣身上被附加的神秘力量,朝廷内外信以为真。
制造这样的“神话”远比制造出其他一切更重要,因为这“神话”本身是别人耳闻目见的事实,具有超越的力量。历代打天下的帝王,尽管有的人出身卑微,但以后的野史家们都喜欢攀龙附凤,编出一个又一个神话,人们都信以为真,以为这些人最终能够当上皇帝是理所当然的事,上天眷顾着他们。
我们不得不佩服,载沣这一招做得高明。神话给权力提供合理性。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载沣就把他的施政方略付诸实际,并一一实现了。从这一点来看,载沣算是一个颇有头脑的政治家。然而,政治家的本领不仅体现在结果上,更表现在过程中。载沣在施政过程中,他究竟表现得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