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合作情况
在进行国际战略联盟与国际合作经营方面,海信集团有过下列成功案例:
1.1984年引进日本松下电器的彩电技术和设备,1993年合资组建青岛AT&T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2002年7月,日本著名的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与海信集团在青岛签署协议:在日本合资成立海信住商,主营海信系列家电产品在日本的销售。海信与国际商业巨头住友合作开创了中国家电企业与世界贸易巨头资本合作的一个先例。
3.2002年11月,海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周厚健和日立的中山社长两位中日企业家在青岛握手联盟,正式签约成立海信日立商用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商用空调。在短短的五年中,规模与效益迅速增长,并已步入行业的领先位置。新公司到2010年将夺得该类产品10%市场份额。
4.2007年12月,东芝电器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东芝电器)以5800万元和产品上市之后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将一项独有的冰箱技术转让给了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科龙)。海信科龙甚至透露,不排除将来与东芝在资本层面合作的可能。
对于这个合作,海信科龙副总裁、海信容声冰箱公司总经理苏玉涛称,海信科龙在传统冰箱市场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今后必须将提升高端市场的份额作为突破点。“技术、产品的情况将决定企业间的竞争态势。有了先进技术和产品,市场上的仗就好打了。”
“合作的关键要看生产谁的产品。海信科龙与东芝的合作,使用的是海信科龙的品牌。”海信科龙一位负责人补充道。目前东芝同类技术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卖到1万元左右。科龙冰箱会卖到七八千元。对于引进的东芝技术,科龙还会做适当修改,消化吸收。
5.与IBM的合作。2008年5月23日,海信宣布携手IBM展开智能交通领域的合作。青岛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与IBM公司在北京科技博览会上签署了智能交通领域涉及技术、营销、服务等多项内容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签署的第一份正式的战略合作协议。海信集团称此举意在加强国内客户开发与服务的基础上,大步进军国际市场。
海信集团副总裁郭庆存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将在技术、营销和服务等领域,接下来可能会延伸到资本等更深层次的领域。根据协议,双方将以软件、硬件、咨询服务、集成和运营维护服务等多个产品线为核心展开合作,充分结合海信在中国智能交通行业自主创新技术和市场优势以及IBM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全面服务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预计年内要推出国际一流水准的新一代智能交通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
IBM亚太地区副总裁罗解放(Jeffrey Rhoda)称,IBM很乐意与海信合作,因为IBM看到了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相信我们在国际大交通市场的战略合作必然是长期共赢的。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志浩介绍,2007年7月,IBM发布5项运用于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技术,同时宣称要把这些创新技术在未来几年全面推出。这一战略正契合了海信对于全球市场的规划。IBM在系统集成、维护服务、管理咨询、软硬件产品等方面具备的完善解决方案,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强大影响力,成为海信握手IBM的根本原因。
6.与美国家电巨头惠而浦的合作。2008年,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惠而浦(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海信与惠而浦于4月27日签署了相应的《合资经营合同》。根据合同,双方共投资9亿元成立这家合资公司,其中注册资本为4.5亿元,海信科龙与惠而浦各出一半。按照出资比例,双方的持股各为50%。
不过海信的出资不完全是现金,海信将以土地、厂房等作为出资方式,其中现金只有3375万元,其余是厂房所有权、价值1.2亿元的土地、价值3750万元的机器及设备资本和价值3375万元模具资本,但惠而浦将以2.25亿元现金形式注资。
据了解,将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洗衣机、冰箱及其部件的开发、生产和组装业务。海信科龙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在多门洗衣机和大容量冰箱生产方面,我们还只是起步阶段,而作为惠而浦,其技术已在世界领先,因而,此次合作,主要是取长补短。
合资公司的董事会将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海信科龙有权委任3名,惠而浦也一样。董事局主席1名由惠而浦委任,副主席1名由海信科龙委任。合资公司中负责日常营运管理的总经理,则将由海信科龙提名。
惠而浦公司已有近百年历史,总公司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与销售商,此次与海信合作的是其子公司——惠而浦(香港)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是生产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