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字谕纪泽儿:
接尔七月十一日禀并澄叔信,具悉一切。鸿儿十三日自省起程,想早到家。
此间诸事平安,沅、季二叔在金陵亦好,惟疾疫颇多,前建清醮①,后又陈龙灯狮子诸戏,仿古大傩②之礼,不知少愈否?鲍公在宁国招降童容海一股,收用者三千人,余五万人悉行遣散,每人给钱一千。鲍公办妥此事,即由高淳、东坝会剿金陵。希帅由六安回省,初三已到,久病之后,加以忧戚③,气象黑瘦,咳嗽不止,殊为可虑。本日接奉谕旨,不准请假回籍,赏银八百,饬地方官照料。圣恩高厚,无以复加,而希帅思归极切,现其病象,若非回籍静养断难痊愈。渠日内拟自行具摺陈情也。
尔所作拟庄三首,能识名理,兼通训治,慰甚慰甚。余近年颇识古人文章门径,而在军鲜暇,未尝偶作,一吐胸中之奇。尔若能解《汉书》之训诂,参以《庄子》之诙诡④,则余愿偿矣。至行气为文章第一义,卿、云之跌宕,昌黎之倔强,尤为行气不易之法,尔宜先于韩公倔强处揣摩一番。京中带回之书,有《谢秋水集》(名文涛,国初南丰人)可交来人带营一看。澄叔处未另作书,将此呈阅。
涤生手示
“注释”
①清醮:谓道士设坛祈祷。
②大傩(nuó):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
③忧戚:忧愁烦恼。
④诙诡(guǐ):诙谐奇诡。
“当代阐释”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何谓“行气”,“行气”即指立文要旨、主旨。文章的主旨从哪里来呢?当然要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感悟中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和事,得到了大量的实际材料,获得了多方面的切身体验。对这些材料和体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仔细地进行分析研究,就会逐渐形成一些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在进一步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若能强化并明晰起来,就会形成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一旦确定,就对材料起统率作用。能指导写作中对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占有的材料多,却不一定都写进文章中:凡是跟文章主旨无关的一概不要;跟主旨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应该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主旨的重要、典型、生动的材料详细展开。惟其如此,才能把文章主旨表达得鲜明、突出。
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写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环境,写到的人有“我”、长妈妈、闰土的父亲、书塾里的先生和同学等,写到的事有园中捕鸟、拔何首乌、长妈妈讲故事、入学、读书、逃学、画画等,反映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许多方面。作者选择的材料虽多,却都从正面或侧面为一个目的服务──赞美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对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为此,作者详写了百草园中的生活、有趣的景物、捕鸟活动、课堂上秩序的杂乱、逃课的乐趣,略写了离开百草园到书塾的过程、拜师以及画画等,所以文中写到的材料虽多,却绝不散漫芜杂。如此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出一个鲜明的中心来。
一生甚好韩愈雄奇之文的曾国藩,深得“行气”之道:他认为“行气为文章第一义”,“以行气为上,造句次之,选字又次之。”而且在他看来“卿、云之跌宕,昌黎之倔强,尤为行气不易之法。”这就是说,司马相如、杨雄文气纵横不拘而顿挫铿锵,韩愈文气卓绝,则更是立意邃远宏达而难以效法。故而,他冀望其子从韩文的倔强中揣摩行气之法,以达文旨雄奇高古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