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也。
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语容止、规模①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②,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③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去年温甫欲读书省城,吾以为离却家门局促之地而与省城诸胜己者处,其长进当不可限量。乃两年以来看书亦不甚多,至于诗文,则绝无长进,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局促也。去年余为择师不君叙忠,后以丁君处太远,不能从,余意中遂无他师可从。今年弟自择罗罗山改文,而嗣后杳无资讯,是又不得归咎于无良友也。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余受父教,而余不能教弟成名,此余所深愧者。他人与余交,多有受余益者,而独诸弟不能受余之益,此又余所深恨者也。今寄霞仙信一封,诸弟可钞存信稿而细玩之。此余数年来学思之力,略具大端。
六弟前嘱余将所作诗录寄回。余往年皆未存稿。近年存稿者不过百余首耳,实无暇抄写,待明年将全本付回可也。
国藩草
“注释”
①规模:人物的才具气概。
②则:仿效,效法。
③特:单,只。
“当代阐释”
立志与读书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
曾氏认为读书人要立志,“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汤周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我哉?”而且立志则要立圣人之志,对其六弟因屈于小试而发牢骚之事,认为不可取,“笑其志小而所忧之不在”,并指出“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其其所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不讲为忧也。”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还必须具备坚忍不拔,不可动摇的志向。我国历史上,读书首先立志而终有建树者是不乏其例的。春秋战国时的孔子,只有“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才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志存高远。1910年秋,他在进步书籍的影响下,立志外出求学,在离家时改写了一首旧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在湖南省立一师学习的5年半时间里,经常和朋友们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不要追求个人名利,不要打升官发财的主义。在他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没有远大抱负,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于不顾,对科学文化知识兴味索然,整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知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势必成为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的庸人。
我们要想改变人生,创造人生,完全在于从立志的根本点做起。曾氏说:“人的气质由于天生,极难改变。欲求改变之方,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意志决定之后,就要努力不懈地履行其志,坚持其志,涵育其志,时间久了自然日新月异,别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