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十七寄第三号信,想已收到。父亲到县纳漕,诸弟何不寄一信,交县城转寄省城也?以后凡遇有便,即须寄信,切要切要。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必各有一番景况,何不详以告我?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颇难。然此事最大,断不可以人力勉强。劝渠家只须听其自然,不可过于矜持。又闻四妹起最晏①,往往其姑②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③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叶、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钞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诸书,乃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便引书以证明之,非翻书而遍钞之也。然后知著书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主事,年二十七岁,张筱浦之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浅深,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京师为人文渊薮④,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别人,恐徒标榜虚声。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⑤,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报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震而惊之,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之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何子贞之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书.三百六十日,除作诗文时,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有恒者矣。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予本拟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及艮峰先生劝止之,故不复张筵。盖京城张筵唱戏,名为庆寿,实则打把戏。兰泉之劝止,正以此故。现在作寿屏两架。一架淳化笺四大幅,系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八小幅,系吴子序撰文,予自书。淳化笺系内府用纸,纸厚如钱,光彩耀目,寻常琉璃厂无有也。昨日偶有之,因买四张。子贞字甚古雅,惜太大,万不能寄回。奈何奈何!
侄儿甲三体日胖而颇蠢,夜间小解知自报,不至于湿床褥。女儿体好,最易扶携,全不劳大人费心力。
今年冬间,贺藕庚先生寄三十金,李双圃先生寄二十金,其余尚有小进项。汤海秋又自言借百金与我用。计还清兰溪、寄云外,尚可宽裕过年。统计今年除借会馆房钱外,仅借百五十金。岱云则略多些。岱云言在京已该帐九百余金,家中亦有此数,将来正不易还。寒士出身,不知何日是了也!我在京该账尚不过四百金,然苟不得差,则日见日紧矣。
书不能尽言,惟诸弟鉴察。
兄国藩手草
〔附课程〕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⑥。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本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⑦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⑧——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注释”
①晏:迟,晚
②姑:此处指婆母。
③洎:到,及:“
④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⑤不逮:不足之处;过错。
⑥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此句意为宁心静气,内心踏实安稳,如鼎镇住一般。
⑦徇外:顺从于身外的客观环境。
⑧亡:无。
“当代阐释”
读书门径
关于读书,古今中外名人雅士多有精辟论述,俯拾皆是,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谆谆教导其弟子要“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荀子在《劝学》中亦言读书要“锲而不舍”,注意积累,循序渐进。至唐大儒韩愈《师说》中更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术业有专攻”之句,宋朱子有“虚心涵泳,切己体察”之语。于读书经验述及之多,可见一斑。然而,读书门径人各有异,如西方圣哲卢克莱修所言:“一人之美食可为他人之毒药。” 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论读书》一文中有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这也道出了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选好书,是“读好书”成功的一半。观之于古往今来,文采风流,传颂千古之雅士,其读书为学法门莫不在挑选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那么,该如何选书呢?
清余嘉赐曾经教过我们这样一个方法:“目录学为读书引导之资,凡承学之士,皆不可不涉其藩篱。”张之洞亦有言:“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因类以求,各有专注。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遍,可以略知学问门径矣。”可见,学一点目录学知识,懂得挑选书籍,对于读书该有多重要!读书如果不得其道,不知其门径,如孤舟泳海,弱羽凭天,东翻西阅,过目即忘,终是乱读,毫无所得。反之,于目录学深究一番,知道何书该精读,何书该浏览,何书该舍弃,将大有裨益,省时又省力,而又不至于无所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好之书,拥有自己所宜之读书方法。读书门径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无需刻意追求同趋于一致。不过,大的读书原则,应该是共通的。曾氏有一语:“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可算是读书共通之原则,真知读书至味之言。确实,读书应该要有志、有识、有恒才行。有志则不甘为下流,以一得自骄傲;有识则知书该有所挑选,学该有所专攻;有恒则不会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宁静以致远。俗话说:拳练千遍,其理自现。《史记》亦称“夫学者需载籍极博”。读书,需要在自身阅读中,经过长期积累和自行摸索才能真正得其门径,登堂入室,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感乃至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