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在做投资吗?许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这个问题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投资这个词汇,在证券市场上,是使用得最为频繁,也是最为模糊的。甚至在许多场合明显存在着误导。绝大多数购买股票的人,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原因,在何种市场条件下,以什么价格购买的,都会自认为在进行股票“投资”。
投资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理财行为,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美好的生活和快乐的心情。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日趋市场化,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经济事务越来越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将逐渐离我们而去,竞争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主题,因此,投资代表了愿意接受挑战、积极参与竞争、体现个人能力、发挥个人潜力的奋进精神。但是,说投资、讲投资甚至亲身实践投资,那么究竟什么是投资,我们在证券市场上的大部分买卖行为都出于投资的原则吗?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姆对投资定义既科学又实用:所谓投资行为,就是经过全面彻底的分析,能够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充分的回报。一切不合乎以上原则的行为都属于投机。
根据格雷姆的投资定义,投资行为有严格的规则。
其一,一切可以称得上投资的行为都必须建立在全面而彻底的分析基础上。建立在任何消息、想象或臆断基础上的匆忙购股都是一种盲目的冲动,是在博一种无法确定的可能性,也就谈不上投资。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经劝诫说:不做分析就购买股票,就像不学驾驶就开车上路一样。可以想象一个毫无驾驶经验的人开车,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你是同样的盲从者,上了这位先生的车,进行股市淘金之旅,你有信心战胜股市的风风雨雨满载而归吗?华尔街天才少年司徒延思发现,许多人花在快餐店选择吃哪种汉堡的时间甚至比花在选择买何种股票上的时间还要多。在证券市场上,消息泛滥,流言盛行,着实令人吃惊,许多人都是根据传言买入和卖出股票,比如“某某机构做某某股票啦,主力准备把某某股票炒到多少价位啦”等,而且对此类的传言,盲从者大多不会忘记加一句“据说是很可靠的”。流言的产生可能有着复杂背景,有些是出于某些投机人特定的目的,有些甚至就是某些市场人士的信口雌黄。在我们现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上确实存在着内幕消息的外泄。但是对普通的个人股民,谁又能分清其中的真假虚实?许多传言都打着内幕消息的幌子。不做分析,根据传言、臆断和猜测买卖股票就是开始投机。
其二,投资的行为要能确保本金的安全。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风险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常会使其中的游戏参与者遭受资本金损失。大家都知道,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赚钱不容易,证券市场上,前一笔收益100%,下一笔只要损失50%,就又回到了起点。由于股票存在许多假想和陷阱,很容易发生损失。也正因此,许多实际上是由于自己的错误而发生的损失,总能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安慰,并且很快地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而很少去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许多人都希望自己手中的股票一买就涨,对获利的期望远远大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孙子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一策略完全适合证券投资,进入证券市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力求避免资本金的损失,然后再追求可能的利润。格雷姆和巴菲特围绕价值投资方法所倡导的“安全边际”,正是这个意思。价值投资方法就是在证券市场上搜寻价格与内在价值存在显著差异,能够使投资人得到安全保护的公司股票。
其三,投资行为要保证能够有充分的回报:投资不是博彩,博彩的结果是可能中彩也可能不中彩,而投资行为对结果的要求不是一种可能性,它要求确定性,就是说,对一个股票经过全面的分析做出买入决定后,它不仅能保证资本金安全,而且还能够给投资人带来充分的回报。如不能确定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要急于做投资决策。留心一下周围进入股市的人,就可以发现,尽管他们对获利热情急切,但却不太关心获利的确定性问题。他们往往在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下来考虑获利。而这个前提条件常常未经过全面而彻底的实证分析,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假设只不过出于投机人个人对利益的渴望而宁愿相信幻影,就像教徒不能证明上帝是否存在而宁肯相信上帝存在一样。这么分析下来,对买股票是不是投资这个问题就不言自明了。
可以说,投资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不符合如此严格的规则的行为,都是一种投机。对不能确定的可能性进行抉择,就是一种博彩行为,也是一种侥幸的投机行为。对投资者来说,参与证券市场应尽量以投资的心态买卖股票,远离投机。在做每一个买卖决策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行为与格雷姆对投资的定义对照一下,问自己一些简单的问题:该股票经过自己全面分析了吗?能保证本金安全吗?能带来满意的回报吗?也许每一个买卖决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以上原则,但经常对照,能够使你尽量地从投资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这样做可以帮助你远离那些过度投机的股票,避免不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