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各种自然资源的性质不相同。有的属于非再生资源,主要是各种矿产资源,它们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因此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认为是不可再生的。有的属于可更新资源,主要是各种生物资源,它们能够不断地更新和繁殖。还有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也是能够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的。
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资源的配置,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配置问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原则上说,在社会性、协作性的生产中,资源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和手段来配置:一种手段是计划配置,即运用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别一种手段是靠市场的力量,即通过商品在市场上按照价格进行交换,从而引导在不同部门、地区、企业、个人等之间的配置资源。
对于前者来讲,资源的配置一般是:首先,中央计划机关掌握有关自然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状况以及生产部门的技术、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各种信息;然后计算资源应当怎样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单位之间配置,才能取得最佳效益;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并把这个计划层层分解下达,一直到基层执行单位。然而要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中央机关必须了解和掌握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资源状况、生产技术可行性、需求结构等全部信息,而且,全社会利益是一体化的,否则就会出现计算不不准确、计划不能精确执行、经济系统难以有效率地运转的问题。从我国多年的实践看,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后者——资源配置完全靠市场调节又会怎样呢?
资源的市场配置过程是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自动进行的。即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灵活变动的市场信号一一价格,对市场主体的行为施加影响而日动实现的。它的优点是能够客观、合理地调整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通过灵活变动的价格体系和公平自由的竞争机制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国家、集体独占性的资源得到一定的保护。因为当某种资源变得更为稀缺时,其价格会相应上升,资源使用者会因其使用成本太高而减少对该资源的使用,更多地去使用其他替代资源。
但是,资源的市场配置也存在许多缺点。
第一,各产权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可能与宏观的社会发展目标不相一致,从而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
第二,运用市场调节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却可能与公平目标相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牺牲较穷的人的利益而增加较富的人的收入。
第三,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是产权关系清晰,有明确的独立的产权主体。在此前提下,才能够通过资源产权的转让机制而实现资源配置。我国现在虽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各项法律和规范、约束机制还不很健全,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因此,资源的配置完全靠市场调节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单靠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不利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这也是市场调节无法达到的,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长远观点的操作。否则,就会造成浪费和破坏。
在克服计划经济,即自然资源配置完全靠行政手段控制而造成的失误、僵化的同时,也要克服盲目由市场调节带来的损失和缺陷,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
(张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