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全国地质工作者的勘探,证明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总量丰富的国家之一。至1990年底,我国已发现的矿产163种,其中149种探明了储量。现已建成国有矿山8000个,乡镇集体小矿和个体采矿点21万个,年采掘矿石量超过50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前景广阔。
但是,我国物矿资源多分布在西部不发达的地区,而且大多是建设条件较差的崇山峻岭之中。这就造成了制约开发的因素。
一是开发技术设备跟不上,难以开发。我国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综合矿床多,单一矿床少;贫矿矿床多,富矿矿床少。这就需要较多的配套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和设备。我国的锰矿储量居世界第4位,但90%以上集中分布在桂、贵、川、滇等省,这与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相左,冶炼条件受限,只能大量调运,增加了本来就已紧张的铁路运输压力。
二是交通运输条件不便,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铬铁矿在我国属于紧缺矿种,直到50年代末才在西部发现了一批矿区。但因交通不便,开发困难,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我国的钒、钛储量均居世界第1位。但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川西南的西昌地区。虽属急待开发的项目,但因条件差,我国目前钒钛开发生产还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我国目前最大的镍矿基地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金昌市,周围是沙漠,与兰新铁路还有一段距离,这也不利于开发。
我国的锌、钨、锡矿资源均居世界第一位,但也分布在大西南,交通不便。
我国的非金属矿产也大都分布在西部,其中如云母、石棉大部分地处边远地区。由于开发条件差,每年的非金属矿产工业总值尚不及美国的1%。有些非金属矿在当地缺乏加工条件,又无法开通运输,供需矛盾较大,还得靠进口。
三是西部技术人员队伍和科研人员队伍有限,也不利于开发。不少科研、技术人员都“飞”向沿海,削弱了对西部开发的人力。
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国物矿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其一,加强铁路建设,打通西北通路和西南通路。“八五”计划中,我国即将全面完成西北通路的兰新线复线;宝鸡至中卫新线,贯穿陕甘宁,衔接包兰和陇海两线;改造干塘至武威、包头至兰州线。在“九五”计划期间,国家已决定继续建设包兰线的兰州至石嘴山电气化线和石嘴山至包头复线。南疆线将由库尔勒继续向西延伸。西南通路在“九五”期间也将建设西安至安康铁路线,建成南昆铁路;修建重庆至怀化的渝怀线,西接成都、重庆线,东接湘黔线,形成大通路;向西建设由大理至广通线继续伸展的铁路。这样,就为西部物矿开发创造了基础的条件。
其二,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吸引外资,加快开发进程。仅有色金属的开发,就已签订了139项合同,总金额3亿多美元,地处边远、西部的青海铝厂、青铜峡铝厂、包头铝厂、贵溪冶炼厂都列为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广西平果铝厂利用外资1亿美元引进技术、设备,西南铝厂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引进1850冷轧生产线与铝箔生产车间。这就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建设进度。
其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发展深度加工,使产品适销对路。同时,利用国内的采、选、冶、加工技术及工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带动我国西部的物矿开发。
(刘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