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跨进校园,意味着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从此打开了人生崭新的篇章。孩子也许还不能意识到这次转变的重要意义,但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这一步走得稳不稳,能否安全、平稳、健康地过渡,将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因此显得至关重要。
初入学的孩子,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一点不奇怪,也一点不可怕,它需要我们和孩子共同面对。
新环境之下,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困惑,会有很多,个体所遭遇的困惑,也会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对正规学习的不适应。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孩子的主导活动,从游戏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出现不适应,几乎是一种必然,这也是大多数孩子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
对学习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是学习时间不一样了。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和生活时间,而小学每天都有3至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比幼儿园多出3倍。二是学习强度不一样了。教学内容增多了,要求提高了,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业,无负担。而进入小学之后,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致使有的孩子难以适应。三是学习要求不一样了。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一般只要求孩子吃好、玩好,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就行了。到了小学,父母常常会检查孩子的作业,过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就会觉得肩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校纪校规的不适应。不少刚入学的孩子,还没有能够及时地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在面对规范的校规校纪的时候,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作息规律的不适应。必须准时到校,按时离校,不能迟到,不能早退,让散漫惯了的孩子不适应。二是对课堂纪律不适应。上课时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不能随意走动,不能上厕所,让一些好动的孩子感到约束。三是对言行的规范不适应,再也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想玩就玩,打打闹闹了,让有的孩子感到不自由,不好玩。四是对独立生活不适应。以前,什么事情在家里有父母,在幼儿园有生活老师,现在,诸如收拾书包、个人生活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解决了,一时无法适应。
对人际交往的不适应。进入小学后,孩子的交际面,也随之扩大,而很多孩子,显然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被宠惯了,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颐指气使,进入小学后,如何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如何与老师礼貌地相处,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友好地交往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障碍,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自己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有的甚至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孤立自己。
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应该说,幼儿园阶段,已经培养了孩子一定的集体观念,对集体意识有了模糊的认知,但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状态,而且,对于自己与集体的关联性,也体会不深。这就使得一些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无法快速融入班级和学校的集体之中,表现出对班级活动,不愿意参加;对班级事物,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集体荣誉,感到与己无关;对班级或其他同学遇到的问题,漠不关心。对集体生活不能适应,往往使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变得越加孤独,对班级、校园和学生生活充满恐惧和厌恶。